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武汉市秋冬季空气颗粒物暴露对大学生肺功能的短期影响 被引量:16
1
作者 李娇元 马露 +4 位作者 刘历志 周杰 何明泉 岛正之 田村宪治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55-159,共5页
目的研究武汉市秋冬季室内外颗粒物暴露对大学生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小样本追踪研究的方法,于2009年10月29日--11月11日(秋季)和2009年12月23日-2010年1月5日(冬季),共测试28d。通过随机整群抽样法选取武汉市某大学37名19~21... 目的研究武汉市秋冬季室内外颗粒物暴露对大学生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小样本追踪研究的方法,于2009年10月29日--11月11日(秋季)和2009年12月23日-2010年1月5日(冬季),共测试28d。通过随机整群抽样法选取武汉市某大学37名19~21岁在校大学生,排除呼吸系统疾患及有吸烟史的调查对象,测定其早晚最大呼气流速(peakexpiratoryflow,PEF),并且监测室内外可吸人颗粒物(PM10)、细颗粒物(粒径42.5μm的颗粒物,PM2.5)浓度变化。运用广义估计方程构建统计模型,定量评价了颗粒物暴露对大学生肺功能的影响。结果秋季室内、室外PM2.5日均浓度分别为(91.3±43.7)和(104.2±49.4)μg/m^3。冬季室内、室外PM2.5日均浓度分别为(110.6±42.3)和(143.5±51.2)μg/m^2。单污染物模型结果显示冬季室外当天PM2.5的浓度每升高10μg/m^3,晚间调查对象的PEF改变为-1.27L/rain(95%CI:-2.52--0.02L/min),滞后2d后,冬季室外PM2.5浓度每上升10μg/m^3,早晨调查对象PEF改变为-1.82IMmin(95%CI:-3.53--0.11L/min)。分别引入气态污染物NO2和SO2,构建双污染物模型,在控制了SO2的影响后,冬季室外PM25浓度每上升10μg/m^3。滞后2d后,调查对象早晨PEF下降1.81IMmin(95%CI:-3.51~-0.11L/min,P=0.037)。未发现秋季颗粒物的暴露对大学生PEF产生影响。结论冬季室外高浓度的PM2.5暴露可导致大学生PEF下降,而秋季的影响并不明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颗粒物 学生 呼吸功能试验 季节 追踪研究
原文传递
冬季颗粒物暴露对大学生1s最大呼气量及呼吸道症状的急性影响 被引量:6
2
作者 张云权 马露 +5 位作者 朱耀辉 龙璇 李锐 王素青 田村宪治 岛正之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50-355,共6页
目的:研究冬季室内外空气中细颗粒物(PM2.5)、可吸入颗粒物(PM10)的短期暴露对大学生呼吸道症状以及1 s最大呼气量(FEV1)的影响。方法整群选取武汉市某大学2年级37名学生作为调查对象,采用固定群组追踪研究的方法,于2009年12... 目的:研究冬季室内外空气中细颗粒物(PM2.5)、可吸入颗粒物(PM10)的短期暴露对大学生呼吸道症状以及1 s最大呼气量(FEV1)的影响。方法整群选取武汉市某大学2年级37名学生作为调查对象,采用固定群组追踪研究的方法,于2009年12月23日—2010年1月5日连续14 d,测定其早晚FEV1,并记录每日是否出现咳嗽、咳痰、流鼻涕等呼吸道症状,同时监测室内外PM2.5、PM10浓度和温湿度变化。构建广义估计方程(GEE)模型定量评价颗粒物暴露对学生呼吸道症状以及FEV1的影响。结果调查期间室内、外PM2.5日均浓度分别为(110.6±42.3)、(143.5±51.2)μg/m3,PM10日均浓度分别为(148.2±43.2)、(239.1±71.3)μg/m3。研究未发现当日(lag 0 d)室外PM2.5的暴露对晚上FEV1有急性影响,室外PM2.5浓度每升高10μg/m3,其滞后1 d(lag 1 d)、滞后0~1 d(lag 0~1 d)、滞后0~2 d(lag 0~2 d)的FEV1分别改变-0.28%(95%CI:-0.52%~-0.03%)、-0.45%(95%CI:-0.81%~-0.08%)和-0.63%(95%CI:-1.15%~-0.11%)。在出现的咳嗽、咳痰和流鼻涕等症状中,咳痰的发生风险随室内外颗粒物浓度升高而增加,其中,室内、室外当日PM2.5浓度升高10μg/m3,咳痰症状发生的风险分别增加为1.18(95%CI:1.02~1.36)、1.08(95%CI:0.97~1.19)。并且,随着室内外PM2.5、PM10滞后时间和累积时间的增加,发生咳痰症状的风险均呈上升趋势。结论武汉市冬季颗粒物的短期暴露对大学生呼吸道症状和FEV1存在急性影响,并伴随滞后和累积的天数增加其影响呈现加重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颗粒物 呼吸功能试验 呼吸道症状 大学生
原文传递
武汉市春秋季室外不同粒径颗粒物暴露对大学生1秒用力呼气量的急性影响
3
作者 张云权 马露 +4 位作者 冯仁杰 李存禄 朱耀辉 田村宪治 岛正之 《环境与健康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14-217,共4页
目的研究春、秋季室外颗粒物PM10、PM2.5及PM2.5-10的短期暴露对大学生肺功能1秒用力呼气量(FEV1)的影响。方法选取武汉市某大学2年级37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固定群组追踪研究的方法,于2009年秋季(10月29日—11月11日,连续14 d)和201... 目的研究春、秋季室外颗粒物PM10、PM2.5及PM2.5-10的短期暴露对大学生肺功能1秒用力呼气量(FEV1)的影响。方法选取武汉市某大学2年级37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固定群组追踪研究的方法,于2009年秋季(10月29日—11月11日,连续14 d)和2010年春季(3月24日—4月6日,连续14 d)两个时段内分别测定其早、晚FEV1,同时监测室外PM10、PM2.5浓度和温湿度变化。构建广义估计方程定量评价颗粒物暴露对学生FEV1的影响。结果春季PM10、PM2.5和PM2.5-10浓度每升高10μg/m3时,当晚FEV1分别下降0.20%(β的95%CI:-0.37%^-0.04%),0.48%(β的95%CI:-0.88%^-0.07%)和0.29%(β的95%CI:-0.53%^-0.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其滞后和累积效应无统计学意义(P>0.05)。秋季大气颗粒物的暴露与晚上FEV1无统计学关联(P>0.05),PM2.5-10浓度每升高10μg/m3时,滞后3 d的早上FEV1下降0.41%(95%CI:-0.81%~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武汉市春、秋季室外颗粒物的短期暴露对大学生FEV1存在急性影响,其中PM2.5-10暴露对肺功能的影响亦应引起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颗粒物 肺功能 急性影响 大学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