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淋巴示踪剂在甲状腺乳头状癌淋巴结清扫和病理检查中的作用与比较 被引量:15
1
作者 白云城 张建明 +3 位作者 苏艳军 刁畅 钱军 程若川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7期1034-1037,共4页
目的:研究和比较淋巴示踪剂在甲状腺乳头状癌手术淋巴结清扫及病理检查中的作用。方法:选取符合入组标准的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121例,随机分为示踪组(纳米炭组和亚甲蓝组)81例、常规手术组40例,统计各组检获淋巴结数目,并将示踪组淋巴结... 目的:研究和比较淋巴示踪剂在甲状腺乳头状癌手术淋巴结清扫及病理检查中的作用。方法:选取符合入组标准的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121例,随机分为示踪组(纳米炭组和亚甲蓝组)81例、常规手术组40例,统计各组检获淋巴结数目,并将示踪组淋巴结标本按照染色与未染色分别进行病理检查。结果:注射示踪剂后患者未发生过敏反应。示踪组的平均淋巴结检获枚数高于常规手术组,纳米炭组的淋巴结检获率比亚甲蓝组高(P<0.001)。示踪组的染色淋巴结癌转移率显著高于未染色淋巴结(P<0.001),纳米炭组染色的淋巴结预示癌转移的特异性高于亚甲蓝组(P=0.012)。结论:纳米炭的示踪效果和淋巴趋向性均强于亚甲蓝。甲状腺淋巴示踪技术是一种可推进甲状腺癌淋巴结清扫彻底性与规范性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 淋巴结转移 手术 淋巴示踪剂
下载PDF
我国外科治疗肾性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的适应证与风险思考 被引量:8
2
作者 程若川 苏艳军 《中国临床新医学》 2019年第3期241-246,共6页
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secondary hyperparathyroidism,SHPT)是慢性肾脏疾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的常见并发症,而甲状旁腺切除术(parathyroidectomy,PTX)是治疗SHPT的重要手段之一。在我国PTX使用率低,PTX手术适应证多采用... 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secondary hyperparathyroidism,SHPT)是慢性肾脏疾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的常见并发症,而甲状旁腺切除术(parathyroidectomy,PTX)是治疗SHPT的重要手段之一。在我国PTX使用率低,PTX手术适应证多采用国际指南推荐的标准,并被认为是高风险的外科治疗手段。该文主要对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ntact parathyroid hormone,i PTH)> 800 pg/ml作为PTX适应证切点值和手术风险进行述评。在国内开展SHPT外科治疗的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更低的i PTH切点值(<800 pg/ml)作为PTX适应证和在CKD早期实施PTX[而非终末期肾脏病(end stage renal disease,ESRD)],有可能给患者带来更好的获益和更低的手术风险,也更有助于制定适合我国SHPT患者的PTX适应证。组建多学科诊疗模式(multidisciplinary team,MDT)诊疗团队,有助于外科治疗SHPT的临床与研究工作的安全开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肾脏疾病 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 甲状旁腺切除术
下载PDF
初次甲状腺术后引流量变化的临床研究及意义 被引量:8
3
作者 赵淑艳 尹哲 程若川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CAS 2015年第7期799-802,共4页
目的探讨初次甲状腺术后引流液量的变化规律,寻出安全拔管时间点与风险拔管时间点。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分析、随机实验设计,选取2013年9月至2014年4月期间初次行甲状腺手术的71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术后留置引流管,分时间段记录引流液量... 目的探讨初次甲状腺术后引流液量的变化规律,寻出安全拔管时间点与风险拔管时间点。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分析、随机实验设计,选取2013年9月至2014年4月期间初次行甲状腺手术的71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术后留置引流管,分时间段记录引流液量,观察48 h,分析各时间段引流液量的变化规律。结果 71例患者术后48 h内引流液量逐渐减少,在术后12 h内引流液量减少速度较快,而后引流液量减少速度明显变慢,并渐趋于平稳;其中有22例患者在术后2 h其引流液量达到高峰,之后再逐渐减少、达到平稳。结论甲状腺手术后引流在术后2 h拔管为风险拔管点,此时拔除引流管相对安全;术后12 h为安全拔管点;如果没有出血或积液,在术后12 h后再放置引流管则无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疾病 手术 引流液量 安全拔管时点 风险拔管时点
原文传递
甲状腺术中喉返神经喉外分支观察及其临床意义探讨 被引量:12
4
作者 钱军 苏艳军 +4 位作者 张建明 刁畅 马云海 李洋 程若川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21-223,共3页
目的观察甲状腺手术中喉返神经的喉外分支,探讨保护喉外分支的临床意义。方法对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昆明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胃肠与甲状腺外科由同一组外科医师连续收治的1346例甲状腺手术病人进行术中喉外分支观察,并复习相关文献。结... 目的观察甲状腺手术中喉返神经的喉外分支,探讨保护喉外分支的临床意义。方法对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昆明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胃肠与甲状腺外科由同一组外科医师连续收治的1346例甲状腺手术病人进行术中喉外分支观察,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符合标准的病人943例,共显露1701条喉返神经,其中左侧843条,右侧858条;同时显露双侧神经758例。528条喉返神经观察到喉外分支,喉外分支发生率31.0%(528/1701),左侧36.3%(306/843),右侧25.9%(222/858);双侧均有28.8%(218/758)。2分支发生率82.4%(435/528),3分支发生率17.6%。左侧喉返神经分叉点至入喉处的中位距离7.5mm,右侧喉返神经分叉点至入喉处的中位距离为8.0mm。喉返神经分叉点位于甲状腺下动脉神经交叉点上方452例,占85.6%(452/528)。医源性喉返神经损伤8例,2例永久损伤,暂时性神经损伤6例。结论喉返神经的喉外分支发生率和分支位置存在一定差异,喉返神经前支是支配声带的运动纤维。认识喉返神经的分支解剖特点,术中仔细辨认和保护喉返神经的每一个喉外分支对避免术后声带麻痹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喉返神经 甲状腺切除术 医源性损伤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