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种化疗药联合治疗中国人群胃癌的网状Meta分析
1
作者 张碧文 郁丽洁 +2 位作者 周飞燕 李佳 陈秀峰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24年第6期735-742,747,共9页
目的:系统评价2种化疗药联合治疗中国人群胃癌的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the 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和维普数据库,搜集国内外公开发表的含替吉奥、奥沙利铂、... 目的:系统评价2种化疗药联合治疗中国人群胃癌的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the 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和维普数据库,搜集国内外公开发表的含替吉奥、奥沙利铂、顺铂、卡培他滨、伊立替康、多西他赛两药联合的化疗方案治疗胃癌的临床研究。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至2022年4月1日。采用RevMan 5.4软件进行偏倚评价,采用Stata 14.2软件进行网状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32项研究,均为双臂临床试验,包括9680例患者,涉及10种药物组合,分别为XELOX方案(奥沙利铂+卡培他滨)、SOX方案(奥沙利铂+替吉奥)、SP方案(替吉奥+顺铂)、XP方案(顺铂+卡培他滨)、DP方案(顺铂+多西他赛)、DX方案(卡培他滨+多西他赛)、DS方案(替吉奥+多西他赛)、OXA+DOC方案(奥沙利铂+多西他赛)、CapIRI方案(卡培他滨+伊立替康)、S-1+IRI方案(替吉奥+伊立替康)。网状Meta分析结果显示,有效率从高至低依次为DS方案、SOX方案、S-1+IRI方案、CapIRI方案、XELOX方案、OXA+DOC方案、DX方案、SP方案、DP方案、XP方案,其中DS方案、SOX方案、XELOX方案的有效率优于SP方案、XP方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疾病控制率从高至低依次为SOX方案、OXA+DOC方案、DS方案、XELOX方案、CapIRI方案、SP方案、DX方案、S-I+IRI方案、DP方案、XP方案,其中DS方案、SOX方案、XELOX方案的疾病控制率优于XP方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S方案的贫血、肾毒性发生率最低,SOX方案的白细胞减少、腹泻发生率最低,XELOX方案的血小板减少发生率最低。DX方案的恶心呕吐、口腔炎、肝毒性发生率最低,DP方案的神经毒性发生率最低,SP方案的手足综合征发生率最低。结论:现有证据表明,化疗药组合SOX方案、DS方案、XELOX方案、S-1+IRI方案、CapIRI方案在有效率和疾病控制率方面的效果均相对较好,XP方案在有效率和疾病控制率方面均相对最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化疗 疗效 安全性 网状Meta分析
下载PDF
王灿晖运用扶正祛邪法论治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经验
2
作者 俞学勤 张碧文 +3 位作者 王可 沈中卫 钱君 陈秀峰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4年第22期95-98,共4页
肝纤维化是存在于大多数慢性乙型肝炎(CHB)疾病过程中的病理变化,其本质是一种可逆的肝组织损伤过度修复反应,肝纤维化的持续存在可导致肝硬化、肝癌的发生风险明显增加。延缓、逆转肝纤维化进程,可改善CHB患者预后。大量研究表明中医... 肝纤维化是存在于大多数慢性乙型肝炎(CHB)疾病过程中的病理变化,其本质是一种可逆的肝组织损伤过度修复反应,肝纤维化的持续存在可导致肝硬化、肝癌的发生风险明显增加。延缓、逆转肝纤维化进程,可改善CHB患者预后。大量研究表明中医药在逆转肝纤维化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王灿晖教授认为其基本病机为正虚邪盛,邪毒久稽,肝络受损,气滞血瘀。邪正斗争贯穿于CHB的始终,肝纤维化的进展是机体正气和湿热疫毒、湿浊、血瘀等长期相互作用的结果。主要治则为扶正祛邪。王教授通过健脾养肝补肾、清热利湿解毒、活血祛瘀理气之扶正祛邪法来治疗CHB肝纤维化,治疗过程中临证变通,慎用苦寒药、活血行气药、滋腻之品,多获良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 扶正祛邪 王灿晖 名医经验
下载PDF
中医论治肝纤维化研究进展
3
作者 吴嘉绮 周飞燕 +1 位作者 钱君 王可 《医学综述》 CAS 2024年第24期3017-3021,3027,共6页
中医作为我国文化的瑰宝,其深厚的医学理论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展现了祖国医学的博大精深和源远流长。在治疗肝纤维化(HF)方面,中医药取得了显著疗效,其可通过多靶点、多途径缓解HF的进程。目前,临床多采用中药活性成分、单味中药、中药组... 中医作为我国文化的瑰宝,其深厚的医学理论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展现了祖国医学的博大精深和源远流长。在治疗肝纤维化(HF)方面,中医药取得了显著疗效,其可通过多靶点、多途径缓解HF的进程。目前,临床多采用中药活性成分、单味中药、中药组方等中医内治法及中药外敷、艾灸和针灸等中医外治法治疗HF。未来应通过更多高质量的临床试验研究进一步探索和挖掘中医药在预防和治疗HF方面的优势,促进中医药在HF治疗领域的进一步发展,构建完整的中医治疗体系,为HF患者提供更加全面、有效的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纤维化 中医药 辨证论治
下载PDF
尤建良教授运用虫类药物治疗恶性肿瘤经验 被引量:6
4
作者 俞学勤 尤建良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2年第7期122-125,共4页
恶性肿瘤生长、转移迅速,如风之快,符合“风善行数变”的特点,亟需逆转长势;癌毒是恶性肿瘤发生的关键因素,癌毒在正虚的基础上产生;恶性肿瘤后期多久病、重病,“久病入络”,病邪难除。虫类药物为血肉有情之品,多具辛、咸之味,辛能行散... 恶性肿瘤生长、转移迅速,如风之快,符合“风善行数变”的特点,亟需逆转长势;癌毒是恶性肿瘤发生的关键因素,癌毒在正虚的基础上产生;恶性肿瘤后期多久病、重病,“久病入络”,病邪难除。虫类药物为血肉有情之品,多具辛、咸之味,辛能行散,咸以软坚,具走窜之性,活血通络、软坚散结作用非草木、矿石所能比拟,起效迅速,切合病情,堪当大用。尤建良教授临床治疗各类恶性肿瘤,善在辨证基础上配伍药性、功效不一的虫类药物,如僵蚕、露蜂房、全蝎、蜈蚣、地龙、蝉蜕、壁虎、九香虫等,临床效果显著。虫类药有动血耗气之弊,临床上根据正邪虚实,谨慎用药。虫类药多辛香燥,性燥力猛,常配伍调补中焦、和胃止呕、祛风止痒类中药减轻其副作用。于辨证论治基础上,结合现代药理研究组方选药,衷中参西,减毒增效。尤建良教授运用虫类药物治疗恶性肿瘤的经验值得我们研习,有利于拓宽临床思路,提高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虫类药物 恶性肿瘤 尤建良 临床经验
下载PDF
无锡某院幽门螺杆菌筛查人群感染流行病学及耐药性 被引量:4
5
作者 钱君 张碧文 +2 位作者 李佳 陈秀峰 王可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8期2794-2798,共5页
目的 探讨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流行病学特点,为预防幽门螺杆菌感染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2016年1月-2021年6月于无锡市第二中医医院行幽门螺杆菌检查的患者,收集性别、年龄基本资料和^(13)C-尿素呼气试验、幽门螺杆菌药敏培养结果。结果 幽... 目的 探讨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流行病学特点,为预防幽门螺杆菌感染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2016年1月-2021年6月于无锡市第二中医医院行幽门螺杆菌检查的患者,收集性别、年龄基本资料和^(13)C-尿素呼气试验、幽门螺杆菌药敏培养结果。结果 幽门螺杆菌感染率为54.34%(3872/7131),<60岁患者随着年龄增大感染率逐渐上升。对430例幽门螺杆菌培养的药敏结果分析发现,对一种及以上抗生素耐药的菌株检出率达97.67%(420/430),对两种及以上抗生素耐药的菌株检出率为68.14%(293/430)。单药耐药情况,甲硝唑在各年度、各年龄段中的耐药率均极高,阿莫西林、四环素、呋喃唑酮的耐药率均较低。组合药物耐药情况,各年度、各年龄段均以四环素与呋喃唑酮的组合耐药率最低。其次为四环素、呋喃唑酮分别与阿莫西林组合。幽门螺杆菌的平均根除率为82.39%。结论 幽门螺杆菌的感染率较高。高耐药率、多重耐药菌增加了根除幽门螺杆菌的难度。各年龄段对甲硝唑的耐药率均极高,不宜选用。针对60岁以上的老年人根除幽门螺杆菌时克拉霉素、左氧氟沙星不宜选用。四环素、呋喃唑酮和阿莫西林三者两两组合耐药率低,对不同年龄段幽门螺杆菌感染者均是理想的抗菌药物组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 流行病学 药敏试验 耐药性 筛查人群 无锡
原文传递
荆花胃康胶丸四联疗法治疗慢性胃炎及根除幽门螺杆菌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探讨 被引量:4
6
作者 周飞燕 郁丽洁 +1 位作者 沈中卫 陈秀峰 《世界复合医学》 2022年第10期91-93,97,共4页
目的探究对慢性胃炎患者施行荆花胃康胶丸四联疗法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0月无锡市第二中医医院的76例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阳性慢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8例,施行常规三联疗法)、观察组(38例,施行荆... 目的探究对慢性胃炎患者施行荆花胃康胶丸四联疗法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0月无锡市第二中医医院的76例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阳性慢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8例,施行常规三联疗法)、观察组(38例,施行荆花胃康胶丸四联疗法),对比两组总有效率、幽门螺杆菌根除率、中医主要症状积分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4.74%、Hp根除率89.47%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08、4.070,P<0.05);观察组治疗后嗳气(1.38±0.50)分、反酸(1.72±0.37)分、上腹部疼痛(1.42±0.25)分、口苦口干(1.52±0.30)分、纳差(1.68±0.39)分、胃脘胀满(1.62±0.32)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771、7.048、8.102、12.310、8.409、6.110,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5.79%与对照组13.1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06,P>0.05)。结论对慢性胃炎患者施行荆花胃康胶丸四联疗法疗效更强,更有助于增加Hp清除率,减轻炎症反应,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胃炎 荆花胃康胶丸 四联疗法 幽门螺杆菌 安全性
下载PDF
济生乌梅丸防治大肠息肉内镜治疗后复发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6
7
作者 沈中卫 郁丽洁 《亚太传统医药》 2019年第7期171-172,共2页
目的:评价济生乌梅丸对预防大肠息肉患者经内镜治疗后复发的作用。方法: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62例行内镜治疗的大肠息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1例,对照组术后除常规治疗外不给予任何预防复发的药物,观察组给予济生乌梅丸。随访1年,记... 目的:评价济生乌梅丸对预防大肠息肉患者经内镜治疗后复发的作用。方法: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62例行内镜治疗的大肠息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1例,对照组术后除常规治疗外不给予任何预防复发的药物,观察组给予济生乌梅丸。随访1年,记录两组术后半年、1年息肉复发情况,并比较给药前后两组患者血浆D-乳酸、血浆二胺氧化酶(DAO)活性、血浆内毒素等指标变化。结果:观察组总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给药前,两组患者血浆D-乳酸、DAO活性、血浆内毒素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给药后,两组患者各指标较给药前均有显著改善,且观察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镜治疗大肠息肉后,可于术后给予济生乌梅丸预防复发,帮助改善患者肠道屏障功能,降低复发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息肉 济生乌梅丸 内镜治疗 息肉摘除手术 复发
下载PDF
探讨加味逍遥散治疗肝郁脾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效果 被引量:5
8
作者 沈中卫 《系统医学》 2019年第13期25-27,共3页
目的评价中医加味逍遥散治疗肝郁脾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效果.方法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64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分为中医组和西医组分别进行对应治疗,时间以2017年1月—2018年12月为准.西医组以多潘立酮和复方消化酶胶囊治疗,中医组... 目的评价中医加味逍遥散治疗肝郁脾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效果.方法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64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分为中医组和西医组分别进行对应治疗,时间以2017年1月—2018年12月为准.西医组以多潘立酮和复方消化酶胶囊治疗,中医组根据辨证分型以加味逍遥散治疗.对比两种疗效数据、不良反应数据及复发数据.结果中医组疗效为96.87%与西医组疗效的90.63%比较,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0667,P>0.05).中医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00%,西医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50%,中医组明显更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2667,P<0.05).随访2个月,两组复发率比较,中医组为3.13%,明显少于西医组的18.75%(x^2=4.0100,P<0.05).结论针对功能性消化不良可采用中医辨证方法,以加味逍遥散治疗肝郁脾虚证型,不但治疗效果好,且安全性高,复发率少,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味逍遥散 肝郁脾虚证 功能性消化不良 不良反应
下载PDF
基于子午流注理论时辰疗法按压揿针治疗肝胃气滞型胃脘痛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周璇 王可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21年第15期88-91,共4页
目的研究基于子午流注理论时辰疗法按压揿针对肝胃气滞型胃脘痛患者疼痛程度及胃蛋白酶原Ⅰ(PGⅠ)、胃蛋白酶原Ⅱ(PGⅡ)、胃蛋白酶原比值(PGR)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10月无锡市第二中医医院收治的120例肝胃气滞型胃脘痛患者,... 目的研究基于子午流注理论时辰疗法按压揿针对肝胃气滞型胃脘痛患者疼痛程度及胃蛋白酶原Ⅰ(PGⅠ)、胃蛋白酶原Ⅱ(PGⅡ)、胃蛋白酶原比值(PGR)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10月无锡市第二中医医院收治的120例肝胃气滞型胃脘痛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治疗Ⅰ组及治疗Ⅱ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口服中药汤剂的方法进行治疗,治疗Ⅰ组在口服中药汤剂的基础上联合常规按压揿针的方法进行治疗,治疗Ⅱ组在口服中药汤剂的基础上联合基于子午流注理论的时辰疗法择时按压揿针进行治疗,3组患者均治疗12周。对比3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证候积分、胃痛程度及血清PGⅠ、PGⅡ及PGR水平。结果治疗后3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治疗后3组患者上腹胀、嗳气、反酸、纳差证候积分及疼痛数字评分法(NRS)评分、血清PGⅡ水平均显著下降,且治疗Ⅰ组和治疗Ⅱ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Ⅱ组显著低于治疗Ⅰ组;与治疗前比,治疗后3组患者血清PGⅠ、PGR水平均显著升高,且治疗Ⅰ组和治疗Ⅱ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Ⅱ组显著高于治疗Ⅰ组(均P<0.05)。结论相较于单纯口服中药汤剂和口服中药汤剂联合常规按压揿针的疗法,利用子午流注的时辰疗法择时按压揿针进行治疗能够保证肝胃气滞型胃脘痛患者的治疗效果,同时可更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减轻患者疼痛程度,提高患者脾胃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午流注理论 揿针 胃脘痛 肝胃气滞型 疼痛程度 脾胃功能
下载PDF
分析消疣益胃汤治疗68例疣状胃炎的疗效 被引量:1
10
作者 沈中卫 周飞燕 《世界复合医学》 2019年第2期77-79,共3页
目的观察利用中药方剂消疣益胃汤治疗疣状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时间范围以2016年10月—2018年10月为准,选择此期间参与治疗的68例疣状胃炎患者为例。所有患者均依照中医辨证论治原则给予消疣益胃汤治疗。评价患者的疗效数据、症候积分... 目的观察利用中药方剂消疣益胃汤治疗疣状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时间范围以2016年10月—2018年10月为准,选择此期间参与治疗的68例疣状胃炎患者为例。所有患者均依照中医辨证论治原则给予消疣益胃汤治疗。评价患者的疗效数据、症候积分改善数据、血清胃功能数据。随访2个月,记录患者疣状胃炎的复发情况。结果 68例患者经为期45 d的治疗,经评价发现显效40例、有效24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4.12%。治疗后,患者临床症候积分(7.85±1.6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281 7,P<0.05)、G-17、PGI和PGII等指标分别为(8.12±1.48)μmol/L、(30.54±4.32)μmol/L、(7.43±1.21)μg/L,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改善(t1=17.853 6、t2=15.811 0、t3=12.380 1,P<0.05)。随访2个月,患者均无再次复发。结论中医消疣益胃汤对改善疣状胃炎患者临床症状,胃肠功能有明显的效果,对于促进Hp转阴,预防复发有积极意义,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辨证论治 消疣益胃汤 疣状胃炎 胃肠功能
下载PDF
大承气汤和磷酸钠盐口服液在肠镜检查肠道准备中的应用分析
11
作者 郁丽洁 周飞燕 +1 位作者 沈中卫 陈秀峰 《世界复合医学》 2022年第11期121-123,135,共4页
目的比较肠镜检查肠道准备中采用磷酸钠盐口服液联合大承气汤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9月在无锡市第二中医医院实施肠镜检查者78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40例予以大承气汤+磷酸钠盐口服液实施胃肠准备的归入研究组,38... 目的比较肠镜检查肠道准备中采用磷酸钠盐口服液联合大承气汤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9月在无锡市第二中医医院实施肠镜检查者78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40例予以大承气汤+磷酸钠盐口服液实施胃肠准备的归入研究组,38例予以磷酸钠盐口服液实施胃肠准备的归入对照组,比较两组的不良反应、肠道清洁范围和肠道清洁程度。结果研究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12.50%,与对照组的15.79%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74,P>0.05);肠道清洁范围方面,研究组患者中0度占2.50%、Ⅰ度占10.00%、Ⅲ度占32.50%、Ⅳ度占30.00%,优于对照组的28.95%、42.11%、10.53%、5.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442,P<0.05);肠道清洁程度方面,研究组患者中Ⅰ级占62.50%、Ⅲ级占12.50%、Ⅳ级占2.50%,优于对照组的31.58%、34.21%、21.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502,P<0.05)。结论肠镜检查肠道准备中应用大承气汤联合磷酸钠盐口服液,安全性、肠道清洁范围、清洁度方面优势突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镜检查 肠道准备 磷酸钠盐口服液 大承气汤
下载PDF
四联疗法联合生肌养胃汤治疗28例消化性溃疡合并Hp感染临床研究
12
作者 陈秀峰 《亚太传统医药》 2017年第22期150-151,共2页
目的:研究四联疗法联合生肌养胃汤治疗消化性溃疡合并Hp感染的疗效。方法:将56例消化性溃疡合并Hp感染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四联疗法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生肌养胃汤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总... 目的:研究四联疗法联合生肌养胃汤治疗消化性溃疡合并Hp感染的疗效。方法:将56例消化性溃疡合并Hp感染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四联疗法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生肌养胃汤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治疗前后证候积分改善情况。结果:经过治疗,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中医证候积分显著低于对照组,随访6个月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四联疗法联合生肌养胃汤治疗消化性溃疡合并Hp感染安全性高,效果确切,有助于患者临床症状缓解,且远期效果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性溃疡 HP感染 四联疗法 生肌养胃汤
下载PDF
食管和贲门部疾病的分布特点分析
13
作者 王可 张碧文 沈中卫 《临床消化病杂志》 CAS 2023年第2期115-119,共5页
[目的]分析食管和贲门部疾病的特点,为早期防治食管和贲门部恶性肿瘤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9318例受检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不同疾病的年龄、性别差异及内镜检出率差异。[结果]9318例中反流性食管炎1340例(14.4%)、贲门炎711例(7.... [目的]分析食管和贲门部疾病的特点,为早期防治食管和贲门部恶性肿瘤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9318例受检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不同疾病的年龄、性别差异及内镜检出率差异。[结果]9318例中反流性食管炎1340例(14.4%)、贲门炎711例(7.6%)、食管裂孔疝87例(0.9%)、食管静脉瘤62例(0.7%)、真菌性食管炎47例(0.6%)、食管癌43例(0.5%)、食管静脉曲张41例(0.4%)、食管胃黏膜异位35例(0.4%)、贲门黏膜增生34例(0.4%)、胃底贲门癌33例(0.4%)、贲门息肉26例(0.3%)、食管黏膜下隆起24例(0.3%)、Barrett食管19例(0.2%)。反流性食管炎、贲门炎、食管癌、胃底贲门癌男性多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食管癌、食管、贲门癌以鳞状细胞癌为主,胃底贲门癌、贲门癌以腺癌为主。贲门炎、贲门黏膜增生、贲门息肉、食管黏膜增生的病理显示,属于癌前病变的占比分别为13.5%、52.9%、84.6%、85.7%。[结论]反流性食管炎、贲门炎、食管癌是常见疾病,癌前疾病以食管黏膜增生、贲门黏膜增生、贲门息肉常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 贲门 胃镜检查 回顾性研究
原文传递
2284例胃镜检查者中胃癌前病变的分布特点分析 被引量:15
14
作者 王可 张碧文 +1 位作者 钱君 沈中卫 《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 CAS 2020年第12期954-958,共5页
[目的]分析胃癌前病变的流行病学特点,为优化早期胃癌筛查方案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1日~2020年3月1日在我院行电子胃镜检查的受检者,收集其性别、年龄、胃镜诊断、病理检查结果、13C呼气检测结果等数据。[结果]在228... [目的]分析胃癌前病变的流行病学特点,为优化早期胃癌筛查方案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1日~2020年3月1日在我院行电子胃镜检查的受检者,收集其性别、年龄、胃镜诊断、病理检查结果、13C呼气检测结果等数据。[结果]在2284例受检者中胃癌前病变者777例(34.0%),其中胃黏膜萎缩、异型增生、肠上皮化生的检出率依次升高。胃黏膜萎缩者50例(2.2%),胃黏膜异型增生者140例(6.1%),胃黏膜肠上皮化生者701例(30.7%)。胃癌前病变的胃镜诊断以疣状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溃疡、糜烂性胃炎、慢性浅表性胃炎等疾病较为多见。病理诊断为胃黏膜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的人数在性别分布上存在差异(P<0.05),均为男性均高于女性。胃癌前病变在不同年龄段上的分布存在差异(P<0.05),年龄在70岁以下者检出人数随着年龄的增大而增多,其中40岁以上的检出人数明显增多,其中年龄60~69岁检出人数最多。胃癌前病变的Hp阳性人数高于Hp阴性人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癌前病变在发病部位上存在差异(P<0.05),以胃窦、胃角、胃体最为常见。[结论]60~69岁可能是胃癌前病变的高发年龄,胃镜诊断疣状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溃疡、糜烂性胃炎,慢性浅表性胃炎者的病理结果均有胃癌前病变检出,且以胃窦、胃角、胃体等部位最为常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镜检查 胃癌前病变 回顾性研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