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缅边境恶性疟原虫对青蒿素类药体外敏感性检测和K-13基因突变的相关性研究
1
作者 张艳梅 吴艳瑞 +8 位作者 胡月 王丽琼 阮永华 马宁 李思熳 王颖娜 贾丹丹 向征 杨照青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19-223,共5页
目的研究中缅边境恶性疟原虫对青蒿素类药物抗药机制。方法收集分离自2008—2010年中缅边境确诊为恶性疟病人体内的疟原虫,共34株,进行体外培养;提取原虫血DNA,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方法,扩增PF3D7-1343700(K-13)基因,对目标基因进... 目的研究中缅边境恶性疟原虫对青蒿素类药物抗药机制。方法收集分离自2008—2010年中缅边境确诊为恶性疟病人体内的疟原虫,共34株,进行体外培养;提取原虫血DNA,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方法,扩增PF3D7-1343700(K-13)基因,对目标基因进行全基因测序,检测K-13基因变异情况;依据基因有无变异分为两组,对比两个组别疟原虫对3种抗疟药青蒿琥酯(Artesunate,AS)、双氢青蒿素(Dihydroartemisinine,DHA)和青蒿素(artemisinin,ART)的半效抑虫浓度(IC50值),并与野生株3D7做对比;随后将这些疟原虫在环状体时期暴露于大剂量的DHA下,6h后洗尽药物,再经过66h培养后涂片,计算生存率(RSA),比较变异株和非变异株之间有无差异。结果检测发现疟原虫K13基因存在137-142位点NN插入(占82.4%),另有E252Q、F446I、C469Y、R539T、P553L、P574L、H719N位点突变,均伴有NN插入,其中F446I(占44.1%)。病人株的IC50值和野生株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病人株的RSA高于野生株(P<0.05);有K13基因变异组和无变异组对AS、DHA、ART的IC50值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有基因变异组的RSA高于无基因变异组(P<0.05)。结论本研究结果发现K-13基因变异与恶性疟原虫对青蒿素类药物抗药性可能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疟原虫 青蒿素类药物 耐药机制 PF3D7_1343700
下载PDF
云南省建水县HIV/AIDS患者抗病毒治疗后基因型耐药分析
2
作者 赵文秀 杨春霞 +2 位作者 朱继敏 范蕊璿 张艳梅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0年第16期116-117,共2页
目的了解云南省建水县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和艾滋病(AIDS)患者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治疗后HIV-1基因型耐药情况。方法收集云南省建水县医院2005年1月-2018年12月HAART治疗失败(治疗1年以上,病毒载量仍≥1 000 copies/ml)... 目的了解云南省建水县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和艾滋病(AIDS)患者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治疗后HIV-1基因型耐药情况。方法收集云南省建水县医院2005年1月-2018年12月HAART治疗失败(治疗1年以上,病毒载量仍≥1 000 copies/ml) HIV/AIDS患者的外周血,提取病毒RNA,经反转录后进行pol区转录酶基因进行扩增、测序,与美国斯坦福大学网站提供的HIV耐药数据库进行比对,分析耐药位点。结果纳入研究2 170例,抗病毒治疗失败89例(4. 10%);71例pol区测序成功的HIV-1毒株中基因型以CRF08-BC型最多,占59. 15%(42/71),B+C型次之占18. 31%(13/71);基线CD4+细胞计数<350/μl患者对非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NNRTI)类抗病毒药物药耐率及对NNRTI和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NRTI)类抗病毒药物均耐药率高于基线CD4+细胞≥350/μl患者(P <0. 05)。结论云南省建水县HAART治疗的耐药率处于较低水平,一旦耐药应及早使用蛋白酶抑制剂(PI)类药物进行抗病毒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艾滋病 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 耐药 基因突变
下载PDF
血清PCT与炎症指标检测对肝硬化患者细菌感染的诊断价值分析 被引量:12
3
作者 张艳梅 范晶华 +2 位作者 段志文 范蕊璿 李武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1期4833-4836,共4页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对肝硬化患者继发细菌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医院2011年1月-2016年8月收治的68例肝硬化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患者是否合并细菌感染分为感染组23例和非感染组45例,对两组患者治疗前的血清降钙素原...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对肝硬化患者继发细菌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医院2011年1月-2016年8月收治的68例肝硬化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患者是否合并细菌感染分为感染组23例和非感染组45例,对两组患者治疗前的血清降钙素原及其相关炎症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感染组患者血清PCT、hs-CRP、WBC以及N%水平均较非感染组患者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组不同感染类型患者的PCT、hs-CRP、WBC以及N%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CT和N%对诊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3例患者共分离病原菌23株,以革兰阴性菌15株为主,占65.22%。结论肝硬化合并细菌感染早期血液检测可表现出明显的PCT水平升高,而PCT联合N%可作为判断肝硬化合并细菌感染的血液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降钙素原 细菌感染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