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肝右前叶Glisson系统的解剖结构特点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6
1
作者 刘巧云 马心逸 +3 位作者 喻智勇 高则海 蔡强 侯丽莉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21-125,共5页
目的观察右前叶Glisson系统的解剖结构特点,为实施右前叶病灶的精准肝切除术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剥离解剖20例成人无病变尸体肝脏标本,对肝右前叶Glisson系统进行形态学观察,采集相关数据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G右总分出G右后与G右... 目的观察右前叶Glisson系统的解剖结构特点,为实施右前叶病灶的精准肝切除术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剥离解剖20例成人无病变尸体肝脏标本,对肝右前叶Glisson系统进行形态学观察,采集相关数据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G右总分出G右后与G右前的两支型占95%,G右总分出G右前与G6、G7的3支型占5%。G右总长(2.36±0.56)cm,G右前长(2.61±0.72)cm。G右前根部距肝脏面的深度(1.99±0.43)cm,G右前末端距膈面的深度(4.84±1.95)cm,G右前主干与MHV主干的最短距离(1.61±0.90)cm,G右前主干与RHV主干的最短距离(1.89±0.80)cm,G右前主干与MHV主干的夹角(74.4±16.8)°,G右前主干与RHV主干的夹角(73.1±19.6)°。右前叶Glisson系统的主干末端呈Couinaud型占20%,竜崇正型占65%,复合型占15%;3级分支数目呈2-6支不等。结论右前叶Glisson系统走形存在着明显的个体差异,分布情况不完全符合Couinaud 8段所描述,在实施右前叶精准肝切除术之前应掌握右前叶Glisson系统的解剖特点,有助于设计合理的手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右前叶 Glisson系统 临床解剖 精准肝切除术
下载PDF
肝内Glisson系统解剖的对称性 被引量:4
2
作者 喻智勇 刘巧云 +3 位作者 韦嘉 马心逸 高则海 蔡强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682-687,共6页
目的:通过观察实体肝脏Glisson系统的解剖形态结构,结合肝脏的胚胎发育、比较解剖学知识,论证肝脏Glisson系统的解剖对称性。方法通过20例成人无病变尸体肝脏标本剥离解剖,对肝内Glisson系统进行形态学观察,采集相关数据并进行统... 目的:通过观察实体肝脏Glisson系统的解剖形态结构,结合肝脏的胚胎发育、比较解剖学知识,论证肝脏Glisson系统的解剖对称性。方法通过20例成人无病变尸体肝脏标本剥离解剖,对肝内Glisson系统进行形态学观察,采集相关数据并进行统计学分析,同时结合肝脏胚胎发育与动物比较解剖学的知识,从实体解剖、胚胎解剖、比较解剖的角度阐述肝脏的对称解剖理论。结果肝脏Glisson系统左支( G左)与主干( G主)的夹角为(76.7±17.36)°,右支(G右)与G主的夹角为(81.4±13.8)°;左支(G左)的长度为(3.1±0.76)cm,G中的长度为(2.61±0.72)cm,G右的长度为(1.5±0.50)cm;左叶Glisson系统主干呈弓状走行,辐射状三级分支数目为2~8支不等;中叶Glisson系统主干为Glisson系统主干的延续,三级分支数目呈2~6支不等;30%的右叶Glisson系统主干呈Y型与V型;70%右叶Glisson系统主干呈C型,辐射状三级分支数目为3~8支不等。结论以Glisson系统的三大二级分支将肝脏分为左、中、右3叶,从形态学、胚胎发育和比较解剖学的角度不仅是合理的,而且论证了肝脏实际是一以中叶Glisson主干为轴心的对称性器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内Glisson系统 肝脏对称性 剥离解剖 成人
下载PDF
碘125粒子对乳腺癌细胞VEGF表达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4
3
作者 张万福 靳文帝 +4 位作者 罗开元 李波 王明春 杨嵘 毛文源 《肿瘤防治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13-116,共4页
目的探讨125I粒子对乳腺癌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及其抑制肿瘤细胞增殖的作用机制。方法建立人类乳腺癌细胞株MCF-7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随机分为8组,对照组为C7、C14、C21、C28组,实验组为T7、T14、T21、T28组,每组6只,... 目的探讨125I粒子对乳腺癌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及其抑制肿瘤细胞增殖的作用机制。方法建立人类乳腺癌细胞株MCF-7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随机分为8组,对照组为C7、C14、C21、C28组,实验组为T7、T14、T21、T28组,每组6只,对照组植入空白粒子(0Bq),实验组植入125I粒子(14.8MBq)。观察粒子植入后瘤体生长情况,分别在粒子植入后7、14、21、28 d四个时间点处死两组荷瘤裸小鼠。用半定量RTPCR、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VEGF基因及其蛋白的表达。结果植入125I粒子后,实验组肿瘤生长缓慢,肿瘤抑制率为53.27%。粒子植入28 d,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中肿瘤组织的VEGF m RNA及蛋白表达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125I粒子抑制乳腺癌细胞增殖重要分子生物学机制之一是其抑制乳腺癌细胞VEGF基因和蛋白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25I粒子 乳腺癌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下载PDF
肝再生研究的相关进展和现状 被引量:4
4
作者 马铎 喻智勇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16年第30期4193-4199,共7页
肝脏具有强大的再生潜能,根据肝脏损伤的程度不同,肝脏表现出不同的再生方式.目前对肝再生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对于肝再生的细胞分子生物学机制的研究已经比较深入.最近生物力学因素在肝再生中的作用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肝再生过程... 肝脏具有强大的再生潜能,根据肝脏损伤的程度不同,肝脏表现出不同的再生方式.目前对肝再生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对于肝再生的细胞分子生物学机制的研究已经比较深入.最近生物力学因素在肝再生中的作用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肝再生过程除了肝细胞本身的增殖外,还涉及到肝脏干细胞的增殖和分化.但是确切的肝再生机制还未完全清楚.这篇综述将从肝再生的模式、肝再生的细胞分子生物学机制、力学因素对再生的影响以及干细胞在肝再生中的作用这4个方面对肝再生的相关研究进行总结回顾,了解肝再生的相关研究进展,对肝再生认识的不断深入,也为临床上肝脏相关疾病的诊治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再生 部分肝切除术 细胞分子生物学 干细胞 生物力学
下载PDF
1201例静止型α-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的基因型及血液学表型分析 被引量:5
5
作者 张志丹 褚焱 +5 位作者 易薇 杨必清 番云华 黄铠 黄小琴 杨昭庆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21年第7期774-777,共4页
目的分析1201例静止型α-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的基因型及血液学表型特征。方法采用PCR-流式荧光杂交法确定云南省德宏地区静止型α-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携带者的基因型,采用血常规检测获取血液学表型,统计分析各血液学指标。结果1201... 目的分析1201例静止型α-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的基因型及血液学表型特征。方法采用PCR-流式荧光杂交法确定云南省德宏地区静止型α-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携带者的基因型,采用血常规检测获取血液学表型,统计分析各血液学指标。结果1201例静止型α-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携带者中检出-α^(3.7)/αα、-α^(4.2)/αα、αα^(CS)/αα及αα^(WS)/αα这4种基因型,其中以缺失型-α^(3.7)/αα(83.51%)和突变型αα^(CS)/αα(11.16%)最为常见。血红蛋白(Hb)、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MCH)对静止型α-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的诊断价值,灵敏度和准确度较低。在育龄人群中,非缺失型(αα^(CS)/αα、αα^(WS)/αα)的Hb水平低于缺失型(-α^(3.7)/αα、-α^(4.2)/αα),女性携带者Hb水平低于男性,贫血比例高于男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云南省德宏地区静止型α-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的基因型和血液学表型存在明显的异质性,血常规指标Hb、MCV、MCH对筛查静止型α-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的漏检率较高,建议有条件的地方加用基因检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 静止型α-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 基因型 表型
下载PDF
肝右后叶Glisson鞘的应用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7
6
作者 刘巧云 马心逸 +3 位作者 喻智勇 高则海 蔡强 邓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61-164,共4页
目的观察肝右后叶Glisson鞘的解剖结构及走行分布情况,为实施右后叶精准肝切除术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通过20例成人无病变尸体肝脏的剥离解剖,对肝右后叶Glisson鞘进行形态学观察,采集相关数据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右后支Glisson... 目的观察肝右后叶Glisson鞘的解剖结构及走行分布情况,为实施右后叶精准肝切除术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通过20例成人无病变尸体肝脏的剥离解剖,对肝右后叶Glisson鞘进行形态学观察,采集相关数据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右后支Glisson鞘存在共干和无共干的分别占95%和5%,G右后/G右前的夹角为(81.4±13.8)°;30%的右后支Glisson鞘呈Y型与V型,Y型中G6/G7的夹角为(71±3.92)°;70%右后支Glisson鞘主干呈C型,辐射状三级分支数目为3—8支不等。结论右后叶Glisson鞘走行分布情况并不完全符合Couinaud分段的描述,且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在实施精准肝切除术之前了解右后叶Glisson鞘的解剖,有助于降低手术风险,减少术后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后叶Glisson鞘 应用解剖 精准肝切除术
原文传递
小剂量尿激酶持续泵入溶栓联合阿加曲班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合并脑出血一例 被引量:6
7
作者 陆平 李晓刚 +5 位作者 杨国凯 万嘉 马振桓 李国剑 杜玲娟 杨镛 《临床医学》 CAS 2015年第8期126-126,F0003,共2页
1病例资料 患者,女,51岁,因左下肢肿胀3 d余于2014年6月18日1时25分入院。既往高血压3年,最高180/94 mm Hg(1 mm Hg=0.133 kPa),不规律服药;腰椎间盘脱出10年余;17 d前因右侧基底节区急性脑出血于保山市人民医院住院治疗,入院前3 d... 1病例资料 患者,女,51岁,因左下肢肿胀3 d余于2014年6月18日1时25分入院。既往高血压3年,最高180/94 mm Hg(1 mm Hg=0.133 kPa),不规律服药;腰椎间盘脱出10年余;17 d前因右侧基底节区急性脑出血于保山市人民医院住院治疗,入院前3 d突发左下肢肿胀,当地医院头部CT示右侧基底节区脑出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静脉血栓形成 小剂量尿激酶 阿加曲班 合并脑出血 基底节区脑出血 右侧基底节区 规律服药 腘静脉 股浅静脉 腰椎间盘脱出
原文传递
^125 I粒子诱导胃癌移植瘤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腺病毒E1B19000相互作用蛋白3和Wnt9a基因表达和甲基化效应机制 被引量:1
8
作者 马振桓 罗开元 +1 位作者 杨镛 李波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483-483,共1页
本研究旨在探讨^125 I粒子诱导胃癌移植瘤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腺病毒E1B19000相互作用蛋白3(BNIP3)和Wnt9a基因表达和甲基化效应机制,现报道如下。
关键词 B细胞淋巴瘤 白血病-2 相互作用蛋白 基因表达 甲基化 腺病毒 移植瘤 胃癌 粒子
原文传递
不同放射剂量的^(125)I粒子对人低分化胃癌细胞影响的动物实验研究
9
作者 李晓刚 陆平 +4 位作者 靳文帝 李波 王春晓 牛朝 罗开元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CAS 2014年第12期1518-1523,共6页
目的探讨不同放射剂量的125I粒子对BGC823人低分化胃癌细胞的影响。方法将BGC823人低分化胃癌细胞悬液种植于64只BLAB nu/nu裸鼠的皮下,以制备荷瘤鼠模型。待荷瘤鼠模型饲养3周左右、肿瘤生长至0.7~1.2 cm时,将其随机分为4组:空白对照... 目的探讨不同放射剂量的125I粒子对BGC823人低分化胃癌细胞的影响。方法将BGC823人低分化胃癌细胞悬液种植于64只BLAB nu/nu裸鼠的皮下,以制备荷瘤鼠模型。待荷瘤鼠模型饲养3周左右、肿瘤生长至0.7~1.2 cm时,将其随机分为4组:空白对照组、低剂量组、中剂量组及高剂量组(n=16)。其中,空白对照组裸鼠植入空白粒子,低、中及高剂量组分别植入放射剂量为1.48×10-7、2.22×10-7及2.96×10-7 Bq的125I粒子。分别于粒子植入前、植入后7、14、21及28 d,4组均随机抽取4只荷瘤鼠处死,剥取瘤体称重,并计算肿瘤体积;分别于植入粒子后14 d和28 d,测量4组荷瘤鼠肿瘤组织的细胞凋亡率和细胞周期因子E(cyclin E)m RNA的表达水平。结果 1除空白对照组外(空白对照组的变化不大),低、中及高剂量组的肿瘤体积和肿瘤质量随时间延长均呈下降趋势。粒子植入后7、14、21及28 d,低、中及高剂量组的肿瘤体积和肿瘤质量均小于(轻于)空白对照组(P<0.05),且在28 d时,低剂量组的肿瘤体积和肿瘤质量均小于(轻于)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P<0.05)。2 14 d和28 d时,低、中及高剂量组的凋亡率均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而cyclin E m RNA的表达水平均低于空白对照组(P<0.05)。28 d时,低剂量组的凋亡率高于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P<0.05),而cyclin E m RNA的表达水平却低于该2组(P<0.05)。同组内与14 d比较,28 d时除空白对照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P>0.05),其余3组的凋亡率均较高(P<0.05),而cyclin E m RNA的表达水平均较低(P<0.05)。结论 125I粒子组织间植入可有效抑制人低分化胃癌组织的生长,可抑制其cyclin E m RNA的表达;与其他剂量相比(2.22×10-7 Bq及2.96×10-7 Bq),低剂量(1.48×10-7 Bq)的125I粒子持续照射可诱导BGC823人低分化胃癌细胞的凋亡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25I粒子 低分化胃癌 细胞凋亡 细胞周期因子E
原文传递
皮肤鳞癌、肾透明细胞癌、炎性肝癌重复癌1例报告
10
作者 蔡强 喻智勇 高则海 《肿瘤预防与治疗》 2014年第3期156-158,共3页
多原发癌( multiple primary malignancies,MPM)又称重复癌,是指同一个体的单个或多个器官同时或异时性发生两个或两个以上恶性肿瘤。重复癌和炎性肝癌都相对少见,本文报告1例重复癌表现为炎性肝癌的罕见病例。
关键词 重复癌 炎性肝癌 皮肤鳞癌 肾透明细胞癌
原文传递
大鼠部分肝切除术后门静脉压力变化可激活黏着斑激酶促进肝再生 被引量:5
11
作者 马心逸 喻智勇 +5 位作者 马铎 刘巧云 邓 高则海 支春平 蔡强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840-843,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比例肝叶切除术后门静脉压力(PVP)变化与力学信号传导通路关键蛋白黏着斑激酶(FAK)表达及肝再生的关系。方法将64只Sprague-Dawley雌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70%肝叶切除术组、50%肝叶切除术组和30%肝叶切除术组。... 目的探讨不同比例肝叶切除术后门静脉压力(PVP)变化与力学信号传导通路关键蛋白黏着斑激酶(FAK)表达及肝再生的关系。方法将64只Sprague-Dawley雌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70%肝叶切除术组、50%肝叶切除术组和30%肝叶切除术组。测定术后24h、48h、72h和168h门静脉压力值(每组每个时点各4只)。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肝组织FAK和细胞核增殖抗原(PCNA)表达,并用hnage-pro plus6.0医学图像分析软件进行半定量分析。结果肝叶切除比例越大,相应时点门静脉血流压力值越大,肝组织FAK和PCNA表达越强。术后24h、48h、72h和168h各时点PVP、FAK以及PCNA水平三者呈正相关。结论肝切除术后门静脉压力升高可通过激活力学信号传导通路关键蛋白FAK促进肝细胞增殖和肝组织再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部分肝切除术 肝再生 门静脉压力 黏着斑激酶 大鼠
原文传递
流体切应力促永生化大鼠BRL-3A肝细胞增殖的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马心逸 喻智勇 +6 位作者 韦嘉 马铎 邓 刘巧云 高则海 蔡强 支春平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534-1537,共4页
目的观察不同大小流体切应力对永生化大鼠BRL-3A肝细胞株增殖动力学的影响。方法构建流体切应力加载细胞培养装置,以永生化大鼠BRL-3A肝细胞株为研究对象,实验分为未添加肝细胞生长因子(HGF)的A组和添加HGF的B组,各组加载0、12、24... 目的观察不同大小流体切应力对永生化大鼠BRL-3A肝细胞株增殖动力学的影响。方法构建流体切应力加载细胞培养装置,以永生化大鼠BRL-3A肝细胞株为研究对象,实验分为未添加肝细胞生长因子(HGF)的A组和添加HGF的B组,各组加载0、12、24dyn/cm^2大小的流体切应力,采用直接细胞计数和分光光度计测定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的方法检测12、24、48、168h细胞增殖动力学的变化。结果未加载流体切应力时,B组细胞增殖优于A组;加载流体切应力越大,A组和B组细胞均增殖更明显;在同一时间点加载同样大小切应力时,B组细胞增殖由于A组(P〈0.05)。加载大小为24dyn/cm^2的切应力培养细胞24h,A和B组的细胞计数和CCK-8分光光度计吸光度(A)值均达到最高值,细胞计数分别为A组(10.73±2.54)×10^6个和B组(15.93±2.00)×10^6个(P〈0.05),CCK-8分光光度计A值分别为A组(2.04±0.51)和B组(3.09±0.40,P〈0.05);24—72h逐渐下降,但仍高于未加载应力组(P〈0.05),168h则接近或略高于未加载应力组。结论流体切应力对永生化大鼠BRL-3A肝细胞株增殖有促进作用,而且,理化因素(流体切应力联合HGF)共同作用下肝细胞增殖更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再生 永生化大鼠BRL-3A肝细胞株 流体切应力 肝细胞生长因子
原文传递
GATA4基因3′UTR区基因多态性与先天性动脉导管未闭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郭薇霞 褚焱 +6 位作者 杨昭庆 黄小琴 马绍辉 林克勤 黄铠 孙浩 骆志玲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2019年第4期477-479,445,共4页
目的探讨GATA4基因3′UTR区所有SNPs及罕见突变与先天性心脏病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组收集了41例PDA患者及342例健康人外周静脉血,提取DNA后,对GATA4基因最后一个外显子(1820bp)进行Sanger测序。与参考序列比对后,比较两组间所有SNPs、... 目的探讨GATA4基因3′UTR区所有SNPs及罕见突变与先天性心脏病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组收集了41例PDA患者及342例健康人外周静脉血,提取DNA后,对GATA4基因最后一个外显子(1820bp)进行Sanger测序。与参考序列比对后,比较两组间所有SNPs、罕见突变位点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结果共发现8个SNP和1个罕见突变:在41例病例组中检出1例罕见突变rs372504711;将病例组和对照组进行关联分析,rs904018位点在两者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与C等位基因相比,T等位基因增加PDA的患病风险(OR=1.66,95%CI 1.04-2.67),与CC基因型相比TT和CT基因型均能增加PDA患病风险(OR=2.86,95%CI1.39-5.89)。结论初步发现一些位于GATA4基因3′UTR的突变可能与先心病的发病相关,值得下一步进行功能验证,从而为CHD的早期筛查和预防提供更多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ATA4基因 3′UTR区 单核苷酸多态性 先天性心脏病 动脉导管未闭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