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颈椎前路一体化钢板椎间融合器置入后与颈椎生物力学环境的匹配 被引量:4
1
作者 杨月舟 徐耀增 +2 位作者 独行业 耿德春 杨惠林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583-1587,共5页
背景:研究表明,颈椎一体化前路钢板融合器比现行钢板和融合器具有更多理论上的优势。但是目前有关其生物力学方面的研究国内尚无文献报道。目的:观察与评价颈椎前路一体化钢板椎间融合器内固定置入后的生物力学特征。方法:采集6具成人... 背景:研究表明,颈椎一体化前路钢板融合器比现行钢板和融合器具有更多理论上的优势。但是目前有关其生物力学方面的研究国内尚无文献报道。目的:观察与评价颈椎前路一体化钢板椎间融合器内固定置入后的生物力学特征。方法:采集6具成人尸体颈椎标本,分为5组进行测试,即正常组、椎间盘摘除组、颈椎前路一体化钢板椎间融合器固定组、CBK融合器固定组及CBK融合器+Secuplate钢板联合固定组,以C5~6椎间隙为观察对象,进行生物力学实验。结果与结论:颈椎间盘摘除后,颈椎在各个方向运动加大,刚度及强度等生物力学数值减小,脊柱失稳。与椎间盘摘除组相比,颈椎前路一体化钢板椎间融合器固定后其强度增加24%,椎体应变减小31%,刚度增加14.3%,位移减小15%(P<0.05),颈椎前路一体化钢板椎间融合器对颈椎的力学性能影响较小,说明它能较好地与颈椎的力学环境相匹配。CBK融合器固定后抗后伸及旋转作用相对较小,同椎间盘摘除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CBK融合器+Secuplate钢板联合固定组载荷强度和应变过大,与椎间盘摘除组相比其强度增加27%,椎体应变减小38%,刚度增加17%,位移减小17%(P<0.05),颈椎刚度增大且邻近椎节的运动有增大趋势,将引起力学性能的改变。提示颈椎前路一体化钢板椎间融合器结合了颈椎前路钢板和融合器生物力学方面的优点,能较好地与颈椎的力学环境相匹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生物力学 内固定器 融合 钢板
下载PDF
胫骨平台骨折微创治疗42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6
2
作者 杨月舟 徐耀增 《海南医学》 CAS 2010年第23期64-65,共2页
目的探讨微创内固定系统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方法 42例因外伤致胫骨平台骨折按Schatzker分类法:Ⅰ型5例,Ⅱ型8例,Ⅲ型7例,Ⅳ型7例,Ⅴ型9例,Ⅵ型6例,分别进行不同微创手术治疗。结果本组42例随访,随访时间11-26个月,平均18.5个月,... 目的探讨微创内固定系统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方法 42例因外伤致胫骨平台骨折按Schatzker分类法:Ⅰ型5例,Ⅱ型8例,Ⅲ型7例,Ⅳ型7例,Ⅴ型9例,Ⅵ型6例,分别进行不同微创手术治疗。结果本组42例随访,随访时间11-26个月,平均18.5个月,全部骨折临床愈合,平均愈合时间为3个月;无一例切口感染、切口裂开及骨筋膜综合征发生。疗效按HSS评分:优28例、良10例、可3例、差1例,优良率为90.5%。结论胫骨平台骨折治疗应以有限切开、间接复位、生物学固定代替传统方法治疗,微创治疗是胫骨平台骨折最重要、有效的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平台 骨折 微创治疗
下载PDF
小切口手术治疗臀肌挛缩症12例 被引量:1
3
作者 吴伟 吴士洪 《中国骨伤》 CAS 2008年第4期302-302,共1页
臀肌挛缩症(glutealmuscle contracture,GMC)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臀肌及其筋膜纤维变性、挛缩,造成髋关节功能受限所表现的特有步态、体征的临床症候群。臀肌挛缩症的发病与针刺造成的物理性损伤、药物引起的化学性刺激,尤其是含苯甲... 臀肌挛缩症(glutealmuscle contracture,GMC)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臀肌及其筋膜纤维变性、挛缩,造成髋关节功能受限所表现的特有步态、体征的临床症候群。臀肌挛缩症的发病与针刺造成的物理性损伤、药物引起的化学性刺激,尤其是含苯甲醇溶液的药物注射刺激等,导致无菌性肌纤维坏死,发展为肌肉纤维化及瘢痕挛缩有关,多发生于儿童时期,有反复多次臀部肌肉注射药物史,常因患儿家长发现步态改变。坐位双膝不能靠近而来就诊。手术治疗方法为切断挛缩组织进行松解。2004年6月至2006年12月,采用改良小切口手术治疗注射性臀肌挛缩症12例,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坐骨神经 骨科手术方法
下载PDF
术前CT扫描三维重建对胫骨平台骨折手术方式和内固定选择的评价 被引量:3
4
作者 杜国生 华亮 +2 位作者 薛源 王青兰 汤龙海 《中国医药指南》 2011年第21期34-35,共2页
目的探讨术前CT扫描三维重建对胫骨平台骨折手术方式和内固定选择的评价。方法选择我科2007年1月至2010年12月收治78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其中男43例,女35例,平均年龄43.5岁,术前均行膝关节正、侧位X线片及三维CT扫描检查。结果依据CT扫... 目的探讨术前CT扫描三维重建对胫骨平台骨折手术方式和内固定选择的评价。方法选择我科2007年1月至2010年12月收治78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其中男43例,女35例,平均年龄43.5岁,术前均行膝关节正、侧位X线片及三维CT扫描检查。结果依据CT扫描三维重建图像参照Schatzker分型法对胫骨平台骨折分型,5例Ⅱ型骨折改为Ⅴ型;4例Ⅲ型骨折改为Ⅱ型,3例Ⅲ型骨折改为Ⅴ型,5例Ⅳ型骨折改为Ⅴ型。共有17例骨折更改分型,更改率为21.8%。其中9例更改手术入路和内固定方法,占78例骨折的11.5%。结论术前CT扫描三维重建能够准确的判断骨折的类型和程度,全面准确的展示胫骨平台骨折的类型、骨块易位的方向和平台塌陷的程度,有利于临床医师在术前对骨折的胫骨平台进行全面的观察,选择手术入路和内固定的种类、位置和方向,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手术中出血和损伤,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扫描 三维重建 胫骨平台骨折 内固定
下载PDF
外固定支架治疗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 被引量:2
5
作者 杜国生 华亮 +2 位作者 薛源 汤龙海 王青兰 《中国当代医药》 2011年第32期171-172,共2页
目的:探讨外固定支架治疗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本院2008年1月~2011年6月收治的25例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患者,应用外固定支架进行治疗,观察疗效。结果:所有患者均于6~8周拆除外固定支架,全部骨性愈合。桡骨远端... 目的:探讨外固定支架治疗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本院2008年1月~2011年6月收治的25例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患者,应用外固定支架进行治疗,观察疗效。结果:所有患者均于6~8周拆除外固定支架,全部骨性愈合。桡骨远端关节面恢复程度好,均在2mm内,按Dienst功能评估标准评价治疗效果,优良率为91.5%。结论:应用外固定支架治疗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有效解决了传统手法复位后应用夹板或石膏固定时缺乏支撑的缺点,临床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固定支架 治疗 不稳定性桡 骨远端骨折
下载PDF
成人C型肱骨髁间骨折手术治疗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谢翼飞 杨月舟 《中国实用医刊》 2013年第3期43-45,共3页
目的比较Y形钢板与双钢板固定成人c型肱骨髁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68例c型肱骨髁问骨折患者中,经鹰嘴截骨入路手术39例,经肱三头肌两侧入路手术29例;36例患者采用Y形钢板内固定,32例患者采用双钢板内固定。对两固定组治疗效果进行... 目的比较Y形钢板与双钢板固定成人c型肱骨髁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68例c型肱骨髁问骨折患者中,经鹰嘴截骨入路手术39例,经肱三头肌两侧入路手术29例;36例患者采用Y形钢板内固定,32例患者采用双钢板内固定。对两固定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本研究随访7—28个月,平均14.2个月,按Mayo肘关节功能标准进行功能评定,Y型钢板内固定优良率69.4%,双钢板固定优良率84.4%,两者优良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入路早期肱骨髁间骨折切开复位双钢板内固定,有利于肘关节功能的恢复,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髁间骨折 Y形钢板 双钢板 内固定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