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清病毒学标记物预测慢性乙型肝炎肝组织病理状态的评价 被引量:7
1
作者 张占卿 陆伟 +3 位作者 翁齐铖 张智勇 王雁冰 冯艳玲 《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5年第4期57-63,共7页
目的评价血清病毒学标记物预测慢性乙型肝炎(CHB)肝组织病理状态的有效性。方法 CHB患者211例,其中HBe Ag阳性和阴性患者分别为125例和86例。血清HBs Ag、HBe Ag、抗-HBc和HBcr Ag分别采用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法和化学发光酶免疫法检测,... 目的评价血清病毒学标记物预测慢性乙型肝炎(CHB)肝组织病理状态的有效性。方法 CHB患者211例,其中HBe Ag阳性和阴性患者分别为125例和86例。血清HBs Ag、HBe Ag、抗-HBc和HBcr Ag分别采用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法和化学发光酶免疫法检测,血清HBV DNA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 HBe Ag阳性患者,血清HBs Ag、HBe Ag、HBcr Ag、HBV DNA与病理学分级和分期均呈显著负相关(P<0.05);血清抗-HBc与病理学分级和分期均呈显著正相关(P<0.05);HBe Ag阴性患者,血清HBs Ag、抗-HBc与病理学分级和分期无显著相关性(P>0.05);血清HBcr Ag、HBV DNA与病理学分级和分期均呈显著正相关(P<0.01)。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HBe Ag阳性患者,血清HBs Ag预测病理学分级和HBs Ag、HBe Ag预测病理学分期的偏回归系数有统计学意义(P<0.05);HBe Ag阴性患者,血清HBcr Ag和HBV DNA预测病理学分级和分期的偏回归系数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HBs Ag和血清HBs Ag、HBe Ag分别有预测HBe Ag阳性患者肝组织病理学分级和分期的价值,血清HBcr Ag和HBV DNA均有预测HBe Ag阴性患者肝组织病理学分级和分期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 乙型肝炎核心抗体 乙型肝炎核心相关抗原 乙型肝炎病毒DNA 慢性乙型肝 有序logistic回归 无创诊断
下载PDF
血清乙型肝炎核心相关抗原阴性正常参考值的探讨 被引量:1
2
作者 张占卿 陆伟 +3 位作者 王雁冰 翁齐铖 张智勇 周新兰 《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6年第2期24-30,共7页
目的探讨血清HBcrAg合理的阴性正常参考值。方法初治的乙型肝炎患者230例和非乙型肝炎患者52例入选本研究。血清HBcrAg采用化学发光酶免疫法和Fujirebio Lumipulse G1200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系统检测。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采用SPSS 16.0... 目的探讨血清HBcrAg合理的阴性正常参考值。方法初治的乙型肝炎患者230例和非乙型肝炎患者52例入选本研究。血清HBcrAg采用化学发光酶免疫法和Fujirebio Lumipulse G1200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系统检测。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采用SPSS 16.0软件。结果血清HBcrAg呈非正态分布(P<0.01)。HBsAg阳性患者血清HBcrAg与HBV DNA呈显著正相关(P<0.01)。血清HBcrAg诊断HBsAg阳性患者的ROC曲线下面积(0.953)显著大于对角参考线下面积(P<0.01)。当血清HBcrAg≥1 500 U/ml、≥1 250 U/ml、≥1 000 U/ml、≥750 U/ml、≥500 U/ml时,其诊断HBsAg阳性患者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865和0.981、0.865和0.962、0.870和0.923、0.896和0.904、0.909和0.885。结论血清HBcrAg<1 000 U/m l可能是合理的阴性正常参考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核心相关抗原 化学发光酶免疫法 正常参考值
下载PDF
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与血清HBsAg和HBcrAg水平的变化 被引量:1
3
作者 李健 陆伟 +5 位作者 张占卿 王雁冰 翁齐铖 张智勇 丁荣蓉 周新兰 《温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6年第11期807-812,817,共7页
目的:探讨核苷(酸)类抗病毒治疗与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血清HBsAg和HBcrAg水平的变化。方法:108例CHB患者入选本研究,其中HBeAg阳性患者分别进入抗病毒组46例和非抗病毒组20例,HBeAg阴性患者进入抗病毒组31例和非抗病毒组11例。血清HB... 目的:探讨核苷(酸)类抗病毒治疗与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血清HBsAg和HBcrAg水平的变化。方法:108例CHB患者入选本研究,其中HBeAg阳性患者分别进入抗病毒组46例和非抗病毒组20例,HBeAg阴性患者进入抗病毒组31例和非抗病毒组11例。血清HBsAg和HBcrAg分别采用化学发光微粒免疫法和化学发光酶免疫法检测。结果:无论HBeAg阳性或阴性患者,抗病毒组与非抗病毒组随访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抗病毒组随访起点与终点血清HBsAg和HBcrAg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非抗病毒组随访起点与终点血清HBsAg和HBcrAg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抗病毒组与非抗病毒组从随访起点到终点血清HBsAg下降幅度和下降比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从随访起点到终点血清HBcrAg下降幅度和下降比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HB患者的抗病毒治疗能导致显著的血清HBsAg和HBcrAg下降,但只能获得显著的血清HBcrAg下降幅度和下降比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核苷(酸)类 抗病毒治疗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 乙型肝炎核心相关抗原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