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青海省达日县棘球蚴病流行病学调查 被引量:31
1
作者 韩秀敏 王虎 +5 位作者 蔡辉霞 马霄 刘玉芳 韦炳辉 Ito A Craig PS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22-26,共5页
目的分析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达日县棘球蚴病的流行分布现状,为制定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2007年8~9月对达日县6个乡各2~3个自然村的3周岁以上常驻牧民分别用B超、间接红细胞凝集试验(IHA)和间接ELISA法(重组AgB和Em18抗... 目的分析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达日县棘球蚴病的流行分布现状,为制定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2007年8~9月对达日县6个乡各2~3个自然村的3周岁以上常驻牧民分别用B超、间接红细胞凝集试验(IHA)和间接ELISA法(重组AgB和Em18抗原)检查两型棘球蚴病患病和感染情况。并调查当地啮齿类动物、牦牛、绵羊和野犬的感染情况,对采集的棘球绦虫和棘球蚴用PCR-RFLP方法进行虫种鉴定,并确定其基因型。收集牧民的家犬粪便,用双抗体夹心法检测粪抗原阳性率。结果共调查牧民1723人,B超查出棘球蚴病患者236例(占13.7%),其中囊型和泡型棘球蚴病患病率分别为5.5%(95/1723)和8.2%(141/1723)。男、女性棘球蚴病患病率分别为11.6%和16.0%(χ2=7.0,P<0.05)。家犬粪抗原阳性率为11.3%(31/275)。剖检9只无主犬,其中5只棘球绦虫感染阳性,对检获的虫体经PCR-RFLP鉴定,1只犬感染细粒棘球绦虫,基因型为G1,4只犬感染多房棘球绦虫。牦牛、绵羊的细粒棘球蚴感染率分别为26.4%(14/53)和5/16,对从牦牛、绵羊检获的细粒棘球蚴经PCR-RFLP鉴定,基因型均为G1。捕获高原鼠兔239只,石渠棘球绦虫感染率为11.3%(27/239)。结论达日县存在细粒棘球绦虫、多房棘球绦虫和石渠棘球绦虫的分布,泡型和囊型棘球蚴病在人群中严重流行,犬是细粒棘球绦虫和多房棘球绦虫主要传染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棘球蚴病 流行病学 调查 青海省
下载PDF
青藏高原东部地区发现的新种:石渠棘球绦虫的生物学特征 被引量:29
2
作者 肖宁 邱加闽 +5 位作者 Nakao M 李调英 陈兴旺 Schantz PM Craig PS Ito A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307-312,共6页
青藏高原东部是细粒棘球绦虫和多房棘球绦虫的混合流行区,诸多的家畜和野生动物参与了棘球绦虫的传播。近年来,一种未知的棘球绦虫先后从高原鼠兔(Ochotona curzoniae)和藏狐(Vulpes ferrilata)中被分离出来。由于其特有的形态学、分子... 青藏高原东部是细粒棘球绦虫和多房棘球绦虫的混合流行区,诸多的家畜和野生动物参与了棘球绦虫的传播。近年来,一种未知的棘球绦虫先后从高原鼠兔(Ochotona curzoniae)和藏狐(Vulpes ferrilata)中被分离出来。由于其特有的形态学、分子遗传学、寄生宿主和地理分布特征,而被作为新种——石渠棘球绦虫(Echinococcus shiquicus,Xiaoetal,2005)进行了系统研究。本文对该虫种的生物遗传学和流行病学特征进行了讨论,并提出了理论上的假设来解释一些仍不十分清楚的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渠棘球绦虫 生物学 特性 青藏高原
下载PDF
青海省果洛州人与动物棘球蚴病调查 被引量:20
3
作者 王虎 马俊英 +4 位作者 韩秀敏 吴献洪 肖宁 Akira Ito Philips Craig 《中国地方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553-556,共4页
目的 通过对青海省果洛州人群与动物棘球蚴病的调查与分析,了解当地棘球蚴病在人群和动物中的流行与分布状况。方法 应用B超对人群进行患病率调查;囊液抗原间接血凝试验(IHA)法筛查人群棘球蚴抗体的阳性率;并分别用重组Em18(rEm1... 目的 通过对青海省果洛州人群与动物棘球蚴病的调查与分析,了解当地棘球蚴病在人群和动物中的流行与分布状况。方法 应用B超对人群进行患病率调查;囊液抗原间接血凝试验(IHA)法筛查人群棘球蚴抗体的阳性率;并分别用重组Em18(rEm18)、重组抗原B(rAgB)和Eg囊液抗原(EgcF),对随机选取的B超检查和IHA检测阳性者进行ELISA试验,与B超诊断结果进行符合率比较,评价泡型棘球蚴病(AE)、囊型棘球蚴病(CE)的分布情况;应用ELISA检测家犬和藏狐粪抗原阳性率;现场检查牛、羊胸腹腔,确定牛、羊感染率。结果 人群调查:①B超检查2826人,总患病率为9.45%。血清IHA法检查1113人,阳性率25.79%。女性人群的患病率和血清阳性率均显著高于男性;②血清囊液抗原IHA检测阳性者(108)与ELISA法检测EgcF,阳性符合率为66.94%:3种重组抗原检测,ELISA法与IHA法阳性符合率为75.00%。③B 超法诊断棘球蚴病(88人)与ELISA法检测,符合率EgcF为94.32%,rAgB为68.18%,rEm18为51-4%。EgcF阳性率符合率为69.44%:3种抗原检测与IHA检测总体阳性符合率为75.00%。61例CE患者中,血清ELISA法检测,EgcF阳性率为96.72%,rAgB为68.85%,rEm18为33.33%;26例AE患者中,EgcF和rEm18阳性率均为92-31%,rAgB为65.39%。动物调查:①高原鼠兔棘球蚴感染率21.74%。经cytb基因分析,证实有多房棘球绦虫(E.muhilocularis)和石渠棘球绦虫(Eshiquicus)感染。绵羊棘球蚴感染率82.61%,牦牛棘球蚴感染率78.52%。②野犬、藏狐、猞猁均有不同程度的棘球绦虫感染。结论 青海省果洛州人群与动物中存在棘球蚴病的高度流行。E.shiquicus种的幼虫和成虫分别在高原鼠兔和藏狐体内寄生已得到证实,提示果洛州为3种棘球蚴的混合流行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棘球蚴病 动物 流行病学研究
下载PDF
细粒棘球蚴重组抗原B 8-kDa亚单位1对囊型包虫病的血清学诊断价值 被引量:5
4
作者 马秀敏 吾拉木.马木提 +5 位作者 马海梅 丁剑冰 卢晓梅 林仁勇 伊藤亮 温浩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741-744,共4页
目的通过基因工程技术获得细粒棘球蚴抗原B8-kDa亚单位1重组蛋白(rEgAgB8/1),探讨其对囊型包虫病(CE)的血清学诊断价值。方法将构建的rEgAgB8/1原核表达质粒(pET32b-rEgAgB8/1)转化至E.coli BL-21(DE3)中,用IPTG诱导表达,经亲和层析纯... 目的通过基因工程技术获得细粒棘球蚴抗原B8-kDa亚单位1重组蛋白(rEgAgB8/1),探讨其对囊型包虫病(CE)的血清学诊断价值。方法将构建的rEgAgB8/1原核表达质粒(pET32b-rEgAgB8/1)转化至E.coli BL-21(DE3)中,用IPTG诱导表达,经亲和层析纯化获得高纯度rEgAgB8/1,以rEgAgB8/1为抗原,应用ELISA和Immuno blotting方法对31例手术确诊的囊型包虫病病人血清进行了回顾性检测与分析。结果ELISA和Immuno blotting方法检测CE病人血清阳性率均为90.3%(28/31),3例血清学检测阴性的CE病人均为初次诊断为CE及单纯性肝脏单发感染的病人;血清抗体水平随着病人棘球蚴囊数目增加而有所增加,棘球蚴囊的数目与血清抗体水平的比较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有显著性差异(F=5.06,P=0.0142),1个囊与2个囊/3个囊组间血清抗体水平有显著差异,2个囊与3个囊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rEgAgB8/1重组蛋白抗原对囊型包虫病有较高的血清学诊断价值,多囊型包虫病人血清抗体水平高于单囊型包虫病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粒棘球蚴 重组抗原B 8-kDa亚单位1(rAgB8/1) 囊型包虫病 血清学诊断
下载PDF
15名健康人控尿状态脑激活区^(99)Tc^m-HMPAO局部脑血流显像 被引量:5
5
作者 尹雅芙 李雪娜 +5 位作者 秀毛範至 冲崎贵琢 佐滕顺一 油野民雄 李亚明 周久贸 《中华核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329-331,共3页
目的应用^(99)Tc^m-六甲基丙二基胺肟(HMPAO)SPECT 显像和 NEUROSTAT 软件分析健康人的控尿脑激活区。方法 15名右利手健康男性志愿者(年龄24~45岁),在排空膀胱的静息状态和膀胱充满尿液的控尿状态接受2次显像。控尿状态图像由2次采集... 目的应用^(99)Tc^m-六甲基丙二基胺肟(HMPAO)SPECT 显像和 NEUROSTAT 软件分析健康人的控尿脑激活区。方法 15名右利手健康男性志愿者(年龄24~45岁),在排空膀胱的静息状态和膀胱充满尿液的控尿状态接受2次显像。控尿状态图像由2次采集数据相减而获得。图像分析采用 NEUROSTAT 分析软件,进行多重对照校正(P<0.05)。结果与静息状态相比,控尿状态下,两侧额下回和右侧颞上、中回的放射性明显增高,其中右侧额下回尤为突出。结论健康男性控尿的大脑控制与两侧额下回和右侧颞上、中回密切相关,尤其右侧额下回在控尿的大脑控制中起重要作用。应用 SPECT 脑功能显像及 NEUROSTAT 分析软件可以确定控尿的大脑控制区,方法简便,易于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部血流 体层摄影术 发射型计算机 单光子 排尿 HMPAO
下载PDF
细粒棘球绦虫基因型的微卫星分析 被引量:3
6
作者 马秀敏 刘春燕 +5 位作者 岳进巧 曹春宝 丁剑冰 吾拉木.马木提 伊藤亮 温浩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846-849,共4页
目的利用细粒棘球绦虫微卫星序列为分型标记,建立高效、快速、简便的鉴定细粒棘球绦虫基因型技术。方法采用FAM和HEX两种不同荧光染料分别标记细粒棘球绦虫的Sca、Emsk、C106微卫星序列引物,利用荧光PCR-基因扫描技术鉴定新疆不同地区C... 目的利用细粒棘球绦虫微卫星序列为分型标记,建立高效、快速、简便的鉴定细粒棘球绦虫基因型技术。方法采用FAM和HEX两种不同荧光染料分别标记细粒棘球绦虫的Sca、Emsk、C106微卫星序列引物,利用荧光PCR-基因扫描技术鉴定新疆不同地区CE病人细粒棘球绦虫分离株的基因型。结果44例CE病人的66个分离株标本经PCR及微卫星标记鉴定均为细粒棘球绦虫,其中43例病人的65个细粒棘球绦虫分离株标本为G1基因型;1例病人的1个细粒棘球绦虫分离株标本为G6基因型。结论微卫星标记能够从基因水平快速、精确地鉴定新疆细粒棘球绦虫分离株的基因型,对细粒棘球绦虫的流行病学和致病性研究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粒棘球绦虫 基因型 微卫星序列
下载PDF
PCR-RFLP在细粒棘球绦虫种株鉴定中的应用 被引量:9
7
作者 马秀敏 吾拉木.马木提 +5 位作者 丁剑冰 林仁勇 张亚楼 刘素辉 伊藤亮 温浩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CSCD 2008年第4期281-283,287,共4页
目的根据细粒棘球绦虫线粒体DNA rrnL区段基因特征,建立一种新的细粒棘球绦虫种株(基因型)鉴定技术。方法应用PCR-RFLP方法,对新疆不同地区44个囊型包虫病(CE)病人分离株标本提取DNA,用特异性引物对mtDNA rrnL基因片段进行PCR扩增,将扩... 目的根据细粒棘球绦虫线粒体DNA rrnL区段基因特征,建立一种新的细粒棘球绦虫种株(基因型)鉴定技术。方法应用PCR-RFLP方法,对新疆不同地区44个囊型包虫病(CE)病人分离株标本提取DNA,用特异性引物对mtDNA rrnL基因片段进行PCR扩增,将扩增产物用限制性内切酶SspI和Bg1Ⅱ消化,再用琼脂糖凝胶电泳分析片段大小,进行基因型鉴别。结果CE病人分离株PCR扩增产物均不能被限制性内切酶SspI酶切,为细粒棘球绦虫;其中43个病人分离株的PCR扩增产物不能被限制性内切酶Bg1Ⅱ酶切,为细粒棘球绦虫G1基因型;1个病人分离株的PCR扩增产物被Bg1Ⅱ切成158 bp和403 bp 2条DNA片段,为细粒棘球绦虫G6基因型。结论根据细粒棘球绦虫线粒体DNA rrnL区段基因特征建立的PCR-RFLP技术可用于细粒棘球绦虫的基因型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 细粒棘球绦虫 基因型 聚合酶链式反应连接的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
下载PDF
青海省东部农村人体猪带绦/囊虫病调查分析 被引量:3
8
作者 马俊英 王虎 +11 位作者 Ito. A Craig PS 吴献洪 张静宵 刘培运 曾诚 刘海青 蔡辉霞 刘玉芳 马霄 刘巴睿 赵艳梅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CSCD 2008年第5期392-393,378,共3页
目的调查青海省东部农村人体猪带绦/囊虫病的流行情况。方法使用问卷进行流行因素调查;粪抗原ELISA法用于绦虫病检测;生理盐水直接涂片法和醛醚法镜检绦虫卵用于绦虫病人的确诊;囊虫病ELISA法用于囊虫病检测。结果调查4个自然村,共766... 目的调查青海省东部农村人体猪带绦/囊虫病的流行情况。方法使用问卷进行流行因素调查;粪抗原ELISA法用于绦虫病检测;生理盐水直接涂片法和醛醚法镜检绦虫卵用于绦虫病人的确诊;囊虫病ELISA法用于囊虫病检测。结果调查4个自然村,共766人。镜检598人,确诊绦虫病病人2例,患病率为0.33%;绦虫病粪抗原ELISA检查512人份,阳性率为9.18%;囊虫病ELISA检查652人,阳性率为4.14%。结论该地区绦/囊虫病流行仍然很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省互助县 人体猪带绦/囊虫病 调查分析
下载PDF
细粒棘球蚴感染小鼠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及意义 被引量:16
9
作者 于飞 康金凤 +1 位作者 伊藤亮 张琰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5年第5期402-404,共3页
目的:探讨细粒棘球蚴病宿主体内T淋巴细胞亚群在免疫调节和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对感染细粒棘球蚴的昆明种小鼠观察20周,在不同时间取脾制备细胞悬液,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CD4+、CD8+淋巴细胞的百分率。结果:细粒棘球蚴感染后的小鼠,于... 目的:探讨细粒棘球蚴病宿主体内T淋巴细胞亚群在免疫调节和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对感染细粒棘球蚴的昆明种小鼠观察20周,在不同时间取脾制备细胞悬液,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CD4+、CD8+淋巴细胞的百分率。结果:细粒棘球蚴感染后的小鼠,于2周时CD4+、CD8+淋巴细胞的百分率明显增高(P<0.01),随后CD4+的百分率逐渐降低,CD8+的百分率逐渐增高,至感染16周后,CD4+的百分率较正常对照组下降(P<0.01),CD8+的百分率较正常对照组升高(P<0.01),CD4+/CD8+比值降低(P<0.01)。结论:感染细粒棘球蚴的小鼠早期以CD4+细胞反应为主,具有保护性免疫,感染后期逐渐以CD8+细胞为主,使机体呈免疫抑制状态,有利于细粒棘球蚴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粒棘球蚴 CD4^+淋巴细胞 CD8^+淋巴细胞 流式细胞术
下载PDF
补肾调周法在体外受精-胚移植期前应用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23
10
作者 谈勇 石川睦男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12期45-46,共2页
目的:观察中药补肾调整月经周期对体外受精-胚移植(IVF-ET)妊娠成功率的影响。方法:将35岁以上大龄不孕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在接受IVF-ET前期加用补肾中药进行调周治疗,与单纯直接采用IVF-ET的相同年龄组(分为一般刺激法和倍量刺激法)及3... 目的:观察中药补肾调整月经周期对体外受精-胚移植(IVF-ET)妊娠成功率的影响。方法:将35岁以上大龄不孕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在接受IVF-ET前期加用补肾中药进行调周治疗,与单纯直接采用IVF-ET的相同年龄组(分为一般刺激法和倍量刺激法)及35岁以下的症例进行对照,并辅以基础体温、经阴道及腹部超声断层扫描及血清E2、FSH、LH、P水平的测定。结果:在IVF-ET期前,采用补肾调周法治疗的A组与单纯接受倍量刺激C组增加1倍,受精卵数及移植胚数均明显地增加(P<0.05),而且A组的11例患者,有2例妊娠。结论:中药补肾调整月经周期节律法能够提高IVF-ET的成功率,创造有利的生殖内分泌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肾调周法 体外受精-胚移植 中药 中医药疗法 妊娠 不孕症
下载PDF
经穴皮电在不同手术麻醉中的变化 被引量:8
11
作者 李万瑶 小川秀道 吉田肇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6期33-34,共2页
本研究观察了耳部手术和甲状腺手术中麻醉患者的太冲穴与涌泉穴皮肤电流变化。结果显示,麻醉后两个穴位的皮肤电流均有明显下降,其中涌泉穴在耳部手术过程中皮电下降明显低于甲状腺手术患者;太冲穴则结果相反。故可以考虑,肾经的涌... 本研究观察了耳部手术和甲状腺手术中麻醉患者的太冲穴与涌泉穴皮肤电流变化。结果显示,麻醉后两个穴位的皮肤电流均有明显下降,其中涌泉穴在耳部手术过程中皮电下降明显低于甲状腺手术患者;太冲穴则结果相反。故可以考虑,肾经的涌泉穴与耳的关系密切,太冲穴与甲状腺功能关系密切。说明经穴与脏腑、器官有一定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麻醉 手术 电皮肤反应 太冲 涌泉 穴位
下载PDF
细粒棘球蚴原头蚴体细胞的分离及其细胞形态特点 被引量:3
12
作者 单骄宇 康金凤 伊滕亮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5年第4期360-363,共4页
目的:建立体外分离细粒棘球蚴原头蚴体细胞的方法,观察其细胞形态特点。方法:分别采用0.25%胰蛋白酶消化法、玻璃匀浆器研磨法、玻璃匀浆器轻研磨与0.25%胰蛋白酶消化结合法对原头蚴体细胞进行分离。应用倒置显微镜、普通光学显微镜、... 目的:建立体外分离细粒棘球蚴原头蚴体细胞的方法,观察其细胞形态特点。方法:分别采用0.25%胰蛋白酶消化法、玻璃匀浆器研磨法、玻璃匀浆器轻研磨与0.25%胰蛋白酶消化结合法对原头蚴体细胞进行分离。应用倒置显微镜、普通光学显微镜、透射电镜观察比较3种方法分离出的细胞形态特点。结果:3种方法均可获得原头蚴体细胞,但通过比较发现,玻璃匀浆器轻研磨法结合0.25%胰蛋白酶4℃下消化原头蚴约4~6h后所获得的细胞效果最好,其结构与形态都较完整。分离出的原头蚴体细胞在透射电镜下可见到实质细胞、单核的未分化细胞、糖原细胞和肌细胞,4种细胞具有其各自的超微结构特点。结论:初步建立了体外分离细粒棘球蚴原头蚴体细胞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粒棘球蚴 原头蚴体细胞 体外培养
下载PDF
牛带绦虫六钩蚴经静脉感染小牛的观察 被引量:1
13
作者 向志伟 杨婷 +4 位作者 迪丽拜尔.马合木提 成泉伟 吾拉木.马木提 伊滕亮 康金凤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3年第3期277-278,共2页
目的:探讨以牛带绦虫六钩蚴悬液经静脉注射使小牛感染牛囊尾蚴方法的可重复性及相关注意事项。方法:分别以宿主刚排出和排出体外放置 2周后的孕节虫卵经人工肠液孵出六钩蚴 ,静脉注射于小牛 ,牛体感染 4个月后剖检。结果:在宿主体外发... 目的:探讨以牛带绦虫六钩蚴悬液经静脉注射使小牛感染牛囊尾蚴方法的可重复性及相关注意事项。方法:分别以宿主刚排出和排出体外放置 2周后的孕节虫卵经人工肠液孵出六钩蚴 ,静脉注射于小牛 ,牛体感染 4个月后剖检。结果:在宿主体外发育 2周后的虫卵六钩蚴易使小牛感染牛囊尾蚴。结论 :经静脉接种六钩蚴使小牛感染牛囊尾蚴的方法可行 ,应选择发育成熟的虫卵进行孵化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带绦虫 六钩蚴 经静脉感染 小牛 观察
下载PDF
青藏高原5县包虫病血清学与影像学诊断结果比较 被引量:4
14
作者 邱加闽 李调英 +3 位作者 王虎 伊藤亮 刘凤洁 Peter M Schantz 《寄生虫病与感染性疾病》 CAS 2003年第3期97-100,共4页
目的比较影像学与血清学诊断方法在流行病学调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调查人群作B超腹部探查、胸部X光片及Dot ELISA、Em18 blot试验检测血清抗体。结果 Dot ELISA在 770 2人调查中对两型包虫病的阳性预测值为 4 8.5 % ,阴性预测值 99.... 目的比较影像学与血清学诊断方法在流行病学调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调查人群作B超腹部探查、胸部X光片及Dot ELISA、Em18 blot试验检测血清抗体。结果 Dot ELISA在 770 2人调查中对两型包虫病的阳性预测值为 4 8.5 % ,阴性预测值 99.3% ,人群抗体阳性率与患病率之比为 1.8∶1。Em18 blot在 4 5 4例肝、肺内占位病变者中对泡球蚴病的阳性预测值为 82 .9% ,阴性预测值 95 .3% ,对 32 7例囊型包虫病的阳性率为5 .8%。结论包虫病流调应以超声检查为主要依据 ,血清学检测阳性率不宜作为人群感染率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包虫病 血清学诊断 影像学诊断 流行病学 血清抗体 超声检查
下载PDF
脊髓诱发电位自动监测装置及其临床应用 被引量:1
15
作者 魏新荣 张光铂 +3 位作者 今井充 原田吉雄 热田裕司 竹光义治 《中日友好医院学报》 1990年第3期150-153,共4页
脊髓诱发电位及体感诱发电位对脊髓功能的监测已有报道,它对防止术中神经系统并发症十分有用。日本旭川医科大学自1986年用微机自动脊髓监测系统成功地监测了75例脊柱手术患者,术后无一例出现神经系统并发症。本文对该系统及其监测结果... 脊髓诱发电位及体感诱发电位对脊髓功能的监测已有报道,它对防止术中神经系统并发症十分有用。日本旭川医科大学自1986年用微机自动脊髓监测系统成功地监测了75例脊柱手术患者,术后无一例出现神经系统并发症。本文对该系统及其监测结果作了介绍,并对诱发电位脊髓监测的临床意义作了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监测 脊髓病理生理 脊髓诱发电位 计算机辅助 体感诱发电位 脊柱手术 微型计算机
下载PDF
尿Ⅳ型胶原测定的方法学评价及分析前因素对于测定的影响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学晶 伊藤喜久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1002-1004,共3页
目的对一步法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试剂盒进行功能评价,建立参考范围并对分析前和可能影响测定的一些因素进行研究。方法采用ELISA对尿液中的Ⅳ型胶原进行测定。对试剂盒的敏感性,测量线性,精密度,特异性,回收率进行了测定和... 目的对一步法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试剂盒进行功能评价,建立参考范围并对分析前和可能影响测定的一些因素进行研究。方法采用ELISA对尿液中的Ⅳ型胶原进行测定。对试剂盒的敏感性,测量线性,精密度,特异性,回收率进行了测定和评价,并进行干扰试验和初步建立参考范围。同时评价分析前因素,包括采样、离心、保存条件和时间,以及冻融和昼夜节律对于测定的影响。结果该方法具有令人满意的敏感性(0.2ng/m1),测量线性(0.8~50ng/m1),精密度(CV〈7%),特异性和回收率(82.84%~97.45%)。精液的污染对于Ⅳ型胶原的测定没有显著影响。尿内Ⅳ型胶原的量呈明显的昼夜节律,晨尿内含量最低,白天含量达到最高,睡前再次下降。Ⅳ型胶原在尿液内比较稳定,但长时间室温保存也可被各种蛋白酶的降解。冻融对于Ⅳ型胶原的影响不大,但离心可以造成测量值下降。将尿液与一定量的缓冲液(pH7.5的TRIS-HCI)混合(10:1)可以得到一个满意的回收率,避免Ⅳ型胶原被降解。结论该试剂盒具有良好的性能;Ⅳ型胶原在尿液内比较稳定,但如需长期保存,应加入缓冲液并在-80℃保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 分析前因素 胶原Ⅳ型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
下载PDF
转染及培养条件对外源性钙离子ATP酶SERCA1a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国丽 大宝贵嗣 +2 位作者 山崎和生 Stefania Danko 铃木裕 《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 CAS CSCD 2014年第3期223-226,共4页
目的评估不同转染及培养条件下COS1细胞过表达钙离子ATP酶SERCA1a的量及活性,探讨影响真核细胞目标蛋白质表达量及活性的因素。方法应用常规的全量或者半量DNA、lipofactamin和plus reagent转染COS1细胞,37℃、34℃或31℃培养2至5d。提... 目的评估不同转染及培养条件下COS1细胞过表达钙离子ATP酶SERCA1a的量及活性,探讨影响真核细胞目标蛋白质表达量及活性的因素。方法应用常规的全量或者半量DNA、lipofactamin和plus reagent转染COS1细胞,37℃、34℃或31℃培养2至5d。提取微粒体蛋白后定量并测定SERCA1a的ATP酶活性。结果微粒体蛋白量在细胞培养3至4d达到高峰,改变转染及细胞培养条件,未见明显变化;降低细胞培养温度及提高DNA转染用量,可增加SERCA1a表达量;SERCA1a表达量在8μg DNA转染细胞31℃培养3d达到最高,然而降低细胞培养温度后,SERCA1a的ATP酶活性及EP生成量也随之下降;31℃表达的SERCA1a,其ATP酶活性降低比EP生成量减少的幅度更大,并且ATP酶活性及EP生成量随着细胞培养时间延长而增加。结论应用常规的半量转染试剂、全量DNA瞬时转染COS1细胞,37℃培养3-4d可获得最大量具有正常酶活性的SERCA1a蛋白。降低培养温度虽然可以提高外源性SERCA1a的表达,但却可能影响细胞内蛋白质的准确折叠及正常降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钙离子ATP酶 SERCA1a 转染 细胞培养
下载PDF
子宫内膜癌细胞中同源盒B13基因过量表达与肿瘤浸润的关系 被引量:1
18
作者 赵亚薇 山下刚 《中日友好医院学报》 2008年第3期157-159,共3页
目的:探讨正常子宫内膜组织细胞和子宫内膜癌组织细胞中39种同源盒(HOX)基因的表达情况。方法:采用实时聚合酶链反应(RT-PCR)的方法测定目前已知的39种HOX基因在正常的子宫内膜和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通过转染技术将反义HOXB13... 目的:探讨正常子宫内膜组织细胞和子宫内膜癌组织细胞中39种同源盒(HOX)基因的表达情况。方法:采用实时聚合酶链反应(RT-PCR)的方法测定目前已知的39种HOX基因在正常的子宫内膜和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通过转染技术将反义HOXB13基因片段转染到子宫体癌瘤株AN3CA中;应用Matrigel浸润试验比较转染前后细胞浸润能力的变化。结果:与正常子宫内膜细胞相比,子宫内膜癌细胞中HOXB13基因是过量表达的,转染后的AN3CA细胞的浸润能力下降了90%(P<0.01)。结论:HOXB13基因的过量表达可能与子宫内膜癌的浸润转移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源盒基因 子宫内膜癌 浸润 过量表达
下载PDF
预防先天性髋脱位治疗后股骨头颈畸形的实验研究
19
作者 赵群 马瑞雪 +2 位作者 吉士俊 後藤英司 稻尾茂则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39-140,共2页
目的:探讨避免先天性髋脱位治疗后股骨头缺血坏死发生股骨头颈畸形的方法。方法:应用新生仔猪在其髋关节髋臼与股骨头之间嵌入间置物—同种异体膝关节半月板软骨片后分别用石膏将后肢固定于“蛙式位”和“蹲位”。定期行解剖学、组织... 目的:探讨避免先天性髋脱位治疗后股骨头缺血坏死发生股骨头颈畸形的方法。方法:应用新生仔猪在其髋关节髋臼与股骨头之间嵌入间置物—同种异体膝关节半月板软骨片后分别用石膏将后肢固定于“蛙式位”和“蹲位”。定期行解剖学、组织学检查。结果:“蛙式位”固定组经过2~3个月后均出现程度不同的股骨头、颈畸形,而“蹲位”组则未发生明显的畸形。结论:在髋关节关节间置物存在的前提下,髋关节极度外展位可以使股骨头与髋臼之间的压力增加,是先天性髋脱位治疗后股骨头颈畸形发生的危险因素。“蹲位”是一种较为安全、可行的固定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髋脱位 股骨头颈畸形 治疗 实验研究
下载PDF
无多重对照校正的SPECT正常人控尿脑区研究
20
作者 尹雅芙 殷波 +6 位作者 李雪娜 秀毛範至 沖崎貴琢 佐滕顺一 油野民雄 李亚明 周久贸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457-459,共3页
目的:应用99Tcm-HMPAO SPECT和NEUROSTAT(Neurological Statistical Image Analysis Software)软件包分析无多重对照校正条件下正常人的控尿脑激活区。方法:对15例右利手的健康男性自愿者(24~45岁)进行了SPECT扫描,每位自愿者均在排空... 目的:应用99Tcm-HMPAO SPECT和NEUROSTAT(Neurological Statistical Image Analysis Software)软件包分析无多重对照校正条件下正常人的控尿脑激活区。方法:对15例右利手的健康男性自愿者(24~45岁)进行了SPECT扫描,每位自愿者均在排空膀胱的静息状态和膀胱充满尿液的控尿状态下接受两次扫描。控尿图像是由两次采集的数据相减而获得的。图像分析采用NEUROSTAT分析软件包,无多重对照校正P<0.005。结果:无多重对照校正P<0.005条件下,与静息状态相比,控尿状态下额叶、颞叶、前扣带回、扣带回、丘脑、岛叶、顶叶、枕叶等皮质及皮质下的广泛区域均呈现放射性升高趋势。结论:应用SPECT显像和脑功能影像分析软件NEUROSTAT研究发现,在无多重对照校正条件下,正常健康男性控尿的大脑控制与大脑皮质及皮质下的广泛区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发射型计算机 单光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