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兔肝脏及附属管道的应用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蔡强 高则海 喻智勇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96-199,共4页
目的对兔肝脏及其附属管道进行应用解剖学研究。方法对20只日本大耳兔分别进行活体和离体形态学观察,制作门静脉和肝静脉管道铸型标本观察其分支与走行,测定各肝叶质量及其所占肝脏百分比。结果兔肝肝裂明显,依据肝叶形态、肝裂走行和... 目的对兔肝脏及其附属管道进行应用解剖学研究。方法对20只日本大耳兔分别进行活体和离体形态学观察,制作门静脉和肝静脉管道铸型标本观察其分支与走行,测定各肝叶质量及其所占肝脏百分比。结果兔肝肝裂明显,依据肝叶形态、肝裂走行和门静脉主干分支形式将兔肝脏分为五叶,分别为尾状叶、左外叶、左中叶、右中叶、右外叶,各肝叶质量分别为(g):3.93±1.13、15.93±3.50、14.83±3.31、15.08±4.34、12.08±3.55。左中叶和右中叶根部肝组织融合,其余各肝叶相对独立,尾状叶包括相对独立的乳头突和尾状突两部分。各肝叶有相对独立的Glisson系统和肝静脉走行于肝蒂内。结论兔肝解剖学特点与多数哺乳类实验动物肝脏解剖相似,同时又具有其自身特点,适合于肝脏外科疾病动物模型的制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脏 应用解剖
下载PDF
腹腔镜下二次胆道探查的临床疗效
2
作者 张杰 李芳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8年第9期52-55,共4页
目的分析腹腔镜下二次胆道探查与传统开腹二次胆道探查的临床疗效.方法前瞻性研究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46例行二次胆道探查的患者,腹腔镜组23例,常规开腹组23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患... 目的分析腹腔镜下二次胆道探查与传统开腹二次胆道探查的临床疗效.方法前瞻性研究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46例行二次胆道探查的患者,腹腔镜组23例,常规开腹组23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患者的疼痛评分,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结果 2组患者顺利完成手术,腹腔镜组与常规开腹组比较,手术时间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27.4±27.9)min vs (131.7±22.2)min,t=-0.709,P=0.482],但术后疼痛评分[(2.3±0.8) vs (3.1±0.7),t=3.681,P<0.001]、通气时间[(1.5±0.7)d vs (3.3±0.7)d,t=9.406,P<0.001]、住院时间[(5.1±0.9)d vs (8.6±1.2)d,t=11.360,P<0.001]方面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随访3月,患者术后恢复良好,经T管造影检查未发现结石.结论腹腔镜下二次胆道探查安全,有效,能减轻患者术后的疼痛,缩短术后通气时间,减少住院天数,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二次胆道探查 胆管结石
下载PDF
以梗阻性黄疸为表现的肝胆管结核1例报道
3
作者 翁宇颂 杨世昆 +3 位作者 林杰 段键 孔金辉 陈熊熊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21年第6期718-720,共3页
通过回顾和分析1例罕见的因肝胆管结核引起梗阻性黄疸的临床诊疗过程,以增强临床医师对肝胆管结核术前尽可能获取组织学及微生物学证据、术中及时行冰冻活检重要性的认识,避免误诊误治。
关键词 肝胆管结核 梗阻性黄疸 误诊 肝门部胆管癌
下载PDF
以肝脓肿为首发症状的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1例报道 被引量:1
4
作者 何金兰 段键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21年第4期410-412,共3页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是以嗜酸性粒细胞增多为特点,累及一个或多个器官损伤的一组疾病。现报道1例以肝脓肿为首发症状的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伴肝脏、胃受累,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关键词 肝脓肿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
下载PDF
胆囊结石继发胆总管结石行胆道探查一期缝合125例 被引量:16
5
作者 彭沙沙 黄汉飞 +4 位作者 段键 林杰 黄智 曾仲 王昆华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126-1128,共3页
目的:探讨胆囊结石继发胆总管结石行胆道探查一期缝合的可行性、手术指征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2年12月间125例胆囊结石继发胆总管结石患者行纤维胆道镜探查取石后行胆总管一期缝合的治疗效果。结果:全组12... 目的:探讨胆囊结石继发胆总管结石行胆道探查一期缝合的可行性、手术指征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2年12月间125例胆囊结石继发胆总管结石患者行纤维胆道镜探查取石后行胆总管一期缝合的治疗效果。结果:全组125例全部治愈,手术时间60~220 min,平均(106±32)min,总住院时间6~22 d,平均(10.2±3.8)d,术后发生漏胆2例,均经腹腔引流治愈,无手术死亡病例。全组病例随诊6个月至4年,未见结石残留及胆管狭窄,疗效满意。结论:只要严格选择手术适应证及精细手术操作,胆总管切开胆道镜探查一期缝合治疗胆囊结石继发胆总管结石安全、有效、可行,可作为临床常规手术开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总管结石 外科学 胆道探查术 一期缝合 胆道镜
原文传递
单向倒刺线在腹腔镜肝叶切除联合术中胆道探查中的运用 被引量:13
6
作者 段键 夏仁品 +4 位作者 林杰 黄汉飞 徐王刚 王琦 杨世昆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86-190,共5页
目的:探讨单向倒刺缝线在腹腔镜下肝叶切除联合术中胆道探查中应用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2月—2015年8月期间24例行腹腔镜肝切除联合术中胆道探查术的患者资料,其中10例采用传统缝线缝合胆管(传统缝线组),14例术中... 目的:探讨单向倒刺缝线在腹腔镜下肝叶切除联合术中胆道探查中应用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2月—2015年8月期间24例行腹腔镜肝切除联合术中胆道探查术的患者资料,其中10例采用传统缝线缝合胆管(传统缝线组),14例术中采用倒刺线缝合胆管(倒刺线组),比较两组的相关临床资料。结果:所有患者均手术成功,两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肺部感染)、术后住院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倒刺线组手术时间(230.50 min vs.354.68 min)、胆总管缝合时间(5.33 min vs.33.82 min)、肝管缝合时间(9.04 min vs.25.14 min)均明显少于传统缝线组(均P<0.05)。所有患者出院1个月返院行T管造影,拔除T管,无结石残留、胆汁漏、胆管狭窄。结论:单向倒刺缝线用于腹腔镜下肝叶切除联合胆道探查术安全、可行,可吸收倒刺缝线的使用可以降低腹腔镜下缝合难度,缩短手术时间和学习曲线,而不增加胆汁渗漏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道外科手术 肝切除术 腹腔镜 缝线
原文传递
单向倒刺线在腹腔镜胆道探查胆总管一期缝合术中的对照研究 被引量:7
7
作者 段键 杨世昆 +4 位作者 夏仁品 林杰 黄汉飞 徐王刚 曾仲 《重庆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78-479,482,共3页
目的探讨单向倒刺缝线在腹腔镜下胆道探查胆总管一期缝合术中应用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该科室2013年1月至2015年8月109例患者,其中使用免打结倒刺线与普通缝线行腹腔镜胆总管一期缝合术,比较患者手术时间、胆道缝合时间、... 目的探讨单向倒刺缝线在腹腔镜下胆道探查胆总管一期缝合术中应用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该科室2013年1月至2015年8月109例患者,其中使用免打结倒刺线与普通缝线行腹腔镜胆总管一期缝合术,比较患者手术时间、胆道缝合时间、并发症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传统缝线68例,单向倒刺缝线41例。所有患者手术均成功,普通缝线组1例出现手术并发症,为术后有少量胆漏,经腹腔引流管充分引流后治愈。倒刺线组无并发症。两组患者术后胆道并发症发生率(P=0.603)、术中出血量(P=0.069),术后住院时间(P=0.083),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胆管切口缝合时间(P=0.015);手术时间(P=0.023),倒刺线组均低于传统缝线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单向倒刺缝线用于腹腔镜胆总管一期缝合术是可行的,可以降低腹腔镜下缝合难度,缩短缝合及手术时间,缩短学习曲线,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结石 胆总管 腹腔镜 缝线
下载PDF
兔小肝综合征动物模型的建立
8
作者 高则海 蔡强 +2 位作者 喻智勇 刘巧云 马心逸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200-202,F0004,共4页
目的 在对日本大耳兔肝脏进行解剖学研究的基础上,采用不同比例肝叶切除术的方法建立兔小肝综合征(SFSS)动物模型.方法 对20只兔进行肝脏在体/离体解剖学和门静脉/肝静脉铸型标本观察,测定各肝叶质量并计算各肝叶质量百分比.将44只兔... 目的 在对日本大耳兔肝脏进行解剖学研究的基础上,采用不同比例肝叶切除术的方法建立兔小肝综合征(SFSS)动物模型.方法 对20只兔进行肝脏在体/离体解剖学和门静脉/肝静脉铸型标本观察,测定各肝叶质量并计算各肝叶质量百分比.将44只兔随机分为5组,分别为:假手术组(n=4);A组(n=10,切除“左中叶+右中叶”);B组(n=10,切除“左外叶+左中叶+右中叶”);C组(n=10,切除“尾状叶+左中叶+右中叶+右外叶”);D组(n=10,切除“左外叶+左中叶+右中叶+右外叶”).采用原位无血切肝技术切除肝叶,观测术后一般情况、生存时间、肝功能和兔肝病理学改变.结果 兔肝叶形态、比例相对恒定,肝裂深,各肝叶均有相对独立的Glisson系统和肝静脉回流系统,易于通过结扎肝蒂行部分肝叶切除术.按照不同肝叶组合,A、B、C、D4组保留肝叶比例分别约为50%、28%、25%、6%,术后1周存活率分别为100%、50%、20%和0%.术后肝功能测定A组谷丙转氨酶(ALT)、总胆红素(TB)水平及凝血酶原时间(PT)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C两组术后则明显高于假手术组和A组,均于术后3d达到峰值,之后缓慢下降,至术后7d仍高于正常值水平(P<0.05).术后自然死亡和术后7d处死兔的病理学观察,A组肝再生明显;B、C两组死亡兔表现为余肝淤血、淤胆,肿胀、坏死,以及胃肠道淤血和腹水,存活至7d兔表现为余肝组织明显增生肥大.结论 兔体积适中,围手术期管理和手术操作相对简便,其肝脏解剖学特点适宜制作部分肝切除术SFSS模型,当保留“肝左外叶”或“肝右外叶+尾状叶”时,余肝比例约为25%和28%,可表现为典型的SFS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肝综合征 日本大耳兔 模型 动物
原文传递
血流力学信号与肝再生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9
作者 马心逸 刘巧云 喻智勇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37-240,共4页
肝脏再生能力强,外科手术预后与肝再生能力密切相关。肝再生的机制主要包括生化学说和流体力学学说。适度门静脉血流高压灌注是启动肝再生的必要因素。肝动脉缓冲反应、流体切应力的变化、气体信号分子均在肝再生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肝脏再生能力强,外科手术预后与肝再生能力密切相关。肝再生的机制主要包括生化学说和流体力学学说。适度门静脉血流高压灌注是启动肝再生的必要因素。肝动脉缓冲反应、流体切应力的变化、气体信号分子均在肝再生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研究肝再生的血流力学信号机制对肝脏疾病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脏疾病 肝再生 肝切除术 血流力学
原文传递
特殊或高危部位原发性小肝癌超声引导下腹腔镜射频消融术治疗效果及术后免疫状况分析 被引量:3
10
作者 彭沙沙 郭浚 +2 位作者 夏国兵 裴斐 曾仲 《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 2019年第5期458-463,共6页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腹腔镜射频消融术(LRFA)治疗特殊或高危部位原发性小肝癌患者术后的免疫状况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7年12月鄂东医疗集团市中心医院肝胆胰腺外科60例特殊或高危部位原发性小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腹腔镜射频消融术(LRFA)治疗特殊或高危部位原发性小肝癌患者术后的免疫状况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7年12月鄂东医疗集团市中心医院肝胆胰腺外科60例特殊或高危部位原发性小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行超声引导下LRFA 32例(LRFA组),行腹腔镜肝切除术(LH)治疗28例(LH组).LRFA组男25例、女7例,年龄38~84(61.13±12.30)岁;LH组男23例、女5例,年龄35~80(60.07±12.90)岁.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根治率、免疫状况、术后并发症及无瘤生存率.结果两组患者均成功实施手术,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LRFA组和LH组的手术根治率分别为96.9%(31/32)和100.0%(28/2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均随访3~72(46.8±18.5)个月.与LH组相比,LRFA组术后4周、8周CD3+、CD4^+、CD8^+、CD4^+/CD8^+均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LRFA组术后8周外周血CD3^+、CD4^+、CD8^+、CD4^+/CD8^+与术前比较显著升高,Treg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RFA组无瘤生存时间明显长于LH组,两组患者术后1、2、3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93.7%、81.3%、56.3%和82.1%、71.5%、42.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LRFA可精确定位、动态观察消融过程,拓宽了射频消融的适用范围,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延长患者无瘤生存期.LRFA已成为特殊或高危部位原发性小肝癌微创治疗的主要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导管消融术 射频 肝切除术 腹腔镜外科手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