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在腹腔镜阑尾切除手术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
1
作者 周夏蕾 陆贤 汤雪琴 《临床普外科电子杂志》 2023年第1期69-72,共4页
目的探讨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在腹腔镜阑尾切除手术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昆山市中医医院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诊治的280例急性阑尾炎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140)和对照组(n=140)。对照组为常规... 目的探讨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在腹腔镜阑尾切除手术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昆山市中医医院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诊治的280例急性阑尾炎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140)和对照组(n=140)。对照组为常规外科护理,观察组给予加速康复外科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相关指标及病情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术后首次下床时间、术后首次排便时间、术后刀口疼痛评分及住院时间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4.28%,低于对照组的10.71%,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围手术期实施加速康复外科护理,可促进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缩短住院时间,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速康复外科 围手术期 急性阑尾炎 腹腔镜阑尾切除术
下载PDF
HPLC法同时测定冠心安口服液中蒙花苷、延胡索乙素和2,3,5,4’-四羟基二苯乙烯-2-O-β-D-葡萄糖苷的含量
2
作者 韩懿 王芳 华尚伯 《西北药学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42-46,共5页
目的建立能同时测定冠心安口服液中蒙花苷、延胡索乙素和2,3,5,4’-四羟基二苯乙烯-2-O-β-D-葡萄糖苷含量的HPLC分析方法。方法Capcell Pak UG C_(18)色谱柱分离;蒙花苷、延胡索乙素和2,3,5,4’-四羟基二苯乙烯-2-O-β-D-葡萄糖苷检测... 目的建立能同时测定冠心安口服液中蒙花苷、延胡索乙素和2,3,5,4’-四羟基二苯乙烯-2-O-β-D-葡萄糖苷含量的HPLC分析方法。方法Capcell Pak UG C_(18)色谱柱分离;蒙花苷、延胡索乙素和2,3,5,4’-四羟基二苯乙烯-2-O-β-D-葡萄糖苷检测波长分别设定为334、281、320 nm;柱温为室温;进样体积为10μL;以乙腈为流动相A,1 mL·L^(−1)磷酸溶液(三乙胺调节pH至6.0)为流动相B,梯度洗脱。结果蒙花苷、延胡索乙素和2,3,5,4’-四羟基二苯乙烯-2-O-β-D-葡萄糖苷的质量浓度分别在0.0245~2.4500、0.0457~4.5700、0.0474~4.7400μg·mL^(−1)范围内线性良好;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0.8%、99.9%、101.4%;精密度和重复性RSD值(n=6)均在5.0%以内;供试品溶液在24 h内稳定。结论此方法具有前处理简单、分析时间短和检测结果准确等优点,适用于冠心安口服液制剂的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法 冠心安口服液 蒙花苷 延胡索乙素 2 3 5 4’-四羟基二苯乙烯-2-O-β-D-葡萄糖苷
下载PDF
腹茧症5例的临床诊治效果 被引量:2
3
作者 顾卯林 杨捷 +1 位作者 黄永刚 陆贤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CAS 2022年第6期905-908,共4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腹茧症的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及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9年3月17日—2020年11月9日诊治的5例腹茧症患者资料,包括临床症状、影像学表现、手术方法和术后并发症及术后近、远期效果等情况。结果:5例患者临床表... 目的:探讨原发性腹茧症的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及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9年3月17日—2020年11月9日诊治的5例腹茧症患者资料,包括临床症状、影像学表现、手术方法和术后并发症及术后近、远期效果等情况。结果:5例患者临床表现均为肠梗阻,其中2例患者术前CT检查可见小肠外有纤维膜包裹而高度怀疑腹茧症。5例均接受手术,术后2例发生并发症均为早期肠梗阻,1例失访,术后近、远期随访中出现1例下腹痛病例,其余患者恢复良好。结论:腹茧症多以肠梗阻为主要临床症状,缺乏特异性,术前诊断较困难。腹部CT检查伴冠矢状重建对其诊断具有重要价值,手术是主要治疗方法,总体预后较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茧症 肠梗阻 腹部CT 小肠内置管排列术
下载PDF
强化培训在提高抗疫一线医护人员职业防护行为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位娟 沈雪芳 +1 位作者 陆云 秦弦 《当代护士(上旬刊)》 2020年第12期174-175,共2页
目的探讨强化培训在提高抗疫一线医护人员职业防护行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1月—2月自愿到新冠肺炎隔离病房和发热门诊支援的150名一线医护人员作为调查对象,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医护人员在职业防护知、信、行方面存在的问题,开... 目的探讨强化培训在提高抗疫一线医护人员职业防护行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1月—2月自愿到新冠肺炎隔离病房和发热门诊支援的150名一线医护人员作为调查对象,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医护人员在职业防护知、信、行方面存在的问题,开展针对性的理论讲解、技能操作演练等三阶段强化培训。比较培训前后医护人员的知、信、行三方面得分情况。结果培训后,医护人员的职业防护知识和行为得分均高于培训前(P<0.05);而培训前后医护人员的防护态度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理论结合技能的强化培训可明显提高医护人员的防护认知,并逐步提高职业安全行为的依从性,从而有望减少职业危害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防护 教育培训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下载PDF
1例腹膜后巨大脂肪肉瘤诊治分析
5
作者 陆贤 杨捷 +1 位作者 顾卯林 黄永刚 《临床普外科电子杂志》 2022年第3期195-197,共3页
原发性腹膜后脂肪肉瘤(retroperitoneal liposarcomas,RPLS)是起源于后腹膜间隙脂肪组织的非特定器官的肿瘤,约占原发性腹膜后软组织肉瘤的45%[1]。腹膜后脂肪肉瘤由于瘤体位置深,且腹膜后间隙大具有延展性,往往起病隐匿,患者就诊时肿... 原发性腹膜后脂肪肉瘤(retroperitoneal liposarcomas,RPLS)是起源于后腹膜间隙脂肪组织的非特定器官的肿瘤,约占原发性腹膜后软组织肉瘤的45%[1]。腹膜后脂肪肉瘤由于瘤体位置深,且腹膜后间隙大具有延展性,往往起病隐匿,患者就诊时肿瘤已经巨大,在诊断时将直径大于15cm的肿瘤,称为“巨大脂肪肉瘤”[2]。笔者所在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昆山市中医医院普外科收治的1例巨大腹膜后脂肪肉瘤病例,现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旨在提高对腹膜后脂肪肉瘤的认识和诊治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膜后脂肪肉瘤 腹膜后间隙 南京中医药大学 腹膜间隙 脂肪组织 诊治分析 普外科 诊治水平
下载PDF
直肠癌全系膜切除术后吻合口漏形成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9
6
作者 吴清 陈海军 周进 《中华普外科手术学杂志(电子版)》 2021年第1期43-45,共3页
目的探讨直肠癌全系膜切除术后吻合口漏形成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2月至2018年7月两家医院接受直肠癌全系膜切除术治疗的358例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术后吻合口漏发生情况,分为吻合口漏组与无吻合口漏组,吻合口漏组... 目的探讨直肠癌全系膜切除术后吻合口漏形成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2月至2018年7月两家医院接受直肠癌全系膜切除术治疗的358例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术后吻合口漏发生情况,分为吻合口漏组与无吻合口漏组,吻合口漏组有52例(14.53%)患者存在吻合口漏现象,306例为无吻合口漏组。采用SPSS24.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各类别中患者占比等计数资料用n(%)表示,单因素分析采用χ^2检验,多因素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术后吻合口漏形成的单、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营养状况(≥3分)、吻合口距肛门距离(<5 cm)、术前贫血及术前血清白蛋白(<35 g/L)为直肠癌全系膜切除术后吻合口漏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OR>1,P<0.05)。结论直肠癌全系膜切除术后吻合口漏形成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60岁)、营养状况(≥3分)、吻合口距肛门距离(<5 cm)、术前贫血及术前血清白蛋白(<35g/L)等,可对患者术后的恢复状况造成不良影响,显著提高了患者发生吻合口漏发生率,不利于患者术后病情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肿瘤 全系膜切除术 吻合口漏
原文传递
老年胃癌患者腹腔镜根治术后肠麻痹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吴清 陈海军 周进 《中华普外科手术学杂志(电子版)》 2021年第2期166-169,共4页
目的分析老年胃癌患者腹腔镜根治术后肠麻痹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7月两家医院收治的老年胃癌患者312例资料,所有患者均行腹腔镜根治术,依据肠麻痹诊断标准将患者分为肠麻痹组(128例)与非肠麻痹组(184例),数据采... 目的分析老年胃癌患者腹腔镜根治术后肠麻痹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7月两家医院收治的老年胃癌患者312例资料,所有患者均行腹腔镜根治术,依据肠麻痹诊断标准将患者分为肠麻痹组(128例)与非肠麻痹组(184例),数据采用SPSS20.0统计软件处理,两组患者术后肠麻痹的单因素分析采用χ^(2)检验,对具有统计意义的单因素分析结果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计算OR和95%可信区间。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本组128例老年胃癌患者术后发生肠麻痹,占41.03%;184例术后未发生肠麻痹,占58.97%。单因素分析显示,肠麻痹组患者在年龄、术后体温、使用阿片类药物、TNM分期、手术持续时间、胃切除方式等方面与非肠麻痹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5岁、术后体温≥38℃、使用阿片类药物、TNM分期≥Ⅲ期、手术持续时间≥4 h、胃部全切除是导致老年胃癌患者腹腔镜术后发生肠麻痹的危险因素(OR>1,P<0.05)。结论年龄≥65岁、术后体温、使用阿片类药物、TNM分期≥Ⅲ期、手术持续时间≥4h、胃部全切除是导致老年胃癌患者腹腔镜术后发生肠麻痹的危险因素,临床应做好预防措施,避免肠麻痹发生,改善患者预后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腹腔镜检查 胃切除术 肠麻痹 影响因素
原文传递
楔形足跟垫在特重度烧伤患者足下垂畸形治疗中的效果
8
作者 施加加 孙莹 彭志坚 《中华烧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562-567,共6页
目的探讨楔形足跟垫在特重度烧伤患者足下垂畸形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2015年3月—2016年7月,昆山市康复医院烧伤康复科收治33例符合入选标准的特重度烧伤瘢痕致足下垂畸形患者,其中男18例、女15例,年龄为(38±... 目的探讨楔形足跟垫在特重度烧伤患者足下垂畸形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2015年3月—2016年7月,昆山市康复医院烧伤康复科收治33例符合入选标准的特重度烧伤瘢痕致足下垂畸形患者,其中男18例、女15例,年龄为(38±9)岁。患者入院后行烧伤后综合康复治疗,根据患者足下垂畸形的程度,在患者鞋垫下方装配适当高度的楔形足跟垫。患者穿上装配楔形足跟垫的鞋进行站立、下蹲与行走训练。首次应用楔形足跟垫治疗前和治疗后即刻(下称治疗前、治疗后即刻)及治疗1个月,采用简易平衡量表评估患者站位平衡能力。应用楔形足跟垫治疗1、3、12个月,使用关节活动度测量尺测量患者双侧踝关节背屈、膝关节屈曲的主动活动度(AROM),使用皮尺测量患者下蹲时臀部离地最短距离和1 min步行距离,应用改良Barthel指数评定患者日常生活活动移动项(床椅间转移、行走、上下楼梯)的独立能力。对数据行Friedman检验、Wilcoxon秩和检验及不等距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和Bonferroni校正。结果治疗后即刻,患者站位平衡能力为2.0(1.0,2.0)级,较治疗前的1.0(0,1.0)级明显升高(Z=-5.568,P<0.01);治疗1个月,患者站位平衡能力为3.0(2.5,3.0)级,较治疗后即刻明显上升(Z=-5.303,P<0.01)。治疗3、12个月,患者左、右侧踝关节背屈和左、右侧膝关节屈曲AROM较治疗1个月明显增加(Z=-4.860、-4.836、-4.965、-4.909,-5.037、-5.025、-5.020、-4.942,P<0.01);治疗12个月,患者左、右侧踝关节背屈和左、右侧膝关节屈曲AROM较治疗3个月明显增加(Z=-5.062、-4.962、-5.017、-4.944,P<0.01)。治疗3、12个月,患者臀部离地最短距离分别为(67±11)、(57±11)cm,较治疗1个月的(72±11)cm明显缩短(P<0.01);治疗12个月,患者臀部离地最短距离较治疗3个月明显缩短(P<0.01)。治疗3、12个月,患者1 min步行距离较治疗1个月明显增加(Z=-5.043、-5.016,P<0.01);治疗12个月,患者1 min步行距离较治疗3个月明显增加(Z=-5.025,P<0.01)。治疗3、12个月,患者日常生活活动中移动项(床椅间转移、行走、上下楼梯)的独立能力较治疗1个月明显上升(Z=-4.472、-4.025、-4.707,-4.565、-3.994、-4.777,P<0.01);治疗12个月,患者日常生活活动中移动项(床椅间转移、行走、上下楼梯)的独立能力较治疗3个月明显上升(Z=-3.827、-3.358、-3.557,P<0.01)。结论特重度烧伤患者足下垂畸形应用楔形足跟垫后,站位平衡能力和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活动度及步行能力获得明显改善,并且日常生活活动中移动项的独立等级明显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 踝关节 康复 辅助器具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