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直肠切除结肠J袋肛管吻合术治疗低位直肠癌临床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周士福 邱东民 +2 位作者 费伯健 金留根 许示心 《江苏医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7期517-519,共3页
目的 评价低位直肠癌前切除术中结肠J型贮袋肛管吻合对排便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 将行经腹直肠切除保留肛门的低位直肠癌手术患者根据重建消化道的方法分为 2组 :第 1组CPA(ColonicJ pouchanastomosis)组 ,在直肠切除后 ,作一结肠J型... 目的 评价低位直肠癌前切除术中结肠J型贮袋肛管吻合对排便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 将行经腹直肠切除保留肛门的低位直肠癌手术患者根据重建消化道的方法分为 2组 :第 1组CPA(ColonicJ pouchanastomosis)组 ,在直肠切除后 ,作一结肠J型贮袋以重建新“直肠” ;第 2组CAA(Straightcolonanalanastomosis)组 ,直肠切除后行结肠肛管直接吻合术。分别于术后 3、6、12个月及超过 12个月时对排便功能进行评估 ,同时对两种手术方法的并发症及无瘤生存率进行比较。结果 CPA组的排便功能表现为 2 4小时排便次数明显减少 ,控便时间长 ,能辩别排气或排便 ,术后第 2年CPA组与CAA组相比排便功能的优势得以保持。手术并发症 :CPA组发生吻合口漏 1例 ,CAA组 4例 ;CPA组无吻合口狭窄发生 ,CAA组发生吻合口狭窄 3例。 5年无瘤生存率CPA组与CAA组相似。结论 低位直肠癌前切除 ,结肠J型贮袋肛管吻合术既能达到根治性切除、不增加手术并发症 ,又具有明显改善排便功能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切除术 结肠J袋肛管吻合术 低位直肠癌 排便功能 手术方法
下载PDF
胃胆管支撑引流术在治疗9例医源性胆管损伤中的护理体会 被引量:1
2
作者 蔡慧 吴二斌 +3 位作者 陈青 郭子健 周鹏 唐敏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1年第4期122-123,共2页
目的通过对9例医源性胆管损伤后行胃胆管支撑引流术患者的护理,总结护理经验,减少术后并发症,促进患者尽快恢复健康。方法对医源性胆管损伤后行胃胆管支撑引流术的患者进行术前、术中和术后的护理和临床观察。结果 9例胆管损伤患者均恢... 目的通过对9例医源性胆管损伤后行胃胆管支撑引流术患者的护理,总结护理经验,减少术后并发症,促进患者尽快恢复健康。方法对医源性胆管损伤后行胃胆管支撑引流术的患者进行术前、术中和术后的护理和临床观察。结果 9例胆管损伤患者均恢复顺利。结论我科通过胃胆管支撑引流术在治疗医源性胆管损伤中的应用,取得了丰富的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胆管 医源性胆管损伤 护理
下载PDF
血管内皮祖细胞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促进预构皮瓣血管新生作用的比较 被引量:1
3
作者 昝涛 董继英 +4 位作者 李华 翁瑞 杨湄 谢芸 李青峰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451-455,共5页
目的比较血管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s)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在促进预构皮瓣血管新生作用上的差异,探讨EPCs移植提高预构皮瓣存活面积的可行性。方法分离雄性Wista... 目的比较血管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s)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在促进预构皮瓣血管新生作用上的差异,探讨EPCs移植提高预构皮瓣存活面积的可行性。方法分离雄性Wistar大鼠(45只)一侧股血管束,转位植入腹部皮下,建立预构皮瓣实验模型。将体外诱导分化的EPCs(组Ⅰ,n=15)和VEGF(组Ⅱ,n=15)分别注射于皮瓣局部,对照组仅注射PBS溶液(组Ⅲ,n=15)。4周后形成以植入血管为蒂的岛状皮瓣,原位缝合;术后7d对皮瓣存活率、血管密度计数进行检测。结果组Ⅰ、组Ⅱ、组Ⅲ的皮瓣存活率分别为(87.26±10.13)%、(66.13±9.9)%、(55.59±13.06)%,组1分别与组Ⅱ和组Ⅲ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微血管密度分别为:(38.67±9.52)个/mm^2、(25.83±6.33)个/mm^2、(26.5±5.61)个/mm^2(P〈0.05)。结论EPCs促进预构皮瓣血管新生的作用优于VEGF,局部应用骨髓来源的EPCs可以有效地提高预构皮瓣存活面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祖细胞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外科皮瓣 新生血管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