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病例为核心的病理生理学教学方法探讨
1
作者 李飞 李树清 《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学报》 2010年第2期96-96,F0003,共2页
关键词 病理生理学 教学方法 教学模式
下载PDF
血红素氧化酶-1在离体大鼠心肌缺血预处理中的作用 被引量:13
2
作者 何洁 张敏 +2 位作者 刘俊昌 吴立玲 伍贻经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0期932-934,共3页
目的 :观察缺血预处理对离体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后心功能、乳酸脱氢酶 (LDH)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及血红素氧化酶 - 1活性的影响。方法 :应用Langendorff离体大鼠等容收缩灌流模型行离体大鼠心脏灌流。缺血预处理方案为停灌 5min后再灌... 目的 :观察缺血预处理对离体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后心功能、乳酸脱氢酶 (LDH)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及血红素氧化酶 - 1活性的影响。方法 :应用Langendorff离体大鼠等容收缩灌流模型行离体大鼠心脏灌流。缺血预处理方案为停灌 5min后再灌 5min反复 3次 ,持续缺血再灌方案为停灌 4 0min后再灌 2 0min ,监测正常对照组、缺血再灌组 (IR)和缺血预处理组 (IPC)心功能指标的同时 ,测定冠脉流出液LDH活性、心肌MDA含量和HO- 1活性变化。结果 :IPC组再灌 2 0min时的心功能恢复率显著高于IR组 (P <0 0 1) ,心肌血红素氧化酶 - 1活性也明显高于IR组 (P <0 0 5 ) ,而LDH活性及MDA含量显著少于IR组 (均为P <0 0 1)。结论 :血红素氧化酶 - 1活性增高可能与缺血预处理对大鼠缺血再灌心肌的保护作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部缺血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血红素氧化酶-1 离体大鼠 缺血预处理
下载PDF
兴奋性氨基酸、Ca^(2+)在短暂性脑缺血后海马DND发生机制中的作用 被引量:14
3
作者 许长庆 李麟仙 王子灿 《生理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2期156-159,共4页
短暂性脑缺血后每马发生DND,但海DND产生的机制仍不清楚,国内外对海马DND机制的研究颇受重视,本文重点阐明了“兴奋性氨基酸毒性”假说和Ca^(2+)超载假说在短暂性脑缺血后海马DND发生发展中的作用,进一步阐明了兴奋性氨基酸毒性和Ca^(2+... 短暂性脑缺血后每马发生DND,但海DND产生的机制仍不清楚,国内外对海马DND机制的研究颇受重视,本文重点阐明了“兴奋性氨基酸毒性”假说和Ca^(2+)超载假说在短暂性脑缺血后海马DND发生发展中的作用,进一步阐明了兴奋性氨基酸毒性和Ca^(2+)超载之间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氨基酸 海马 DNA
下载PDF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部动脉双源CT血管造影分析 被引量:5
4
作者 何波 王元玲 +4 位作者 李树清 吴莉 江杰 吴岩 韩丹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634-639,718,共7页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部动脉双源CT血管造影的改变特点。方法 71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经磁共振检查在弥散加权像上呈高信号,分析该组患者在双源CT血管造影上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分布特点、斑块性质及血管狭窄程度等,并与45...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部动脉双源CT血管造影的改变特点。方法 71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经磁共振检查在弥散加权像上呈高信号,分析该组患者在双源CT血管造影上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分布特点、斑块性质及血管狭窄程度等,并与45例非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对照组)相比较。结果 71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51例检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196个,其中最好发的部位为颈总动脉分叉处和主干,分别占52.0%及20.4%;斑块性质以混合斑块和软斑块为主,分别占52.0%(102/196)和27.0%(53/196);中到重度血管狭窄约占54例患者中的86.3%。与对照组比较,斑块检出率、斑块分布、斑块性质及血管狭窄程度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性质以混合斑块和软斑块为主,其动脉狭窄常为中到重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 动脉粥样硬化 颈动脉 X线计算机 体层摄影术 血管造影术
下载PDF
沙土鼠短暂性脑缺血后海马迟发性神经元死亡机理的研究 被引量:11
5
作者 尹翠芬 李麟仙 王子灿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6期605-608,共4页
本实验通过结扎沙土鼠双侧颈总动脉20分钟后再灌流2天或7天造成海马迟发性神经元死亡(DND)模型,检测背侧海马Ca^(2+)及脂质过氧化物含量的变化,并用海马CA_1区神经元密度作为指标,观察尼莫地平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对海马DND的影响。结... 本实验通过结扎沙土鼠双侧颈总动脉20分钟后再灌流2天或7天造成海马迟发性神经元死亡(DND)模型,检测背侧海马Ca^(2+)及脂质过氧化物含量的变化,并用海马CA_1区神经元密度作为指标,观察尼莫地平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对海马DND的影响。结果:再灌流2天后背侧海马组织Ca^(2+)及MDA含量增加;尼莫地平及SOD均可改善海马CA_1区DND,使海马CA_1区神经元密度增加。本实验提示:Ca^(2+)及氧自由基导致的脂质过氧化物在短暂性脑缺血后海马DND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钙拮抗剂及自由基清除剂对海马DND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海马 神经元
下载PDF
组氨酸对光化学诱导的血栓性局部脑缺血的防治效应 被引量:4
6
作者 李树清 韩红 何洁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291-295,共5页
用光化学诱导大鼠皮层血栓形成并观察单线态氧清除剂组氨酸对血栓性局部脑缺血的防治效应。结果表明,光化学反应后缺血区皮层磁化率降低(P<0.05)、脑电(EEG)抑制、脑水含量由81.00±0.95%增加到85.78&... 用光化学诱导大鼠皮层血栓形成并观察单线态氧清除剂组氨酸对血栓性局部脑缺血的防治效应。结果表明,光化学反应后缺血区皮层磁化率降低(P<0.05)、脑电(EEG)抑制、脑水含量由81.00±0.95%增加到85.78±3.79%(P<0.01)和全血血小板聚集功能明显增强(P<0.01)。经一次静注组氨酸溶液(5mg/kg)治疗的动物,上述各项指标与对侧或对照组比无明显差异(P>0.05)。证明光化学诱导的脑血栓形成与单线态氧形成、血管内皮受损有关。由于组氨酸可清除单线态氧而对脑功能具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化学 脑缺血 组氨酸 防治 脑血栓形成
下载PDF
后适应对树鼩不同脑缺血模型同一“时间窗”海马神经元保护的比较 被引量:3
7
作者 李树清 罗海芸 俞志成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890-894,共5页
目的:观察缺血后适应(PC)对血栓性脑缺血(TC)及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2种脑缺血模型同一"时间窗"的脑保护效果,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建立树鼩TC及MCAO脑缺血模型,于脑缺血后4 h夹闭同侧颈总动脉实施缺血PC。用TTC染色显示... 目的:观察缺血后适应(PC)对血栓性脑缺血(TC)及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2种脑缺血模型同一"时间窗"的脑保护效果,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建立树鼩TC及MCAO脑缺血模型,于脑缺血后4 h夹闭同侧颈总动脉实施缺血PC。用TTC染色显示皮层梗塞面积,采用电镜及激光多普勒(LD)技术分别观察脑缺血后4h、24 h及72 h海马CA1区神经元超微结构及局部脑血流(rCBF)的变化,比较PC对2种中风模型海马rCBF和神经元超微结构的影响。结果:脑缺血后海马CA1区神经元的超微结构改变以线粒体肿胀、嵴断裂以及内质网扩张为主,MCAO的梗塞面积和细胞损伤程度明显高于TC组,且PC缓减TC组海马线粒体损伤的作用较MCAO的明显。TC和MCAO后海马rCBF明显降低,TC组rCBF的降低以24 h明显(P<0.01),而MCAO组rCBF的降低则以72 h明显(P<0.01)。脑缺血后4 h实施PC可改善TC组海马rCBF(P<0.01)和减轻线粒体损伤,而MCAO组rCBF及神经元形态学改善不明显。结论:脑缺血后4 h实施缺血PC能有效对抗缺血性脑损伤,其脑保护效果与rCBF的增加有关。缺血PC对TC组的脑保护作用较MCAO组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化学 脑缺血 后处理 海马 超微结构 局部脑血流 树鼩
下载PDF
分析与综合相结合设计机能综合实验课程 被引量:2
8
作者 龚敏 李凡 李树清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9期2598-2598,2619,共2页
关键词 实验课程 生理机能 教学设计 病理生理学 实际操作能力 实验教学 实验科学 药物作用
下载PDF
高血糖和脑缺血对树鼩皮层不同区域VEGF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5
9
作者 陈静 李树清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51-255,共5页
目的:研究高血糖及局灶性脑缺血条件下,树鼩皮层不同区域VEGF表达的变化,探讨脑缺血、高血糖与VEGF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用链脲佐菌素复制树鼩高血糖模型,并建立光化学诱导皮层局灶性脑缺血,观察缺血4h、24h及72h的病理形态学改变并计... 目的:研究高血糖及局灶性脑缺血条件下,树鼩皮层不同区域VEGF表达的变化,探讨脑缺血、高血糖与VEGF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用链脲佐菌素复制树鼩高血糖模型,并建立光化学诱导皮层局灶性脑缺血,观察缺血4h、24h及72h的病理形态学改变并计数海马神经元密度,用免疫组化法测定上述时间树鼩缺血中心区、半暗带、对侧皮层VEGF表达的动态变化。结果:形态学观察显示,光化学反应后4h照射区皮层可见梗塞灶;24h病损达高峰;72h伴随胶质细胞增生等修复性反应。相应时点高血糖加缺血组的损伤大于缺血组,以缺血后24h(P<0.01)和72h(P<0.05)尤为显著。免疫组化染色表明,缺血后4h皮层缺血半暗区可见VEGF表达增加,24h达高峰,72h减弱;单纯高血糖也使VEGF表达上调;高血糖加缺血组VEGF表达强于单纯高血糖组(P<0.05),但高血糖加缺血组与缺血组的同期值比较,无显著差异。结论:(1)在低等灵长类动物树鼩体内注射链脲佐菌素,并结合血栓性局部脑缺血方法学的应用能成功复制出实验性高血糖及脑缺血模型;(2)实验证明高血糖对局灶性脑缺血有恶化加重作用;(3)脑缺血及高血糖均可分别作为独立因素诱导VEGF的表达;但缺血与高血糖相加对VEGF表达未显示出叠加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高血糖症 光化学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树鼩
下载PDF
血清糖化血红蛋白及脂蛋白-(a)水平变化与糖尿病并发冠心病的关系 被引量:3
10
作者 罗海芸 蒲里津 +3 位作者 光雪峰 白文伟 张戈 章克信 《微循环学杂志》 2007年第3期39-41,共3页
目的:探讨血清糖化血红蛋白(HbAlc)及脂蛋白-a[Lp(a)]水平变化与糖尿病并发冠心病的关系。方法:单纯2型糖尿病患者54例(糖尿病组)和2型糖尿病并发冠心病患者128例(糖尿病并发冠心病组),测定各组血清HbAlc和Lp(a)水平,通过Logistic回归和... 目的:探讨血清糖化血红蛋白(HbAlc)及脂蛋白-a[Lp(a)]水平变化与糖尿病并发冠心病的关系。方法:单纯2型糖尿病患者54例(糖尿病组)和2型糖尿病并发冠心病患者128例(糖尿病并发冠心病组),测定各组血清HbAlc和Lp(a)水平,通过Logistic回归和ROC曲线分析血清HbAlc和Lp(a)水平变化对糖尿病并发冠心病的相对危险性预测价值。结果: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组HbAlc(7.5±1.4)%和Lp(a)(0.25±0.19)g/L明显高于单纯糖尿病组[(6.9±1.4)%和(0.19±0.16)g/L,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高水平HbAlc和Lp(a)分别是糖尿病并发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OR值2.28,95%CI1.12~4.63,P<0.05)及(OR值2.3,95%CI1.11~4.79,P<0.05)。Logistic回归模型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3(P<0.01)。最佳切点0.7对判断糖尿病患者并发冠心病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70%和65%。结论:血清HbAlc和Lp-(a)水平是糖尿病患者并发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对评估糖尿病并发冠心病的相对危险性具有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并发症 水平变化 糖尿病 冠心病 血清糖化 脂蛋白 晚期糖化终末产物 白及
下载PDF
缺血后适应对脑缺血树鼩海马TLR4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5
11
作者 冯蕊 李树清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048-1052,共5页
目的:观察血栓性脑缺血树鼩海马Toll样受体4(TLR4)表达的改变,进一步探讨缺血后适应对海马TLR4表达的影响。方法:用光化学法建立血栓性脑缺血模型;并于缺血4 h夹闭缺血侧颈总动脉5 min,再通5min,重复3个循环,实施后适应处理。用HE染色... 目的:观察血栓性脑缺血树鼩海马Toll样受体4(TLR4)表达的改变,进一步探讨缺血后适应对海马TLR4表达的影响。方法:用光化学法建立血栓性脑缺血模型;并于缺血4 h夹闭缺血侧颈总动脉5 min,再通5min,重复3个循环,实施后适应处理。用HE染色观察海马组织学改变,Western blotting测定海马TLR4蛋白表达,RT-PCR测定海马TLR4 mRNA。结果:脑缺血4、24、72 h海马神经元损伤进行性加重,24h达高峰,后适应后损伤减轻。脑缺血海马TLR4蛋白表达明显增强(P<0.05)。与脑缺血组比较,后适应4h及24h TLR4蛋白表达减少(P<0.05),后适应72h TLR4蛋白表达增加(P<0.05)。海马TLR4 mRNA的表达趋势与蛋白表达基本一致。结论:脑缺血时海马TLR4表达明显增强,缺血后适应的脑保护机制可能与调控TLR4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TOLL样受体4 缺血后适应 海马 树鼩
下载PDF
乡村医生培训满意度及原因分析 被引量:5
12
作者 龚敏 刘悦新 +2 位作者 张灿华 李树清 李凡 《医学与哲学(A)》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43-44,共2页
为总结云南省边境民族地区乡村医生培训的经验,对参加培训的村医进行问卷调查并统计,发现村医学习愿望强烈,欢迎全脱产、全免费、实践性强的培训方式并因学到知识、增长了见识而对学习效果满意。村医要求有继续求学之路并希望增加课程设... 为总结云南省边境民族地区乡村医生培训的经验,对参加培训的村医进行问卷调查并统计,发现村医学习愿望强烈,欢迎全脱产、全免费、实践性强的培训方式并因学到知识、增长了见识而对学习效果满意。村医要求有继续求学之路并希望增加课程设置,提示改善课程设置,提供学习机会是提高我省民族贫困地区村医水平的好办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医生 培训 村卫生室
下载PDF
树鼩海马微环境Ca^(2+)异常与rCBF相互作用机制的探讨 被引量:2
13
作者 罗海芸 罗耀辉 李树清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63-66,共4页
目的:探讨海马微环境内异常Ca2+与局部脑血流(regional cerebral blood flow,rCBF)相互作用变化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单泵等速微灌流系统分别行树鼩海马高、中、低Ca2+微灌流4 h,通过激光多普勒血流计测量海马CA1区rCBF含量;并用电镜观... 目的:探讨海马微环境内异常Ca2+与局部脑血流(regional cerebral blood flow,rCBF)相互作用变化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单泵等速微灌流系统分别行树鼩海马高、中、低Ca2+微灌流4 h,通过激光多普勒血流计测量海马CA1区rCBF含量;并用电镜观测海马血管内皮细胞的超微结构。微灌流Ca2+溶液后原位灌流尼莫地平,观测上述指标的变化。结果:树鼩微环境内随着Ca2+的增加海马rCBF逐渐降低(P<0.01),其中高浓度Ca2+微灌流后的rCBF(PU)最低(2.9±0.81,P<0.01),使用Ca2+通道拮抗剂尼莫地平后可显著升高rCBF,同时在电镜下可观察到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有所减轻。结论:缺血时rCBF的降低会引起微环境内Ca2+降低,致使微环境异常;而微环境内Ca2+异常也可致rCBF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微环境 CA2+ 局部脑血流 树鼩
下载PDF
体外培养细胞缺氧模型及特点 被引量:20
14
作者 龚敏 李树清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1年第1期157-158,共2页
细胞是形成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生命科学的研究基础。体外培养是指将有机体的活细胞放在类似于体内环境的体外环境中生长和发育的方法,由于体外培养的细胞成分单一,易于控制环境因素、重复性好,
关键词 体外培养 细胞 缺氧
下载PDF
亚低温后适应对树鼩局部脑缺血海马CA1区神经元的保护机制 被引量:3
15
作者 李飞 李树清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36-240,共5页
目的:观察亚低温后处理(HPC)对树鼩局部脑缺血后不同时间海马CA1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及神经元缺失的影响,探讨亚低温后适应保护脑缺血后海马CA1区神经元的可能机制。方法:建立光化学诱导树鼩脑缺血模型,于缺血后6h采用局部恒... 目的:观察亚低温后处理(HPC)对树鼩局部脑缺血后不同时间海马CA1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及神经元缺失的影响,探讨亚低温后适应保护脑缺血后海马CA1区神经元的可能机制。方法:建立光化学诱导树鼩脑缺血模型,于缺血后6h采用局部恒温控温装置使脑温降低并维持亚低温(31-32℃)状态1h。用免疫组化法及图像分析仪测定海马CA1区VEGF表达的改变;计数海马神经元并观察其超微结构变化。结果:与常温组相比,亚低温后适应组海马CA1区VEGF表达在24h时增加而72h时明显下降(P<0.01);24h时神经元坏死减少,72h时坏死细胞增多,缺血侧超微结构呈现相同变化。结论:在脑缺血后早期VEGF的表达可能与其直接发挥对神经元细胞的保护作用有关,亚低温后适应对脑缺血的保护作用在脑缺血的早期有明显意义,而在缺血的晚期则可能加重脑缺血的损伤,低温后适应脑保护的意义在于延长脑缺血治疗时间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化学 脑缺血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低温后处理
下载PDF
VEGF表达在局灶性脑缺血后亚低温脑保护中的作用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李飞 李树清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A10期2053-2053,共1页
关键词 局灶性脑缺血 VEGF表达 亚低温脑保护 树鼩 抗体组 VEGFR 光化学诱导 注射组 负反馈调节
下载PDF
钙离子、兴奋性氨基酸与缺血性脑损伤 被引量:21
17
作者 李麟仙 《生理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2期131-136,共6页
脑缺血引起神经细胞膜系统对Ca^(2+)运转失常、突触前兴奋性氨基酸(谷氨酸、门冬氨酸)释放增多,激活NMDA受体,造成突触后膜对离子的通透性异常,Na^+、Cl^-及水大量进入细胞,出现神经元肿胀;Ca^(2+)内流增多,胞质及线粒体内Ca^(2+)超载,... 脑缺血引起神经细胞膜系统对Ca^(2+)运转失常、突触前兴奋性氨基酸(谷氨酸、门冬氨酸)释放增多,激活NMDA受体,造成突触后膜对离子的通透性异常,Na^+、Cl^-及水大量进入细胞,出现神经元肿胀;Ca^(2+)内流增多,胞质及线粒体内Ca^(2+)超载,激活磷脂酶、蛋白酶,导致神经元延迟性退变、坏死。NMDA拮抗剂通过阻断激动剂依赖Ca^(2+)通道对局灶性脑缺血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损伤 钙离子 兴奋性氨基酸
下载PDF
HPLC-PITC衍生法测定灌流液中氨基酸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8
18
作者 赵刚 张嘉麟 李树清 《昆明医学院学报》 2004年第1期26-28,共3页
目的 :建立一种高效液相色谱法以检测树鼠句 海马灌流液中Glu ,Asp ,Gly和GABA的含量 .方法 :色谱柱 :WatersNovapakC18;流动相 :A液 ,NaAC·3H2 O 19 0g ,TEA 0 5mL ,用双蒸水稀释至 1L后 ,按 94∶6加入乙腈 ;B液 :乙腈∶超纯水 =... 目的 :建立一种高效液相色谱法以检测树鼠句 海马灌流液中Glu ,Asp ,Gly和GABA的含量 .方法 :色谱柱 :WatersNovapakC18;流动相 :A液 ,NaAC·3H2 O 19 0g ,TEA 0 5mL ,用双蒸水稀释至 1L后 ,按 94∶6加入乙腈 ;B液 :乙腈∶超纯水 =3∶2 (V/V) ,梯度洗脱 ;检测器 ,紫外 2 5 4nm ;灌流液样品经蛋白沉淀、干燥、衍生、真空再干燥和氨基酸稀释液溶解后进样 .结果 :上述各氨基酸分离良好 ,色谱峰保留时间分别为 1 6 5 ,3 2 7,4 0 0和 10 35min ,脑缺血后出现的变化具有显著差异 (P <0 0 1) .结论 :该法灵敏、快速而有效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PLC-PITC衍生法 测定 灌流液 氨基酸
下载PDF
大鼠脑-心卒中时脑代谢改变对心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树清 韩红 +1 位作者 何洁 杨琼英 《中华高血压杂志》 CAS CSCD 1994年第4期237-239,共3页
用光化学法激发大鼠局部脑血栓形成,从脑皮层能量代谢、脑水含量、乳酸含量、局部脑血流量(rCBF)、心室收缩与舒张的最大速率(+dp/dtand-dp/dtmax),左室每分功(LVMW)、心输出量(CO)、每搏出量(... 用光化学法激发大鼠局部脑血栓形成,从脑皮层能量代谢、脑水含量、乳酸含量、局部脑血流量(rCBF)、心室收缩与舒张的最大速率(+dp/dtand-dp/dtmax),左室每分功(LVMW)、心输出量(CO)、每搏出量(SV)、心肌血流量(BF)及外周总阻力(TPR)等项指标,探讨局部脑血栓形成后4,24h及5d脑机能代谢的改变及其对心功能和血液动力学的影响。结果表明,脑血栓形成和脑血流紊乱不仅使脑代谢抑制、乳酸及脑水含量增加.还导致心功能障碍及血液动力改变。脑血栓形成5d,脑代谢障碍继续加重,而心功能已恢复至对照水平;提示本实验条件下心功能异常为一可逆性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化学 脑血栓 脑水肿 局部脑血流量 代谢 心功能
下载PDF
高浓度氧对沙土鼠脑缺血再灌流后脂质过氧化作用的影响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玉敏 李麟仙 +1 位作者 王子灿 邹学贤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6期506-509,共4页
沙土鼠双侧颈总动脉结扎1小时后,于高氧环境中再灌流2小时,脑MDA含量(4.39±0.26nmol/mg蛋白)与空气对照组(2.63±0.50nmol/mg蛋白)、高氧对照组(3.07±0.52nmol/mg蛋白)、缺血组(2.96±0.41nmol/mg蛋白)及空气中再灌流... 沙土鼠双侧颈总动脉结扎1小时后,于高氧环境中再灌流2小时,脑MDA含量(4.39±0.26nmol/mg蛋白)与空气对照组(2.63±0.50nmol/mg蛋白)、高氧对照组(3.07±0.52nmol/mg蛋白)、缺血组(2.96±0.41nmol/mg蛋白)及空气中再灌流组(2.79±0.59nmol/mg蛋白)相比较,差异均具有高度显著性(P<0.01)。大脑皮层TXB_2含量增加,6-Keto-PGF_(1α)含量减少,水、钠含量明显增加。但上述各指标与缺血后在大气环境中再灌流组相比,差异均无显著性。作者推测,高浓度氧导致脂质过氧化作用增强的机理可能源于异常的线粒体电子传递链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氧化脂质 脑缺血 沙土鼠科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