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日本骨质疏松症研究的进展 被引量:6
1
作者 井上哲郎 李晓冬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1995年第1期47-49,共3页
日本骨质疏松症研究的进展井上哲郎综述李晓冬译1骨质疏松症的社会背景根据联合国人口统计局的推测,1990年全世界的总人口为53亿人,其中发达国家12亿人,发展中国家41亿人;全世界65岁以上老年人口所占的比例为6.2%... 日本骨质疏松症研究的进展井上哲郎综述李晓冬译1骨质疏松症的社会背景根据联合国人口统计局的推测,1990年全世界的总人口为53亿人,其中发达国家12亿人,发展中国家41亿人;全世界65岁以上老年人口所占的比例为6.2%,其中发达国家的老年人口比率为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症 健康问题 比率 老年人口 增加 研究 比例
下载PDF
止血带缺血预处理对大鼠骨骼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组织病理学研究 被引量:16
2
作者 胡跃林 中间季雄 +5 位作者 于长隆 星野雄一 钟炎丰 刘平 王长军 曲绵域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53-155,T002,共4页
目的 :研究止血带缺血预处理对骨骼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和缺血时间梯度与再灌注时间梯度的关系。方法 :选择健康SD大鼠 12 0只 ,随机分成缺血预处理组 (实验组 )和非预处理组 (对照组 )。每组再分为缺血 2小时、3小时、4小时 3... 目的 :研究止血带缺血预处理对骨骼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和缺血时间梯度与再灌注时间梯度的关系。方法 :选择健康SD大鼠 12 0只 ,随机分成缺血预处理组 (实验组 )和非预处理组 (对照组 )。每组再分为缺血 2小时、3小时、4小时 3个小组 ,每小组 2 0只。用特制的气囊止血带制成大鼠后肢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 ,通过连续切片观察预处理组与非预处理组大鼠胫前肌和股四头肌在不同缺血时间及不同再灌注时间发生的病理变化 ,评价止血带缺血预处理对大鼠骨骼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探讨缺血时间梯度与再灌注时间梯度的关系。结果 :缺血 2小时 ,预处理组与非预处理组骨骼肌病理变化轻 ,保护作用不明显。缺血 3小时 ,两组均发生明显病理变化。无论在炎细胞浸润 ,还是肌细胞变性坏死 ,对照组均明显重于实验组 ,保护作用显著。缺血 4小时 ,两组病理损害十分严重 ,保护作用不如缺血 3小时明显。从再灌注第 1、3、7、14天的病理结果比较发现 ,再灌注第 3天时病理损伤最重 ,保护作用最明显。结论 :止血带缺血预处理对骨骼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明显保护作用 ,尤其对缺血 3小时再灌注 3天时保护作用最显著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骼肌 缺血再灌注损伤 止血带 缺血预处理 时间梯度 动物实验
下载PDF
脊髓诱发电位自动监测装置及其临床应用 被引量:1
3
作者 魏新荣 张光铂 +3 位作者 今井充 原田吉雄 热田裕司 竹光义治 《中日友好医院学报》 1990年第3期150-153,共4页
脊髓诱发电位及体感诱发电位对脊髓功能的监测已有报道,它对防止术中神经系统并发症十分有用。日本旭川医科大学自1986年用微机自动脊髓监测系统成功地监测了75例脊柱手术患者,术后无一例出现神经系统并发症。本文对该系统及其监测结果... 脊髓诱发电位及体感诱发电位对脊髓功能的监测已有报道,它对防止术中神经系统并发症十分有用。日本旭川医科大学自1986年用微机自动脊髓监测系统成功地监测了75例脊柱手术患者,术后无一例出现神经系统并发症。本文对该系统及其监测结果作了介绍,并对诱发电位脊髓监测的临床意义作了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监测 脊髓病理生理 脊髓诱发电位 计算机辅助 体感诱发电位 脊柱手术 微型计算机
下载PDF
胸部大面积瘢痕疙瘩切除联合乳房整形术六例
4
作者 尹琳 王春梅 +2 位作者 任敏 百束比古 范金财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57-158,共2页
关键词 瘢痕疙瘩 乳房整形术 联合 切除 面积 胸部 乳房上提术 电子线照射 女性患者 局部加压
原文传递
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的基因组学研究 被引量:28
5
作者 王春梅 百束比古 +2 位作者 张启旭 严笠 中泽南堂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299-301,共3页
目的寻找瘢痕疙瘩致病相关基因,探讨瘢痕疙瘩的发生机理。方法利用含1100个人类肿瘤相关基因的cDNA芯片(cDNAmicroarray)对耳垂和胸部瘢痕疙瘩及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进行检测,初步分析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与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基因总体表... 目的寻找瘢痕疙瘩致病相关基因,探讨瘢痕疙瘩的发生机理。方法利用含1100个人类肿瘤相关基因的cDNA芯片(cDNAmicroarray)对耳垂和胸部瘢痕疙瘩及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进行检测,初步分析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与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基因总体表达的差异,并筛选出差异基因。结果在耳垂及胸部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中,分别有8种和17种特异性表达基因被检出。在正常皮肤中特异性表达的细胞增殖抑制基因Mda7,在耳垂及胸部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中均未被表达。结论多种基因参与了瘢痕疙瘩的形成过程,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与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之间存在基因表达的差异,增殖因子受体PAR1和增殖抑制基因Mda7可能参与瘢痕疙瘩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 基因组学研究 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 特异性表达基因 MDA-7 致病相关基因 cDNA芯片 肿瘤相关基因 抑制基因 PAR-1 发生机理 细胞基因 差异基因 细胞增殖 形成过程 基因表达 增殖因子 胸部 耳垂
原文传递
经颅磁刺激运动诱发电位在腰椎管狭窄症临床评价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2
6
作者 刘新宇 Shunsuke Konno +6 位作者 Masabumi Miyamoto Yoshikazu Gembun Gen Horiguchi Hiromoto Ito 郑燕平 李建民 宫良泰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22-26,共5页
目的分析经颅磁刺激运动诱发电位(motor evoked potentials,MEP)在腰椎管狭窄症临床评价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3例腰椎管狭窄患者,男12例,女lI例;年龄52-83岁,平均67.9岁。单纯腰椎管狭窄症11例,合并腰椎退变性滑脱12例。就诊时... 目的分析经颅磁刺激运动诱发电位(motor evoked potentials,MEP)在腰椎管狭窄症临床评价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3例腰椎管狭窄患者,男12例,女lI例;年龄52-83岁,平均67.9岁。单纯腰椎管狭窄症11例,合并腰椎退变性滑脱12例。就诊时平均病程31.5个月(3个月-10年)。出现单侧下肢症状者(疼痛或麻木、无力)9例,双下肢均出现者14例。所有患者均合并间歇性跛行,出现跛行前平均行走距离为302.1m(3-1000m)。MRI中最狭窄节段的硬膜囊面积值(minimum cross-sectional area,MCSA)平均0.4cm。(0.1-4).9em。)。于患者双侧跨内收肌处记录经颅磁刺激MEP潜伏期(MEP latency,MEPLT),同时收集患者治疗前JOA评分、视觉模拟评分(VAS,包括腰痛,下肢、臀部痛及麻木程度)。采用SPSS1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MEPLT为(42.1+2.8)ms,JOA评分为(15.9+4.8)分。腰痛、下肢及臀部痛、下肢及臀部麻木感VAS分别为(6.0+2.9)分、(7.7+1.9)分、(7.3+3.0)分。MEPLT与步行距离、下肢症状类型及麻木VAS存在相关。步行距离〈500m者MEPLT明显延长(t=3.529,P〈0.05)。结论MEPLT延长在腰椎管狭窄患者出现临床体征之前即可出现,MEP可有效反映患者的主观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椎管狭窄 诱发电位 临床应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