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针灸临床科学的探讨:关于得气的客观化的研究 被引量:13
1
作者 森和 佐佐木和郎 +6 位作者 王晓明 廖世新 浦田繁 铃木聪 张文平 郭叉 张伯礼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8年第6期361-363,共3页
目的:探讨得气对脑的机能,特别是脑波、阳电子放射断层摄影法的脑机能图(PET)的影响效果。方法:应用脑波学、核医学进行研究。对象为健康成年志愿者30例,各种疾病患者90例。刺激方法为针刺激、电针刺激、低周波穴位刺激。刺激部位为临... 目的:探讨得气对脑的机能,特别是脑波、阳电子放射断层摄影法的脑机能图(PET)的影响效果。方法:应用脑波学、核医学进行研究。对象为健康成年志愿者30例,各种疾病患者90例。刺激方法为针刺激、电针刺激、低周波穴位刺激。刺激部位为临床上常用的重要穴位。测定方法采用事象关联电位ERP、脑波等电位分布图、阳电子放射断层摄影法。结果:(1)通过分析针刺激时的事象关联电位ERP得出:得气在脑内认知处理过程中作为特别的感觉被认知。(2)得气时的脑波等电位分布图的能量变化虽然涉及到全皮质领域,但从头顶叶到前头叶最为显著。(3)通过PET脑机能图的分析得出:针刺激时的得气一过性地激活了旧皮质以及新皮质,从而明确了得气可以影响广泛围的脑细胞。(4)通过电针刺激,局部脑血流量rCBF的变化为平均15~20mL/100g脑组织/min。结论:针刺激时的得气具有赋活A10神经的分布领域,消除新旧皮质的差异,调整自然治愈力的中心—脑的机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灸临床 得气 客观化研究 脑波
下载PDF
关于针灸医学与补充和替代医学、结合医学的共同疗效机理的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森和 邓良月 +1 位作者 葛林宝 陈汉平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31-138,共8页
目的:现在世界各国的医疗界都希望针灸医学、补充和替代医学的科学化、客观化以及西洋医学和针灸医学、补充和替代医学相结合的结合医学得到发展。包括针灸医学在内的传统医学、补充和替代医学对于预防和改善由于各种精神压力所致的身... 目的:现在世界各国的医疗界都希望针灸医学、补充和替代医学的科学化、客观化以及西洋医学和针灸医学、补充和替代医学相结合的结合医学得到发展。包括针灸医学在内的传统医学、补充和替代医学对于预防和改善由于各种精神压力所致的身心过紧张症,各种不定愁诉,慢性疼痛和生活习惯病具有显著的疗效。西洋医学和针灸医学、补充和替代医疗的根本区别在于治疗手段的不同。针灸医学、补充和替代医疗是以自然治愈力为基本点,确立医患之间的良好关系,运用细致、柔和的治疗手段,通过调节患者自身的机能从而达到治疗目地的一种医学。中国传统医学的古典医籍《黄帝内经》中强调∶“治神”是针灸治疗的根本原则。这里所说的“治神”是指生命活动的总称,同时也意味着大脑的机能。“治神”是调节身心两个方面自愈力的中心-脑的功能。这在治疗上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治神”是传统医学中的关键性概念。特别是针灸医学、补充和替代医疗在施术时使患者得气的手法比较多,认为得气是促进“治神”的重要因素,在此,把“治神”作为针灸医学、补充和替代医疗、结合医疗的共同的疗效机理来考虑、以“治神”的古典概念客观化,科学化为目的,进行了研究。对象方法:研究对象为健康成人以及各种疾患患者计120例。关于治效原理的研究内容:①从脑波等电位分布图EEG、阳电子放射断层摄影法PET所见到的治效原理的科学化。②应用多变量解析法解明“治神”理论,并通过应用文献学,脑科学,核科学,身心医学,计量医学的方法进行了综合的分析与探讨。结果:①得气的脑波等电位分布图的能量的变化虽然涉及到全皮质领域,特别是从头顶叶到前头叶最为明显。分别分析症例可见α带域的输出势力明显增大、θ波带域的输出势力也有增大。②从PET(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y)像上可以看到,针刺激时的“得气”可以使旧皮质到新皮质出现一过性激活、使广范围的脑细胞受到影响。通过针灸的通电刺激局部脑血流量变化平均为15-20ml/100g脑组织/min。X综合分析EEG和PET的结果、可以认为伴随针灸医学、补充和替代医疗的施术而至的得气、对于包括A10神经在内的广范围的脑神经细胞产生了影响、解消了古皮质(情动脑)和新皮质之间的差异、调整了自律神经的机能、复活了包括视床下部在内的脑干部细胞(生命脑)的功能,从而达到了提高自然治愈力的效果。③把“治神”作为是复杂的因子相联系的多次元的现象类型来考虑,进行疼痛愁诉的多变量分析,确立了疼痛制御与“治神”具有共通性的理论模型。结论:包括西洋医学,针灸医学、补充和替代医学、结合医学在内的所有医疗行为的最终目的在于治愈“身心如一”存在的全人的病人的疾病。对于病人来说“全愈”是治疗的最终目的。在此方面西洋医学的治愈和针灸医学、补充和替代医学、结合医学的治愈没有任何区别。通过“治神”理论的模式不仅可以说明针灸医学、补充和替代医学、结合医学的治效原理,同时也能够解明疾病,宗教治愈的根本原理。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包括针灸医学在内的补充和替代医学的临床的实态是多种多样的。可以说,因其具有多样性,才有临床的本质和发展的原动力。因此,首先,在尊重“多样性”的基础上,再深入到多样性的根本当中去,寻找出普遍的要因,构成假说,站在全人医疗的观点上,通过进行“假说验证”,就将可能确立世界通用的针灸医学、补充和替代医学学问的体系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灸医学 补充 替代医学 疗效机理 治神理论 模式
下载PDF
关于针灸医学与补充和替代医学、结合医学的共通疗效机理的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森和 邓良月 +1 位作者 葛林宝 陈汉平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8年第3期170-173,共4页
目的:研究针灸医学与补充和替代医学、结合医学的疗效共通机理。方法:以健康成人以及各种疾患患者计120例为对象研究其治效原理。①从脑波等电位分布图EEG、阳电子放射断层摄影法PET所见到的治效原理的科学化。②应用多变量解析法解明&q... 目的:研究针灸医学与补充和替代医学、结合医学的疗效共通机理。方法:以健康成人以及各种疾患患者计120例为对象研究其治效原理。①从脑波等电位分布图EEG、阳电子放射断层摄影法PET所见到的治效原理的科学化。②应用多变量解析法解明"治神"理论,并通过应用文献学,脑科学,核科学,身心医学,计量医学的方法进行了综合的分析与探讨。结果:①得气的脑波等电位分布图的能量的变化虽然涉及到全皮质领域,特别是从头顶叶到前头叶最为明显。②从PET像上可以看到,针刺激时的"得气"可以使旧皮质到新皮质出现一过性激活,对于包括A10神经在内的广范围的脑神经细胞产生了影响,解消了古皮质(情动脑)和新皮质之间的差异,调整了自律神经的机能,复活了包括视床下部在内的脑干部细胞(生命脑)的功能,从而达到了提高自然治愈力的效果。③把"治神"作为是复杂的因子相联系的多次元的现象类型来考虑,进行疼痛愁诉的多变量分析,确立了疼痛与"治神"具有共通性的理论模型。结论:包括西洋医学、针灸医学、补充和替代医学、结合医学在内的所有医疗行为的最终目的在于治愈"身心如一"存在的全人的病人的疾病。站在全人医疗的观点上,通过进行"假说验证",就将可能确立世界通用的针灸医学、补充和替代医学学问的体系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灸医学 补充和替代医学 疗效机理 治神理论的模式
下载PDF
脾虚证动物模型的客观评估 被引量:49
4
作者 王晓明 易杰 +3 位作者 廖世新 浦田繁 森和 李德新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406-408,共3页
目的:探讨脾气虚证、脾阳虚证、脾阴虚证的动物造模及评价方法。方法:以复合造模的思路,用对比、主观评估、客观指标结合的方法,观察各组大鼠造模前后生物学体征,检测各组肛温、阴囊温度、运动前后血中乳酸值。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1... 目的:探讨脾气虚证、脾阳虚证、脾阴虚证的动物造模及评价方法。方法:以复合造模的思路,用对比、主观评估、客观指标结合的方法,观察各组大鼠造模前后生物学体征,检测各组肛温、阴囊温度、运动前后血中乳酸值。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18天脾气虚组、脾阳虚组和脾阴虚组的体重均下降。脾气虚组的肛温、阴囊温度下降不大,无显著性差异;脾阳虚组的肛温、阴囊温度下降明显;脾阴虚组肛温、阴囊温度有所升高,均有显著性差异。运动后血中乳酸值脾气虚、脾阳虚、脾阴虚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三个造模组之间两两比较也有非常显著性差异,脾阴虚组>脾阳虚证组>脾气虚组。结论:进食、体重、体温、粪便状态,是评估脾虚证动物模型的基本指标,血乳酸值对评估脾虚证“体倦乏力”有积极意义。在科研设计上,不仅要设立正常对照组,还应设立中药反证组及其他脾虚证的病理对照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虚证 动物造模 评价方法 乳酸值
下载PDF
中国医学古典概念“瘀血”的客观化研究——关于未病与瘀血的关连性
5
作者 森和 廖世新 +5 位作者 金原正幸 本田达朗 张文平 铃木聪 张伯礼 郭义 《天津中医药》 CAS 2009年第6期506-508,共3页
从"古典的再创造和再构造"的观点出发,对于瘀血的诸种学说进行了综合的分析、讨论,通过所设定的假说,进行瘀血诊断与生活习惯有关的调查及西医学的检查。在对象群当中可以看到身心紧张,生活习惯、生活形态方面存在着问题,在... 从"古典的再创造和再构造"的观点出发,对于瘀血的诸种学说进行了综合的分析、讨论,通过所设定的假说,进行瘀血诊断与生活习惯有关的调查及西医学的检查。在对象群当中可以看到身心紧张,生活习惯、生活形态方面存在着问题,在瘀血倾向方面具有身心两方面的愁诉,得出瘀血是与生活习惯、生活形态、精神因素、身体因素、环境因素以及心理紧张因素等多种因素有关的复杂机能病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瘀血 未病 客观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