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陕西渭北旱塬,利用长期定位试验研究了长期不同氮肥用量(0、80、160、240、320 kg hm-2)对旱地冬小麦产量形成,氮素利用,土壤硝态氮残留、夏闲期淋溶和矿化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用量增加,施氮提高旱地小麦产量的效应下降,而土...在陕西渭北旱塬,利用长期定位试验研究了长期不同氮肥用量(0、80、160、240、320 kg hm-2)对旱地冬小麦产量形成,氮素利用,土壤硝态氮残留、夏闲期淋溶和矿化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用量增加,施氮提高旱地小麦产量的效应下降,而土壤硝态氮残留迅速增加。作物生长当季的硝态氮残留主要分布在0~60 cm土层,施氮超过160 kg hm-2时,达56.8~211.7 kg hm-2,来源于当季施用氮肥的残留占64%~90%。夏闲期土壤硝态氮发生淋失的土层深度和硝态氮淋失量均与施氮量呈显著的抛物线关系(r = 0.988 9和0.994 0),施氮量超过160 kg hm-2时,每增加100 kg hm-2的氮肥投入,硝态氮淋失深度和淋失量增加量分别高于27 cm和80.4 kg hm-2。平均每10 mm的夏闲期降水可使离开原土层发生淋溶的硝态氮向下移动2~4 mm。施氮量对硝态氮淋失的深度没有显著影响。夏闲期土壤氮素矿化量、来源于当季施入土壤肥料氮被生物固定后的再矿化量分别为51.8~160.9 kg hm-2和31.6~109.2 kg hm-2。基于本研究,建议渭北旱塬冬小麦施氮量控制在146~163 kg hm-2,以保证旱地小麦高产,防止过量肥料氮残留,减少淋溶风险。展开更多
于2011—2013年以榆糜2号为试验材料,采用双因素裂区设计,以覆盖栽培方式为主因素,氮肥应用水平为副因素,调查不同栽培方式和施氮量下糜子光合指标及产量性状的变化。结果表明,与传统不覆盖和不施肥相比,覆盖和施氮均显著提高糜子开花...于2011—2013年以榆糜2号为试验材料,采用双因素裂区设计,以覆盖栽培方式为主因素,氮肥应用水平为副因素,调查不同栽培方式和施氮量下糜子光合指标及产量性状的变化。结果表明,与传统不覆盖和不施肥相比,覆盖和施氮均显著提高糜子开花至成熟阶段旗叶的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P_n)、气孔导度(G_s)和蒸腾速率(T_r),同时显著降低胞间CO_2浓度(C_i),光合改善效果以"W"垄覆地膜+垄间覆秸秆和180 kg hm^(–2)氮肥施用量最为显著。覆盖和氮肥均显著提高糜子开花期和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干物质在各器官中的分配量,降低糜子花前营养器官贮藏同化物转运量及其对籽粒的贡献率,而提高了糜子花后同化物在籽粒中的分配量及其对籽粒的贡献率。覆盖显著提高糜子产量、千粒重、穗粒数和穗长,其调控效应以"W"垄覆地膜+垄间覆秸秆较好;随施氮量的提高,糜子产量和千粒重先升后降,而穗粒数和穗长持续增加,适宜的氮肥施用量为135~145 kg hm^(–2)。因此,建议黄土高原糜子最佳栽培措施为"W"垄覆地膜+垄间覆秸秆的二元覆盖集水保水系统结合135~145 kg hm^(–2)氮肥用量。展开更多
文摘在陕西渭北旱塬,利用长期定位试验研究了长期不同氮肥用量(0、80、160、240、320 kg hm-2)对旱地冬小麦产量形成,氮素利用,土壤硝态氮残留、夏闲期淋溶和矿化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用量增加,施氮提高旱地小麦产量的效应下降,而土壤硝态氮残留迅速增加。作物生长当季的硝态氮残留主要分布在0~60 cm土层,施氮超过160 kg hm-2时,达56.8~211.7 kg hm-2,来源于当季施用氮肥的残留占64%~90%。夏闲期土壤硝态氮发生淋失的土层深度和硝态氮淋失量均与施氮量呈显著的抛物线关系(r = 0.988 9和0.994 0),施氮量超过160 kg hm-2时,每增加100 kg hm-2的氮肥投入,硝态氮淋失深度和淋失量增加量分别高于27 cm和80.4 kg hm-2。平均每10 mm的夏闲期降水可使离开原土层发生淋溶的硝态氮向下移动2~4 mm。施氮量对硝态氮淋失的深度没有显著影响。夏闲期土壤氮素矿化量、来源于当季施入土壤肥料氮被生物固定后的再矿化量分别为51.8~160.9 kg hm-2和31.6~109.2 kg hm-2。基于本研究,建议渭北旱塬冬小麦施氮量控制在146~163 kg hm-2,以保证旱地小麦高产,防止过量肥料氮残留,减少淋溶风险。
文摘于2011—2013年以榆糜2号为试验材料,采用双因素裂区设计,以覆盖栽培方式为主因素,氮肥应用水平为副因素,调查不同栽培方式和施氮量下糜子光合指标及产量性状的变化。结果表明,与传统不覆盖和不施肥相比,覆盖和施氮均显著提高糜子开花至成熟阶段旗叶的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P_n)、气孔导度(G_s)和蒸腾速率(T_r),同时显著降低胞间CO_2浓度(C_i),光合改善效果以"W"垄覆地膜+垄间覆秸秆和180 kg hm^(–2)氮肥施用量最为显著。覆盖和氮肥均显著提高糜子开花期和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干物质在各器官中的分配量,降低糜子花前营养器官贮藏同化物转运量及其对籽粒的贡献率,而提高了糜子花后同化物在籽粒中的分配量及其对籽粒的贡献率。覆盖显著提高糜子产量、千粒重、穗粒数和穗长,其调控效应以"W"垄覆地膜+垄间覆秸秆较好;随施氮量的提高,糜子产量和千粒重先升后降,而穗粒数和穗长持续增加,适宜的氮肥施用量为135~145 kg hm^(–2)。因此,建议黄土高原糜子最佳栽培措施为"W"垄覆地膜+垄间覆秸秆的二元覆盖集水保水系统结合135~145 kg hm^(–2)氮肥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