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亚洲型和西方型多发性硬化髓磷脂少突胶质细胞糖蛋白微卫星等位基因多态性的比较 被引量:7
1
作者 马建军 徐予明 +3 位作者 徐军 连亚军 西村公孝 齐田孝彦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506-508,共3页
目的 :比较亚洲型和西方型髓磷脂少突胶质细胞糖蛋白 (MOG)基因的多态性与比较亚洲型和西方型多发性硬化 (MS)患者。方法 :将 85例MS患者分为亚洲型 (4 0例 )和西方型 (4 5例 ) ,用微卫星法测定其MOG等位基因的多态性 ,并与 87例健康者 ... 目的 :比较亚洲型和西方型髓磷脂少突胶质细胞糖蛋白 (MOG)基因的多态性与比较亚洲型和西方型多发性硬化 (MS)患者。方法 :将 85例MS患者分为亚洲型 (4 0例 )和西方型 (4 5例 ) ,用微卫星法测定其MOG等位基因的多态性 ,并与 87例健康者 (对照组 )相比。结果 :MOG11/ 12等位基因与各型MS无关 (P >0 .0 5 ) ;亚洲型MSMOG5 1/ 5 2的 2 18bp等位基因频率显著高于西方型 ,西方型MS患者 2 18bp等位基因的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 <0 .0 0 1) ;西方型MSMOG5 1/ 5 2的 2 2 2bp等位基因频率显著高于亚洲型和对照组 (P <0 .0 0 1~ 0 .0 5 ) ;亚洲型、西方型MS患者MOG5 1/ 5 2的 2 2 6bp等位基因频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 0 1~ 0 .0 0 5 )。 结论 :亚洲型和西方型是MS不同的临床亚型 ;MOG5 1/ 5 2的 2 2 2bp等位基因与西方型MS相关 ,与亚洲型MS无关 ;MOG5 1/ 5 2的 2 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洲型 西方型 多发性硬化 髓磷脂少突胶质细胞糖蛋白 微卫星 等位基因多态性 比较
下载PDF
亚洲型和西方型多发性硬化患者脑诱发电位及HLA基因多态性的比较 被引量:7
2
作者 马建军 孙翠萍 +1 位作者 李六一 齐田孝彦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04年第2期146-148,共3页
目的 :探讨亚洲型和西方型多发性硬化 (multiplesclerosis ,MS)多形式脑诱发电位和人类白细胞抗原(Humanleukocyteantigen ,HLA)基因多态性的差异。 方法 :将 80例MS患者分为亚洲型 ( 3 8例 )和西方型 ( 4 2例 )两组 ,分别进行视觉诱发... 目的 :探讨亚洲型和西方型多发性硬化 (multiplesclerosis ,MS)多形式脑诱发电位和人类白细胞抗原(Humanleukocyteantigen ,HLA)基因多态性的差异。 方法 :将 80例MS患者分为亚洲型 ( 3 8例 )和西方型 ( 4 2例 )两组 ,分别进行视觉诱发电位 (visualevokedpotentialS,VEPS)、脑干听觉诱发电位 (brainstemauditoryevokedpotentialS,BAEPS)和躯体感觉诱发电位 (somatosensoryevokedpotentials ,SEPS)检查 ;用改良的PCR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 (PCR RFLP)结合组间特异性引物法测定HLADRB1基因的多态性。结果 :亚洲型MS患者的VEP异常率显著高于西方型 (P <0 0 5 ) ,而BAEP异常率显著低于西方型 (P <0 0 0 1) ;HLA DRB1 15 0 1等位基因的频率在西方型MS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 (P <0 0 5 )。结论 :亚洲型和西方型是MS不同的临床亚型 ;HLA DRB1 15 0 1等位基因与西方型MS相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洲型 西方型 多发性硬化 脑诱发电位 MS HLA基因 基因多态性 人类自细胞抗原 HLA
下载PDF
Guillain-Barré综合征患者HLA和TNF基因多态性的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马建军 徐军 +1 位作者 西村公孝 齐田孝彦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02年第2期103-105,共3页
目的 :探讨空肠弯曲菌 (Campylobacterjejuni,Cj)感染与Guillain Barr啨综合征 (GBS)的关系 ,以及Cj感染与抗 GM1抗体的关系 ;并进一步研究GBS患者人类白细胞抗原 (Humanleukocyteantigen ,HLA)和肿瘤坏死因子 (tumornecrosisfactor,TNF... 目的 :探讨空肠弯曲菌 (Campylobacterjejuni,Cj)感染与Guillain Barr啨综合征 (GBS)的关系 ,以及Cj感染与抗 GM1抗体的关系 ;并进一步研究GBS患者人类白细胞抗原 (Humanleukocyteantigen ,HLA)和肿瘤坏死因子 (tumornecrosisfactor,TNF)基因的多态性。方法 :用ELISA方法检测 80例GBS患者血清中Cj的IgG、IgM、IgA抗体及抗 GM1抗体 ,同时从患者的大便中培养Cj;用改良的PCR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 (PCR RFLP)结合组间特异性引物法分别测定HLA DRB1和 DQB1基因的多态性 ;用PCR和微卫星方法测定TNFα等位基因的多态性。结果 :GBS患者Cj感染率为 5 1.3% ,抗 GM1抗体检出率为 42 .5 % ;近期Cj感染者抗 GM1抗体检出率 ( 6 3.4% )显著高于未感染者 ( 2 0 .5 % ) (P <0 .0 0 1) ;GBS与HLA DR及 DQ等位基因无明显相关性 (P >0 .0 5 ) ,而与TNFα2等位基因有显著相关性 (P <0 .0 5 )。结论 :Cj感染是GBS的重要诱发因素之一 ,血清中抗 GM1抗体的存在与近期Cj感染有关 ;TNFα2等位基因可能是GBS的易感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UILLAIN-BARRÉ综合征 空肠弯曲菌 人类白细胞抗原 肿瘤坏死因子 基因多态性
下载PDF
Guillain-Barré综合征患者空肠弯曲菌的主要外膜蛋白基因的分子分型(英文) 被引量:1
4
作者 马建军 徐军 +1 位作者 西村公孝 齐田孝彦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00年第2期100-102,共3页
目的 :研究空肠弯曲菌 (Cj)的主要外膜蛋白 (momp)基因的分子分型。方法 :采用PCR方法对 163株空肠弯曲菌的主要外膜蛋白基因进行扩增 ,用HindⅢ ,HaeⅢ ,MboⅡ和HhaⅠ四种内切酶消化后进行电泳分析 ,并与热稳定性血清型 (HS)和鞭毛蛋白... 目的 :研究空肠弯曲菌 (Cj)的主要外膜蛋白 (momp)基因的分子分型。方法 :采用PCR方法对 163株空肠弯曲菌的主要外膜蛋白基因进行扩增 ,用HindⅢ ,HaeⅢ ,MboⅡ和HhaⅠ四种内切酶消化后进行电泳分析 ,并与热稳定性血清型 (HS)和鞭毛蛋白A基因 (flagellinAgene ,falA)分型方法相比较。结果 :共观察到 8种不同的主要外膜蛋白的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的基因型 ,其中主要外膜蛋白基因 3 (momp 3 )占 61%。Guillain Barr啨综合征(GBS)和腹泻患者所有 3 4株HS 19:Cj(fla) 1菌株均属同一个单一基因型 ,即主要外膜蛋白基因 1(momp 1)。结论 :HS 19:Cj(fla) 1:momp 1菌株是空肠弯曲菌的一个特殊类型 ,与HS 19相关的GBS可能是阐明GBS发病机制最好的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uillain-Barre'综合征 空肠弯曲菌 PCR 基因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