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心电图对陈旧性心肌梗死的诊断价值及漏诊因素研究 被引量:9
1
作者 范惠平 《现代诊断与治疗》 CAS 2012年第9期1453-1454,共2页
选取患有陈旧性心肌梗死(心梗)患者68例作为研究组,36例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同时采取心电图进行检测,记录十二导联心电图的数据及图形,进而分析评价心电图对于陈旧心梗诊断的特异性、敏感性及准确性;结果心电图在诊断陈旧性心梗方面的特... 选取患有陈旧性心肌梗死(心梗)患者68例作为研究组,36例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同时采取心电图进行检测,记录十二导联心电图的数据及图形,进而分析评价心电图对于陈旧心梗诊断的特异性、敏感性及准确性;结果心电图在诊断陈旧性心梗方面的特异性为72.22%,敏感性为55.88%,准确性为61.54%;而在冠脉病变程度上存在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心电图在陈旧性心梗的诊断方面的特异性较高,而其准确性及敏感性很低,所以易导致漏诊情况的出现,而漏诊与冠脉病变程度密切相关,与年龄、性别及心梗部位关系不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电图 陈旧性心肌梗死 诊断价值 漏诊因素
下载PDF
高频彩超诊断肛周脓肿和肛瘘的临床应用价值 被引量:7
2
作者 沈小红 王雅婷 张晨婕 《肿瘤影像学》 2014年第2期146-148,共3页
目的探讨高频彩超检查肛周脓肿、肛瘘的声像图特点及术前定位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临床拟诊肛周脓肿或肛瘘的73例患者,应用高频探头进行肛门周围探测,观察声像图特征及血流分布情况,并进行术前定位。结果超声检查73例患者,共检出病灶7... 目的探讨高频彩超检查肛周脓肿、肛瘘的声像图特点及术前定位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临床拟诊肛周脓肿或肛瘘的73例患者,应用高频探头进行肛门周围探测,观察声像图特征及血流分布情况,并进行术前定位。结果超声检查73例患者,共检出病灶79个,其中肛周脓肿38例、单纯性肛瘘29例、复杂性肛瘘4例、漏诊2例。肛周脓肿声像图表现为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低回声、无回声或混合回声区;肛瘘声像图表现为管道样低回声,病灶边缘区见丰富彩色血流信号。超声术前定位与手术结果一致。结论高频彩超能区分肛周脓肿及瘘管与周围组织的关系,为确定病灶部位、数目及瘘口位置提供更多的可靠信息,为临床治疗提供更确切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频彩超 肛周脓肿 肛瘘
下载PDF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和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与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关系研究进展 被引量:3
3
作者 冯洁渊 《心血管病学进展》 CAS 2020年第12期1276-1280,共5页
急性冠脉综合征是不稳定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糜烂出血,导致完全或不完全闭塞性血栓形成为病理基础的一组急性心肌缺血所引起的临床综合征。炎症反应、炎症标志物、血小板及凝血功能在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 急性冠脉综合征是不稳定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糜烂出血,导致完全或不完全闭塞性血栓形成为病理基础的一组急性心肌缺血所引起的临床综合征。炎症反应、炎症标志物、血小板及凝血功能在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和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作为新兴的生物学指标成为关注焦点。现结合最新研究成果,主要针对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和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在急性冠脉综合征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冠脉综合征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 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
下载PDF
运动平板试验中QTc间期离散度变化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评估 被引量:2
4
作者 冯洁渊 《吉林医学》 CAS 2020年第11期2714-2715,共2页
目的:评估运动平板试验中QTc间期离散度变化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将50例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为冠心病患者纳入观察组,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正常患者50例纳入对照组,患者均在2016年2月~2019年2月接受住院治疗,两组均实施运动平板试验,两... 目的:评估运动平板试验中QTc间期离散度变化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将50例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为冠心病患者纳入观察组,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正常患者50例纳入对照组,患者均在2016年2月~2019年2月接受住院治疗,两组均实施运动平板试验,两组对比指标:QTc间期离散度变化以及ST段变化。结果:运动前收缩压、运动后即可收缩压两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运动前QTc离散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即可以及观察组运动运动后QTc离散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动平板试验过程中,冠心病患者QTc间期离散度显著增加,对于心肌缺血的评估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可以作为冠心病诊断的重要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平板试验 QTc间期离散度变化 冠心病 诊断价值
下载PDF
复苏患者EEG检测12例分析
5
作者 余惠明 梁文慧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8年第10期2471-2472,共2页
目的:探讨心肺复苏患者EEG检测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心肺复苏后患者EEG表现与临床预后对照。结果:从11例EEG动态观察,存活患者EEG恢复落后于临床恢复,早期一次性EEG检查对预后判断并不十分准确。本组8例死亡,4例存活。结论... 目的:探讨心肺复苏患者EEG检测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心肺复苏后患者EEG表现与临床预后对照。结果:从11例EEG动态观察,存活患者EEG恢复落后于临床恢复,早期一次性EEG检查对预后判断并不十分准确。本组8例死亡,4例存活。结论:EEG动态监测对判定心肺复苏后患者临床预后重要意义。EEG频率增加及慢波减少时预后良好,持久的慢活动及低波幅或电静息,预后不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肺复苏术 心电描记术
下载PDF
使用动态心电图检查诊断冠心病患者发生心肌缺血和各类心律失常的效果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冯洁渊 吕晓蕾 《当代医药论丛》 2019年第2期146-147,共2页
目的:探讨使用动态心电图检查诊断冠心病患者发生心肌缺血和各类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7年3月至2018年4月期间江苏省昆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93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这些患者均进行常规心电图检查和动态心电图检查。... 目的:探讨使用动态心电图检查诊断冠心病患者发生心肌缺血和各类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7年3月至2018年4月期间江苏省昆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93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这些患者均进行常规心电图检查和动态心电图检查。然后,比较对这些患者进行常规心电图检查和动态心电图检查时其发生心肌缺血和各类心律失常的检出率。结果:与进行常规心电图检查相比,对这些患者进行动态心电图检查时其发生心肌缺血、房性心律失常、室性心律失常、短阵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房室传导阻滞的检出率均更高,P <0.05。结论:使用动态心电图检查诊断冠心病患者发生心肌缺血和各类心律失常的效果显著,可为其进行下一步的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心电图检查 心肌缺血 心律失常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avR导联中T波形态的变化与其病变程度的相关性 被引量:2
7
作者 冯洁渊 《当代医药论丛》 2021年第5期137-138,共2页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avR导联中T波形态的变化与其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昆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140例AM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这140例患者心电图检查中avR导联T波形态的不同,...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avR导联中T波形态的变化与其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昆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140例AM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这140例患者心电图检查中avR导联T波形态的不同,将其中T波正向振幅>0.1 mV的50例患者作为正向组,将其中T波正向振幅≤0.1 mV的90例患者作为非正向组。对两组患者的killip分级、肌钙蛋白(cTNI)的水平、脑钠肽(BNP)的水平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等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研究,从中找出AMI患者avR导联中T波形态的变化与其病变程度的相关性。结果:正向组患者中Killip分级为Ⅲ级或Ⅳ级患者的占比高于非正向组患者,P<0.05;与非正向组患者相比,正向组患者cTNI的水平和BNP的水平均较高,其LVEF的水平较低,P<0.05。结论:AMI患者avR导联中T波形态的变化与其病变程度具有一定的相关性。AMI患者avR导联中T波的形态为正向时,其cTNI的水平和BNP的水平均较高,LVEF的水平较低,其Killip分级多为Ⅲ级或Ⅳ级,提示其病情较为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VR导联 T波形态 急性心肌梗死 病变程度
下载PDF
运动试验对早期复极综合征的诊断意义
8
作者 梁文慧 余惠明 +1 位作者 范惠平 沈小红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09年第22期269-269,共1页
目的:运动平板试验(TET)在早期复极综合征(ERS)中的作用。方法:40例静息心电图呈早期复极综合征(ERS),随访12~45个月,随访期间接受运动平板试验,选择BRUCE方案进行次极量以上运动量,对运动前、中、后心电图变化进行动态观察。结果:本... 目的:运动平板试验(TET)在早期复极综合征(ERS)中的作用。方法:40例静息心电图呈早期复极综合征(ERS),随访12~45个月,随访期间接受运动平板试验,选择BRUCE方案进行次极量以上运动量,对运动前、中、后心电图变化进行动态观察。结果:本组40例中29例呈阳性结果,10例ST段有部分回落,1例出现ST段上斜性压低。结论:运动平板是一种安全、简便、无创、可靠性强的鉴别早期复极综合征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复极综合征 运动平板 诊断
下载PDF
运动平板试验联合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对冠心病诊断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5
9
作者 梁文慧 朱玉春 +2 位作者 周伟 范惠平 张晨婕 《中国医师杂志》 CAS 2019年第1期110-113,共4页
目的探讨运动平板试验(TET)联合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对冠心病的诊断效能。方法以冠状动脉血管造影(CAG)为金标准,回顾性分析136例疑似冠心病患者的TET和CCTA资料,着重分析其TET、CCTA、TET联合CCTA的术前诊断效能。结果单独TET诊... 目的探讨运动平板试验(TET)联合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对冠心病的诊断效能。方法以冠状动脉血管造影(CAG)为金标准,回顾性分析136例疑似冠心病患者的TET和CCTA资料,着重分析其TET、CCTA、TET联合CCTA的术前诊断效能。结果单独TET诊断冠心病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8. 95%、58. 33%、69. 85%、70. 58%、68. 63%。单独CCTA检出冠心病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6. 84%、63. 33%、76. 47%、75. 00%、79. 17%。TET联合CCTA诊断冠心病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3. 42%、78. 33%、86. 76%、84. 52%、90. 38%。TET联合CCTA诊断冠心病的特异度、准确性、阴性预测值均明显高于单纯TET和CCTA,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33,P=0. 003,P=0. 023),而诊断的灵敏度和阳性预测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4,P=0. 090)。TET、CCTA、TET联合CCTA一致性检验Kappa值分别为0. 45、0. 54、0. 77。结论 TET联合CCTA可提高冠心病的诊断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试验 冠状血管造影术 冠心病
原文传递
ROC曲线评估二维斑点追踪技术在心尖肥厚型心肌病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2
10
作者 王娅婷 《中国医师杂志》 CAS 2021年第1期54-58,共5页
目的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二维斑点追踪技术在心尖肥厚型心肌病(AHCM)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昆山市第一人民医院2014年6月1日至2018年6月30日收治的AHCM患者100例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时期进行体检的50例健康志愿者为对照... 目的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二维斑点追踪技术在心尖肥厚型心肌病(AHCM)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昆山市第一人民医院2014年6月1日至2018年6月30日收治的AHCM患者100例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时期进行体检的50例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均行二维超声心动图检查。获取左心室壁各节段圆周应变峰值(CS)及纵向应变峰值(LS),并测量二尖瓣水平和心尖水平左室短轴平面内膜下心肌旋转(endo-rot)、外膜下心肌旋转(epi-rot)、平面旋转(bulk-rot)、跨壁扭转(mural-tor)及整体扭转角度(G-tor),筛选有效指标并应用ROC曲线评估各指标诊断效果。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EDV、ESV、LADs、E、A、E/A、AP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二尖瓣水平、心尖水平、乳头肌水平的CS、LS及整体CS(GCS)、整体LS(GLS)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心尖水平CS与LS联合诊断价值更高,为0.821(0.791,0.904);观察组和对照组二尖瓣水平及心尖水平endo-rot、epi-rot、bulk-rot、mural-tor及G-tor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G-tor诊断价值更高,为0.844(0.771,0.918)。结论二维斑点追踪技术在心尖肥厚型心肌病诊断中具有重要作用,可观察心肌运动形变能力,还可观察左心室心肌旋转及扭转变化,其中心尖水平CS与LS联合检测及G-tor可较好鉴别AHC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病 肥厚性 超声心动描记术 二维 斑点追踪技术 二维 ROC曲线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