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日本福岗地区黑素瘤的临床及预后分析(附72例报告) 被引量:1
1
作者 夏建新 庞传超 +2 位作者 李玉林 今山修平 永江祥之介 《白求恩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422-424,共3页
目的 :探讨黑素瘤 (MM)的发病部位、性别、年龄、临床病理分型、组织浸润程度、淋巴结转移程度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回顾 1982~ 1996年日本九州大学医院部皮肤科住院治疗的 MM患者 72例 ,分析其一般资料、前驱病变、临床病理分型、TNM... 目的 :探讨黑素瘤 (MM)的发病部位、性别、年龄、临床病理分型、组织浸润程度、淋巴结转移程度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回顾 1982~ 1996年日本九州大学医院部皮肤科住院治疗的 MM患者 72例 ,分析其一般资料、前驱病变、临床病理分型、TNM分类以及目前状态。结果 :发生于躯干、下肢、粘膜部位的 MM其病死率最高 ,面及足部者次之 ,上肢及手部者最低 ;结节型黑素瘤 (NM)的病死率高于其他各型 (P<0 .0 5 ) ;年龄越大其病死率越高 ;组织浸润程度与病死率呈正相关 ;有脏器转移者其病死率最高 (90 .9% ) ,转移淋巴结超过 3cm或有卫星灶者其病死率高于无淋巴结转移或有淋巴结转移但小于3cm者 (P<0 .0 1)。结论 :发生于躯干、下肢及粘膜部位的 MM、NM、侵犯至皮下组织或有卫星灶的MM、转移淋巴结超过 3cm或有脏器转移者 ,其病死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素瘤 临床病理分型 TNM分类 预后 日本 福岗地区
下载PDF
甲磺酸伊马替尼抑制黑素细胞游走的实验研究
2
作者 夏建新 占部和敬 +2 位作者 吴珊 王劲风 古江增隆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3,共3页
目的探讨甲磺酸伊马替尼对人黑素细胞(NHEM)游走的抑制作用。方法培养NHEM,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还原法测定甲磺酸伊马替尼对NHEM生长和分化的影响;使用侵袭小室测定甲磺酸伊马替尼抑制NHEM的游走情况;用蛋白印记法测定甲磺酸伊马替尼... 目的探讨甲磺酸伊马替尼对人黑素细胞(NHEM)游走的抑制作用。方法培养NHEM,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还原法测定甲磺酸伊马替尼对NHEM生长和分化的影响;使用侵袭小室测定甲磺酸伊马替尼抑制NHEM的游走情况;用蛋白印记法测定甲磺酸伊马替尼抑制c-kit磷酸化情况。结果甲磺酸伊马替尼0.1μmol/L,1.0μmol/L,5.0μmol/L能够抑制由SCF50ng/mL引起的NHEM游走,并能抑制c-kit的磷酸化。结论甲磺酸伊马替尼抑制SCF引起的NHEM游走及抑制c-kit的磷酸化,为其用于防治色素痣治疗后的复发奠定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磺酸伊马替尼 游走 黑素细胞
下载PDF
温热灌流对恶性黑素瘤患者单一核细胞膜LFA-3和ICAM-1表达的动态观察
3
作者 管晓春 中山树一 郎郑义 《华中医学杂志》 2001年第2期63-64,68,共3页
目的 了解肢体局部温热灌流 (HILP)对恶性黑素瘤 (MM )患者外周血中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膜LFA 3和细胞间粘附分子 1(ICAM 1)表达动态变化的影响。方法 收集经HILP手术MM患者的单一核细胞 ,用抗人LFA 3单抗和抗人ICAM 1单抗进行活细胞... 目的 了解肢体局部温热灌流 (HILP)对恶性黑素瘤 (MM )患者外周血中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膜LFA 3和细胞间粘附分子 1(ICAM 1)表达动态变化的影响。方法 收集经HILP手术MM患者的单一核细胞 ,用抗人LFA 3单抗和抗人ICAM 1单抗进行活细胞双荧光免疫染色 ,经流式细胞计数仪进行检测和统计学分析。结果 LFA 3在手术前表达的淋巴细胞百分数为 5 5 .1% ,平均细胞荧光道数是 4.7meanX ,而在手术后表达则呈上升趋势 ,以手术后第 1天最为明显 ,分别为6 7.4%和 5 .5meanX(P <0 .0 1) ;ICAM 1在手术前表达的淋巴细胞为 45 .5 %和 4.6meanX ,手术 1天后的上升也最为明显 ,分别升为 74.7% (P <0 .0 1)和 4.9meanX。单核细胞膜ICAM 1手术前为 87.0 %和 2 1.3meanX ,手术 1天后上升为 96 .6 %和34 .4meanX(P <0 .0 1)。结论 HILP对增强机体免疫细胞膜ICAM 1和LF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肢体局部温热灌流 恶性黑色素瘤 LFA-3 细胞间粘附分子-1 ICAM-1
下载PDF
毛母质瘤中β联蛋白的突变基因分析 被引量:10
4
作者 夏建新 占部和敬 +1 位作者 李玉林 古江增隆 《中华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497-499,共3页
目的探讨β联蛋白的突变基因及其蛋白表达与毛母质瘤发生的关系。方法选取67例毛母质瘤的组织标本进行β联蛋白的免疫染色,提取基因组DNA,进行β联蛋白的PCR扩增及测序,用克隆、测序及限制性内切酶的方法证实突变的存在。结果毛母质瘤... 目的探讨β联蛋白的突变基因及其蛋白表达与毛母质瘤发生的关系。方法选取67例毛母质瘤的组织标本进行β联蛋白的免疫染色,提取基因组DNA,进行β联蛋白的PCR扩增及测序,用克隆、测序及限制性内切酶的方法证实突变的存在。结果毛母质瘤中嗜碱粒细胞β联蛋白免疫染色阳性率为81%(26/32),β联蛋白外显子3基因突变率为61%(14/23)。其突变均位于β联蛋白外显子3的磷酸化位点或邻近位点。结论β联蛋白的基因突变及其核阳性与毛母质瘤的发生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基质瘤 突变 β联蛋白
原文传递
聚合酶链反应检测Kaposi肉瘤组织中类疱疹病毒DNA 被引量:2
5
作者 夏建新 占部和敬 堀嘉昭 《中华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254-254,共1页
关键词 KAPOSI肉瘤 类疱疹病毒 DNA PCR
原文传递
恶性黑素瘤细胞株细胞间粘附分子1的改变及临床意义
6
作者 夏建新 中山树一郎 +1 位作者 占部和敬 母义明 《中华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165-167,共3页
目的 探讨细胞间粘附分子 1(ICAM 1)在恶性黑素瘤细胞株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用体外细胞培养方法、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技术 ,观察恶性黑素瘤细胞株MM 8 1在温热及某些细胞因子刺激下 ,细胞形态、细胞增殖能力及ICAM 1的基因水平变... 目的 探讨细胞间粘附分子 1(ICAM 1)在恶性黑素瘤细胞株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用体外细胞培养方法、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技术 ,观察恶性黑素瘤细胞株MM 8 1在温热及某些细胞因子刺激下 ,细胞形态、细胞增殖能力及ICAM 1的基因水平变化。结果 温热、γ 干扰素、肿瘤坏死因子α可使细胞形态改变、细胞增殖能力下降、ICAM 1的表达增加 ,白介素 2未能影响细胞形态及增殖能力 ,也未能使ICAM 1明显改变。结论 恶性黑素瘤细胞株ICAM 1的表达与细胞被破坏有关 ,同时为温热、γ 干扰素、肿瘤坏死因子 α作为治疗恶性黑素瘤的辅助手段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素瘤 细胞间粘附分子 ICAM-1 INF-Α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