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4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循证医学结合适时教学与支架式教学在骨科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
作者 李道辉 戴永文 +5 位作者 田新鹏 陈凌强 董俊杰 杨晋 龚志强 王兵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23年第13期190-194,共5页
骨科作为医学门类中的三级学科,不仅学习难度大,内容也比较多。然而实习医生需要轮转科室较多,所以分配在骨科的实习时间是有限的。同时教师和助教及学生反映:对于骨科实习普遍存在,如课本知识脱节、教学时间不连续、带教老师缺乏教学... 骨科作为医学门类中的三级学科,不仅学习难度大,内容也比较多。然而实习医生需要轮转科室较多,所以分配在骨科的实习时间是有限的。同时教师和助教及学生反映:对于骨科实习普遍存在,如课本知识脱节、教学时间不连续、带教老师缺乏教学方法等问题。文章针对骨科临床实习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设计了以“循证医学思想为基础使用适时教学(just-in-time teaching,JiTT)结合支架式教学(scaffolding instruction,SI)”的模式去解决上述问题,从而提高骨科教学质量。同时对该新型的教学模式进行了背景介绍、解决问题的对策分析、优势性的分析和具体应用。通过现有手段针对骨科临床实习教学所存在的问题进行解决,为培养未来的高素质医生和骨科临床实习教学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科 循证医学 临床实习 适时教学 教育 支架式教学 教学方法
下载PDF
兔肩袖腱骨愈合过程中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的表达及作用机制
2
作者 王旭 吴亚洁 +5 位作者 张鑫福 石志 杨腾云 熊波涵 卢晓君 赵道洪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9期3049-3054,共6页
背景:近年在腱骨损伤领域部分学者将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搭载在组织工程支架上用以促进腱骨愈合,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但在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促进腱骨愈合机制及自然愈合过程中其是否参与修复,目前尚未明确。目的:研究兔肩袖全层冈上肌断裂... 背景:近年在腱骨损伤领域部分学者将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搭载在组织工程支架上用以促进腱骨愈合,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但在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促进腱骨愈合机制及自然愈合过程中其是否参与修复,目前尚未明确。目的:研究兔肩袖全层冈上肌断裂后腱骨愈合过程中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表达,及其在腱骨损伤时对干细胞的迁移作用和最佳体外促迁移浓度。方法:随机取成年新西兰大白兔18只建立肩袖损伤模型,另取3只为空白对照。于造模后3,5,7,14,21,28 d各处死3只并处死空白组兔,取腱骨连接处组织保存在-80℃冰箱。应用ELISA反应检测损伤后各时间点愈合处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表达。取幼兔股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离培养鉴定,通过transwell实验验证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对干细胞的促迁移作用效果及体外促迁移最佳浓度,将培养到P3代的干细胞与Brdu共培养后注入兔耳缘静脉,通过免疫组化染色验证干细胞是否迁移至损伤处。结果与结论:①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在肩袖腱骨愈合过程呈双峰表达,于伤后3 d明显增高(P<0.01)随后下降,于伤后5 d达最低,后再次升高于伤后14 d达峰值(P<0.01),然后下降;②细胞免疫组化染色可见标记有Brdu的干细胞确有迁移至损伤处;③transwell实验结果表明60-80 ng/mL的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对干细胞促迁移效果最好,而200 ng/mL浓度反而会起到抑制迁移作用;④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参与了肩袖腱骨愈合的炎症反应期和增殖期的愈合过程,其作用机制可能为通过促进干细胞迁移至损伤处并分化为各类细胞促进修复,并且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的促迁移作用存在于一定浓度范围,超出范围则可能起到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袖大撕裂 腱骨愈合 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下载PDF
改良结扎法用于脊髓损伤造模的优势分析
3
作者 李道辉 徐晓霜 +5 位作者 李郑涛 田新鹏 毕航川 刘源 戴永文 陈凌强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79-384,共6页
背景:目前根据脊髓损伤的损伤方式不同衍生出不同的模型构建方法,传统物理损伤造模方法都有各自的优缺点,尚缺乏较为有效和稳定的脊髓损伤动物模型。目的:建立一种可复制、可调控、创伤小、死亡率低、模型更稳定、适用范围广、术后护理... 背景:目前根据脊髓损伤的损伤方式不同衍生出不同的模型构建方法,传统物理损伤造模方法都有各自的优缺点,尚缺乏较为有效和稳定的脊髓损伤动物模型。目的:建立一种可复制、可调控、创伤小、死亡率低、模型更稳定、适用范围广、术后护理时间短的脊髓损伤大鼠模型。方法:将体质量和鼠龄相似的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改良组,每组20只,对照组采用钳夹造模法构建脊髓损伤模型,改良组选用基于压迫法改良的结扎法,在开窗的基础上使用缝线结扎的方法进行脊髓损伤的造模。比较两组大鼠的排尿行为、血尿、脓尿(感染率)、死亡率、脊柱畸形率及术后1,3,5,7 d的BBB运动功能学评分。结果与结论:基于压迫法改良的结扎法建立的脊髓损伤大鼠模型比常规建模方法排尿行为恢复较快、血尿率低、感染率低、死亡率低、脊柱畸形率低,BBB评分结果更集中稳定(1周内均<2分),由此可证明基于压迫法改良的结扎法更适用于脊髓损伤大鼠模型的建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 脊髓损伤模型 钳夹造模法 结扎法 排尿反射 排尿行为 脊柱畸形 BBB评分
下载PDF
基于OSCE理念的“六站式”骨科临床技能考核体系的应用 被引量:15
4
作者 刘劲松 张锡华 +5 位作者 李溪 阮永华 杨丽娟 吴雪梅 蒋萍 王琦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8年第9期137-141,共5页
目的探索适用于昆明医科大学骨外科学研究生学位衔接培养模式的阶段性临床技能考核与教学质量评估体系.方法采用基于OSCE理念的"六站式"骨科临床技能考核体系对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4届接受学位衔接培养模式的骨外科... 目的探索适用于昆明医科大学骨外科学研究生学位衔接培养模式的阶段性临床技能考核与教学质量评估体系.方法采用基于OSCE理念的"六站式"骨科临床技能考核体系对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4届接受学位衔接培养模式的骨外科学研究生实施三个阶段的临床技能考核,通过对考核结果、考生回馈意见的比较分析,以明确各阶段考生临床技能的薄弱环节及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为教学改革指明方向,并探讨该考核体系的实用性、可行性.结果各考站平均成绩均逐年升高,通过对各考站不同阶段平均成绩的比较发现均存有差异(P<0.05);在每个考核阶段,第一站(病史采集、病例分析、体格检查)平均成绩均为最低,第三站(术前准备)次之,即两个NSP考站平均成绩均偏低,两两比较发现两站间无明显差异,但第一、三站与其他考站均存在差异(P<0.05);在两个NSP考站,医患沟通能力优良率最低;三个阶段的合格率分别为45.45%(5人)、72.73%(8人)、100.00%(11人),第三阶段合格率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结业考核通过率存在一致性(100.00%,11人);考生对该核体系的预期前景均持乐观态度(非常乐观:36.36%;乐观:63.64%),一致认为阶段性实施该项考核对提升骨科综合临床技能是有益的,并对骨科NSP的"标准化"能力表示认可.结论该考核体系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相接轨,可初步适用于昆明医科大学骨外科学研究生学位衔接培养过程中阶段性临床技能的考核和教学质量的评估,具有一定的借鉴、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客观标准化临床考试 护士标准化患者 骨科 学位衔接 考核体系 应用研究
下载PDF
经皮椎间孔镜治疗椎体后缘离断症的手术技巧及短期疗效观察
5
作者 李成勇 石志 +4 位作者 龚志强 娄振凯 赵石好 苗辉 王兵 《颈腰痛杂志》 2024年第2期248-251,共4页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手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lumbar discectomy,PELD)治疗腰椎椎体后缘离断症(posterior apophyseal ring separation,PARS)的手术技巧及短期疗效。方法纳入PELD治疗的腰椎PARS患者53例,均采用症状较重侧椎间孔...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手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lumbar discectomy,PELD)治疗腰椎椎体后缘离断症(posterior apophyseal ring separation,PARS)的手术技巧及短期疗效。方法纳入PELD治疗的腰椎PARS患者53例,均采用症状较重侧椎间孔入路,通过恰当的手术技巧摘除突出椎间盘、摘除全部或部分离断骨块。于术前和术后3个月、1年、2年时,通过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价患者腰、腿痛改善情况,Oswestry残疾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估腰椎功能改善程度,采用改良MacNab标准评估疗效。结果所有手术顺利,无神经损伤、硬膜撕破及感染等并发症。复查CT显示减压良好,离断骨块全部切除32例,部分切除21例。所有患者均获得2年随访,与术前相比,术后腰、腿痛VAS和腰椎ODI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疗效评估优良率为94.34%。结论PELD治疗腰椎PARS具有创伤小、康复快、疗效好等优点,可作为手术治疗PARS的良好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椎体后缘离断症 经皮椎间孔镜 微创
下载PDF
三级综合医院医师临床能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被引量:9
6
作者 俞岚 何飞 +2 位作者 雷霖 段浩 周梅 《东南国防医药》 2018年第4期425-428,共4页
目的构建三级综合医院医师临床能力综合评价的客观指标体系,实现以客观指标量化各级医师临床诊疗能力,为医师考核、第三方评价以及专科化评价医师考核管理提供量化指标与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文献研究法、专家访谈法、Delphi法、层次分析... 目的构建三级综合医院医师临床能力综合评价的客观指标体系,实现以客观指标量化各级医师临床诊疗能力,为医师考核、第三方评价以及专科化评价医师考核管理提供量化指标与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文献研究法、专家访谈法、Delphi法、层次分析法等多种研究方法确立医师临床能力综合评价的指标体系并确定各级指标的权重值。结果建立了三级综合医院医师临床能力综合评价的客观指标体系并确立了指标权重,其中一级指标1个,二级指标4个,三级指标36个。结论本研究构建的医师临床能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具有科学性、可操作性,为医师考核管理提供客观的评价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医院 综合评价 指标体系 德尔菲法 层次分析法
下载PDF
骨科虚拟手术系统辅助前交叉韧带重建手术流程的建立 被引量:2
7
作者 李松 何飞 +3 位作者 杨光 许明卿 华闻达 刘洋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4年第7期78-83,共6页
目的建立骨科虚拟手术系统辅助前交叉韧带重建术的手术流程,以期提高重建韧带骨隧道定位的准确性.方法利用螺旋CT对1名健康志愿者的双侧膝关节进行扫描,扫描结果以DICOM格式导入自主研发的骨科虚拟手术系统(BioMxsf软件),实现对膝关节... 目的建立骨科虚拟手术系统辅助前交叉韧带重建术的手术流程,以期提高重建韧带骨隧道定位的准确性.方法利用螺旋CT对1名健康志愿者的双侧膝关节进行扫描,扫描结果以DICOM格式导入自主研发的骨科虚拟手术系统(BioMxsf软件),实现对膝关节三维模型的重建,在重建出的三维模型中对ACL股骨、胫骨止点及骨道出口位置进行确定并标记,结合前交叉韧带重建手术的要求,利用VR和MPR成像技术通过MPR轴位、矢状位和冠状位重建,实现在前交叉韧带重建手术中进行骨道长度、角度的测量及骨道定位,并建立骨科虚拟手术系统辅助前交叉韧带重建手术的标准操作流程,进行手术操作模拟,满足前交叉韧带重建手术术前计划的需要.结果建立了骨科虚拟手术系统辅助前交叉韧带重建手术流程:通过术前CT扫描,获得DICOM格式CT数据,然后将数据导入骨科虚拟手术系统并重建出膝关节三维模型,进行术前膝关节相关参数的测量,最后进行手术模拟.结论骨科虚拟手术系统辅助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的手术流程的建立,能够帮助医生形成更加直观立体的膝关节形象,并提供准确的骨道长度、角度等数据,使前交叉韧带重建手术的骨道定位更精确、手术方式的选择更合理,从而验证了骨科虚拟手术系统支持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手术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交叉韧带 虚拟手术系统 三维重建 外科手术
下载PDF
二氧化钛纳米管在骨科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8
作者 董俊杰 黄云超 +2 位作者 向柄全 杨延龙 刘建雄 《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 CAS 2018年第2期61-65,共5页
查阅国内外有关二氧化钛纳米管(TiO_2纳米管)在骨科领域(实验研究)的文献,并进行归纳分析,总结TiO_2纳米管在骨科领域的研究现状及进展。TiO_2纳米管是一种新型纳米材料,阳极氧化法、模板合成法和水热合成法是目前常用的3种制备方法,Ti... 查阅国内外有关二氧化钛纳米管(TiO_2纳米管)在骨科领域(实验研究)的文献,并进行归纳分析,总结TiO_2纳米管在骨科领域的研究现状及进展。TiO_2纳米管是一种新型纳米材料,阳极氧化法、模板合成法和水热合成法是目前常用的3种制备方法,TiO_2纳米管在骨科的研究集中在组织相容性(促骨融合与骨生长)和表面修饰(载物载药)方面。TiO_2纳米管有良好的抗菌性与组织相容性,可载药载物,在抗菌、抗肿瘤、促骨生长方面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和研究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钛纳米管 骨科 研究进展
下载PDF
探究护理安全管理在骨科护理管理的作用 被引量:7
9
作者 吴雪梅 欧阳虹 《中国农村卫生》 2015年第7X期63-64,64,共2页
目的:探讨护理安全管理在骨科护理管理的作用,给予患者安全优质的护理服务。方法:对骨科病房造成护理不安全因素的原因进行分析,并给与有效的护理安全管理应对策略。结果:在给予相应的护理安全管理措施后,明显减少了安全事件的发生。结... 目的:探讨护理安全管理在骨科护理管理的作用,给予患者安全优质的护理服务。方法:对骨科病房造成护理不安全因素的原因进行分析,并给与有效的护理安全管理应对策略。结果:在给予相应的护理安全管理措施后,明显减少了安全事件的发生。结论:加强和改善护理安全管理,有效采取相应措施,可以降低或排除各种安全事件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科 护理 安全管理
下载PDF
混合教学结合翻转课堂的骨科临床教学思考设计 被引量:6
10
作者 李昊天 肖瑜 +5 位作者 赵石好 陈凌强 董俊杰 杨晋 龚志强 王兵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21年第27期5-10,共6页
本文分析传统教学法、翻转课堂及在线教学在骨科临床教学中的优点与不足,提出"基于手机应用的混合教学结合翻转课堂模式"新型教学法。对该新型教学方法的教学设计、可行性进行介绍,探讨该方法的应用前景及教学意义,从而探索&q... 本文分析传统教学法、翻转课堂及在线教学在骨科临床教学中的优点与不足,提出"基于手机应用的混合教学结合翻转课堂模式"新型教学法。对该新型教学方法的教学设计、可行性进行介绍,探讨该方法的应用前景及教学意义,从而探索"互联网+"背景下可以满足骨科学现代医学教育需求的临床教学新模式,为医学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科 临床教学 互联网 翻转课堂 混合教学 教学方法 教育
下载PDF
病毒载量对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合并股骨头坏死患者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刘俊洪 寸新华 +5 位作者 张建洪 陈佳晖 梁一鸣 魏树发 杨毅 李彪 《临床骨科杂志》 2023年第2期187-192,共6页
目的 探讨病毒载量对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合并股骨头坏死患者行全髋关节置换术(THA)的影响。方法 将50例HIV合并股骨头坏死行THA治疗的患者根据术前病毒载量的不同分为A组(病毒载量<30 000 copy/ml, 35例)和B组(病毒载量≥30 000 c... 目的 探讨病毒载量对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合并股骨头坏死患者行全髋关节置换术(THA)的影响。方法 将50例HIV合并股骨头坏死行THA治疗的患者根据术前病毒载量的不同分为A组(病毒载量<30 000 copy/ml, 35例)和B组(病毒载量≥30 000 copy/ml, 15例)。记录两组手术情况、CD4^(+)T淋巴细胞水平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评价疗效。结果 患者均获得36个月随访。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CD4^(+)T淋巴细胞水平变化在术后2周及1、3、6、12、24、36个月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各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两组术后1、3、6、12、24、36个月均较术前改善(P<0.05),两组术后各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B组1例(1/15)发生肺部感染,A组3例(3/35)、B组3例(3/15)发生切口周围浅表感染,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病毒载量对于HIV合并股骨头坏死患者行THA影响较小,但仍建议做好围手术期准备,将病毒载量降至低水平后再行手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股骨头坏死 全髋关节置换术 病毒载量
下载PDF
lncRNA影响脊髓损伤修复机制的研究进展
12
作者 田新鹏 李道辉 +4 位作者 戴永文 刘源 毕航川 王俊飞 陈凌强 《山东医药》 CAS 2023年第16期96-99,共4页
脊髓损伤(SCI)涉及严重的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可导致患者损伤平面以下运动和感觉功能异常或缺失以及自主神经功能紊乱。lncRNA在SCI后病情发展及转归中发挥重要作用,其机制具体表现为促进SCI后神经细胞功能改变、调节炎症、抑制细胞凋亡... 脊髓损伤(SCI)涉及严重的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可导致患者损伤平面以下运动和感觉功能异常或缺失以及自主神经功能紊乱。lncRNA在SCI后病情发展及转归中发挥重要作用,其机制具体表现为促进SCI后神经细胞功能改变、调节炎症、抑制细胞凋亡、减缓神经性疼痛以及促进血管的再生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长链非编码RNA 神经修复 基因表达 基因调控
下载PDF
全膝关节置换治疗创伤与非创伤性伸直僵硬膝的疗效对比
13
作者 刘俊洪 李彪 +5 位作者 杨毅 梁一鸣 陈佳晖 曾鑫 李楠曦 魏树发 《实用骨科杂志》 2023年第1期65-69,共5页
目的 观察后稳定型(posterior stable, PS)假体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 TKA)治疗创伤性伸直僵硬膝与非创伤性伸直僵硬膝的临床早期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8月至2021年8月进行TKA治疗的创伤与非创伤性伸直型僵硬膝... 目的 观察后稳定型(posterior stable, PS)假体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 TKA)治疗创伤性伸直僵硬膝与非创伤性伸直僵硬膝的临床早期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8月至2021年8月进行TKA治疗的创伤与非创伤性伸直型僵硬膝共30例(32膝)患者资料。按病因分为A、B两组,A组创伤性伸直僵硬膝10例(10膝),其中男6例,女4例;平均年龄(65.0±4.3)岁。B组非创伤性伸直僵硬膝组20例(22膝),其中男8例,女12例;平均年龄(68.5±5.2)岁。观察两组手术前后膝关节活动度、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评分(the hospital special surgery, HSS)及并发症。结果 两组术前膝关节活动度、VAS、HS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0例患者均获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2.2±0.4)个月。末次随访时,膝关节活动度:A组(99.0±3.2)分,B组(112.8±10.2)分;VAS:A组(4.3±0.7)分,B组(2.3±1.0)分;HSS评分:A组(83.8±2.1)分,B组(89.4±1.8)分;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A组出现1例腓总神经损伤。结论 TKA治疗伸直僵硬膝能改善患者的膝关节活动度、缓解膝关节疼痛,且非创伤性伸直僵硬膝效果优于创伤性伸直僵硬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置换 创伤 非创伤 伸直僵硬
下载PDF
昼夜节律与自噬相互调控的机制
14
作者 谌超 王学楠 +2 位作者 展恩雨 吕正品 张帆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9期4696-4703,共8页
背景:目前,昼夜节律性自噬已逐渐成为生命科学和人类健康的研究热点,其在维持人类健康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且诸多研究已证实昼夜节律紊乱导致的异常自噬会诱发各种疾病,如神经退行性变、癌症、衰老过程、自身免疫等。随着研究的深入,自... 背景:目前,昼夜节律性自噬已逐渐成为生命科学和人类健康的研究热点,其在维持人类健康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且诸多研究已证实昼夜节律紊乱导致的异常自噬会诱发各种疾病,如神经退行性变、癌症、衰老过程、自身免疫等。随着研究的深入,自噬与昼夜节律调节之间相关联的证据越来越多,但其相互调控机制尚未阐明。目的:探讨昼夜节律与自噬的关系,综述分子生物钟、自噬的昼夜节律、及昼夜节律与自噬相互调控机制的最新研究进展,并对其具体分子机制进行详细的概述。方法:以“circadian rhythm,autophagy,molecular circadian clock,regulation,gene”为英文主题词,以“昼夜节律,自噬,分子生物钟,调控机制,基因”为中文主题词,分别在PubMed数据库、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以及万方数据库检索最新的相关中英文文献,根据纳入及排除标准最终纳入107篇文献进行归纳总结。结果与结论:①昼夜节律是由分子生物钟产生的24 h生理和行为节律,分子生物钟与其产生密切相关,主要是通过BMAL1:CLOCK异源二聚体与靶分子启动子中的E-box结合,进一步激活Cry、Per、Rev-erb和Ror基因的转录,从而介导昼夜节律的产生;②一些参与自噬的基因、转录因子和通路在昼夜变化中具有节律性,其受多个昼夜节律生物钟核心成分(如Per2、BMAL1和REV-ERB)的调控,是功能上连接昼夜节律和自噬的桥梁;③此外,一些分子与药物也能影响自噬和昼夜节律,在节律性自噬的调控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昼夜节律 自噬 分子生物钟 调控 基因
下载PDF
晚期强直性脊柱炎致髋关节强直行全髋关节置换的疗效分析
15
作者 梁一鸣 李彪 +3 位作者 杨毅 刘俊洪 曾鑫 李楠曦 《云南医药》 CAS 2023年第3期77-80,共4页
目的对AS晚期引起髋关节强直行THA治疗的临床疗效分析。方法回顾性研究自2019年6月-2022年12月收入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9例(13侧髋)符合诊断与纳入标准的患者的一般资料,对其术前和末次随访时的患侧髋关节屈曲活动度、Harris... 目的对AS晚期引起髋关节强直行THA治疗的临床疗效分析。方法回顾性研究自2019年6月-2022年12月收入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9例(13侧髋)符合诊断与纳入标准的患者的一般资料,对其术前和末次随访时的患侧髋关节屈曲活动度、Harris髋关节评分、VAS评分、ASDAS指数、BASFI指数、ASQOL问卷评分和BASRI-hip影像学指数进行统计与计算,以评估本组患者的手术疗效。结果本组平均随访24.08±5.95个月,末次随访与术前对比,患髋屈曲活动度活动度明显改善。经过THA治疗,Harris、VAS、ASDAS、BASFI和ASQOL评分均显著改善,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THA是针对改善AS致髋关节强直引起功能障碍和生活质量下降的有效治疗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直性脊柱炎 髋关节强直 全髋关节置换术 髋关节活动度 生活质量
下载PDF
骨修复材料促成骨作用的分子机制
16
作者 徐云容 唐梓闻 何飞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10期168-179,共12页
MAPK、PI3K/AKT、AMPK、TGF-β超家族、Wnt、Hippo、NF-κB、Notch、JAK/STAT、Hedgehog、整合素、OPG/RANKL/RANK、HIF等信号通路都与成骨分化相关,在骨修复材料促进成骨的过程中发挥着一定的调控作用,金属材料、无机材料、有机高分子... MAPK、PI3K/AKT、AMPK、TGF-β超家族、Wnt、Hippo、NF-κB、Notch、JAK/STAT、Hedgehog、整合素、OPG/RANKL/RANK、HIF等信号通路都与成骨分化相关,在骨修复材料促进成骨的过程中发挥着一定的调控作用,金属材料、无机材料、有机高分子材料和复合材料等骨修复材料可以通过激活一条或多条成骨相关信号通路促进骨组织再生。进一步了解骨修复材料促进成骨作用的相关分子机制将有助于骨修复材料更广泛地应用于骨组织工程和付诸临床实践,但目前关于骨修复材料促进成骨作用的具体分子机制还未彻底阐述清晰,未来仍需进一步研究。简要介绍现今与成骨分化相关的信号通路,综述骨修复材料在多种信号通路中的研究,为骨修复材料促成骨机制的深入研究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修复材料 成骨 骨再生 信号通路
下载PDF
人工骨材料修复骨缺损:多种复合后的生物学与力学特征 被引量:18
17
作者 杨毅 毕鑫 +2 位作者 李多玉 唐一萍 李彪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4年第16期2582-2587,共6页
背景:当前应用广泛的骨缺损修复方式主要有自体骨移植、异体骨移植和人工骨移植,人工骨移植可避免患者自身取材的痛苦和并发症及同种异体骨免疫排斥的危险。目的:综述近几年来国内外常用的几种人工骨材料的研究进展情况。方法:应用计算... 背景:当前应用广泛的骨缺损修复方式主要有自体骨移植、异体骨移植和人工骨移植,人工骨移植可避免患者自身取材的痛苦和并发症及同种异体骨免疫排斥的危险。目的:综述近几年来国内外常用的几种人工骨材料的研究进展情况。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2007至2013年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PubMed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FMJS数据库中有关人工骨材料的研究。中文检索词为"人工骨,材料,骨缺损,骨移植",英文检索词为"artificial bone,material,bone defect,bone graft"。结果与结论:目前常用的人工骨材料有天然高分子材料、人工合成高分子、无机材料、纳米材料。理想的骨移植替代物应该具备以下条件: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局部形成微酸性生物环境;利于血管和成骨细胞长入;可完全生物降解;兼具骨生成性、骨传导性和骨诱导性。生物蛋白胶降解及组织相容性较好,且可塑形,但强度较差,以后研究方向主要为加强其强度。人工合成及无机材料强度及支架作用较好,但组织相容性较差,提高其组织相容性很重要。纳米材料为较合适的人工骨材料。目前应用于骨组织工程研究的人工骨材料均有各自的长处和不足,尚不能同时满足理想的骨组织工程细胞外基质材料各方面的要求,而且在生物学和力学特性上与天然骨有差异,故将多种类型材料复合并进行结构和功能修饰,是研制理想骨缺损修复材料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材料 骨生物材料 人工骨 无机材料 纳米材料 骨缺损 综述
下载PDF
不同人工骨材料复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争议与进展 被引量:11
18
作者 毕鑫 李多玉 +2 位作者 杨毅 龚跃昆 李彪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4年第12期1957-1962,共6页
背景:临床上采用复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人工骨组织材料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取得了一定进展。目的:综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生物学性能及运用其复合不同人工骨组织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的研究进展。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2003至2013年PubMed... 背景:临床上采用复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人工骨组织材料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取得了一定进展。目的:综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生物学性能及运用其复合不同人工骨组织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的研究进展。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2003至2013年PubMed数据库、FMJS数据库,2005至2013年万方数据库、CNKI数据库及CBM数据库,检索关键词分别为"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artificial bone,osteo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人工骨,股骨头坏死"。结果与结论:应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别复合天然人工骨、珊瑚人工骨、羟基磷灰石人工骨、钙-磷生物陶瓷人工骨及硫酸钙人工骨等治疗股骨头坏死,可降低坏死股骨头内压力,促进局部毛细血管的修复并改善股骨头血供,促进成骨细胞分化增殖等,最终起到延缓甚至避免人工关节置换治疗。但仍有许多问题有待解决,包括干细胞治疗股骨头坏死病理机制的研究还有待进一步深入;由于个体差异、取材部位、体外培养技术等不同,种子细胞的数量和质量存在明显差异性;目前人工骨组织材料还处于探索研发阶段,运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复合人工骨组织材料治疗股骨头坏死缺乏大样本随机对照研究,其远期疗效缺乏随访观察统计,并且适应证的选择及疗效评价标准、手术认知度等缺乏统一量化的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材料 骨生物材料 人工骨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股骨头坏死 综述
下载PDF
大鼠下腔静脉血栓模型的建立及手术技巧 被引量:8
19
作者 白云城 赵学凌 +3 位作者 周如丹 周志化 吴雪梅 王兵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94-399,共6页
目的:建立大鼠下腔静脉血栓模型,总结建立模型过程中的手术技巧与注意事项。方法:健康SD大鼠64只,分为对照组和造模组,造模组采用"狭窄法",阻断下腔静脉大部分血流,通过结扎后相应时间点开腹观察和取材,进行病理学检查,评价... 目的:建立大鼠下腔静脉血栓模型,总结建立模型过程中的手术技巧与注意事项。方法:健康SD大鼠64只,分为对照组和造模组,造模组采用"狭窄法",阻断下腔静脉大部分血流,通过结扎后相应时间点开腹观察和取材,进行病理学检查,评价造模是否成功。结果:对照组和造模组在实验过程中均未出现意外死亡,生存率100%。对照组下腔静脉无血栓形成(0/8);造模组在狭窄法术后2 h可见有血栓形成(6/8,75%),至术后6 h均可见血栓形成(8/8,100%),术后24 h和48 h,血栓形成,同时管腔内明显充血(16/16,100%),术后7 d血栓有机化表现,但未出现明显消退(8/8,100%),术后14 d至术后21 d观察到血栓溶解消退(16/16,100%)。结论:采用狭窄法使下腔静脉血流淤滞,可成功建立下腔静脉血栓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栓 血管生物学 静脉血栓 动物模型 大鼠
下载PDF
氨甲环酸联合蔗糖铁降低初次全髋关节置换输血率: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 被引量:7
20
作者 溪应龙 段于平 +6 位作者 杨清 杨毅 张正学 赵晓东 周俊洁 杨佳 李彪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7期4288-4293,共6页
背景:目前临床上髋关节置换常用氨甲环酸止血,蔗糖铁治疗围术期贫血,二者联用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需进一步研究。目的:拟探究氨甲环酸联合蔗糖铁在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2016年9月至2017年9月在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 背景:目前临床上髋关节置换常用氨甲环酸止血,蔗糖铁治疗围术期贫血,二者联用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需进一步研究。目的:拟探究氨甲环酸联合蔗糖铁在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2016年9月至2017年9月在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行初次全髋关节置换的患者共263例,174例纳入研究,随机分配到氨甲环酸联合铁剂组(联合用药组)、氨甲环酸组和铁剂组,每组58例。记录患者入院时、手术前1 d、术后1,3,5 d的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压积;观察入院时及术后第1天的凝血酶时间、部分活化凝血酶时间、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水平;记录术中失血量、术后引流量及术后输血患者数;同时计算术前血容量及总失血量。结果与结论:(1)所有术前基本资料,3组患者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2)联合用药组和铁剂组术前1 d血红蛋白质量浓度显著高于氨甲环酸组(P<0.05);联合用药组术后血红蛋白质量浓度显著高于其他两组(P<0.05);(3)联合用药组术后输血、总失血量显著低于氨甲环酸组和铁剂组(P<0.05);(4)3组患者的凝血指标、D-二聚体水平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5)随访期间未出现关节感染、深静脉血栓、肺栓塞等并发症;(6)提示氨甲环酸联合蔗糖铁可以有效提高围术期血红蛋白浓度,减少总失血量及术后输血,不增加血栓及其他并发症发生率,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髋关节置换术 氨甲环酸 蔗糖铁 输血 凝血指标 D-二聚体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