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2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顾炎武入祀昆山文庙始末
1
作者 杨瑞庆 《江苏地方志》 2024年第2期45-46,共2页
文庙始建于东汉,普及于唐代,因祭祀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文庙又称孔庙。从祀孔庙是传统社会中儒者期望获取的最高荣誉。昆山文庙始建于唐代贞观年间,初在察院场旧址(今中山堂之后),建筑较为简陋。宋元祐年间移建至齐礼坊(今西大桥北堍)... 文庙始建于东汉,普及于唐代,因祭祀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文庙又称孔庙。从祀孔庙是传统社会中儒者期望获取的最高荣誉。昆山文庙始建于唐代贞观年间,初在察院场旧址(今中山堂之后),建筑较为简陋。宋元祐年间移建至齐礼坊(今西大桥北堍)。元至正十七年(1357),知州费复初为了提升城池文气,将文庙进行重修和扩建,昆山文庙一时成为周围香火旺盛的著名文庙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至正 文庙 学派创始人 顾炎武 孔庙 贞观年间 中山堂
下载PDF
“苏州一碗面”——昆山奥灶面
2
作者 杨瑞庆 《江苏地方志》 2023年第2期54-56,共3页
昆山奥灶面以其独特的风味而闻名遐迩。这话并不夸张,因为味道确实独特,所以不管是旅游的、走亲的,还是参观的、采风的,只要到了昆山,就会慕名奥灶馆,品尝奥灶面,一睹老店风采,一饱驰名到美食。2009年,昆山奥灶面入选江苏省级第二批非... 昆山奥灶面以其独特的风味而闻名遐迩。这话并不夸张,因为味道确实独特,所以不管是旅游的、走亲的,还是参观的、采风的,只要到了昆山,就会慕名奥灶馆,品尝奥灶面,一睹老店风采,一饱驰名到美食。2009年,昆山奥灶面入选江苏省级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3年在第二届中国饭店文化节暨首届中国面条文化节上被评为“中国十大面条”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节 昆山 面条 旅游
下载PDF
“三反语”和“正声”之谜
3
作者 杨瑞庆 《文史杂志》 2024年第4期71-75,共5页
安史之乱后,唐宫名伶黄幡绰移居江苏昆山信义(今正仪)传艺。待到邑人南宋龚明之在世时,便在《中吴纪闻》中留下了黄幡绰“村人皆善滑稽,及能作三反语”的记载;明嘉靖年间魏良辅从今南昌移居昆山改良昆山腔后,则在《南词引正》里留下“... 安史之乱后,唐宫名伶黄幡绰移居江苏昆山信义(今正仪)传艺。待到邑人南宋龚明之在世时,便在《中吴纪闻》中留下了黄幡绰“村人皆善滑稽,及能作三反语”的记载;明嘉靖年间魏良辅从今南昌移居昆山改良昆山腔后,则在《南词引正》里留下“惟昆山为正声,乃唐玄宗时黄幡绰所传”的记载。以后据说在黄幡绰墓地所在的绰堆村,受其影响,“村人皆善滑稽,及能作三反语”。所谓“正声”.就是唐宫官话,其在打造高雅的昆山腔过程中,发挥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龚明之 魏良辅 雅言 信义 昆山腔
下载PDF
虚实相生 传承创新——对戏曲表演艺术的若干认识
4
作者 陈琴 《剧影月报》 2024年第4期22-24,共3页
对中国戏曲表演艺术而言,其传承与创新是发扬中华传统文化的必然途径。通过传承,我们能确保中国戏曲艺术的稳定性与流传,进而弘扬其独特的表演艺术、传统演出内容及风格。而创新,则是中国戏曲适应时代变迁的必由之路。在创新过程中,我... 对中国戏曲表演艺术而言,其传承与创新是发扬中华传统文化的必然途径。通过传承,我们能确保中国戏曲艺术的稳定性与流传,进而弘扬其独特的表演艺术、传统演出内容及风格。而创新,则是中国戏曲适应时代变迁的必由之路。在创新过程中,我们必须尊重传统的历史文化知识,基于历史对表演内容进行适度的创新,探索新的表演方法,以吸引更广泛的观众,特别是年轻观众,从而使中国戏曲表演艺术的受众群体更加年轻化。这一传承与创新的过程,不仅为戏曲表演艺术注入现代社会的活力,同时也展现了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曲表演艺术 中国戏曲艺术 表演方法 历史文化知识 表演内容 传承创新 受众群体 传承与创新
下载PDF
AI时代戏曲传承与发展研究
5
作者 陈艳红 《剧影月报》 2024年第4期72-73,共2页
在过去,戏曲常常作为人们娱乐和休闲的主要方式之一。但是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出现了更多新鲜有趣的娱乐方式,使得我国的戏曲逐渐受到了冷落,严重影响了戏曲的传承与发展。因此要想更好地推动我国戏曲长远地发展和传承下去,就必须让传... 在过去,戏曲常常作为人们娱乐和休闲的主要方式之一。但是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出现了更多新鲜有趣的娱乐方式,使得我国的戏曲逐渐受到了冷落,严重影响了戏曲的传承与发展。因此要想更好地推动我国戏曲长远地发展和传承下去,就必须让传统戏曲进行改革与创新,更好地适应当前时代的发展,从而有利于戏曲的进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鲜有趣 娱乐方式 传统戏曲 传承与发展 改革与创新 发展和传承 冷落 时代
下载PDF
探寻百戏中的昆曲基因和昆山烙印
6
作者 杨瑞庆 《艺术传播研究》 CSSCI 2021年第4期55-60,共6页
昆曲曾滋养了统称“百戏”的中国数百个地方戏曲剧种,因此被称为“百戏之祖”。观察百戏和昆曲的关系可以发现,百戏中隐伏着不同形态的昆曲“基因”,并表现出“全传表演基因、半传语言基因、微传音乐基因”的特点,由此,百戏中流露出不... 昆曲曾滋养了统称“百戏”的中国数百个地方戏曲剧种,因此被称为“百戏之祖”。观察百戏和昆曲的关系可以发现,百戏中隐伏着不同形态的昆曲“基因”,并表现出“全传表演基因、半传语言基因、微传音乐基因”的特点,由此,百戏中流露出不同形式的昆山烙印,并呈现出“常见表演烙印、多见语言烙印、少见音乐烙印”的状况。这些迹象说明,中国戏曲在传播中,既有“为我所用”的借鉴,也有另辟蹊径的创新。各种地方戏在吸取昆曲营养的同时,也都在做足自身文章,以求形成独领风骚的品性,这是它们能够走近当地百姓甚至全国观众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昆曲基因 百戏 中国戏曲 昆山文化 戏曲传播
下载PDF
民族民间舞蹈文化传承规律及发展 被引量:5
7
作者 张凯 《艺术评鉴》 2020年第22期76-78,共3页
民族民间舞蹈是中华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艺术领域的关键性元素。在文化传承背景下,怎样推动民族民间舞蹈发展成为了目前最主要的问题。所以,社会各界都都在研究,高校也开始着手培养民间舞蹈专业人才,为文化传扬奠定坚实的基础... 民族民间舞蹈是中华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艺术领域的关键性元素。在文化传承背景下,怎样推动民族民间舞蹈发展成为了目前最主要的问题。所以,社会各界都都在研究,高校也开始着手培养民间舞蹈专业人才,为文化传扬奠定坚实的基础。民间舞蹈艺术经历了漫长的时代洗刷,具有较高的价值,体现着民族文化内涵。本文从江南区域民间舞蹈层面思考分析,并提出一些有针对性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间舞蹈 舞蹈文化传承 未来发展
下载PDF
论舞蹈普及教育与提高全民文化素质
8
作者 张凯 《艺术家》 2019年第12期66-66,共1页
所谓的舞蹈普及教育,实际上是指将舞蹈这一具有审美意义和艺术涵养的表现形式,通过进行一定的整合,从而形成大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展示在大众面前,从而实现对大众的熏陶和影响,提高大众的审美水平。除此之外,通过舞蹈普及教育,在一定程度... 所谓的舞蹈普及教育,实际上是指将舞蹈这一具有审美意义和艺术涵养的表现形式,通过进行一定的整合,从而形成大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展示在大众面前,从而实现对大众的熏陶和影响,提高大众的审美水平。除此之外,通过舞蹈普及教育,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实现全民文化素质的提高,推动整个社会的积极发展。因此,舞蹈普及教育不是某一个部门的工作,而是每个舞蹈工作者都需要完成的责任和义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舞蹈普及教育 舞蹈工作者 全民文化素质 表现形式 审美水平 责任和义务 审美意义 艺术涵养
下载PDF
一部评得深刻传得丰盈的精彩论著——评刘乐权专著《音乐家尹晓星评传》
9
作者 杨瑞庆 《民族音乐》 2023年第5期79-83,共5页
大约在2022年的年中,我收到了刘乐权先生寄来的《音乐家尹晓星评传》,这是一部16开本240多页厚实实、沉甸甸的评论专著。在随后一年多的日子里,为刘乐权专著《音乐家尹晓星评传》写篇评论的念头从未放弃过,倒不是只想去完成一篇文章,而... 大约在2022年的年中,我收到了刘乐权先生寄来的《音乐家尹晓星评传》,这是一部16开本240多页厚实实、沉甸甸的评论专著。在随后一年多的日子里,为刘乐权专著《音乐家尹晓星评传》写篇评论的念头从未放弃过,倒不是只想去完成一篇文章,而是笔者想把读后的收获写出来传递给广大音乐工作者。在多次翻看《音乐家尹晓星评传》的过程中,越看越对尹晓星的音乐贡献肃然起敬,越看越对刘乐权的评论水平刮目相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乐工作者 评传 音乐家 评论 专著
下载PDF
探寻昆山腔的发展轨迹
10
作者 杨瑞庆 《戏剧文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9-85,共7页
昆山腔发展史在不断地被挖掘着、探寻着、考证着、完善着。在魏良辅撰写的《南词引正》中,提出了昆山千灯顾坚率先创立昆山腔的观点,又披露了在他大致六百多年之前,由唐宫名伶黄幡绰在昆山正仪传播雅韵的史料。但是,长期以来曲坛上对这... 昆山腔发展史在不断地被挖掘着、探寻着、考证着、完善着。在魏良辅撰写的《南词引正》中,提出了昆山千灯顾坚率先创立昆山腔的观点,又披露了在他大致六百多年之前,由唐宫名伶黄幡绰在昆山正仪传播雅韵的史料。但是,长期以来曲坛上对这些来之不易的文字信息抱有质疑态度。因此,有必要去厘清昆山腔的发展轨迹,在“后来居上的昆山腔”“继往开来的昆山腔”“扑朔迷离的昆山腔”三个领域中,去探寻引起纷争的原因,并通过曲圣魏良辅的文论,最终找到昆曲的鼻祖——顾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昆山腔 顾坚 黄幡绰 魏良辅
原文传递
挖掘“文化强国”中的词性导向——以江苏昆山“文化强市”战略中的昆曲建设为例
11
作者 蒋利平 贾春梅 杨瑞庆 《音乐教育与创作》 2023年第11期58-61,共4页
“文化强国”是党中央提出的一-个重大战略。作为县级市的昆山也在积极地进行“文化强市”的建设。昆曲是昆山最亮丽的品牌,顺理成章地成为“文化强市”中需要强化的表现内容。在实施过程中,通过对“文化强国”进行词性分析,可先以“文... “文化强国”是党中央提出的一-个重大战略。作为县级市的昆山也在积极地进行“文化强市”的建设。昆曲是昆山最亮丽的品牌,顺理成章地成为“文化强市”中需要强化的表现内容。在实施过程中,通过对“文化强国”进行词性分析,可先以“文化强国”的偏正性词组为创建导向,把昆曲项目做强、做大;再以“文化强国”的主谓宾短句为创建导向,利用昆曲影响来推动昆山各项事业的发展。本文试图挖掘“文化强国”中的不同词性导向,从而探寻实施昆山“文化强市”建设中行之有效的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强国 词性导向 昆曲建设
原文传递
中国儿童歌曲创作百年回顾 被引量:15
12
作者 杨瑞庆 《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 2002年第3期30-32,共3页
发端于20世纪初的“学堂乐歌”,开起了中国儿童歌曲茁壮成长的百年历程,从早期的填词作歌到后来的词曲创作,从单调的情感抒发到丰富的思想表现,展示出儿童歌曲百年成长的艰辛和风雨历程。总结其经验和教训,无疑对未来儿童歌曲的创作有... 发端于20世纪初的“学堂乐歌”,开起了中国儿童歌曲茁壮成长的百年历程,从早期的填词作歌到后来的词曲创作,从单调的情感抒发到丰富的思想表现,展示出儿童歌曲百年成长的艰辛和风雨历程。总结其经验和教训,无疑对未来儿童歌曲的创作有着十分重要的启迪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儿童歌曲 创作 历史
下载PDF
比较研究刘天华和华彦钧的二胡曲 被引量:5
13
作者 杨瑞庆 《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 2001年第2期39-43,共5页
刘天华和华彦钧都是为中国的二胡事业做出了杰出贡献的著名音乐家。他们是同时代、同地域、同特长的二胡演奏家和作曲家,由于他们有着不同的身世、不同的经历、不同的职业,因此他们的创作是在不同背景、不同动机、不同追求中完成的,... 刘天华和华彦钧都是为中国的二胡事业做出了杰出贡献的著名音乐家。他们是同时代、同地域、同特长的二胡演奏家和作曲家,由于他们有着不同的身世、不同的经历、不同的职业,因此他们的创作是在不同背景、不同动机、不同追求中完成的,比较研究刘天华和华彦钧的二胡曲,可以更正确地了解这些作品的深刻内涵和音乐价值,从而缅忆这两位音乐先师为中国的二胡事业做出的不可磨灭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彦钧 刘天华 二胡曲 音乐价值 二胡演奏家 作曲家 音乐家 特长 动机 更正
下载PDF
对民歌中上下句对应结构的再认识 被引量:3
14
作者 杨瑞庆 《音乐探索》 2001年第4期32-35,共4页
上下句对应结构是我国民歌旋律中最重要的结构原则,先前对这种结构的认识还不够全面、系统、准确。为了继承民歌创作中的这一成功经验,笔者分析了大量优秀民歌,认为上下句对应结构中除了单对应外,还有复对应、变对应、多对应、混对应等... 上下句对应结构是我国民歌旋律中最重要的结构原则,先前对这种结构的认识还不够全面、系统、准确。为了继承民歌创作中的这一成功经验,笔者分析了大量优秀民歌,认为上下句对应结构中除了单对应外,还有复对应、变对应、多对应、混对应等,成为民歌旋律中的重要的旋律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歌创作 旋律 对应 结构原则 继承 再认识 国民 上下 中国 准确
下载PDF
艺术歌曲创作的百年回顾 被引量:5
15
作者 杨瑞庆 《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 1999年第3期13-14,共2页
艺术歌曲是源自西欧的一种外来艺术形式,本世纪初被引进我国,经过我国艺术家近百年吸收、借鉴、探索、创造,业已开拓出一条“洋为中用”、“土洋结合”的新的歌曲创作道路,为数可观的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复杂的专业技巧的优秀艺术... 艺术歌曲是源自西欧的一种外来艺术形式,本世纪初被引进我国,经过我国艺术家近百年吸收、借鉴、探索、创造,业已开拓出一条“洋为中用”、“土洋结合”的新的歌曲创作道路,为数可观的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复杂的专业技巧的优秀艺术歌曲不断涌现,为我国歌坛平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曲创作 外来艺术形式 洋为中用
下载PDF
《长征组歌》中“同构异式”的歌词处理 被引量:2
16
作者 杨瑞庆 《音乐探索》 2001年第1期38-43,共6页
本文从独特的角度评析《长征组歌》的成功创作经验。《长征组歌》的10段歌词都是“三、七句,四、八开”的相同结构,但被曲作者巧妙地处理成10首不同的曲式结构,这就是《长征组歌》中特有的“同构异式”的创作手法。通过对原作的探析... 本文从独特的角度评析《长征组歌》的成功创作经验。《长征组歌》的10段歌词都是“三、七句,四、八开”的相同结构,但被曲作者巧妙地处理成10首不同的曲式结构,这就是《长征组歌》中特有的“同构异式”的创作手法。通过对原作的探析,添加歌词、重复歌词、变换歌词、组合歌词成为灵活处理歌词的主要手法,值得学习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歌词 《长征组歌》 曲式结构 创作经验 创作手法 原作 独特 相同 探析
下载PDF
漫谈歌词的审美亮点 被引量:3
17
作者 杨瑞庆 《民族音乐》 2009年第1期54-55,共2页
歌曲创作有两种方法是,先写词后写曲的“依字行腔”,或是先写曲后写词的“倚调填字”。目前,以第一种创作方法最为常见。什么样的歌词能引发作曲者的创作欲望?什么样的歌词能引起演唱者的高歌兴趣?什么样的歌词能引来编辑者的爱不... 歌曲创作有两种方法是,先写词后写曲的“依字行腔”,或是先写曲后写词的“倚调填字”。目前,以第一种创作方法最为常见。什么样的歌词能引发作曲者的创作欲望?什么样的歌词能引起演唱者的高歌兴趣?什么样的歌词能引来编辑者的爱不释手?什么样的歌词能引得评判者的拍案叫绝?那么,我们可以从一些创作的、发表的、获奖的和流行的歌曲中找到答案,特别是一些风靡歌坛的优秀歌曲,其歌词总有一些熠熠生辉的审美亮点。学习这些成功歌同的创作经验,无疑对我们的歌词创作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歌词创作 审美 歌曲创作 创作方法 创作欲望 创作经验 演唱者 编辑者
下载PDF
“原生态”民歌与“新生态”民歌的区别、关系与互动 被引量:3
18
作者 杨瑞庆 《音乐传播》 2018年第2期5-9,共5页
优秀的"原生态"民歌传至今日,由于演唱主体和演唱环境发生改变,而衍变出了"新生态"民歌,这个现象将成为今后的"新常态"。"原生态"民歌和"新生态"民歌具有明显区别,后者还运用了多种&... 优秀的"原生态"民歌传至今日,由于演唱主体和演唱环境发生改变,而衍变出了"新生态"民歌,这个现象将成为今后的"新常态"。"原生态"民歌和"新生态"民歌具有明显区别,后者还运用了多种"包装"手段,而使两者存在着因果、递进、转折等关系。在当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大背景下,民歌传承是硬道理,但也不能疏忽自身发展的使命,"原生态"民歌和"新生态"民歌两者应在互动中相辅相成,共同推动民歌事业的发展:除了传唱"原生态"民歌外,还需将"新生态"民歌改编得更加悦耳动听,甚至还有必要创作全新的民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生态”民歌 “新生态”民歌 传承 发展 创作
下载PDF
解读昆曲 被引量:2
19
作者 杨瑞庆 《民族音乐》 2007年第4期17-18,共2页
昆曲是江苏昆山的一张亮丽名片。自从昆曲被联合国确定为人类口头与非物质遗产后,昆山的知名度更与日俱增。因为在这片热土上孕育了我们中华民族的"百戏之祖",作为昆山人倍感自豪。昆曲如此厚重、如此灿烂。
关键词 昆曲 江苏昆山 魏良辅 昆山腔 联合国 解读 非物质遗产 百戏 昆腔 苏州
下载PDF
民族风格歌曲百年回顾(上) 被引量:3
20
作者 杨瑞庆 《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 2000年第1期32-33,共2页
创作优秀的民族风格歌曲是我国音乐工作者近百年来为之前赴后继、呕心沥血地探索着实践着的伟大事业。文章回顾了百年来的创作历程 ,其经验值得后人借鉴 。
关键词 中国歌曲史 民族风格歌曲 创作历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