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日本七叶树化学成分的研究 Ⅱ.七叶树皂苷IVc和异七叶树皂苷Ia、Ib的分离和鉴定 被引量:18
1
作者 杨秀伟 赵静 服部征雄 《中草药》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9期648-651,共4页
从日本七叶树 Aesculus turbinata Bl.种子的 90 %乙醇提取物中分得 3个二萜皂化合物 ,经光谱学分析鉴定了它们的结构分别为 :七叶树皂苷 IVc:2 2 α- O-巴豆酰基 - 2 8- O-乙酰基原七叶树皂苷配基 - 3β- O- [β- D-吡喃葡萄糖基 (1→ ... 从日本七叶树 Aesculus turbinata Bl.种子的 90 %乙醇提取物中分得 3个二萜皂化合物 ,经光谱学分析鉴定了它们的结构分别为 :七叶树皂苷 IVc:2 2 α- O-巴豆酰基 - 2 8- O-乙酰基原七叶树皂苷配基 - 3β- O- [β- D-吡喃葡萄糖基 (1→ 2 ) ][β- D-吡喃葡萄糖基 (1→ 4) ]-β- D-吡喃葡萄糖醛酸 ( )、异七叶树皂苷 Ia:2 1β- O-巴豆酰基 - 2 8- O-乙酰基原七叶树皂苷配基 - 3β- O- [β- D -吡喃葡萄糖基 (1→ 2 ) ][β- D -吡喃葡萄糖基 (1→ 4) ]-β- D-吡喃葡萄糖醛酸 ( )和异七叶树皂苷 Ib:2 1β- O-当归酰基 - 2 8- O-乙酰基原七叶树皂苷配基 - 3β- O- [β- D-吡喃葡萄糖基 (1→ 2 ) ][β- D -吡喃葡萄糖基 (1→ 4) ]- β- D-吡喃葡萄糖醛酸 ( ) ,均为首次从日本七叶树种子中分得。七叶树皂苷 Ia、Ib、IVc和异七叶树皂苷Ia、Ib在 10 0 μm ol/ L 浓度的体外试验中对 HI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七叶树 七叶树皂苷IVc 异七叶树皂苷Ia
下载PDF
大鼠杏仁体基底外侧核中小白蛋白反应阳性神经元受抑制性神经网络支配(英文) 被引量:6
2
作者 李瑞锡 彭裕文 +5 位作者 大谷修 西条寿夫 王劼 丁忠良 高璐 沈馨亚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2-20,共9页
小白蛋白 (PV)神经元作为杏仁核簇基底外侧核 (BL)中局部神经环路成分 ,对杏仁核的情绪、学习和记忆过程等机能发挥重要作用。为探讨 BL中 PV中间神经元的突触形成状态 ,本研究用抗 PV抗体标示 PV神经元 ,以抗多巴胺 (DA)抗体标示多巴... 小白蛋白 (PV)神经元作为杏仁核簇基底外侧核 (BL)中局部神经环路成分 ,对杏仁核的情绪、学习和记忆过程等机能发挥重要作用。为探讨 BL中 PV中间神经元的突触形成状态 ,本研究用抗 PV抗体标示 PV神经元 ,以抗多巴胺 (DA)抗体标示多巴胺能轴突及末梢作为传入纤维的标志 ,对大鼠杏仁核做了免疫电镜双标记研究。结果表明 ,突触主要见于 PV免疫阳性神经元的树突结构上 ,包括从树突干到中间及小型树突的各级分支。其中 68%的突触由未标记的轴突终末形成 ,3 2 %分别由 DA(2 1% )和 PV(11% )免疫阳性轴突末梢形成。 PV免疫阳性神经元与未标记末梢所形成的突触大多数是对称性的 ,仅少数为非对称性。这些非对称性突触见于 PV神经元的树突小棘和连续性突触 ,即一个未标记轴突末梢与另一个未标记轴突末梢形成对称性突触 ,后者又与 PV免疫阳性神经元树突形成非对称性突触。 DA和 PV免疫阳性神经元轴突终末与 PV免疫阳性神经元树突之间的突触全部是对称性的。以上结果表明 ,大鼠杏仁核 BL 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白蛋白中间神经元 大鼠 免疫电镜 杏仁核 多巴胺能神经末梢
下载PDF
黄连解毒汤对脑缺血动物的促智作用及机制探讨 被引量:31
3
作者 徐静华 于庆海 渡边裕司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2002年第12期705-707,共3页
目的 :研究黄连解毒汤对脑缺血动物的促智作用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结扎小鼠双侧颈总动脉合并低血压法制造小鼠脑缺血模型 ,考察了黄连解毒汤对脑缺血小鼠学习记忆行为 (跳台实验、避暗实验 )的影响 ;测定了小鼠脑中丙二醛 ... 目的 :研究黄连解毒汤对脑缺血动物的促智作用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结扎小鼠双侧颈总动脉合并低血压法制造小鼠脑缺血模型 ,考察了黄连解毒汤对脑缺血小鼠学习记忆行为 (跳台实验、避暗实验 )的影响 ;测定了小鼠脑中丙二醛 (MDA)的含量 ;进一步地测定了大鼠大脑皮质和海马组织中脑血流量。结果 :在跳台、避暗实验中 ,黄连解毒汤能改善脑缺血小鼠学习记忆行为 ,能显著减少脑缺血小鼠脑中 MDA的含量。黄连解毒汤股静脉给药能增加大鼠大脑皮质和海马组织中脑血流量。结论 :黄连解毒汤能促进脑缺血动物学习记忆行为 ,其作用机制与减少脑中自由基终产物 MDA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连解毒汤 脑缺血 学习记忆 丙二醛 脑血流量 中药 药理
下载PDF
大鼠杏仁体基底外侧核中含D2受体的γ氨基丁酸神经元受多巴胺能末梢支配(英文) 被引量:3
4
作者 李瑞锡 彭裕文 +3 位作者 沈馨亚 大谷修 西条寿夫 小野武年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9,共9页
 杏仁体中的多巴胺(DA)和γ -氨基丁酸(GABA)递质系统均参与精神分裂症的病理过程,临床上一般用多巴胺II型受体(D2)阻断剂予以治疗。然而,目前尚不清楚GABA与D2受体是否共存,也不清楚DA能神经末梢与GABA能神经元之间的联系方式。本实...  杏仁体中的多巴胺(DA)和γ -氨基丁酸(GABA)递质系统均参与精神分裂症的病理过程,临床上一般用多巴胺II型受体(D2)阻断剂予以治疗。然而,目前尚不清楚GABA与D2受体是否共存,也不清楚DA能神经末梢与GABA能神经元之间的联系方式。本实验用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CLSM)和免疫电镜(IEM)研究了杏仁体关键性核团基底外侧核中GABA与D2受体的共存关系以及DA神经能末梢与GABA能神经元之间的突触关系。CLSM显示由谷氨酸脱羧酶(GAD)标记的GABA能神经元全部对D2受体呈免疫阳性反应,表明GABA能神经元含有D2受体。IEM显示,在 980个DA能神经末梢形成的突触中,45%的突触是由DA免疫反应阳性神经末梢直接(36% )或间接(9% )与GAD免疫反应阳性神经元的树突形成,另 55%是由DA免疫反应阳性神经末梢与未标记的神经元成分形成。DA GABA的直接性突触进而可区分为单突触 (16% )、汇聚突触 (14% )及轴 轴突触(6% )。而DA- GABA的间接性突触是个突触复合体。在该复合体中,DA免疫反应阳性末梢在一个未标记的末梢上形成对称性突触,而该未标记末梢又与GAD免疫反应阳性树突形成非对称性突触。在DA与未标记神经元成分之间的突触中,AD免疫反应阳性末梢分别与未标记胞体(4% )、树突(42% )及轴突末梢(9% )形成突触。所有DA突触无一例外均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触 DA D2受体 GABA能神经元 阳性 杏仁体 神经末梢 外侧核 树突 谷氨酸脱羧酶(GAD)
下载PDF
大鼠杏仁体基底外侧核GABA和ACh能中间神经元的突触 被引量:1
5
作者 李瑞锡 彭裕文 +4 位作者 大谷修 西条寿夫 王劼 丁忠良 高璐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509-513,527,共6页
目的 :揭示杏仁体基底外侧核 (BL)中的γ 氨基丁酸 (GABA)能和乙酰胆碱能 (ACh) 2种中间神经元树突上的突触联系。方法 :用抗GABA和抗胆碱乙酰转移酶 (ChAT)抗体对BL做光镜和电镜免疫组化染色。结果 :光镜下 ,GABA免疫反应阳性神经元多... 目的 :揭示杏仁体基底外侧核 (BL)中的γ 氨基丁酸 (GABA)能和乙酰胆碱能 (ACh) 2种中间神经元树突上的突触联系。方法 :用抗GABA和抗胆碱乙酰转移酶 (ChAT)抗体对BL做光镜和电镜免疫组化染色。结果 :光镜下 ,GABA免疫反应阳性神经元多为圆形多极神经元 ;ChAT免疫阳性神经元多为双极神经元。两者数量比约为 ( 7~ 9)∶1。电镜下 ,支配GABA免疫阳性神经元的突触 5 2 .7%为非对称性 (兴奋性 ) ,47.3 %为对称性 (抑制性 ) ,而ChAT免疫阳性神经元则分别为 44.9%和 5 5 .1 %。结论 :在情绪性学习记忆的处理过程中 ,杏仁体GABA能中间神经元起主要的功能作用 ,可能为抑制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间神经元 γ-氨基丁酸(GABA) 杏仁体 免疫阳性神经元 突触联系 电镜 光镜 外侧核 树突 BL
下载PDF
一氧化氮在静水压下对人体腰椎间盘蛋白多糖合成的影响 被引量:3
6
作者 柳根哲 徐林 Hirokazu Ishihara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4期1886-1889,共4页
[目的]探讨一氧化氮对人体腰椎间盘组织蛋白多糖合成的影响及静水压对蛋白多糖合成调节过程中一氧化氮是否起到中间介质作用.[方法]72例后方腰椎间盘摘除术的志愿患者中获取新鲜的72个椎间盘样品被切成1~2 mm3细片后,与1 ml培养基DMEM... [目的]探讨一氧化氮对人体腰椎间盘组织蛋白多糖合成的影响及静水压对蛋白多糖合成调节过程中一氧化氮是否起到中间介质作用.[方法]72例后方腰椎间盘摘除术的志愿患者中获取新鲜的72个椎间盘样品被切成1~2 mm3细片后,与1 ml培养基DMEM一同装入塑料注射器中,放入培养椎间盘组织的压力装置,蛋白多糖合成由35S-硫酸盐结合率来测定.无活性、稳定的一氧化氮的最终产物亚硝酸盐浓度由分光光度法来测定.[结果]静水压在0.3 MPa蛋白多糖合成最高,约为0.1 MPa的1.3倍;3 MPa抑制蛋白多糖合成率.但静水压对一氧化氮的产生起着逆转效应.在0.3 MPa一氧化氮的产生量和0.1MPa的相比略微降低,而3 MPa增加一氧化氮的产生量,约是0.1 MPa的1.34倍.一氧化氮合成酶的竞争性抑制剂NG-methyl-L-arginine(简称L-NMA,10-1 000μmol)在0.3 MPa诱导增加蛋白多糖合成率,而3 MPa降低对蛋白多糖合成率的抑制作用.[结论]在人体腰椎间盘细胞静水压影响着一氧化氮生成,且一氧化氮对蛋白多糖合成率改变起着中间介质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水压 椎间盘 一氧化氮 蛋白多糖
下载PDF
羌活化学成分的研究 被引量:37
7
作者 杨秀伟 严仲铠 +3 位作者 顾哲明 周光春 服部征雄 难波恒雄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0期507-511,共5页
关键词 羌活 化学成份
下载PDF
贲门部浸润性癌预后的探讨 被引量:1
8
作者 金晓明 孔祥冰 +3 位作者 孙宇 松井一裕 北川正信 李凯 《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0年第3期157-159,共3页
目的探讨贲门部浸润性癌(C.Cas)的预后;与幽门都浸润性癌(P.Cas)进行对比分析。方法贲门部癌50例,对照组幽门部癌50例,采用临床病理学资料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①临床病理学,C.Cas和P.... 目的探讨贲门部浸润性癌(C.Cas)的预后;与幽门都浸润性癌(P.Cas)进行对比分析。方法贲门部癌50例,对照组幽门部癌50例,采用临床病理学资料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①临床病理学,C.Cas和P.Cas之间除淋巴结转移(P<0.05)有显著差异外,其它无显著差异。②生存曲线分析,C.Cas和P.Cas之间,在淋巴结转移(P<0.01)和淋巴管侵入(P<0.05)方面有显著差异;在100例进行性胃癌当中癌的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淋巴管侵入以及TNM分期等与预后有密切关系。③C.Cas的c-erbB-2的表达率(P<0.001)和EGFR的表达率(P<0.05)与P.Cas之间有显著差异。结论 淋巴结转移和淋巴管侵入是C.Cas的最重要的预后因素;c-erbB-2和EGFR的阳性率或过表达,可间接反应C.Cas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后 C-ERBB-2 EGFR 病理学 贲门部浸润性癌
下载PDF
HPLC/UV法分析具有促进神经细胞生长作用的人参提取物(LFG) 被引量:3
9
作者 邹坤 小松佳子 《三峡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5年第5期446-448,共3页
人参提取物(LFG)具有显著的促进神经细胞生长的活性,为解析其活性的物质基础,利用HPLC-UV法分析了人参提取物的成分,结果表明LFG中含有多种多炔类化合物,而不含有常见的人参皂苷.
关键词 人参 多炔类化合物 人参皂苷 成分分析
下载PDF
Isoline两个新代谢物的制备及其理化性质(英文)
10
作者 汤俊 张勉 +4 位作者 王峥涛 赤尾光昭 中村■夫 服部征雄 徐国钧 《中国天然药物》 SCIE CAS CSCD 2003年第1期21-23,共3页
目的:为进一步研究isoline的代谢和毒理,采用化学方法制备其代谢产物。方法:分别采用水解,氮氧化和脱氢化反应将isoline转化为与代谢和毒理研究相关类型的产物。结果与结论:成功地制备了五个化合物,其中两个为新化合物,其结构经UV,IR,MS... 目的:为进一步研究isoline的代谢和毒理,采用化学方法制备其代谢产物。方法:分别采用水解,氮氧化和脱氢化反应将isoline转化为与代谢和毒理研究相关类型的产物。结果与结论:成功地制备了五个化合物,其中两个为新化合物,其结构经UV,IR,MS和NMR分析得以鉴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soline 代谢物 制备 理化性质 毒理
下载PDF
大鼠下边缘皮质-伏隔核投射神经元胞体受对称性突触支配
11
作者 李瑞锡 彭裕文 +5 位作者 崛悦郎 大谷修 西条寿夫 王劼 丁忠良 高璐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31-134,共4页
目的 :揭示向伏隔核壳部 (nucleusaccumbensshell,AcbSh)投射的下边缘皮质 (infralimbiccortex ,IL)神经元胞体上的突触体系 ,增加该神经通路中的突触学资料。方法 :注射HRP到大鼠的AcbSh ;以TMB法显示IL中被HRP逆行标记的神经元 ;光镜... 目的 :揭示向伏隔核壳部 (nucleusaccumbensshell,AcbSh)投射的下边缘皮质 (infralimbiccortex ,IL)神经元胞体上的突触体系 ,增加该神经通路中的突触学资料。方法 :注射HRP到大鼠的AcbSh ;以TMB法显示IL中被HRP逆行标记的神经元 ;光镜及电镜观察IL中标记神经元的形态、分布及胞体部的突触结构。结果 :含有HRP/TMB反应产物的神经元散在分布于IL中。神经元胞体呈三角形或圆锥体形锥体细胞的基本特征 ,直径约为 1 5μm× 2 5 μm。电镜可见神经元胞体仅接收 3~ 5个对称性突触。 结论 :向AcbSh投射的IL神经元通过对称性突触接受抑制性神经信息支配 ,提示在整个摄食行为神经通路中 ,IL支配AcbSh ,而自身又受抑制性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下边缘皮质 伏隔核 神经元胞体 对称性突触 摄食行为 逆行追踪 电子显微镜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