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汉语“时体”的再认识——以“了”为中心 被引量:13
1
作者 史有为 《语言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26-141,共16页
时体研究可采用"剥离法"确定"时体"的本质功能,并可设置基础语境认识"时体"。对应不同的形式层次,有不同宽度的时体,不能以附着于动词或句子而简单决定"动相"与"事相"。"完句&q... 时体研究可采用"剥离法"确定"时体"的本质功能,并可设置基础语境认识"时体"。对应不同的形式层次,有不同宽度的时体,不能以附着于动词或句子而简单决定"动相"与"事相"。"完句"等因素剥离后,显现"了"的本质功能:"了_1"应是动作的"完成",而非"实现";"了_2"是"说话时为止的新情况实现"。某些"体"中含有主体性关注,应可分离出"样貌"(Posture)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体 事相 动相 完成体 “剥离法”
下载PDF
话题、协同化及话题性 被引量:13
2
作者 史有为 《语言科学》 2005年第3期3-22,共20页
话题(主题)-述题(说明/评述)是所有语言的初始语法化的结果。话题的进一步发展即是主语化和话题化。主语化只是话题和述题强协同化的结果。协同化的强弱类型与协同类型动势的强弱的配合导致了自然语言在话题突出或主语突出上的种种不同... 话题(主题)-述题(说明/评述)是所有语言的初始语法化的结果。话题的进一步发展即是主语化和话题化。主语化只是话题和述题强协同化的结果。协同化的强弱类型与协同类型动势的强弱的配合导致了自然语言在话题突出或主语突出上的种种不同。在汉语中,话题化的结果产生各种不同程度的话题性。因此话题在汉语中是相对的。可以根据五种典型的话题特征来测试所有被怀疑有无话题可能的句中成分,得出从0到1的话题性程度,其中1-0.8为强话题性,一般可称为强话题;0.7-0.4为弱话题性,也可称为弱话题;0.3-0的话题性缺乏话题价值,归入非话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话题(主题) 协同化 话题化 话题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