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水稻黄叶突变体黄玉B的碳代谢特性 被引量:1
1
作者 崔海瑞 袁兵 +3 位作者 王伟博 舒庆尧 汪庆 冯都华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484-1488,共5页
以黄叶突变体黄玉B及其野生型亲本龙特甫B为材料,对光合色素与可溶性糖含量、RuBP羧化酶(RuBPCase)、蔗糖合成酶(SS)及蔗糖磷酸合成酶(SPS)活性、干物质及有机碳积累量等碳代谢相关指标进行了测定。与龙特甫B相比,黄玉B叶片光合色素含... 以黄叶突变体黄玉B及其野生型亲本龙特甫B为材料,对光合色素与可溶性糖含量、RuBP羧化酶(RuBPCase)、蔗糖合成酶(SS)及蔗糖磷酸合成酶(SPS)活性、干物质及有机碳积累量等碳代谢相关指标进行了测定。与龙特甫B相比,黄玉B叶片光合色素含量显著下降,但Chla/b和Car/Chl值显著增高。在分蘖期,黄玉B叶片可溶性糖含量、RuBPCase、SS和SPS活性显著高于龙特甫B,而在开花期均显著降低;开花前黄玉B单株有机碳积累量和干重均显著高于龙特甫B,但开花后则显著低于龙特甫B。这些结果说明黄玉B的碳代谢具有开花前旺盛而开花后缓慢的特性,很大程度上不同于龙特甫B。本研究揭示了黄玉B农艺性状和单株产量表现的碳代谢成因,为其生产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黄叶突变体 生理指标 碳代谢
下载PDF
一个新的水稻半矮化小穗突变体的遗传分析与基因定位 被引量:5
2
作者 汪庆 汪得凯 陶跃之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677-680,共4页
从粳稻中花11转基因后代中发现了一个半矮化小穗突变体,表现为植株半矮化、生长势弱、半包茎穗、穗型变小等特点,将其命名为sdsp2(semidwarfandsmallpanicle2)。遗传分析显示,该突变体表型受1对隐性核基因控制。以sdsp2突变体为... 从粳稻中花11转基因后代中发现了一个半矮化小穗突变体,表现为植株半矮化、生长势弱、半包茎穗、穗型变小等特点,将其命名为sdsp2(semidwarfandsmallpanicle2)。遗传分析显示,该突变体表型受1对隐性核基因控制。以sdsp2突变体为母本与龙特甫B杂交构建F2分离群体,将该基因定位在水稻第6染色体的RH6-32和RH6-40之间的116kb的物理距离内。通过水稻基因组注释系统在此区域预测到14个开放阅读框,未发现与已报道穗型发育相关基因的同源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半矮化 小穗 突变体 基因定位
下载PDF
高花药培养效率粳稻杂交组合的筛选 被引量:6
3
作者 汪庆 冯都华 +2 位作者 崔海瑞 傅俊杰 舒庆尧 《现代农业科技》 2013年第16期44-46,共3页
为提高粳稻杂种F1的花药培养效率,利用3个常规品系对6种花药培养诱导培养基进行了筛选,用筛选出的培养基对25个粳稻杂交组合F1进行愈伤组织诱导,并对这些杂交组合的培养力和花培苗的自然结实能力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表明:在所用的6种... 为提高粳稻杂种F1的花药培养效率,利用3个常规品系对6种花药培养诱导培养基进行了筛选,用筛选出的培养基对25个粳稻杂交组合F1进行愈伤组织诱导,并对这些杂交组合的培养力和花培苗的自然结实能力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表明:在所用的6种培养基中SK3培养基的愈伤组织诱导率较高,平均为12.42%;不同F1杂交组合的愈伤组织诱导率、分化率、自然结实株率变幅分别为12.40%~58.76%、2.01%~58.15%和6.25%~100.00%,平均分别为35.60%、21.55%和54.07%;不同杂交组合的花药培养力和花培效率具有很大的差异,变幅分别为0.76%~16.40%和0.05%~9.57%,平均分别为7.04%和3.81%;筛选到培养力在10%以上的杂交组合6个,培养效率在6%以上的杂交组合5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粳稻杂种F1 花药 培养力 培养效率
下载PDF
植物DNA断裂修复基因对农杆菌T-DNA整合的作用
4
作者 崔海瑞 朱斌 +2 位作者 宋悦 赵海军 汪庆 《中国细胞生物学学报》 CAS CSCD 2015年第11期1593-1600,共8页
转基因植物在作物新品种培育和生物制药中已发挥了巨大作用。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是广泛用于基因组分析的强大工具,也是获得转基因植物的主导技术。农杆菌介导的基因转移是极其复杂的生物学过程,需要许多农杆菌和植物的遗传因子协同参... 转基因植物在作物新品种培育和生物制药中已发挥了巨大作用。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是广泛用于基因组分析的强大工具,也是获得转基因植物的主导技术。农杆菌介导的基因转移是极其复杂的生物学过程,需要许多农杆菌和植物的遗传因子协同参与完成。经过20多年的研究,人们对T-DNA产生和转运的分子机制以及农杆菌与寄主植物的互作已有所了解。T-DNA整合是农杆菌介导转化过程中最为关键的一步,但对于其整合机制所知仍有限。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寄主植物细胞的DNA断裂修复基因对农杆菌T-DNA整合具有重要作用。该文首先介绍T-DNA转移的大致过程,重点讨论DNA断裂损伤修复相关基因对T-DNA整合的作用,为通过DNA损伤修复基因的遗传操纵来提高农杆菌介导植物遗传转化的效率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杆菌 植物遗传转化 T-DNA整合 DNA断裂修复基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