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元代汉文公文书(文书原件)的现状及其研究文献
1
作者 船田善之 彭向前(译) 《西夏学》 2009年第1期84-89,共6页
前言杉山正明曾经总结过,日本的蒙古史研究有两个新动态:石刻学的兴盛和文书学的兴起。关于前者,自1989年杨志玖指出日本元史学界出现'金石热'(相当于森田宪司所说的'石刻热')以来,迄今这方面的研究已取得稳步进展。关... 前言杉山正明曾经总结过,日本的蒙古史研究有两个新动态:石刻学的兴盛和文书学的兴起。关于前者,自1989年杨志玖指出日本元史学界出现'金石热'(相当于森田宪司所说的'石刻热')以来,迄今这方面的研究已取得稳步进展。关于后者,随着多语种史料的公布和发现,文书的整理、研讨工作正在推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究 现状 多语种 文书 后者 日本 公文书 石刻
下载PDF
北朝隋唐明堂研究
2
作者 《中国经学》 2013年第1期97-130,共34页
明堂在經學方面、政治方面是極重要的問題,但是有許多不確定的要素,經學家、官僚政治家、當權者等蝟集、交錯的各種看法,留下了爲數龐大的論説與議案,這種情況在南北朝隋唐時期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在北朝隋唐時期關於明堂思想的形成... 明堂在經學方面、政治方面是極重要的問題,但是有許多不確定的要素,經學家、官僚政治家、當權者等蝟集、交錯的各種看法,留下了爲數龐大的論説與議案,這種情況在南北朝隋唐時期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在北朝隋唐時期關於明堂思想的形成、傳承、變化等各種情況清楚可見,且在經學的政治方面特徵最爲顯著,若針對這一時期的明堂進行思想史方面的研究,想必有助於了解南北兩朝以及隋唐時期的明堂觀與這一時期的經學,進而闡明其學術特質。本文是承接上一篇論文《南朝明堂研究》(已揭載於《中國經學》第8輯),對北朝隋唐時期的明堂進行分析,以期達到本研究之目的。從與南朝對立統一華北的北魏開始,然後是出自北朝統一南北朝的隋以及唐的明堂觀與實際的明堂制度作詳細檢討。再者,試圖透過這樣的一個研究過程,對歷來在研究中被忽略的課題作解答,即北魏洛陽明堂以及唐玄宗以後明堂是否實際存在等問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堂 北魏 隋唐 上圓下方 儀注 大享
下载PDF
4—5世紀中國政治思想在東亞的傳播與世界秩序——以倭國“天下”意識的形成爲線索 被引量:1
3
作者 川本芳昭 汪海(译) 《中华文史论丛》 2007年第3期179-200,共22页
“天下”原指中国领域,但在魏晋南北朝时期,肇端於五胡建国华北,逐渐形成了将四夷也包含在以中国为中心的天下之内的新“天下”意识。这种新天下意识随着当时规模巨大的人口移动,被传播到高句丽、百济、新罗、倭国等国,并影响到古... “天下”原指中国领域,但在魏晋南北朝时期,肇端於五胡建国华北,逐渐形成了将四夷也包含在以中国为中心的天下之内的新“天下”意识。这种新天下意识随着当时规模巨大的人口移动,被传播到高句丽、百济、新罗、倭国等国,并影响到古代朝鲜、日本的国家建设。正是在这样一种国际动向中,倭国王从倭王武时代既向中国皇帝称臣,同时又自称“治天下”之王,到隋炀帝时代倭王自称“天子”,倭国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天下”意识。伴随着新天下意识在东亚的形成和传播,魏晋南朝的世界秩序最终被北朝隋唐的世界秩序所取代,东亚各地区也进入新的中华、天下纷然丛生的时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下”意识 倭国 中国 东亚 世界秩序
下载PDF
留给子孙的精神遗产:论苏轼“和陶诗”与苏氏一族 被引量:1
4
作者 原田爱 《九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1期6-12,共7页
北宋大文豪苏轼晚年崇拜陶渊明,并创作了"和陶诗"一百二十四首。苏轼不但十分崇拜陶渊明诗文、处世方法,而且模仿陶渊明的对子孙的态度,促使苏门子弟积极参与"和陶诗"活动。其弟苏辙继和了五十二首,而且他们兄弟之... 北宋大文豪苏轼晚年崇拜陶渊明,并创作了"和陶诗"一百二十四首。苏轼不但十分崇拜陶渊明诗文、处世方法,而且模仿陶渊明的对子孙的态度,促使苏门子弟积极参与"和陶诗"活动。其弟苏辙继和了五十二首,而且他们兄弟之间的"和陶诗"创作活动也影响到幼子苏过。本文主要聚焦于苏轼和苏氏一族在"和陶诗"交流中所发挥的作用,以及苏轼"和陶诗"的家训。力图通过上述之考证,勾勒出苏氏一族文学创作之沿承,并以此展现出传统研究之中很少言及到的北宋文学宗族的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渊明 “和陶诗” 苏辙 苏过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