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论王晓达《波》的科幻构架与人文情怀
- 1
-
-
作者
刘军
王卫英
-
机构
江苏省昆山市文化发展研究中心
中国科普研究所
-
出处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3年第5期66-71,共6页
-
基金
中国科普研究所"百年中国科幻精品赏析"项目资助(2012KPS10)
-
文摘
"波"是1979年王晓达发表科幻小说处女作《波》的绝对主角,给读者带来了关于未知世界的新奇的想象和生命体验,迥异于当时文坛主流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具有重要的探索意义与审美价值。王晓达在进行科技推想时,巧妙地融入了中国传统文化和通俗文学中某些元素与意象。同时,还在作品中寄予了深切的人文关怀以及对美好事物、纯良人性的欣赏。
-
关键词
王晓达
《波》
科幻想象
人间情怀
-
Keywords
Wang Xiaoda
wave
sci-fi imagination
human feelings
-
分类号
I06
[文学—文学理论]
-
-
题名魏雅华科幻小说探析
- 2
-
-
作者
刘军
王卫英
-
机构
江苏省昆山市文化发展研究中心
中国科普研究所
-
出处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51-55,共5页
-
基金
中国科普研究所"百年中国科幻精品赏析"项目资助(项目编号:2012KPS10)
-
文摘
魏雅华的科幻小说《温柔之乡的梦》,主题深刻,形式灵动,借科幻元素展现人类的复杂心灵。小说采用颇有意味的男性视角,并由此批判了男权至上的婚姻爱情观。由于作品对"绝对的服从"与"绝对的权威"持强烈的批判态度,使它成为一篇不仅具有批判色彩,同时也很有争议的科幻小说。作品突出强调对人性个体的尊重以及民主与自由的重要性。
-
关键词
魏雅华
科幻小说
《温柔之乡的梦》
-
Keywords
Wei Yahua
science fiction
Dreams of the Lovely Home
-
分类号
I206.7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徐燕谋:含英咀华的英语文学教育家
被引量:1
- 3
-
-
作者
刘军
-
机构
江苏省昆山市文化发展研究中心
-
出处
《现代中文学刊》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13-119,共7页
-
文摘
徐燕谋是我国杰出的英语文学教育家,他强调语言的文学性,兼顾工具性,突出英语作品的文学魅力,展现语言背后的人文精神。其英语课堂教学热闹欢快、精致严谨、中西融贯,培养了一批批优秀人才。他对外语教育的贡献,还在于他主编了一批高质量的英语教材和注释读物。苏州桃坞中学的教会教育模式和光华大学英文部教授徐志摩的提携,对徐燕谋走英语文学教育道路影响很大。
-
关键词
徐燕谋
英语文学
教育
-
分类号
H319
[语言文字—英语]
-
-
题名施蛰存与建国初期的文学会议
- 4
-
-
作者
刘军
李灿
-
机构
江苏昆山市文化发展研究中心
江苏省昆山中学
-
出处
《克拉玛依学刊》
2014年第6期68-70,共3页
-
文摘
建国初期,施蛰存得以文学家的身份参加各种规格的文学会议,是当时的文化机构和主流文坛对他在建国前所取得的文学成就的一种承认。但施蛰存并没有被当时庞杂的思想改造系统所吸收和消化,成为其名正言顺的体制内的一分子。他一贯的自由率真的性情和无拘束的美学追求,仍清晰地保留在他此后的为文与治学中,成为其独具魅力的艺术元素。
-
关键词
施蛰存
建国初期
文学会议
-
分类号
I206.7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施蛰存散文与《随笔》
- 5
-
-
作者
刘军
李灿
-
机构
昆山市文化发展研究中心
昆山中学
-
出处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11期52-57,共6页
-
基金
四川省教育厅郭沫若研究中心项目"郭沫若与施蜇存研究"(编号:GY12B03)
-
文摘
1980年代以来,施蛰存在《随笔》杂志上发表了大量文章,他对新生刊物的支持与呵护,是智者的道义之举。其在《随笔》上发表的系列散文,虽经时光淘洗,仍具可读性,有一定的文学价值和思想价值,很能代表他这一时期杂文随笔的艺术特色。他在《随笔》上的文字,具有俏皮风格,他往往以"解构"、"重构"的姿态,对读者耳熟能详的日常生活进行善意的调侃,展现智者之思,常有新观点、新看法和新立场,令人耳目一新;敢于讲真话,体现着一种独特的勇士精神。
-
关键词
施蛰存
《随笔》
散文
俏皮
调侃
-
Keywords
Shi Zhecun
Informal Essays
prose
witticism
banter
-
分类号
I207.6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内容:文化产业发展的契机
- 6
-
-
作者
黄金萍
-
机构
昆山市文化发展研究中心
-
出处
《群文天地》
2010年第1期37-38,共2页
-
文摘
二十一世纪是信息技术时代,信息的本质就是内容。数字化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使得内容对于载体的依赖大大减少,从而使得原本复杂多样的内容可以翻译为统一的电子信号串,在不同载体间、不同的空间范围内瞬间转移。这种快速翻译和复制再生产就形成了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内容产业(Content Industry)。
-
关键词
内容产业
文化产业发展
信息技术时代
网络技术
电子信号
空间范围
经济形态
数字化
-
分类号
F49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
-
题名利用新媒体,拓展文化信息共享平台
被引量:1
- 7
-
-
作者
黄金萍
-
机构
昆山市文化发展研究中心文化发展与应用研究室
-
出处
《群文天地》
2011年第1期86-88,共3页
-
文摘
技术的变革具有一维性和内生性,是一种自生的、能动的、不可遏制的革命性力量。新的数字技术和信息技术所带来的不单是文化传播方式、数量、质量和速度的变革,不单是催生出新的文化形态和文化业态,更为重要的是带来了文化传播结构模式的转型。
-
关键词
文化传播方式
信息共享平台
新媒体
利用
信息技术
数字技术
文化形态
结构模式
-
分类号
G124
[文化科学]
-
-
题名为保障农民工的基本文化权益而出谋划策
- 8
-
-
作者
杨瑞庆
-
机构
江苏昆山市文化发展研究中心
-
出处
《群文天地》
2013年第3期87-89,共3页
-
文摘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会议精神,将农民工的文化享受纳入到公共文化服务的体系,全面实现每个公民享有均等的基本文化权益的目标,从而丰富农民工的文化生活,提升农民工的整体素质,所以要求各级政府都应为广大农民工营造文化氛围、组织文化活动,使农民工也能在祖国的大家庭中获得文化愉悦、
-
关键词
文化权益
农民工
出谋划策
保障
公共文化服务
文化生活
文化氛围
文化活动
-
分类号
D412.63
[政治法律—国际共产主义运动]
-
-
题名从刘老根大舞台的火爆看昆曲演艺的发展方向
- 9
-
-
作者
沙莎
-
机构
昆山市文化发展研究中心文化发展与应用研究室
-
出处
《群文天地》
2010年第2期61-63,共3页
-
文摘
东北,一个外向、达观的地方,她有广袤的黑土地、连绵的群山和迷人的青纱帐,她的子民外相粗犷、性格憨实,头脑里总能蹦出幽默的小火花。走在东北的土地上,处处都能感受到风趣、淳朴的民俗文化,让人感到亲切和温暖。近年来,随着春晚上赵本山小品的走红,一种脱胎于乡土、改良于都市的艺术形式渐渐成为风潮。它通俗朴实、格调不高,却受到广大老百姓喜爱,并发展成为东北的一张文化名片,吸引了大批游客和市民,创造了可观的经济价值。它甚至巡演到了南方,同样引起巨大反响,虽然评论褒贬不一,却达到了宣传造势的目的。它就是刘老根大舞台的绿色二人转。
-
关键词
舞台
昆曲
民俗文化
艺术形式
经济价值
黑土地
东北
赵本山
-
分类号
J825.53
[艺术—戏剧戏曲]
-
-
题名历史文化街区中的“人”
- 10
-
-
作者
梁慧玲
-
机构
江苏省昆山市文化发展研究中心
-
出处
《群文天地》
2011年第1期84-85,共2页
-
文摘
城市的发展带来文化的趋同,所以我们现在尤其重视城市的文化渊源,保护与城市血脉相连的传统历史文化,保留、恢复先人们留给我们的街道、建筑、风土人情、生活习俗、非物质文化,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保留城市独一无二的特色,保留住城市的文化与精神。
-
关键词
历史文化街区
传统历史文化
非物质文化
文化渊源
风土人情
生活习俗
城市
-
分类号
G131.26
[文化科学]
-
-
题名昆山崛起的人文思考
- 11
-
-
作者
陈益
-
机构
昆山市文化发展研究中心
-
出处
《唯实(现代管理)》
2014年第5期42-43,共2页
-
文摘
昆山中学校友王家范教授赠我一册《漂泊航程——历史长河中的明清之旅》,这是他的学术随笔结集。捧读后,勾起了很多联想。尤其是他在江南地区史研究中,关于经济和文化重心从苏州转移到上海的分析,提出了一系列问题,诸如五口通商后,何以唯有上海能独占鳌头,获得非凡的成功?
-
关键词
昆山腔
黄浦江
昆腔
戏曲音乐
吴淞江
地理优势
-
分类号
K29
[历史地理—中国史]
-
-
题名论徐燕谋建国前的旧体诗创作
被引量:1
- 12
-
-
作者
刘军
-
机构
江苏省昆山市文化发展研究中心
-
出处
《文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75-83,共9页
-
文摘
建国前,徐燕谋创作了大量旧体诗,延续了诗人家乡昆山的文脉,又继承了杜甫、黄庭坚等人的风骨,辅以西方文学的比较视野,形成了鲜明的特色。在青春年少的光华时期、离乱颠簸的蓝田时期和闭门而居的20世纪40年代,徐燕谋的旧体诗呈现出不同的精神内涵和艺术特色,他的七言和五言,经历了渐变与成长。不论风云变幻,徐燕谋旧体诗的批判精神和忧郁底色,一以贯之。
-
关键词
徐燕谋
旧体诗
忧郁
反思
-
分类号
I207.25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吃肉饭”的人文意义
- 13
-
-
作者
沙莎
-
机构
昆山市文化发展研究中心文化发展与应用研究室
-
出处
《群文天地》
2012年第A11期48-49,共2页
-
文摘
乡下人好热闹,有事没事就要请客聚会,婚礼、葬礼、满月之类的人生大事自不必说,小孩考上大学、女孩长到十三岁之类的插曲也不容忽视。主人夫妇要提前十天半个月到亲朋好友家一一邀请,昆山锦溪地区谓之"告客人",而请客聚会本身则被称为"来客人"。从小生长在城里的人最初觉得很新鲜,参加过几次这样的"来客人",就会恍然大悟,不就是请客吃顿饭嘛。只不过城市里一般在饭店吃饭。
-
关键词
人生大事
锦溪
物资匮乏
人文意义
这一天
第三天
天来
食材
割不断
农村社会关系
-
分类号
I267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吃肉饭”的人文意义
- 14
-
-
作者
沙莎
-
机构
昆山市文化发展研究中心文化发展与应用研究室
-
出处
《群文天地》
2012年第11期48-49,共2页
-
文摘
乡下人好热闹,有事没事就要请客聚会,婚礼、葬礼、满月之类的人生大事自不必说,小孩考上大学、女孩长到十三岁之类的插曲也不容忽视。主人夫妇要提前十天半个月到亲朋好友家一一邀请,昆山锦溪地区谓之“告客人”,而请客聚会本身则被称为“来客人”。从小生长在城里的人最初觉得很新鲜,参加过几次这样的“来客人”,就会恍然大悟,不就是请客吃顿饭嘛。只不过城市里一般在饭店吃饭,乡下人则经济实惠地在自己家里开酒席。
-
关键词
人文意义
乡下人
请客
客人
聚会
昆山
饭店
城市
-
分类号
F299.21
[经济管理—国民经济]
-
-
题名徐乾学传略
- 15
-
-
作者
王广成
-
机构
昆山市文化发展研究中心
-
出处
《群文天地》
2010年第6期102-104,共3页
-
文摘
徐乾学是清初苏州府昆山县徐氏家族的重要人物。作为“昆山三徐”的老大,曾为家族的兴盛立下汗马功劳,同时也由于他的很大原因,徐氏家族很快败落。
-
关键词
传略
家族
昆山
州府
清初
-
分类号
K825.31
[历史地理—历史学]
-
-
题名叶方恒寻仇与顾炎武北游
- 16
-
-
作者
王广成
-
机构
昆山市文化发展研究中心
-
出处
《群文天地》
2010年第8期107-108,共2页
-
文摘
顾炎武(1613—1682),初名绛,字忠清,在昆山县学读书时的庠名叫顾继绅。明朝灭亡后改名顾炎武,字宁人,亦署蒋山佣,学者尊称他亭林先生。
-
关键词
顾炎武
明朝
历史人物
中国
-
分类号
B249.1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
-
题名《水浒传》中的“天罡地煞”
- 17
-
-
作者
孙婵玉
-
机构
昆山市文化发展研究中心
-
出处
《群文天地》
2010年第2期85-90,共6页
-
文摘
《水浒传》中的“天罡地煞”一说,在研究《水浒传》的相关资料、著作中,前人提到的并不多,有关的深入研究更是寥寥可数,而且它们大多是非体系化的,主要涉及以下三点:
-
关键词
《水浒传》
小说
文学作品
文学评论
-
分类号
I246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作家书简与《现代文艺》
- 18
-
-
作者
刘军
王文兵
-
机构
江苏省昆山市文化发展研究中心
-
出处
《粤海风》
2013年第5期62-65,共4页
-
文摘
战时永安成为东南沿海的文化名城,国民党福建省政府主席陈仪"延揽一批文化界的知名人士,创办各种文化事业……延聘黎烈文、邵荃麟、葛琴、王西彦、卢茅居等进步作家创办改进出版社。该出版社由省政府出资,委黎烈文为社长,出版了《改进》、《现代文艺》、《现代青年》、《战时民众》、《战时木刻》、《现代儿童》等进步刊物"。[1]
-
关键词
黎烈文
作家书简
现代儿童
战时民众
现代青年
文化名城
卷第
艾芜
文化事业
艾青
-
分类号
G239.29
[文化科学]
-
-
题名鼹鼠的乌托邦迷宫
- 19
-
-
作者
梁慧玲
-
机构
昆山市文化发展研究中心
-
出处
《儿童文学》
2009年第6期5-19,共15页
-
文摘
许多年前,“树宫锐鼹”一直是我内心歆羡的对象,尤其在午后日光浴时间,我被迫站在自家门口,和这片鼹鼠居住地的肥肥的家伙们站在一起的时候。我们必须保持统一整齐的姿势,前肢举在胸前,仰着脑袋瓜,挺着滚圆的肚子,嘴里还要不时发出“叽叽叽”的欢迎声。据说这一来是为了表达对人类特地拨给我们这块居住地的感谢,希望博得参观者们的好感:
-
关键词
乌托邦
迷宫
鼠
居住地
日光浴
参观者
-
分类号
I207.42
[文学—中国文学]
TU-098.4
[建筑科学—建筑理论]
-
-
题名从娃娃版《牡丹亭》说起
- 20
-
-
作者
陈益
-
机构
江苏省昆山市文化发展研究中心
-
出处
《唯实(现代管理)》
2014年第4期60-60,共1页
-
文摘
提及昆曲,很多人会想起汤显祖的《牡丹亭》。除了白先勇与苏昆合作的'青春版',还有经典版、厅堂版、粮仓版、园林版、会所版等等。《牡丹亭》的演出,几乎成为近年来中国戏剧界最引人关注的事件,甚至被称为重要的文化现象。然而,在热闹的背后,却也引发出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为什么总是《牡丹亭》?难道身为人类共同文化遗产的昆曲只能依仗《牡丹亭》而振兴?
-
关键词
《牡丹亭》
汤显祖
昆剧
昆曲
戏曲
杜丽娘
-
分类号
I267
[文学—中国文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