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鲁迅“超人”的黑色及其他
1
作者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 2023年第3期1-7,共7页
尼采的“超人”在鲁迅作品中“折射”成黑色的问题,已经探讨过。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对鲁迅的“超人”为什么是黑色、鲁迅“超人”的黑色跟黑夜和木刻的可能联系等话题,本文提出了一些补充看法,并对学界有关“鲁迅与尼采”问题的一些误... 尼采的“超人”在鲁迅作品中“折射”成黑色的问题,已经探讨过。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对鲁迅的“超人”为什么是黑色、鲁迅“超人”的黑色跟黑夜和木刻的可能联系等话题,本文提出了一些补充看法,并对学界有关“鲁迅与尼采”问题的一些误解略作解释。黑色的象征意义非常复杂,黑色和鲁迅的“超人”特征有何联系是一个有待继续研究的课题,目前只能做一些有意义的推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尼采 超人 黑色
下载PDF
空间、性别与公共卫生间
2
作者 黎志刚 刘祎玫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5期117-125,共9页
随着卫生间的发明及随后几个世纪的发展,卫生间的配置、功能与性别分类也迎来了多元化和多样性的转变。这个人类每天为之花费很多时间的场所不仅承载了最基本的生理需求,也担负了情感、欲望以及诸多社会议题。在这些议题中,性别成为卫... 随着卫生间的发明及随后几个世纪的发展,卫生间的配置、功能与性别分类也迎来了多元化和多样性的转变。这个人类每天为之花费很多时间的场所不仅承载了最基本的生理需求,也担负了情感、欲望以及诸多社会议题。在这些议题中,性别成为卫生间这个空间定义与重塑的核心问题,公共卫生间的设置从“必须要区分性别”到“要区分多少种性别”以及“到底要不要区分性别”的转变中,直观体现了卫生间与性别研究的相互影响。中国以及西方等其他地区的卫生间历史与在近现代历史语境中的公共卫生间相交汇,引起了公共卫生间性别议题的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卫生间 私人卫生间 女性 日常生活 空间
下载PDF
鲁迅如何看待中国民众的觉醒——鲁迅思想真的有“认识论决裂”吗?
3
作者 《华文文学》 2023年第6期17-23,共7页
有分析认为,鲁迅在1920年代后期,在思想发展上有重大的转变。这转变意义之大,类似于法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家阿尔杜塞所谓的“认识论决裂”。鲁迅后期对大众明显的正面评价,是证明这一观点的证据。然而,鲁迅思想发展是否有这种“决裂”还... 有分析认为,鲁迅在1920年代后期,在思想发展上有重大的转变。这转变意义之大,类似于法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家阿尔杜塞所谓的“认识论决裂”。鲁迅后期对大众明显的正面评价,是证明这一观点的证据。然而,鲁迅思想发展是否有这种“决裂”还有争议。仔细分析过鲁迅那些对大众以及对中国人看似乐观的评论,其实包含着他更为复杂的认识。而他对大众以及对中国人的认识,跟“国民性”问题有关。本文试图揭示鲁迅对大众和中国人认知的一贯性,并解释鲁迅表面上自相矛盾的言论其实并不互相冲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认识论决裂 改造“国民性” 启蒙
下载PDF
《狂人日记》中的“吃人”与中国文化及“国民性”——兼论“吃人”是否中国风俗 被引量:2
4
作者 张钊贻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1期2-10,共9页
《狂人日记》所记“吃人”事实,有象征意义的理解,也有实指的解读,两者互为补充。文章通过中外“吃人”历史的比较和分析,结合笔者对鲁迅中国文化和“国民性”问题的理解,认为“吃人”并非中国文化和“国民性”本身所特有,“吃人”实际... 《狂人日记》所记“吃人”事实,有象征意义的理解,也有实指的解读,两者互为补充。文章通过中外“吃人”历史的比较和分析,结合笔者对鲁迅中国文化和“国民性”问题的理解,认为“吃人”并非中国文化和“国民性”本身所特有,“吃人”实际上违背中国文化的目标和理想,只是“国民性”堕落的结果。在世界范围内,事实和象征意义的“吃人”与“不再吃人”的较量其实并没有终结,“不再吃人”的社会文化还有待大家争取和捍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吃人” 文化传统 “国民性”
下载PDF
“黄马褂”词义浅探 被引量:1
5
作者 张钊贻 《汉语言文学研究》 2017年第3期96-98,共3页
"黄马褂"在现代汉语中,甚至一些大型方言词典,包括中国内地编辑出版的广东话词典里面,对"黄马褂"的释义却并不全面。通过对一些例证的分析,可以得出结论:"黄马褂"并非仅仅是清朝受重用达官贵人的一种服饰... "黄马褂"在现代汉语中,甚至一些大型方言词典,包括中国内地编辑出版的广东话词典里面,对"黄马褂"的释义却并不全面。通过对一些例证的分析,可以得出结论:"黄马褂"并非仅仅是清朝受重用达官贵人的一种服饰,还引申为官场和职场中受重用的人物。在粤方言中,还再引申为贬义的不凭本事、单靠与上司有亲属关系而受重用的人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马褂 《汉语大词典》 引申义
下载PDF
“反抗绝望”中的“正能量”——鲁迅“出山”与查拉图斯特拉“下山”契合再探
6
作者 张钊贻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0-36,共7页
鲁迅"出山"参与五四运动,与尼采笔下的查拉图斯特拉"下山"宣讲"超人"颇多相似之处。其中"反抗绝望"一点,之前已有很多论述。虽然"反抗绝望"因有"反抗"而非彻底消极,仍然... 鲁迅"出山"参与五四运动,与尼采笔下的查拉图斯特拉"下山"宣讲"超人"颇多相似之处。其中"反抗绝望"一点,之前已有很多论述。虽然"反抗绝望"因有"反抗"而非彻底消极,仍然未能说明尼采何以自称为盈溢的太阳。其实,鲁迅恐怕并非是消极被动地让人请出来的。尼采与鲁迅"隐居"十年,实际上都在积聚传统精神文化的"正能量"。鲁迅当初主张"复古",后来发觉大家对"古"其实都不甚了解,于是设法通过实物去了解过去。所谓"沉入于国民中,使我回到古代去",其实是在吸收中国传统的积极的"蜂蜜"。但在当时的情况下,鲁迅对复兴传统文化的想法并未被人理解和重视,与尼采一样,只能寄希望于未来的"孩子"或"新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尼采 查拉图斯特拉 复兴传统文化
下载PDF
鲁迅的当代世界意义——基于英语世界的观察和思考
7
作者 张钊贻 《世界华文文学论坛》 2023年第2期109-114,共6页
“当代”其实具有未来指向的意义,而鲁迅的当代世界意义就是研究鲁迅在英语世界传播所衍生出来的题目。这一题目的主要社会文化意义,概括为三点:(一)拿来主义。当初,第三世界国家从鲁迅作品中得出反帝反殖的营养,现今,从尼泊尔的例子,... “当代”其实具有未来指向的意义,而鲁迅的当代世界意义就是研究鲁迅在英语世界传播所衍生出来的题目。这一题目的主要社会文化意义,概括为三点:(一)拿来主义。当初,第三世界国家从鲁迅作品中得出反帝反殖的营养,现今,从尼泊尔的例子,可以看到他们开始从鲁迅的拿来主义中得出独立后如何发展的启示。(二)两种现代性。在发达国家,鲁迅两种现代性矛盾的思想,有可能为他们提供观察自身社会冲突的新角度。(三)打破隔阂,命运与共。鲁迅以文艺改造国民性的思想,包含着要打破人们心灵的各种隔阂,着眼的不光是中国,而是世界。打破隔阂是为了避免战乱和各种社会冲突,可以理解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共同努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英语世界 拿来主义 两种现代性 人类命运共同体
原文传递
鲁迅与尼采的“狂人”比较再探 被引量:1
8
作者 《世界华文文学论坛》 2020年第2期42-48,共7页
鲁迅和尼采"狂人"具有共同性,亦即其关联和他们"狂"的必然性,值得进一步探讨。鲁迅的"狂人"都是新的知识分子,是当时的先觉者和改革者,反映了中国现代化的特殊处境且超出中国现代化历史的范围,体现出鲁... 鲁迅和尼采"狂人"具有共同性,亦即其关联和他们"狂"的必然性,值得进一步探讨。鲁迅的"狂人"都是新的知识分子,是当时的先觉者和改革者,反映了中国现代化的特殊处境且超出中国现代化历史的范围,体现出鲁迅与尼采"狂人"的契合。他们契合的关键是看到相同的问题,既是人与社会的问题,也是社会本身的问题,更是社会发展的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任何发展和进步都意味着打破大多数人习惯的常规,会产生独立的、被大多数人目为"狂"的个人,所以社会历史的发展进步需要有独立精神的"狂人"的勇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尼采 狂人 现代性
原文传递
鲁迅与尼采及并未过时的“文化现代性”——张钊贻教授访谈录
9
作者 曹振华 《世界华文文学论坛》 2020年第2期56-65,共10页
澳大利亚籍华人学者张钊贻教授,是海外著名鲁迅研究专家,早年"沉迷鲁迅、尼采二十年",对鲁迅与尼采的研究做出切实贡献,近年来主要关注鲁迅研究领域诸多重点难点问题,其研究极具启发借鉴意义。山东社会科学院曹振华研究员对... 澳大利亚籍华人学者张钊贻教授,是海外著名鲁迅研究专家,早年"沉迷鲁迅、尼采二十年",对鲁迅与尼采的研究做出切实贡献,近年来主要关注鲁迅研究领域诸多重点难点问题,其研究极具启发借鉴意义。山东社会科学院曹振华研究员对张钊贻教授的专访,从其独特的早年求学经历、教育背景探寻其学术倾向和风格形成,并结合张教授学术成就与影响,针对当下鲁迅研究热点问题,如鲁迅对中西文化传统的批判继承、鲁迅与尼采影响研究、鲁迅与中国左翼文艺问题、鲁迅文化精神与中国文化复兴等展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钊贻 鲁迅 尼采 文化现代性
原文传递
秋瑾“拔刀”“呵斥”鲁迅故事之材源考
10
作者 张钊贻 《东岳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47-153,192,共8页
网上广泛流传一个故事:1905年秋瑾在陈天华追悼会上,拔出佩刀,对不肯回国的鲁迅等人呵斥道:"投降满虏,卖友求荣,欺压汉人,吃我一刀。"查故事源于永田圭介的《秋瑾——竞雄女侠传》,此书虽然利用了中、日文材料,但此故事则根... 网上广泛流传一个故事:1905年秋瑾在陈天华追悼会上,拔出佩刀,对不肯回国的鲁迅等人呵斥道:"投降满虏,卖友求荣,欺压汉人,吃我一刀。"查故事源于永田圭介的《秋瑾——竞雄女侠传》,此书虽然利用了中、日文材料,但此故事则根据中文的秋瑾年表和传记。这些年表和传记采用徐双韵回忆,但却删去开头"如有人回到祖国"一句,造成误会。秋瑾针对的是要归国当官而出卖革命者,并非针对"取缔规则"事件中主张继续学习的人们,更非针对鲁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秋瑾 清国留学生“取缔规则”事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