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3
1
作者 朱冬超 殷敏 +2 位作者 程雷 Omi Eigo Ishikawa K 《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杂志》 2014年第6期401-403,共3页
目的探讨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160例确诊BPPV患者,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BPPV发病年龄为7-82岁,好发年龄段均为50—70岁,男女比例为0.68:1。发生于后半规管的BPPV为113例(70.6%),水平半规管为21例(13.1... 目的探讨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160例确诊BPPV患者,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BPPV发病年龄为7-82岁,好发年龄段均为50—70岁,男女比例为0.68:1。发生于后半规管的BPPV为113例(70.6%),水平半规管为21例(13.1%),有26例(16.3%)为同时发生于后半规管和外侧半规管。47例水平半规管BPPV中,33例(70.2%)为半规管耳石,14例(29.8%)为壶腹嵴顶耳石。确诊患者中,有98例(61.3%)为首次发作,有49例(30.6%)为复发,或者有明确的类似发作病史。13例(8.1%)曾有眩晕发作,但具体发病特征不明确。对P—BPPV以Epley复位,1周后复查有效率为81.4%(92/113)。半规管型H—BPPV以Lempert法复位,有效率为72.7%(24/33)。壶腹嵴顶型H—BPPV采用强迫体位(健侧卧位)治疗,1周后复查有38.5%(5/13)转为半规管型,以Lempert法复位奏效。随访1月有12例复发(9例P—BPPV和3例H—BPPV)。结论BPPv在各年龄段均有发作,通过患者的发病特征和详细的神经耳科学检查可以做出诊断。根据不同类型进行复位治疗可以取得较好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眼震 手法复位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