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王国维的人文教育思想——兼论传统文化转型的二重内涵 被引量:1
1
作者 苏志宏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49-53,共5页
强调文化和学术自身的独立价值,是王国维毕生为之呐喊的人生目标,他强调知识分子应当以超越功利主义的学术胸襟和生命旨趣对待文化事业,这是现代知识分子安身立命的基本职业态度。为达此目的,就必须借助于人文教育净化生命情趣、提... 强调文化和学术自身的独立价值,是王国维毕生为之呐喊的人生目标,他强调知识分子应当以超越功利主义的学术胸襟和生命旨趣对待文化事业,这是现代知识分子安身立命的基本职业态度。为达此目的,就必须借助于人文教育净化生命情趣、提高人生境界。在这一大前提下,王国维赋予了“可爱而不可信”的“纯粹美学”知识在思想独立和人格自由方面的巨大的人文教育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国维 人文教育思想 纯粹美学 价值理性
下载PDF
羁旅心态与庾信后期创作之关系 被引量:2
2
作者 张喜贵 《云梦学刊》 2000年第5期61-63,,105,,共4页
庾信由南入北,诗文创作也有了很大改变,这种改变和庾信独特的羁旅心态有密不可分的关系。此种心态直接影响着庾信后期创作题材的选择与哀怨的美学风格的形成,同时也为我们窥见庾信后期内心世界提供了一个视角。
关键词 庚信 羁旅心态 题材 美学风格 梁代 后期创作
下载PDF
论教师的美学修养 被引量:7
3
作者 苏志宏 《北方论丛》 CSSCI 1998年第5期106-109,共4页
本文站在素质教育改革的高度,从美学与教育学的接合部切入,阐述了“审美化学习”在扬弃应试教育弊端、全面开发学生潜能、优化学生人格素质、提高其人文意识等方面所具有的优长;指出以专业修养与人文修养的统一、智商与情商的统一、... 本文站在素质教育改革的高度,从美学与教育学的接合部切入,阐述了“审美化学习”在扬弃应试教育弊端、全面开发学生潜能、优化学生人格素质、提高其人文意识等方面所具有的优长;指出以专业修养与人文修养的统一、智商与情商的统一、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统一为内涵的教师美学修养,是引导学生进入审美化学习的前提条件;并对审美化学习的一些具体操作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师 美学修养 审美化 人文性
下载PDF
论闻一多的上古神话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苏志宏 《文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85-93,共9页
闻一多的神话学思想体现了他鲜明的学术个性 ,其新颖的学术眼光和尖锐的价值批判 ,对其身后的传统文化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在充分肯定闻一多神话学研究的时代意义的同时 ,指出其中蕴含的单线历史进化观的时代局限 ,以及这种局限... 闻一多的神话学思想体现了他鲜明的学术个性 ,其新颖的学术眼光和尖锐的价值批判 ,对其身后的传统文化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在充分肯定闻一多神话学研究的时代意义的同时 ,指出其中蕴含的单线历史进化观的时代局限 ,以及这种局限对其学术研究带来的负面影响 ,强调超越传统西方文化人类学视野 ,关注民族文化自身的个性特征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闻一多 神话学 生殖崇拜 图腾主义 主体转向
下载PDF
传统价值的当代解构
5
作者 苏志宏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66-70,共5页
传统价值的当代解构苏志宏一文化的价值有三个层次:处于最高层的是超验价值层次,如西方的“上帝”,中国的“天”;中间是现实价值层次,如社会历史、民族生存;下面是个体价值层次,如个人利益、个性发展等。三个层次是一个互为前提... 传统价值的当代解构苏志宏一文化的价值有三个层次:处于最高层的是超验价值层次,如西方的“上帝”,中国的“天”;中间是现实价值层次,如社会历史、民族生存;下面是个体价值层次,如个人利益、个性发展等。三个层次是一个互为前提的有机整体,同时又各有特定的范围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价值 传统文化 历史理性 王小波 知识分子 文化价值 绝对权力 现实价值 东方专制主义 《黄金时代》
下载PDF
行人卦·相思卦·鞋崇拜——《金瓶梅》风俗漫谈之一
6
作者 刘桂秋 《东南文化》 CSSCI 1993年第3期115-118,共4页
《金瓶梅》第八回“盼情郎佳人占鬼卦,烧天灵和尚听淫声”写西门庆新娶了孟玉楼之后,便把潘金莲冷落在一边,潘氏久候西门庆不至,便“用纤手向脚上脱下两只红绣鞋儿来,试打一个相思卦”,明崇祯本于此回并附有插图,图上画潘金莲仅IJ卧床上... 《金瓶梅》第八回“盼情郎佳人占鬼卦,烧天灵和尚听淫声”写西门庆新娶了孟玉楼之后,便把潘金莲冷落在一边,潘氏久候西门庆不至,便“用纤手向脚上脱下两只红绣鞋儿来,试打一个相思卦”,明崇祯本于此回并附有插图,图上画潘金莲仅IJ卧床上,枕头畔有一双红绣弓鞋。但书中却没有谈到打卦的具体方法。那么,这种所谓的“相思卦”是由什么发展而来的呢?为什么要用睡鞋来打卦呢?其打卦的具体方式又是怎样的呢?下面试就以上的问题作一简单的勾勒描述。 在我国古代的信仰民俗中,占卜是一种极为古老的迷信习俗,它是古代人预测吉凶祸福的重要手段。上古时期的主要占卜方式为“卜以龟裂,筮以蓍草”。当时设有专司占卜的官职“占人”和“卜人”,专司蓍龟之卦兆吉凶。后来在卜筮的基础上又演化出多种形式,如鸟占、杯珓卜,日月占,风角占等等;从所占卜的内容看,可以占候、占梦、占年、卜世、卜士、卜战,卜宅、卜筑,卜地、卜老、卜嗣、卜名、卜妻、卜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瓶梅》 行人 西门庆 潘金莲 绣鞋 卜问 卦辞 习俗 掷钱 反复其道
下载PDF
建国初期戏曲改革的经验与教训 被引量:5
7
作者 王新民 《南京社会科学》 CSSCI 1994年第10期68-73,21,共7页
建国初期戏曲改革的经验与教训王新民中国戏曲的传统是悠久的。它在12世纪末出现了完整的戏剧形式,13世纪已产生了许多有名有姓的剧作家和他们的作品,尽管古希腊戏剧和印度戏剧的起源也许更外远些,但它们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 建国初期戏曲改革的经验与教训王新民中国戏曲的传统是悠久的。它在12世纪末出现了完整的戏剧形式,13世纪已产生了许多有名有姓的剧作家和他们的作品,尽管古希腊戏剧和印度戏剧的起源也许更外远些,但它们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都曾经突告中断,而只有中国戏曲才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曲改革 建国初期 中国戏曲研究 人民性 现代戏 戏曲舞台 毛泽东 反历史主义 梅兰芳 戏曲剧目
下载PDF
普通话中“ê”之单韵母说质疑 被引量:2
8
作者 陈义群 《语文建设》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2期31-33,共3页
普通话中“ê”之单韵母说质疑陈义群一几乎所有的现代汉语教科书都认为普通话中存在一个单韵母“ê”,如使用者较多的黄伯荣、廖序东主编的《现代汉语》(增订版,1991年)认为:“单韵母共有十个,其中a、o、e、ê... 普通话中“ê”之单韵母说质疑陈义群一几乎所有的现代汉语教科书都认为普通话中存在一个单韵母“ê”,如使用者较多的黄伯荣、廖序东主编的《现代汉语》(增订版,1991年)认为:“单韵母共有十个,其中a、o、e、ê、i、u、ü都是舌面元音。”我们认为普通话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通话 单韵母 自成音节 《广韵》 声母 《汉语大字典》 《集韵》 历史演变 叹词 《辞源》
下载PDF
批评:不是艺术——艺术批评本性观批判 被引量:1
9
作者 咏枫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68-72,共5页
关键词 艺术批评 本性观 艺术因素 非艺术
下载PDF
“文法通变”新论
10
作者 高侠 《写作(中)》 1999年第7期10-12,1,共4页
“文法”既是已有写作实践经验的总结,它就不可能是铁板一块,凝固不动,它的形成有一个沉淀积累的过程,也必然会随着写作实践活动的发展而发展。“文无定法,胜在通变”的真谛正在于此。
关键词 写作观念 通变 文法 写作活动 精神活动 社会生活 学术写作 创造型 文章写作 实践经验
下载PDF
王国维的人文教育思想──兼论传统文化转型的二重内涵
11
作者 苏志宏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54-59,共6页
关键词 王国维 人文教育思想 文化转型 文化人格 传统文化 生活之欲 功利主义 形而上学 民族文化 唯科学主义
原文传递
论闻一多的《周易》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苏志宏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64-69,,52,,共7页
闻一多的《周易》研究。起于1937年下半年的长沙临时大学,止于1941年以后陆续完成的《周易义证类纂》、《周易新论》等著述(均为未刊稿)。其主要的内容,是以训诂学为基础,对《周易》的卦爻辞进行社会学还原,并运用西方文... 闻一多的《周易》研究。起于1937年下半年的长沙临时大学,止于1941年以后陆续完成的《周易义证类纂》、《周易新论》等著述(均为未刊稿)。其主要的内容,是以训诂学为基础,对《周易》的卦爻辞进行社会学还原,并运用西方文化人类学的观点和方法,对这些史料的文化价值进行分析,从而重新梳理和认识殷周时代的社会历史,开启了20世纪《周易》研究的“人文-社会学转向”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闻一多 <<周易>>研究 不主象数 不涉义理 比兴说
原文传递
中国古代的市声 被引量:5
13
作者 刘桂秋 《民俗研究》 1990年第2期66-69,22,共5页
商业贸易在人民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古代,从事商业贸易的行商坐贩们,为了使顾客了解自己经营行业的属类,宣传自己所经营商品的特点,以广招徕;也为了便于和同行之间展开竞争,便必须借助于某种宣传方式,于是就形成了市。
关键词 商业贸易 人民生活 周作人 叫声 民俗 中国古代 卖药 京师 南宋 行商
原文传递
论闻一多的《庄子》研究——谨以此文纪念闻一多诞辰100周年 被引量:1
14
作者 苏志宏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CSSCI 1999年第6期32-38,共7页
闻一多的《庄子》研究 ,既是学者的学术性思考 ,也是其诗人气质的感悟。本文从“对庄子式的个性自由的认同”、“以丑为美的美学观”和“真假互渗的想象力”三个方面探索了这一研究的特点 ,指出 ,作为五四“人的发现”主题的学术体现 ,... 闻一多的《庄子》研究 ,既是学者的学术性思考 ,也是其诗人气质的感悟。本文从“对庄子式的个性自由的认同”、“以丑为美的美学观”和“真假互渗的想象力”三个方面探索了这一研究的特点 ,指出 ,作为五四“人的发现”主题的学术体现 ,这一研究的阐释视野、理解途径和体验方式等方面 ,都具有启示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闻一多 《庄子》研究 以丑为美 诞辰100周年 文化人类学 《死水》 个性自由 精神自由 寓言 灵魂不死观念
原文传递
工匠“魇镇”——顺势巫术之一例 被引量:2
15
作者 刘桂秋 《民俗研究》 1989年第3期92-94,共3页
旧时,木瓦工匠们在营造房屋时,出于某种原因,有时候会在所造的屋中暗下镇物,据说这样能使屋宅的主人致病招灾,祸殃不断。这种习俗叫做“魇镇”。“魇镇”术起于何时,今天已难于确考。不过晋代干宝所撰《搜神记》卷十八中有一条记载颇可... 旧时,木瓦工匠们在营造房屋时,出于某种原因,有时候会在所造的屋中暗下镇物,据说这样能使屋宅的主人致病招灾,祸殃不断。这种习俗叫做“魇镇”。“魇镇”术起于何时,今天已难于确考。不过晋代干宝所撰《搜神记》卷十八中有一条记载颇可注意。该条记魏郡有一名叫张奋的人,家中本巨富,但后来忽然人衰财散,于是把自己的屋宅卖给另一人程应;程应搬入后,不久也举家疾病,又将屋宅转卖邻人何文,后何文在该屋灶下掘得一杵,便取杵焚之,从此“宅遂清宁”。在这个传说中,虽然没有明说这根木杵是工匠造屋时所下的“镇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匠 巫术 习俗 木瓦 模拟物 顺势 搜神记 记载 建筑物 传说
原文传递
闻一多和《九歌》研究
16
作者 苏志宏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102-107,共6页
闻一多的《九歌》研究 ,将传统“小学”考据方法与西方文化人类学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 ,认为《九歌》作为文化典籍在其流变中经历了由“神话”到“经典”、由“宗教”到“艺术”的发展 ,这是一个从以娱神为目的的巫术礼仪 ,到礼乐教化的... 闻一多的《九歌》研究 ,将传统“小学”考据方法与西方文化人类学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 ,认为《九歌》作为文化典籍在其流变中经历了由“神话”到“经典”、由“宗教”到“艺术”的发展 ,这是一个从以娱神为目的的巫术礼仪 ,到礼乐教化的歌舞仪式 ,从“祭坛”到“舞台” ,从“祭仪”到“戏曲”的文化史演变过程。由闻一多《九歌》研究开辟出来的人文关怀视野和舞台美学的感悟和领会之途 ,在《九歌》和《楚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闻一多 九歌 “小学”
原文传递
走三桥·走百病·走月亮
17
作者 刘桂秋 《文史知识》 1997年第11期55-57,共3页
在明代长篇小说《金瓶梅》中,曾几次写到元宵节"走百病"的习俗。一处是在二十四回,写正月十六夜,孟玉楼、潘金莲、宋蕙莲带领一簇男女"走百病儿","月色之下,恍若仙娥,都是白绫袄儿,遍地金比甲。
关键词 月亮 元宵节 明代 民俗活动 妇女 习俗 竹枝词 长篇小说 遍地金 潘金莲
原文传递
平生风义兼师友
18
作者 刘桂秋 《民俗研究》 1995年第4期102-103,共2页
《民俗研究》十周岁了。 我们,这一批民俗学的爱好者和研究者,从和《民俗研究》相识相交时起,彼此之间就有了一个无需用言语表达,但却是很庄严的心灵之约,那就是同声气、共呼吸,共同为我国民俗学研究事业的建设和发展作出自己的努力和... 《民俗研究》十周岁了。 我们,这一批民俗学的爱好者和研究者,从和《民俗研究》相识相交时起,彼此之间就有了一个无需用言语表达,但却是很庄严的心灵之约,那就是同声气、共呼吸,共同为我国民俗学研究事业的建设和发展作出自己的努力和贡献。十年的时间很短,也很长,这其间,外面的世界发生了种种变化,但我们始终把《民俗研究》当作一位相知相契的朋友,昨天、今天、明天,初衷不变。 说起来,和这位朋友的始相订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俗研究 民俗学研究 中国古代文学 基础理论 学科定位 言语表达 民俗学会 民俗学理论 贫困时代 图书评论
原文传递
试论民俗学与其他学科“交叉研究”的不同层面
19
作者 刘桂秋 《民俗研究》 1992年第1期1-4,共4页
近年来,在我国民俗学研究领域内,有关对民俗学与其他学科之间进行“交叉研究”的课题已受到越来越普遍的关注。之所以产生这种现象,一方面是因为符合当代社会科学研究“综合化”的总体趋势;另一方面,就民俗学这门学科本身而言,由于它同... 近年来,在我国民俗学研究领域内,有关对民俗学与其他学科之间进行“交叉研究”的课题已受到越来越普遍的关注。之所以产生这种现象,一方面是因为符合当代社会科学研究“综合化”的总体趋势;另一方面,就民俗学这门学科本身而言,由于它同社会、历史、文艺、语言、经济、地理、宗教等诸种学科的“先天性”的密切关系,因此,就使得这种“交叉研究”成为一种势所必然的发展趋向。但是,这里所说的“交叉研究”只是一种十分笼统的提法。实际上,这种研究可以从多种不同层面上展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俗学研究 交叉研究 独立学科 研究对象 分支学科 发展趋向 社会民俗 边缘学科 层面 语言现象
原文传递
量词加词尾五代已见 被引量:3
20
作者 苏旸 《中国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37-37,共1页
孙锡信先生《汉语历史语法要略》293页说,量词后加词尾“儿”、“头”,始于元代。但是,量词加词尾“子”始于何时,孙先生未作说明,也未举例,只是说:“量词后带‘子’的形式也较少见,一般也是带‘子’的容器名词借用为量词的,... 孙锡信先生《汉语历史语法要略》293页说,量词后加词尾“儿”、“头”,始于元代。但是,量词加词尾“子”始于何时,孙先生未作说明,也未举例,只是说:“量词后带‘子’的形式也较少见,一般也是带‘子’的容器名词借用为量词的,如‘一篮子’、‘两筐子’之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量词 词尾 汉语 语法 借用 名词 举例 五代 元代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