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沿江苏南地面气象站监测资料以及NCEP/NCAR再分析资料,探讨了2013年2月18—19日一次罕见伴随雷暴的暴雪天气过程的成因机制。结果表明:700 h Pa强盛的暖湿气流与925h Pa显著的偏东风急流交汇,形成了"暖盖"与"冷垫"稳定叠置并...利用沿江苏南地面气象站监测资料以及NCEP/NCAR再分析资料,探讨了2013年2月18—19日一次罕见伴随雷暴的暴雪天气过程的成因机制。结果表明:700 h Pa强盛的暖湿气流与925h Pa显著的偏东风急流交汇,形成了"暖盖"与"冷垫"稳定叠置并持续维持的锋生机制,为此次暴雪的发生发展提供了成熟的动力热力条件,在淞附增长作用下,形成较强降雪。强降雪落区与假相当位温密集带有很好的对应关系。对饱和湿位涡的进一步诊断分析表明,此次伴随暴雪出现的雷暴是较典型的冷区"高架雷暴",它出现在条件性对称不稳定的环境中。通过等熵分析揭示了雷暴的触发机制:暖湿气流沿着锋面从低层爬升到600~650 h Pa,与冷空气相遇触发了本次雷暴。展开更多
文摘利用沿江苏南地面气象站监测资料以及NCEP/NCAR再分析资料,探讨了2013年2月18—19日一次罕见伴随雷暴的暴雪天气过程的成因机制。结果表明:700 h Pa强盛的暖湿气流与925h Pa显著的偏东风急流交汇,形成了"暖盖"与"冷垫"稳定叠置并持续维持的锋生机制,为此次暴雪的发生发展提供了成熟的动力热力条件,在淞附增长作用下,形成较强降雪。强降雪落区与假相当位温密集带有很好的对应关系。对饱和湿位涡的进一步诊断分析表明,此次伴随暴雪出现的雷暴是较典型的冷区"高架雷暴",它出现在条件性对称不稳定的环境中。通过等熵分析揭示了雷暴的触发机制:暖湿气流沿着锋面从低层爬升到600~650 h Pa,与冷空气相遇触发了本次雷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