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战前日本对中国现代文学的评介
被引量:1
- 1
-
-
作者
张福贵
刘三富
-
机构
吉林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
日本福冈大学文学部
-
出处
《社会科学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5期240-246,共7页
-
文摘
中日两国的文学交流一直都是不平衡的.近代以前,日本文学主要是受中国文学的影响.进入20世纪以后,中国文学的发展又受到日本近代文学的影响.相比之下,日本对中国近现代文学的评介却长期处于动态性的了解阶段,而这种了解对其自身文学的发展并未构成实质性的影响.30年代之后,正当这种一般性的介绍逐渐深入到专门研究阶段时,战争却又极大地阻碍了两国间正常的文学交流.战争的爆发不仅是两国政治关系的转折点,也是两国文学交流的转折点.因此,日本战前对中国现代文学的评介就显得十分突出了.
-
关键词
中国现代文学
鲁迅作品
中国新文学
日本文学
《阿Q正传》
无产阶级文学
郭沫若
创造社
中国文学
文学交流
-
分类号
I206.6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儒教道德体系与时代文化精神的价值错位
被引量:2
- 2
-
-
作者
刘三富
-
机构
日本国福冈大学文学部
-
出处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1995年第3期56-62,共7页
-
文摘
文化的价值与生命不取决于人为的呼吁而在于时代与社会的自然选择。儒教道德体系与文化发展阶段之间表现为一种时差与异质的价值关系。在以自然经济为主体的“非现代化”社会,具有维系宗法秩序,强化人治国家的本质适时性;在现代化体系已经确立、充分物化了的“后现代化”社会,具有慰藉精神、调节心理的非本质适时性;只有在文化转型的“现代化中”社会,儒教根本精神表现为本质的不适时性。作为一种被绝对化了的道德体系,儒教经历了一个由“仁”至“礼”、“由“礼”到“理”及“命”的逐渐被神圣化也被世俗化了的发展过程,表现为宗教理性与现代人权的对立,义利之辩亦由道德性的善恶判断扩大为政治性的是非判断,阻碍着社会和人的变革过程。
-
关键词
儒教
道德体系
时代文化精神
价值取向
错位
-
分类号
B222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