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现代日本社会结构的阶级分析 被引量:7
1
作者 渡边雅男 韩冬雪 《政治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26-34,共9页
由于日本的行政改革和劳资关系的变化,现代日本社会是一个仅次于美国的贫富差别最大的社会。阶级是正确认识和研究社会的基本概念。法治国家和民主主义制度是所有发达国家普遍的统治形态。但是,不管这些政治制度怎样标榜平等和鼓吹公平... 由于日本的行政改革和劳资关系的变化,现代日本社会是一个仅次于美国的贫富差别最大的社会。阶级是正确认识和研究社会的基本概念。法治国家和民主主义制度是所有发达国家普遍的统治形态。但是,不管这些政治制度怎样标榜平等和鼓吹公平,它们在本质上仍然是一种阶级统治的制度。日本自20世纪90年代以后,阶级结构出现了新的变化,经济全球化预示着新的工人运动的到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阶级 日本 社会结构
原文传递
马克思的“生活者”思想 被引量:8
2
作者 岩佐茂 邹皓丹 《国外理论动态》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49-57,共9页
本文从总体上而非仅仅从"经济结构"的角度出发,详细阐述了马克思在各个阶段对"生活者"概念的理解。在《巴黎手稿》中,马克思考察了生活者的存在,认为生活者是建立在资本主义经济基础之上的异化形态。在《德意志意... 本文从总体上而非仅仅从"经济结构"的角度出发,详细阐述了马克思在各个阶段对"生活者"概念的理解。在《巴黎手稿》中,马克思考察了生活者的存在,认为生活者是建立在资本主义经济基础之上的异化形态。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考察了生活者经营生活的状况,认为"生活过程"的概念是马克思人学思想与唯物史观的中介。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中,马克思重新从消费的视角出发解释生产,指出将物质生活作为"需要—生产—满足需要"的过程来把握,是从生活的视角出发而产生的理论路径。在《资本论》中,马克思论述了人与土地之间物质变换的破坏,将人与自然物质代谢的破坏视为人与自然关系的异化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年马克思 “生活者” 《巴黎手稿》 劳动异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