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力资本、制度与工资差别——对大城市二元劳动力市场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115
1
作者 严善平 《管理世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4-13,共10页
本文利用上海市外劳及本地居民就业调查的有关数据,计量分析了外劳和本地居民构成的劳动力市场的基本结构,以阐明大城市二元劳动力市场的主要特征。本文的构成如下:首先,概要说明二元劳动力市场理论的基本思路,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本文的... 本文利用上海市外劳及本地居民就业调查的有关数据,计量分析了外劳和本地居民构成的劳动力市场的基本结构,以阐明大城市二元劳动力市场的主要特征。本文的构成如下:首先,概要说明二元劳动力市场理论的基本思路,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本文的理论假说和计量分析的框架;其次,简要说明本文使用的调查数据,定量描述劳动力市场的基本特征;再次,援用Mincer的工资函数理论,计量分析人力资本、户口制度等因素与工资的关系,旨在说明城市劳动力市场的二元性质,即外劳与本地居民的市场分割性和各阶层内部的竞争性;最后,总结实证分析的要点,指出近年出现的民工荒现象主要起因于劳动力市场的制度性分割,尤其是对农民工的就业和工资歧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力资本 户籍 工资差 二元劳动力市场
原文传递
中国省际人口流动的机制研究 被引量:69
2
作者 严善平 《中国人口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71-77,共7页
文章利用1990和2000年人口普查、1995年1%人口抽样调查的汇总数据,以及相关的社会经济数据,动态描述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省际人口流动的规模与地区结构的变化特征,并依据有关的人口流动理论,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建立地区间人口迁移模型,... 文章利用1990和2000年人口普查、1995年1%人口抽样调查的汇总数据,以及相关的社会经济数据,动态描述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省际人口流动的规模与地区结构的变化特征,并依据有关的人口流动理论,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建立地区间人口迁移模型,对经济发展、市场化、失业率、空间距离、信息等要素与人口流动水平的关系进行计量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迁移率 收入差距 就业几率 迁移成本
原文传递
城市劳动力市场中的人员流动及其决定机制——兼析大城市的新二元结构 被引量:118
3
作者 严善平 《管理世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8-17,共10页
本研究借用了劳动力市场阶层化研究的思路和方法,利用专项调查获取的大量数据,实证分析了城市劳动力市场中的流动及其决定机制。本文的理论假说如下:第一,中国的城市劳动力市场包含了外劳和本地居民两大部分,但这两部分从业人员所属的... 本研究借用了劳动力市场阶层化研究的思路和方法,利用专项调查获取的大量数据,实证分析了城市劳动力市场中的流动及其决定机制。本文的理论假说如下:第一,中国的城市劳动力市场包含了外劳和本地居民两大部分,但这两部分从业人员所属的市场阶层以及在市场阶层之间的流动状况是不相同的。第二,从非正规部门流向正规部门的上升移动会带来工资收入的增加,但本地居民和外劳,以及外劳中的民工与城镇居民实现流动的机会是不均等的。第三,在求职过程中选择什么性质的部门、以何种方式在不同部门之间流动,主要取决于以户籍为代表的制度因素,而不是个人的教育水平、工作经历等人力资本。本文的结论是:通过劳动力市场的竞争机制,人力资本的利用状况明显改善,但由于还存在制度歧视,劳动力市场依旧是二元性质的。消灭城市内部的新二元结构是下一步改革的重要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劳动力市场 阶层间劳动力流动 制度歧视
原文传递
地区间人口流动的年龄模型及选择性 被引量:25
4
作者 严善平 《中国人口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30-39,共10页
文章依据计量人口学的有关理论,对20世纪 90年代后期中国的人口迁移率与年龄、学历和职业的关系进行了详实的描述,指出有关的迁移特征、与理论模型的异同点及其形成原因,并通过模拟迁移函数得到有关参数,从统计上进一步证实了记述分析... 文章依据计量人口学的有关理论,对20世纪 90年代后期中国的人口迁移率与年龄、学历和职业的关系进行了详实的描述,指出有关的迁移特征、与理论模型的异同点及其形成原因,并通过模拟迁移函数得到有关参数,从统计上进一步证实了记述分析得到的有关结论。文章的主要发现是:90年代后期中国的年龄—迁移率曲线呈现了与理论模型比较接近的变化倾向,但男性与女性的移动模型有较大的差别;教育程度、人口迁移政策、传统文化等因素对迁移率也有较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人口 人口普查 地区 年龄-迁移率模型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