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发热患儿合并热性惊厥的影响因素分析
1
作者 王胜泉 马加威 +3 位作者 张维红 华颖 孙明霞 刘吉 《巴楚医学》 2024年第2期98-102,共5页
目的:分析发热患儿合并热性惊厥(FC)的独立影响因素。方法:选择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合奇县人民医院2023年1月—2023年6月门诊收治的40例FC患儿作为观察组,同期门诊80例发热但未出现惊厥的患儿作为对照组。收集两组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单... 目的:分析发热患儿合并热性惊厥(FC)的独立影响因素。方法:选择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合奇县人民医院2023年1月—2023年6月门诊收治的40例FC患儿作为观察组,同期门诊80例发热但未出现惊厥的患儿作为对照组。收集两组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热患儿合并热性惊厥的独立影响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患儿围产期缺氧、FC家族史、缺铁性贫血、血钙、血锌、25(OH)D水平有统计学差异(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围产期异常(OR:24.095,95%CI:11.329,51.244)、有FC家族史(OR:5.073,95%CI:2.276,11.309)及合并缺铁性贫血(OR:6.271,95%CI:3.601,10.921)是发热患儿合并FC的独立危险因素,高血钙(OR:0.470,95%CI:0.311,0.708)、高血锌(OR:0.466,95%CI:0.379,0.575)、高25(OH)D(OR:0.653,95%CI:0.495,0.864)是发热患儿合并FC的独立保护因素。结论:患儿围产期缺氧、有FC家族史及缺铁性贫血是发热患儿合并FC的独立危险因素,高血钙、高25(OH)D及高血锌则是独立保护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热患儿 热性惊厥 影响因素
下载PDF
激素冲击对儿童癫痫并睡眠中癫痫性电持续状态疗效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陈李兰 王健彪 孙明霞 《癫痫杂志》 2021年第6期497-499,共3页
目的探讨大剂量激素冲击疗法对儿童癫痫并睡眠中癫痫性电持续状态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随机选取2018年—2020年至无锡市儿童医院就诊60例患儿为研究对象,按入院先后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试验组(30例),对照组常规服用... 目的探讨大剂量激素冲击疗法对儿童癫痫并睡眠中癫痫性电持续状态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随机选取2018年—2020年至无锡市儿童医院就诊60例患儿为研究对象,按入院先后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试验组(30例),对照组常规服用抗癫痫药物(根据临床-脑电图表现或综合征选药),试验组在此基础上加以大剂量甲泼尼龙琥珀酸[20 mg/(kg·d)×3天,1次/月,连用6个月]冲击治疗,期间正常服用抗癫痫药物,6个月后对比临床发作频次及脑电图放电情况。结果两组患儿治疗6个月后临床发作情况均得到改善(有效率:对照组:19/30 vs.试验组:26/30),试验组在临床疗效(26/30)及脑电图改善(26/30)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在治疗过程中3例出现呼吸道感染,7例出现体重不同程度增加,感染在院期间均得到治愈,体重增加通过控制饮食、合理运动在停药后均得到改善。结论大剂量激素冲击疗法对儿童癫痫并睡眠中癫痫性电持续状态在减少临床发作及改善脑电图放电方面疗效确切,推荐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癫痫性电持续状态 激素冲击 儿童
原文传递
吡仑帕奈单药治疗儿童局灶性癫痫的临床疗效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陈李兰 王健彪 +1 位作者 周逸能 孙明霞 《癫痫杂志》 2023年第3期192-194,共3页
目的探讨吡仑帕奈(Perampanel,PER)单药治疗在儿童局灶性癫痫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6月在无锡市儿童医院神经内科就诊新发、既往未使用过抗癫痫发作药物的局灶性癫痫患儿46例,其中男24例、女22例,平均年龄(7.2±... 目的探讨吡仑帕奈(Perampanel,PER)单药治疗在儿童局灶性癫痫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6月在无锡市儿童医院神经内科就诊新发、既往未使用过抗癫痫发作药物的局灶性癫痫患儿46例,其中男24例、女22例,平均年龄(7.2±2.4)岁,PER单药治疗组为PER组(23例),左乙拉西坦(Levetiracetam,LEV)单药治疗组为LEV组(23例),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3个月PER组总有效率为87.0%(20/23),LEV组总有效率为73.9%(17/23),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个月PER组总有效率为78.3%(18/23),LEV组总有效率为60.9%(14/23),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ER组有2例患儿出现不良反应,其中嗜睡1例、头晕1例,通过暂时减少药物剂量、减慢加药速度,不良反应均消失。LEV组有3例患儿出现不良反应,均为不同程度的暴躁易怒,通过减慢加药速度,3~6个月期间2例患儿症状消失,1例患儿症状减轻。结论新型抗癫痫发作药物PER对于局灶性癫痫具有较好的抗癫痫效果,优于LEV,两种药物不良反应均较少、程度较轻,临床可酌情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吡仑帕奈 左乙拉西坦 局灶性癫痫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