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结直肠癌和脂肪代谢之间的关系 被引量:3
1
作者 张小丽 曾靓(综述) +1 位作者 张尊月 罗华友(审校) 《重庆医学》 CAS 2020年第7期1176-1179,1183,共5页
结直肠癌是胃肠外科常见的恶性肿瘤,在我国的发病率和病死率也较高,但是其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明确。大量研究提示,结直肠癌和脂肪代谢关系密切,充分了解结直肠癌和脂肪代谢的关系尤为重要,或可有助于早期诊断和治疗结直肠癌,进而降低病死... 结直肠癌是胃肠外科常见的恶性肿瘤,在我国的发病率和病死率也较高,但是其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明确。大量研究提示,结直肠癌和脂肪代谢关系密切,充分了解结直肠癌和脂肪代谢的关系尤为重要,或可有助于早期诊断和治疗结直肠癌,进而降低病死率,提高患者的生存率。本文旨在对现有脂肪代谢和结直肠发生、发展的机制研究进行综述,为后期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 脂肪代谢 分子机制
下载PDF
复发转移性结肠癌1例MDT讨论
2
作者 张小丽 吴志忠 +3 位作者 曾靓 施承民 罗华友 曾玉剑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CAS 2020年第4期476-482,共7页
目的总结1例右半结肠癌肝肺转移并腹膜后转移患者的诊治经过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于2016年8月收治的1例行MDT讨论的右半结肠癌肝肺转移并腹膜后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诊治经验进行总结分析,以期为国内学者... 目的总结1例右半结肠癌肝肺转移并腹膜后转移患者的诊治经过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于2016年8月收治的1例行MDT讨论的右半结肠癌肝肺转移并腹膜后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诊治经验进行总结分析,以期为国内学者诊治晚期结直肠癌提供参考意见。结果该患者于MDT前接受了数周期化疗和3次手术切除原发灶及转移灶后,再次发现腹膜后占位,经影像科、肿瘤内科、放疗科和胃肠与疝外科多学科MDT讨论后,认为目前患者的治疗方案主要是手术,术后继续口服化疗药物。患者接受了腹膜后肿瘤切除术+腹腔粘连松解术。术后已获访3个月,未发现复发转移灶,继续随访。结论右半结肠癌合并肝肺转移及腹膜后转移的治疗上主要以术前新辅助治疗,手术切除原发病灶、转移灶和复发病灶为基础,术后结合放化疗和分子靶向治疗在内的综合治疗,同时需定期监测CEA值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癌 肝肺转移 腹膜后转移 MDT 手术
原文传递
外泌体程序性死亡配体-1介导肿瘤免疫逃避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2
3
作者 孔德沈玥 王昆华 +1 位作者 张尊月 罗华友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827-834,共8页
目的外泌体是一种由多种细胞分泌的内含复杂生物活性物质的细胞外囊泡,肿瘤细胞释放的外泌体可表达程序性死亡-配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Ligand 1,PD-L1),并且在肿瘤免疫逃避机制中扮演重要角色。本研究探讨外泌体、程序性死亡受体-... 目的外泌体是一种由多种细胞分泌的内含复杂生物活性物质的细胞外囊泡,肿瘤细胞释放的外泌体可表达程序性死亡-配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Ligand 1,PD-L1),并且在肿瘤免疫逃避机制中扮演重要角色。本研究探讨外泌体、程序性死亡受体-1(programmed death 1,PD-1)/PD-L1途径、外泌体PD-L1在肿瘤进展中的重要作用、机制以及相关肿瘤治疗方法,为肿瘤治疗策略提出新思路。方法应用PubMed及中国知网数据库检索系统,以"外泌体、PD-1/PD-L1、肿瘤、免疫逃避、Exosomes、PD-L1、PD-1/PD-L1、Tumor、Immune evasion"等为关键词,检索2000-01-2019-09的相关文献。纳入标准:(1)外泌体、PD-L1与肿瘤相关性的科学研究;(2)外泌体PD-L1介导肿瘤免疫逃避机制相关的研究。排除标准:实验结果重复及数据陈旧的实验研究。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分析中文文献2篇,英文文献39篇。结果外泌体是细胞间信息交流的媒介,内含有多种内容物。最近的研究发现,外泌体携带一种典型的免疫表面蛋白PD-L1,通过与PD-1结合,抑制T细胞的抗肿瘤功能,有效地保护肿瘤不受免疫监视。肿瘤细胞为了抑制免疫系统而释放含有PD-L1的外泌体,对免疫细胞的活性具有远程干扰作用,并且外泌体PD-L1对抗PD-L1抗体阻断具有抵抗力。结论外泌体PD-L1的发现为肿瘤免疫逃避机制提供了新的见解,对当前抗PD-1/PD-L1免疫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可能是朝着精确、个性化的肿瘤医学治疗迈出的一大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泌体 PD-1/PD-L1 肿瘤 免疫逃避 综述文献
原文传递
DNA甲基化与胃肠道肿瘤研究进展 被引量:3
4
作者 代毅聪 陈凤容 王昆华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61-166,共6页
目的主要从基因DNA甲基化修饰与胃肠肿瘤发生发展、化疗药物靶点、作为早期诊断标志物等进展进行综述。方法应用PubMed及中国知网数据库检索系统,以中文关键词"DNA甲基化、胃癌、结直肠癌、早期诊断、靶向药物"和英文关键词&q... 目的主要从基因DNA甲基化修饰与胃肠肿瘤发生发展、化疗药物靶点、作为早期诊断标志物等进展进行综述。方法应用PubMed及中国知网数据库检索系统,以中文关键词"DNA甲基化、胃癌、结直肠癌、早期诊断、靶向药物"和英文关键词"DNA methylation、gastric cancer、colorectal cancer、early diagnosis、targeted drugs",检索1999-04-2019-12发表的相关文献。纳入标准:(1)表观遗传学相关研究;(2)胃肠肿瘤相关的流行病学研究;(3)DNA甲基化与胃癌、结直肠癌发生发展机制相关的研究;(4)DNA甲基化介导胃肠肿瘤早期诊断靶向治疗的相关性研究。排除标准:实验结果重复,数据陈旧的实验研究。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分析中文文献4篇,英文文献47篇。结果 DNA甲基化基因参与调控胃肠肿瘤的发生过程,并可在外周血中检测到。部分基因DNA甲基化修饰可早期预测肿瘤是否远处转移及预后状况。目的基因作为治疗靶点,通过逆转DNA甲基化水平有效治疗肿瘤,进一步说明DNA甲基化基因作为肿瘤标志物的可靠性。结论胃肠肿瘤患者DNA甲基化基因可以作为早期诊断的指标,在门诊患者中进行筛查有利于提高胃肠肿瘤的阳性检出率,制定个性化和精准的治疗策略,有望改善胃肠肿瘤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甲基化 胃癌 结直肠癌 早期诊断 靶向药物 综述文献
原文传递
肠道微生态与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潜伏库维持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5
作者 王悦欣 况轶群 王昆华 《中国病毒病杂志》 CAS 2020年第5期379-384,共6页
病毒潜伏库是指在免疫反应和抗病毒治疗条件下,病毒潜藏而不被清除的细胞或组织场所。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在急性感染早期,即病毒感染后几天内即可形成病毒潜伏库,即使经过长期的抗病毒治疗,一旦停药后... 病毒潜伏库是指在免疫反应和抗病毒治疗条件下,病毒潜藏而不被清除的细胞或组织场所。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在急性感染早期,即病毒感染后几天内即可形成病毒潜伏库,即使经过长期的抗病毒治疗,一旦停药后病人外周血又可检出病毒,是目前艾滋病(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治愈的主要障碍之一。近年来,病毒潜伏库的建立、维持机制、大小的测量以及如何有效地清除被广泛地研究。肠道微生态失衡也已证明与多种疾病相关,如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艾滋病等。本文就HIV病毒潜伏库的建立、维持及其与肠道微生态的相互关系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艾滋病 病毒潜伏库 肠道微生态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