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执行37分钟听觉Odd-ball任务中事件相关电位变化与注意的关系
被引量:
2
1
作者
朴春花
桑德春
+2 位作者
下野昌幸
岩永胜
蜂须贺研二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6期5013-5019,共7页
背景:许多报道只是分别观察了执行Oddball任务完成过程中事件相关电位各成分的变化,没有结合实验任务模式全面分析各成分的变化及其可能存在的内在联系。目的:通过测定健康人在执行连续37min听觉辨别Odd-ball任务过程中的事件相关电位,...
背景:许多报道只是分别观察了执行Oddball任务完成过程中事件相关电位各成分的变化,没有结合实验任务模式全面分析各成分的变化及其可能存在的内在联系。目的:通过测定健康人在执行连续37min听觉辨别Odd-ball任务过程中的事件相关电位,分析事件相关电位各成分的变化特征与注意的关系。设计、时间及地点:经典的37min持续Oddball听觉辨别任务及盲法评估试验,于2003-04/2007-07在日本北九州产业医科大学康复科完成。对象:20名健康在读大学生,全部为右利手,试验前所有学生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方法:在执行任务过程中,学生观察以10%的概率出现的2kHz短音靶刺激,靶刺激是随机分布于以90%的概率出现的1kHz短音非靶刺激之间,全部实验过程为37min,包括1214个声音刺激。前4min为练习阶段,让学生熟悉任务,之后开始真正的实验过程,将其划分为阶段1,阶段2,阶段3,每阶段为10.9分。主要观察指标:在额叶、顶叶和额顶中点采集靶刺激和非靶刺激的事件相关电位,非靶刺激包括靶刺激之前第1个和之后第1个非靶刺激的事件相关电位。除了用传统的平均加权法进行研究外,同时进行了单次P3成分分析。实验结束后,所有学生填写问卷,要求填写在各个实验阶段中的主观感受包括他们的清醒度、注意程度和对实验的兴趣程度等。结果:①各反应电位在不同实验阶段的变化:靶刺激之前第1个非靶刺激的事件相关电位的N1波幅、靶刺激N2的波幅及靶刺激P3的波幅在实验的不同阶段发生显著变化。②不同反应电位之间的比较:靶刺激之前第1个非靶刺激的事件相关电位的N1波幅显著小于靶刺激之后第1个非靶刺激的事件相关电位和靶刺激的N1(实验阶段2、3的额叶、额顶中点和顶叶);靶刺激之前第1个非靶刺激的事件相关电位的P2潜伏期显著小于靶刺激之后第1个非靶刺激的事件相关电位的P2潜伏期(实验阶段2的额叶、额顶中点和顶叶位置上和实验阶段3的额叶);靶刺激之前第1个非靶刺激的事件相关电位的P2的波幅显著小于靶刺激之后第1个非靶刺激的事件相关电位的P2波幅(实验阶段2的额顶中点、在实验阶段3的额叶、额顶中点和顶叶);认知电位变化最敏感区在额叶。③总的平均加权的靶刺激之前第1个非靶刺激的事件相关电位波形。有正负(N1-P2)波峰复合波形,而且在刺激启动后300ms回到基线水平,而总平均加权的靶刺激之后第1个非靶刺激的事件相关电位波形的正负(N1-P2)复合波峰的连续负波在刺激启动后450ms之后回到基线水平(额叶和额顶中点)。④事件相关电位的单次分析显示类型2(非P3成分)出现的百分率在额叶位置上显著大于在顶叶位置(实验阶段1,2和3);类型2出现的百分率在实验阶段3的显著大于在实验阶段1(额叶和额顶中点)。⑤在各个实验阶段中,反应时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⑥根据问卷调查,所有的被测试者均认为试验任务非常简单,测试早期处于紧张、全神贯注的状态,随着试验的进展感到轻松、单调和机械化的完成任务,注意力时有分散,但未在测试过程中入睡。结论:在执行37min听觉辨别任务过程中,事件相关电位各成分的变化是认知调整的结果,各成分的变化存在内在的联系,推测这种变化与被检者适应过程有关,并直接反映注意不同因素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事件相关电位
听觉Oddball任务
注意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执行37分钟听觉Odd-ball任务中事件相关电位变化与注意的关系
被引量:
2
1
作者
朴春花
桑德春
下野昌幸
岩永胜
蜂须贺研二
机构
中国
康复
研究中心综合
康复科
日本北九州产业医科大学康复科
出处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6期5013-5019,共7页
基金
日中医学会世川奖学金资助项目
日本劳动部和健康部21世纪政策研究委员会研究基金资助项目~~
文摘
背景:许多报道只是分别观察了执行Oddball任务完成过程中事件相关电位各成分的变化,没有结合实验任务模式全面分析各成分的变化及其可能存在的内在联系。目的:通过测定健康人在执行连续37min听觉辨别Odd-ball任务过程中的事件相关电位,分析事件相关电位各成分的变化特征与注意的关系。设计、时间及地点:经典的37min持续Oddball听觉辨别任务及盲法评估试验,于2003-04/2007-07在日本北九州产业医科大学康复科完成。对象:20名健康在读大学生,全部为右利手,试验前所有学生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方法:在执行任务过程中,学生观察以10%的概率出现的2kHz短音靶刺激,靶刺激是随机分布于以90%的概率出现的1kHz短音非靶刺激之间,全部实验过程为37min,包括1214个声音刺激。前4min为练习阶段,让学生熟悉任务,之后开始真正的实验过程,将其划分为阶段1,阶段2,阶段3,每阶段为10.9分。主要观察指标:在额叶、顶叶和额顶中点采集靶刺激和非靶刺激的事件相关电位,非靶刺激包括靶刺激之前第1个和之后第1个非靶刺激的事件相关电位。除了用传统的平均加权法进行研究外,同时进行了单次P3成分分析。实验结束后,所有学生填写问卷,要求填写在各个实验阶段中的主观感受包括他们的清醒度、注意程度和对实验的兴趣程度等。结果:①各反应电位在不同实验阶段的变化:靶刺激之前第1个非靶刺激的事件相关电位的N1波幅、靶刺激N2的波幅及靶刺激P3的波幅在实验的不同阶段发生显著变化。②不同反应电位之间的比较:靶刺激之前第1个非靶刺激的事件相关电位的N1波幅显著小于靶刺激之后第1个非靶刺激的事件相关电位和靶刺激的N1(实验阶段2、3的额叶、额顶中点和顶叶);靶刺激之前第1个非靶刺激的事件相关电位的P2潜伏期显著小于靶刺激之后第1个非靶刺激的事件相关电位的P2潜伏期(实验阶段2的额叶、额顶中点和顶叶位置上和实验阶段3的额叶);靶刺激之前第1个非靶刺激的事件相关电位的P2的波幅显著小于靶刺激之后第1个非靶刺激的事件相关电位的P2波幅(实验阶段2的额顶中点、在实验阶段3的额叶、额顶中点和顶叶);认知电位变化最敏感区在额叶。③总的平均加权的靶刺激之前第1个非靶刺激的事件相关电位波形。有正负(N1-P2)波峰复合波形,而且在刺激启动后300ms回到基线水平,而总平均加权的靶刺激之后第1个非靶刺激的事件相关电位波形的正负(N1-P2)复合波峰的连续负波在刺激启动后450ms之后回到基线水平(额叶和额顶中点)。④事件相关电位的单次分析显示类型2(非P3成分)出现的百分率在额叶位置上显著大于在顶叶位置(实验阶段1,2和3);类型2出现的百分率在实验阶段3的显著大于在实验阶段1(额叶和额顶中点)。⑤在各个实验阶段中,反应时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⑥根据问卷调查,所有的被测试者均认为试验任务非常简单,测试早期处于紧张、全神贯注的状态,随着试验的进展感到轻松、单调和机械化的完成任务,注意力时有分散,但未在测试过程中入睡。结论:在执行37min听觉辨别任务过程中,事件相关电位各成分的变化是认知调整的结果,各成分的变化存在内在的联系,推测这种变化与被检者适应过程有关,并直接反映注意不同因素的影响。
关键词
事件相关电位
听觉Oddball任务
注意
分类号
R318 [医药卫生—生物医学工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执行37分钟听觉Odd-ball任务中事件相关电位变化与注意的关系
朴春花
桑德春
下野昌幸
岩永胜
蜂须贺研二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