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清末“就地正法”操作程序之考察
被引量:
7
1
作者
娜鹤雅
《清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44-146,共3页
关键词
就地正法
操作程序
清末
死刑程序
太平天国运动
社会秩序
政治危机
社会治安
原文传递
制度多样性的价值与实践:国有制、私有制和集体所有制的比较
被引量:
2
2
作者
埃莉诺·奥斯特罗姆
臧雷振
许钦铎
《国外理论动态》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88-97,共10页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学者们倾向于推崇以"最佳"方案来处理公共池塘资源问题。在各国国有制、私有制和集体所有制的实践案例中,既有成功,也有失败。资源产权的缺失(即开放使用)与其过度使用往往紧密相关。各种运营良好的资源管...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学者们倾向于推崇以"最佳"方案来处理公共池塘资源问题。在各国国有制、私有制和集体所有制的实践案例中,既有成功,也有失败。资源产权的缺失(即开放使用)与其过度使用往往紧密相关。各种运营良好的资源管理制度在细节设计上大不相同,但与复杂并不断演进的资源体系相匹配的、适应性强的、多层次的管理系统是获得成功的核心。我们要避免将某种理论或措施推崇为"万灵药",而应鼓励在多层次管理体系中进行大量试验,以减少在利用宝贵资源时出现崩溃的危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度分析
公共池塘资源
规则
政府财产
个人财产
公共财产
原文传递
国际法断片化背景下的条约解释——论《维也纳条约法公约》第31条第3款(c)项中的“当事国”问题
被引量:
4
3
作者
康静
《北大法律评论》
CSSCI
2012年第1期299-319,共21页
《维也纳条约法公约》第31条第3款(c)项为通过条约解释缓解国际法断片化问题提供了依据。但对该条款的适用仍存在许多疑问,其中之一是“当事国”的解释问题。对“当事国”含义的不同解释直接影响到在条约解释时所考虑的相关国际法规...
《维也纳条约法公约》第31条第3款(c)项为通过条约解释缓解国际法断片化问题提供了依据。但对该条款的适用仍存在许多疑问,其中之一是“当事国”的解释问题。对“当事国”含义的不同解释直接影响到在条约解释时所考虑的相关国际法规则的范围。本文认为,对“当事国”的解释应在遵循条约解释规则和国际法原理的基础上,尽可能的实现维护国际法体系性的政策目标。一种可行的解释范式是,将“当事国”解释为条约当事国,但对“适用于当事国”进行宽松解释,即只要条约当事国通过明示或暗示同意适用相关规则,即可在务约解释中对这些规则加以考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法断片化
条约当事国
争端当事国
原文传递
题名
清末“就地正法”操作程序之考察
被引量:
7
1
作者
娜鹤雅
机构
日本东京大学法学政治学研究科
博士
研究
生
出处
《清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44-146,共3页
关键词
就地正法
操作程序
清末
死刑程序
太平天国运动
社会秩序
政治危机
社会治安
分类号
K252 [历史地理—中国史]
D929 [政治法律—法学]
原文传递
题名
制度多样性的价值与实践:国有制、私有制和集体所有制的比较
被引量:
2
2
作者
埃莉诺·奥斯特罗姆
臧雷振
许钦铎
机构
美国印第安那
大学
政治学
系
日本东京大学法学政治学研究科
北京
大学
政治
发展与政府管理
研究
所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
中国人民
大学
新闻学院
出处
《国外理论动态》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88-97,共10页
文摘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学者们倾向于推崇以"最佳"方案来处理公共池塘资源问题。在各国国有制、私有制和集体所有制的实践案例中,既有成功,也有失败。资源产权的缺失(即开放使用)与其过度使用往往紧密相关。各种运营良好的资源管理制度在细节设计上大不相同,但与复杂并不断演进的资源体系相匹配的、适应性强的、多层次的管理系统是获得成功的核心。我们要避免将某种理论或措施推崇为"万灵药",而应鼓励在多层次管理体系中进行大量试验,以减少在利用宝贵资源时出现崩溃的危险。
关键词
制度分析
公共池塘资源
规则
政府财产
个人财产
公共财产
分类号
D035 [政治法律—政治学]
原文传递
题名
国际法断片化背景下的条约解释——论《维也纳条约法公约》第31条第3款(c)项中的“当事国”问题
被引量:
4
3
作者
康静
机构
日本东京大学法学政治学研究科
出处
《北大法律评论》
CSSCI
2012年第1期299-319,共21页
文摘
《维也纳条约法公约》第31条第3款(c)项为通过条约解释缓解国际法断片化问题提供了依据。但对该条款的适用仍存在许多疑问,其中之一是“当事国”的解释问题。对“当事国”含义的不同解释直接影响到在条约解释时所考虑的相关国际法规则的范围。本文认为,对“当事国”的解释应在遵循条约解释规则和国际法原理的基础上,尽可能的实现维护国际法体系性的政策目标。一种可行的解释范式是,将“当事国”解释为条约当事国,但对“适用于当事国”进行宽松解释,即只要条约当事国通过明示或暗示同意适用相关规则,即可在务约解释中对这些规则加以考虑。
关键词
国际法断片化
条约当事国
争端当事国
分类号
D993.8 [政治法律—国际法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清末“就地正法”操作程序之考察
娜鹤雅
《清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
7
原文传递
2
制度多样性的价值与实践:国有制、私有制和集体所有制的比较
埃莉诺·奥斯特罗姆
臧雷振
许钦铎
《国外理论动态》
CSSCI
北大核心
2016
2
原文传递
3
国际法断片化背景下的条约解释——论《维也纳条约法公约》第31条第3款(c)项中的“当事国”问题
康静
《北大法律评论》
CSSCI
2012
4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