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口腔颌面外科皮瓣移植失败的原因及预防
1
作者 李国民 黎明 +2 位作者 王卫红 马开宇 许彪 《中外医疗》 2010年第36期181-182,共2页
随着显微外科技术在口腔颌面外科的广泛应用,皮瓣移植手术已在口腔颌面部广泛使用。本文回顾了近年来皮瓣的相关研究,分析了皮瓣移植失败的原因,提出了预防皮瓣移植失败的一些建议及措施。
关键词 皮瓣 皮瓣移植
下载PDF
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的护理 被引量:3
2
作者 杨金玉 李彬 +1 位作者 赵虹 马静 《现代医药卫生》 2011年第21期3247-3249,共3页
目的:探讨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的护理措施,提高治愈率,减少和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方法:通过对72例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的治疗和护理,总结该病的护理措施及效果。结果:及时有效的治疗和护理,72例患者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均治愈。结论... 目的:探讨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的护理措施,提高治愈率,减少和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方法:通过对72例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的治疗和护理,总结该病的护理措施及效果。结果:及时有效的治疗和护理,72例患者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均治愈。结论:及早有效的治疗,做好术后全方位的护理是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治愈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颌面部 间隙感染 护理
下载PDF
口腔科临床护理管理与医院感染的控制 被引量:1
3
作者 李玮 连白玲 姚兰 《当代护士(下旬刊)》 2013年第2期77-79,共3页
主要阐述了口腔科专用器械、诊疗环境及药品的消毒管理,并阐述了各岗位医务人员自我防护的主要措施及相关因素,以期达到降低院内交叉感染的目的。认为目前口腔临床护理已经成为现代医院护理工作的必然要求,因此做好口腔临床护理工作对... 主要阐述了口腔科专用器械、诊疗环境及药品的消毒管理,并阐述了各岗位医务人员自我防护的主要措施及相关因素,以期达到降低院内交叉感染的目的。认为目前口腔临床护理已经成为现代医院护理工作的必然要求,因此做好口腔临床护理工作对控制院内感染有着重要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科 临床护理 医院感染
下载PDF
咽旁颞下窝肿瘤的外科治疗及局部临床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王卫红 邹智荣 +3 位作者 刘宗良 李国民 牟象鑫 许彪 《现代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0年第1期14-17,共4页
目的研究咽旁颞下窝的解剖结构及毗邻关系,为咽旁颞下窝肿瘤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及手术方法提供解剖学依据,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利用9个经10%福尔马林固定的国人成人头颅标本,对咽旁颞下窝相关解剖进行观察、摄像,同时结合7例临床... 目的研究咽旁颞下窝的解剖结构及毗邻关系,为咽旁颞下窝肿瘤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及手术方法提供解剖学依据,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利用9个经10%福尔马林固定的国人成人头颅标本,对咽旁颞下窝相关解剖进行观察、摄像,同时结合7例临床咽旁颞下窝肿瘤患者,结合术前影像学检查,行耳前、下颌下切口手术切除肿瘤。结果以翼外肌上下头为参照,其浅及深面有重要的血管、神经分布。7例患者手术顺利,无术后并发症。术后随访2个月至3年,无1例复发。结论对于边界相对较清楚的咽旁颞下窝肿瘤,单纯耳前、下颌下切口可完全顺利切除肿瘤。熟知咽旁颞下窝的解剖层次可明显减少手术创伤及预防手术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咽旁颞下窝 肿瘤 解剖 手术
下载PDF
牙周牙髓联合病变与常见牙周病原微生物感染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28
5
作者 张明珠 徐杰 +3 位作者 彭艺 吴剑花 邵聪吉 雷雅燕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47-450,共4页
目的分析牙周源性牙周牙髓联合病变患牙根管内口腔常见可疑致病菌的检出情况。方法收集因牙周损害导致的牙周牙髓联合病变患牙30例(实验组),开髓揭顶冲洗后用纸尖采集根管内组织,抽提DNA;以5例因正畸拔除的健康前磨牙作为阴性对照组。... 目的分析牙周源性牙周牙髓联合病变患牙根管内口腔常见可疑致病菌的检出情况。方法收集因牙周损害导致的牙周牙髓联合病变患牙30例(实验组),开髓揭顶冲洗后用纸尖采集根管内组织,抽提DNA;以5例因正畸拔除的健康前磨牙作为阴性对照组。采用二步PCR技术对可疑病原微生物进行检测,包括牙周可疑致病微生物福赛类杆菌(T.forsythensis)、牙龈卟啉单胞菌(P.gingivalis)、具核梭杆菌(F.nucleatum)、中间普氏菌(P.intermedia)、牙密螺旋体(T.denticola)和牙髓感染相关微生物牙髓卟啉单胞菌(P.endodontalis)。结果实验组患牙根管内组织样本中有13个样本存在目标微生物感染,总检出率为43.3%;其中检出T.forsythensis感染6例(20.0%),P.intermedia感染5例(17.0%),P.gingivalis感染4例(13.0%),P.endodontalis感染4例(13.0%),F.nucleatum感染1例(3.0%),所有样本中均未检出T.denticola。阴性对照组牙根管内组织样本中目标微生物检出率为零。结论牙周源性牙周牙髓联合病变以牙周可疑致病微生物感染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髓牙周联合病变 微生物 感染
下载PDF
涎腺导管癌临床及病理学特点的研究 被引量:8
6
作者 王卫红 王春艳 +3 位作者 边莉 夏斌 胡瑶瑶 许彪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28-131,共4页
目的探讨涎腺导管癌(SDC)临床及病理学特点,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昆明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2001年3月—2009年2月收治的8例SDC患者进行临床资料回顾分析,并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SDC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细胞角蛋... 目的探讨涎腺导管癌(SDC)临床及病理学特点,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昆明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2001年3月—2009年2月收治的8例SDC患者进行临床资料回顾分析,并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SDC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细胞角蛋白(CK)、巨囊性病液体蛋白(GCDFP)-15、雄激素受体(AR)、癌基因C-erBb-2的表达情况。结果SDC好发于腮腺,术前多有面瘫表现,复发3例。计算机断层扫描示界限不清,可伴有类结晶形成。VEGF、CK、GCDFP-15及C-erBb-2均呈阳性表达,多数病例AR呈阳性表达。结论SDC是一类恶性程度很高的涎腺肿瘤,类似乳腺导管癌。GCDFP-15、AR及C-erBb-2对SDC的病理学诊断有较重要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特点 病理特点 涎腺导管癌
下载PDF
三维模拟技术在游离腓骨瓣修复下颌骨缺损中的应用 被引量:6
7
作者 王卫红 许彪 +3 位作者 邓家永 黎明 朱谨 夏斌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785-788,共4页
目的:探讨术前三维模拟技术在游离腓骨瓣修复下颌骨缺损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2例因下颌骨肿瘤需行下颌骨切除术的患者,利用腓骨瓣或腓骨肌皮瓣修复,术前应用三维重建软件对患者进行模拟手术。同时进行三维原型实体模型制作,临床... 目的:探讨术前三维模拟技术在游离腓骨瓣修复下颌骨缺损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2例因下颌骨肿瘤需行下颌骨切除术的患者,利用腓骨瓣或腓骨肌皮瓣修复,术前应用三维重建软件对患者进行模拟手术。同时进行三维原型实体模型制作,临床手术中根据模型塑形腓骨。结果:术前三维模拟腓骨重建下颌骨缺损手术与临床术中所见及操作一致。术后患者面部外形满意。结论:术前应用三维模拟技术可充分评估患者下颌骨肿瘤的切除范围,详细了解腓骨及腓血管的情况,再结合快速原型技术,不仅为临床手术节省了时间,也提高了手术精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模拟技术 血管化腓骨瓣 下颌骨缺损 快速原型技术
下载PDF
耳前、下颌下切口治疗咽旁颞下窝肿瘤 被引量:4
8
作者 王卫红 朱谨 +2 位作者 夏斌 孙鑫 许彪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13-115,共3页
目的:探讨咽旁颞下窝肿瘤合适的手术入路及手术方法,减少并发症发生。方法:对本院2007年9月至2009年4月7例咽旁颞下窝肿瘤患者进行临床回顾性分析,结合术前影像学检查,行耳前、下颌下切口手术切除肿瘤。结果:所有患者手术顺利,未出现术... 目的:探讨咽旁颞下窝肿瘤合适的手术入路及手术方法,减少并发症发生。方法:对本院2007年9月至2009年4月7例咽旁颞下窝肿瘤患者进行临床回顾性分析,结合术前影像学检查,行耳前、下颌下切口手术切除肿瘤。结果:所有患者手术顺利,未出现术后并发症。随访2个月至3年,无1例复发。结论:对于边界相对较清楚的咽旁颞下窝肿瘤,单纯耳前、下颌下切口可顺利切除肿瘤,该手术入路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咽旁 颞下窝 切口 肿瘤
下载PDF
几丁聚糖-胶原再生室和双桥接技术修复兔面神经缺损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屈振宇 杨聪 +1 位作者 王卫红 许彪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75-78,共4页
目的探讨利用双桥接技术和几丁聚糖—胶原再生室修复兔面神经长段缺损的可行性。方法将实验用30只健康中国大耳白兔随机分成3组,分别为双桥接组(Ⅰ组)、原位神经吻合组(Ⅱ组)、正常空白对照组(Ⅲ组)。手术制作兔右侧面神经下颊支15mm缺... 目的探讨利用双桥接技术和几丁聚糖—胶原再生室修复兔面神经长段缺损的可行性。方法将实验用30只健康中国大耳白兔随机分成3组,分别为双桥接组(Ⅰ组)、原位神经吻合组(Ⅱ组)、正常空白对照组(Ⅲ组)。手术制作兔右侧面神经下颊支15mm缺损模型,采用双桥接和原位神经吻合进行修复。术后12周进行大体观察、神经电生理检测、组织学观察、图像分析,以评价神经修复情况。结果12周时,Ⅰ组几丁聚糖—胶原再生室吸收明显,且无异物反应,能抑制周围纤维结缔组织形成,可为神经再生提供良好的微环境。Ⅱ组吻合口处膨大,周围有瘢痕样组织包绕。Ⅰ组神经肌肉功能恢复良好,神经传导速度(NCV)和复合肌肉动作电位振幅(M波)检测结果经统计学分析显示与Ⅱ组相似(P>0.05),但仍未恢复至正常水平(P<0.01)。结论双桥接技术修复长段神经缺损方法简单、效果肯定。几丁聚糖—胶原再生室生物相容性良好,适于体内植入修复神经缺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再生 双桥接技术 几丁聚糖-胶原再生室
下载PDF
颈阔肌瓣防治味觉出汗综合征 被引量:3
10
作者 王卫红 朱谨 +3 位作者 吴勇 胡瑶瑶 夏斌 许彪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560-562,共3页
目的:探讨手术同期行颈阔肌瓣修复腮腺术区缺损对味觉出汗综合征的预防作用及美学效果,同时探讨味觉出汗综合征的病理生理机制。方法:回顾性分析近2年9例手术同期行颈阔肌瓣修复腮腺术区缺损患者,观察患者术后是否出现味觉出汗综合征及... 目的:探讨手术同期行颈阔肌瓣修复腮腺术区缺损对味觉出汗综合征的预防作用及美学效果,同时探讨味觉出汗综合征的病理生理机制。方法:回顾性分析近2年9例手术同期行颈阔肌瓣修复腮腺术区缺损患者,观察患者术后是否出现味觉出汗综合征及术区凹陷。结果:所有患者均未出现味觉出汗综合征,术区凹陷不明显。结论:同期行颈阔肌瓣修复腮腺术区缺损对预防味觉出汗综合征可能有一定的作用,且可降低术区凹陷,为一种理想的腮腺肿瘤术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阔肌瓣 味觉出汗综合征 病理生理机制
下载PDF
面神经损伤模型中的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相关蛋白表达与损伤相关性 被引量:2
11
作者 魏海刚 李蜀光 +2 位作者 陈玉婷 蔡超雄 许彪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4年第27期4362-4367,共6页
背景: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在细胞凋亡中发挥着关键作用,但不同形式面神经损伤对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和8和cyto-c蛋白表达的影响及其相互关系,目前尚不清楚。目的:构建大鼠面神经压榨伤及低位切断伤模型,观察面运动神经元的形态... 背景: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在细胞凋亡中发挥着关键作用,但不同形式面神经损伤对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和8和cyto-c蛋白表达的影响及其相互关系,目前尚不清楚。目的:构建大鼠面神经压榨伤及低位切断伤模型,观察面运动神经元的形态学改变和死亡相关基因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和8及cyto-c的表达变化并分析其相关性。方法:制作大鼠右侧面神经的压榨伤和低位切断伤模型,左侧为正常对照侧。用甲苯胺蓝染色及透射电镜观测面运动神经元形态学变化及其死亡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切断伤及压榨伤后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和8及cyto-c的表达变化。结果与结论:面神经切断伤及压榨伤均可引起面运动神经元死亡,死亡形式以凋亡为主。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8,cyto-c蛋白表达阳性神经元分布于正常面神经核各亚核,切断伤组损伤侧细胞染色重于压榨伤组。损伤后3 d时各蛋白表达开始增强,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8表达于伤后14 d而cyto-c则于伤后7 d时达到高峰。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损伤后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8和cyto-c蛋白表达变化与面神经损伤形式、损伤时间有关,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8、cyto-c表达与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表达相关。提示: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8,cyto-c可能参与了激活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的过程。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级联反应在面运动神经元凋亡过程中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动物 组织构建 面神经 损伤 细胞死亡 调控基因 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
下载PDF
颏下岛状皮瓣在修复舌癌术后缺损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5
12
作者 王卫红 邹智荣 +3 位作者 黎明 刘宗良 朱谨 许彪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09年第5期345-348,共4页
目的:探讨颏下岛状皮瓣在修复舌癌术后组织缺损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利用5具经10%甲醛溶液固定的国人成人男性标本,对颏下动脉相关解剖进行观测,并结合我院2005-09—2008-06使用颏下岛状皮瓣修复的9例舌癌患者进行临床回顾性分析。结... 目的:探讨颏下岛状皮瓣在修复舌癌术后组织缺损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利用5具经10%甲醛溶液固定的国人成人男性标本,对颏下动脉相关解剖进行观测,并结合我院2005-09—2008-06使用颏下岛状皮瓣修复的9例舌癌患者进行临床回顾性分析。结果:颏下动脉走行恒定。9例颏下岛状皮瓣均成活,2例皮瓣远端表面部分坏死。修复后的舌黏膜表面光滑,运动受限不明显,吞咽功能良好。结论:颏下岛状皮瓣供血血管恒定,制备简单,成活率高,供区并发症少,且能够耐受放疗,是修复舌癌术后组织缺损较理想的皮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颏下岛状皮瓣 舌癌 缺损 修复
下载PDF
近发际缘切口在颧骨复合体骨折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3
作者 付帅 王卫红 +3 位作者 许彪 朱谨 牟象鑫 吴勇 《口腔医学》 CAS 2011年第2期87-89,共3页
目的探讨应用近发际缘切口治疗颧骨复合体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科2009年7月—2009年12月收治的7例颧骨复合体骨折患者应用近发际缘切口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后均无感染,面部外形恢复满意,咬合关系正常,无面神经颧支损伤出现... 目的探讨应用近发际缘切口治疗颧骨复合体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科2009年7月—2009年12月收治的7例颧骨复合体骨折患者应用近发际缘切口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后均无感染,面部外形恢复满意,咬合关系正常,无面神经颧支损伤出现。结论近发际缘切口损伤较小,可避免传统冠状切口的一些不足,是治疗颧骨复合体骨折的较好术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颧骨复合体 骨折 近发际缘切口
下载PDF
除皱切口及颞浅筋膜瓣在腮腺全切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4
作者 代晓明 刘华 +1 位作者 李逸松 刘流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31-234,共4页
目的:探讨应用除皱切口联合颞浅筋膜瓣在腮腺全切除术中应用的意义。方法:回顾92例腮腺全切除术。对照组30例采用常规S型切口,未行修复;实验组62例采用除皱切口联合颞浅筋膜瓣覆盖腮腺床,术后复诊了解是否存在味觉-出汗综合征。术区面... 目的:探讨应用除皱切口联合颞浅筋膜瓣在腮腺全切除术中应用的意义。方法:回顾92例腮腺全切除术。对照组30例采用常规S型切口,未行修复;实验组62例采用除皱切口联合颞浅筋膜瓣覆盖腮腺床,术后复诊了解是否存在味觉-出汗综合征。术区面部外形分级评定。结果:术后平均随访期18个月。术后味觉-出汗综合征对照组8例(27.0%),实验组4例(6.5%)。面部外形评级对照组Ⅲ级22例,Ⅳ级8例;实验组Ⅰ级16例,Ⅱ级46例。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除皱切口联合颞浅筋膜瓣在腮腺全叶切除术后对面部外形的恢复及味觉-出汗综合征的预防有较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腮腺全切术 除皱切口 颞筋膜瓣 FREY综合征 面部美观
下载PDF
NTN/PGLA导管修复面神经缺损对兔面运动神经元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2
15
作者 魏海刚 邱雅 +3 位作者 李蜀光 许彪 陈蕾 陈玉婷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29-33,共5页
目的:研究面神经低位切断伤后,应用重组NTN(Neurtuin)神经营养因子/PGLA导管修复,对兔面运动神经元的保护作用。方法:手术制作新西兰兔左侧面神经低位切断伤+自体神经修复模型,右侧低位切断伤+NTN/PGLA修复模型,运用辣根过氧化物酶逆行... 目的:研究面神经低位切断伤后,应用重组NTN(Neurtuin)神经营养因子/PGLA导管修复,对兔面运动神经元的保护作用。方法:手术制作新西兰兔左侧面神经低位切断伤+自体神经修复模型,右侧低位切断伤+NTN/PGLA修复模型,运用辣根过氧化物酶逆行追踪标记,甲苯胺蓝染色对面运动神经元的分布、数量和形态进行定性、定量观察。结果:术后早期,NTN/PGLA的修复有效改善细胞形态,伤后5周存活神经元细记数明显比自体神经移植多(P<0.05);伤后10、14周,NTN/PGLA的保护作用减弱,NTN/PGLA侧与自体神经移植侧存活神经元记数无显著性差异,HRP逆行追踪NTN/PGLA侧于术后10周成功标记到FMN,且两侧标记的细胞数无明显差异。术后14周自体神经移植侧标记细胞出现神经元的分布异位,而NTN/PGLA侧仅1例出现。结论:成年动物(兔)面神经低位切断伤后引起面运动神经元死亡其形式以凋亡为主,兼有坏死;应用NTN/PGLA导管的修复早期对FMNs有明显保护作用,长期则可达到与自体神经移植修复相当的效果;且神经元分布异位明显少于自体神经移植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TN PGLA 面神经 神经元 细胞死亡
下载PDF
双侧完全唇裂的个体化手术治疗 被引量:4
16
作者 魏海刚 邱雅 +3 位作者 李蜀光 陈玉婷 陈乐静 许彪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09年第12期1763-1765,共3页
目的:探讨双侧唇裂修复术的个体化序列唇裂修复术式。方法:双侧完全唇裂患儿20例,均伴腭裂。患儿出生后10~40天内择期行双侧唇裂粘连术,6~10个月时行双侧唇裂整复术。唇裂整复术在前唇或侧唇附加小切口使双侧唇裂修复术后唇及唇弓形... 目的:探讨双侧唇裂修复术的个体化序列唇裂修复术式。方法:双侧完全唇裂患儿20例,均伴腭裂。患儿出生后10~40天内择期行双侧唇裂粘连术,6~10个月时行双侧唇裂整复术。唇裂整复术在前唇或侧唇附加小切口使双侧唇裂修复术后唇及唇弓形态对称,术中解剖口轮匝肌,复位后框式缝合;唇珠的形态由侧唇红唇肌肉瓣完成;红唇缘原有自然形态完整保存。结果:早期唇粘连术较好的抑制了前颌骨前突向前生长,也使前牙槽突裂隙减小,为后期的唇裂整复术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唇裂整复术后患儿创面均Ⅰ期愈合。鼻底宽度及丰满度均较满意,唇弓形态对称,无口哨畸形。随访10天~3个月,上唇静态及动态时外形均较好。结论:双侧完全唇裂整复时,采取序列治疗,对传统的原长整复方法进行改良优化,取长补短,另加一定的缝合技巧,可使术后上唇近期静态与动态均达到较满意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体化术式 双侧唇裂修复术 唇粘连术 序列治疗
下载PDF
术前CT血管造影在游离腓骨瓣移植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7
作者 王卫红 邓家永 +1 位作者 王家平 许彪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915-917,共3页
目的:探讨术前CT血管造影在游离腓骨瓣移植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3例利用腓骨瓣或腓骨肌皮瓣修复颌骨缺损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应用三维重建软件SimPlant Pro 11.04对其术前CTA原始DICOM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腓动脉起始外... 目的:探讨术前CT血管造影在游离腓骨瓣移植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3例利用腓骨瓣或腓骨肌皮瓣修复颌骨缺损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应用三维重建软件SimPlant Pro 11.04对其术前CTA原始DICOM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腓动脉起始外径为(3.03±0.57)mm,腓骨头尖距腓动脉起始垂直距离为(43.11±10.11)mm,腓骨头尖距穿支血管垂直距离为(172.46±27.99)mm。腓动脉起于胫后动脉。结论:动脉走行恒定,起始外径较粗。术前CT血管造影无创、准确、直观,对游离腓骨瓣移植具有重要手术指导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血管造影 腓骨瓣 三维重建
下载PDF
面神经损伤后神经元中BCL-2、P53表达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王卫红 许彪 +1 位作者 朱谨 夏斌 《现代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9年第2期155-158,共4页
目的研究大鼠面神经总干压榨伤及切断伤后,BCL-2、P53在其神经元中的表达。方法将35只SD大鼠随机分为三组:组I右侧面神经总干压榨伤,组II为同体左侧面神经总干切断伤,组Ⅲ为正常对照侧。用HE染色的方法观测术后各期面神经元的形态学变化... 目的研究大鼠面神经总干压榨伤及切断伤后,BCL-2、P53在其神经元中的表达。方法将35只SD大鼠随机分为三组:组I右侧面神经总干压榨伤,组II为同体左侧面神经总干切断伤,组Ⅲ为正常对照侧。用HE染色的方法观测术后各期面神经元的形态学变化,用二步免疫组化法检测面神经元内BCL-2、P53蛋白的表达。结果面神经总干压榨伤后,其神经元未发生死亡,而总干切断伤会引起神经元死亡,面神经干切断1w后BCL-2、P53蛋白表达开始增强,3w时达到高峰,且切断后神经元数与BCL-2,P53的表达有明显相关性。结论BCL-2、P53蛋白参与面神经总干切断后诱导神经元凋亡过程的调控,BCL-2,P53的表达变化决定面神经死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神经损伤 面神经元死亡 BCL-2P53
下载PDF
棉酚及其衍生物抗肿瘤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9
作者 付帅 吴勇 《医学综述》 2011年第4期524-526,共3页
棉酚具有多种药理活性,近年来其抗肿瘤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棉酚的抗肿瘤机制尚未完全明确,通过体外和动物实验及一些初步的临床试验证实,棉酚的抗肿瘤机制有线粒体途径、调控细胞的周期蛋白、抑制Bcl-2蛋白的过度表达。亦有研究表明棉... 棉酚具有多种药理活性,近年来其抗肿瘤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棉酚的抗肿瘤机制尚未完全明确,通过体外和动物实验及一些初步的临床试验证实,棉酚的抗肿瘤机制有线粒体途径、调控细胞的周期蛋白、抑制Bcl-2蛋白的过度表达。亦有研究表明棉酚可以通过使高甲基化的抑癌基因去甲基化达到抗肿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酚 抗肿瘤 甲基化 去甲基化 抑癌基因
下载PDF
近发际缘冠状切口的设计及临床应用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王卫红 刘宗良 +3 位作者 朱谨 孟步亮 吴勇 许彪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09年第4期302-305,共4页
目的:进行颞区及腮腺区的解剖学研究,为颧骨复合体骨折手术中应用近发际缘冠状切口提供依据,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利用5具经4%甲醛固定的成人男性标本,对颞区及腮腺区相关解剖进行观察、摄像,同时结合12例颧骨复合体骨折患者,应用... 目的:进行颞区及腮腺区的解剖学研究,为颧骨复合体骨折手术中应用近发际缘冠状切口提供依据,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利用5具经4%甲醛固定的成人男性标本,对颞区及腮腺区相关解剖进行观察、摄像,同时结合12例颧骨复合体骨折患者,应用近发际缘冠状切口实施手术。结果:12例患者手术顺利,术后随访3个月~1a,无术后并发症发生。结论:熟知颞区及腮腺区的解剖,可明显减少手术创伤及预防手术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切口 颧骨复合体骨折 解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