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水稻专用缓释肥与侧深施肥机施肥试验小结
1
作者 孙志明 蒋珑 徐烨 《农家科技(理论版)》 2021年第1期87-87,共1页
在水稻生产过程之中,合理的肥料以及施肥方式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为了更好的筛选出适合当地的肥料以及施肥方式,需要开展相关试验。文中,主要就对水稻专用缓释肥与侧深施肥机施肥试验结果进行了总结。
关键词 水稻专用肥 缓释肥 侧深施肥机
下载PDF
机插秧小麦秸秆全量还田试验初探 被引量:1
2
作者 言建良 孙志明 孙晓强 《上海农业科技》 2010年第4期47-47,49,共2页
为探索机稻秧小麦秸秆全量还田的可行性,笔者实施了机稻秧小麦秸秆全量还田试验。结果表明,小麦秸秆全量还田的机插秧,分蘖发展平衡,成穗率高,后期清秀活熟,增产显著。在中等肥力水平下,每667m2以施纯N18kg左右为宜,氮肥前后比例以6∶4... 为探索机稻秧小麦秸秆全量还田的可行性,笔者实施了机稻秧小麦秸秆全量还田试验。结果表明,小麦秸秆全量还田的机插秧,分蘖发展平衡,成穗率高,后期清秀活熟,增产显著。在中等肥力水平下,每667m2以施纯N18kg左右为宜,氮肥前后比例以6∶4或7∶3为宜,技术环节上要重点把好稀播培育适龄壮秧关、秸秆还田整田关、机插质量关等技术环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还田 机插秧 氮肥运筹 技术环节
下载PDF
机插秧小麦秸秆全量还田实施“五改”新办法实效好 被引量:1
3
作者 孙晓强 孙志明 言建良 《上海农业科技》 2011年第4期F0003-F0003,共1页
机插秧小麦秸秆全量还田实行了改常规机收小麦为收割机上安装切草机、改常规机旋耕为机旋耕后增一次犁耕、改常规驱动耙耙田为秸秆还田机耙田并增加一次化除封杀、改常规施肥为适当增加机前肥用量、改栽后至分蘖前期保持薄水勤灌为栽后7... 机插秧小麦秸秆全量还田实行了改常规机收小麦为收割机上安装切草机、改常规机旋耕为机旋耕后增一次犁耕、改常规驱动耙耙田为秸秆还田机耙田并增加一次化除封杀、改常规施肥为适当增加机前肥用量、改栽后至分蘖前期保持薄水勤灌为栽后7~10d开始分次脱水等5项技术措施后,减少了机插秧缺穴率,促进了稻苗正常生长并获得高产高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插秧 小麦秸秆全量还田 五改技术 效果
下载PDF
小麦秸秆机械化全量还田“六改”技术对比试验分析
4
作者 张居玲 孙晓强 《农业装备技术》 2014年第5期19-20,共2页
1试验目的推行秸秆机械化还田,是科学转化农业资源、加强生态与循环农业发展、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改善生态环境、提高空气质量、确保安全的长期任务。从2010年起,结合2011年度江苏省农机“三新”工程项目的实施... 1试验目的推行秸秆机械化还田,是科学转化农业资源、加强生态与循环农业发展、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改善生态环境、提高空气质量、确保安全的长期任务。从2010年起,结合2011年度江苏省农机“三新”工程项目的实施,无锡在太湖水稻示范园连续4年进行了小麦秸秆机械化全量还田“六改”技术的对比试验,以探索小麦秸秆机械化全量还田技术路线和在无锡本地推广应用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机械化还田 对比试验分析 技术路线 全量 小麦 农业可持续发展 生态环境 试验目的
下载PDF
壮秧、瘦秧对机插秧生长与产量的影响试验
5
作者 孙晓强 言建良 孙志明 《上海农业科技》 2011年第5期62-62,共1页
为解决机插秧播种密度偏高、秧苗素质偏差的问题,于2010年进行了机插秧壮秧与瘦秧大田生长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壮、瘦秧对机插秧生长和产量有显著影响。壮秧分蘖起步早、发苗较稳、成穗率较高、齐穗期较早、总叶片和总节间数多,穗大、粒... 为解决机插秧播种密度偏高、秧苗素质偏差的问题,于2010年进行了机插秧壮秧与瘦秧大田生长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壮、瘦秧对机插秧生长和产量有显著影响。壮秧分蘖起步早、发苗较稳、成穗率较高、齐穗期较早、总叶片和总节间数多,穗大、粒多、粒重、产量高,经济效益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壮秧 瘦秧 机插秧 产量 经济效益
下载PDF
麦季稻草还田试验简报
6
作者 言建良 孙志明 王文英 《上海农业科技》 2010年第1期59-59,61,共2页
麦季稻草还田,有冻害伤、死苗风险,但对小麦产量影响不大,为促进麦季稻草还田的推广应用,必须改进耕种方式、肥料运筹等技术措施。
关键词 稻草还田 对比试验 小麦产量 改进措施
下载PDF
三种种植方式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的影响 被引量:12
7
作者 时鹏 王淑平 +2 位作者 贾书刚 高强 孙晓强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965-972,共8页
土壤微生物是表征土壤质量变化的敏感指标之一。借助长期定位试验,采用磷脂脂肪酸分析方法研究了3种种植方式(玉米(Zeamays)连作、玉米非连作和撂荒)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的种植方式下,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有明... 土壤微生物是表征土壤质量变化的敏感指标之一。借助长期定位试验,采用磷脂脂肪酸分析方法研究了3种种植方式(玉米(Zeamays)连作、玉米非连作和撂荒)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的种植方式下,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有明显的差异。玉米连作的土壤中总磷脂脂肪酸和细菌磷脂脂肪酸含量最低,分别为33.12nmol·g-1和18.09nmol·g-1。非连作的土壤真菌磷脂脂肪酸和真菌/细菌分别为0.61nmol·g-1和3.06%,显著低于撂荒和连作(p<0.05),非连作方式下,革兰氏阳性细菌/革兰氏阴性细菌增大。撂荒土壤的总磷脂脂肪酸和细菌磷脂脂肪酸分别为42.98和24.68nmol·g-1,高于耕作处理。同时,在撂荒方式下,革兰氏阳性细菌和革兰氏阴性细菌的含量增加,革兰氏阳性细菌/革兰氏阴性细菌降低。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耕作处理(玉米连作和非连作)分布第一主成分负方向上,第一主成分得分系数分别为-2.48和-1.84;撂荒分布第一主成分正方向上,第一主成分得分系数为2.31,与连作和非连作差异显著(p<0.05)。冗余分析(RDA)表明:土壤pH、总氮、有效磷和土壤>0.25mm水稳性团聚体含量与磷脂脂肪酸呈正相关,并且土壤pH和土壤>0.25mm水稳性团聚体含量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连作 微生物群落结构 磷脂脂肪酸 种植方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