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偏远山区混合堆积体边坡失稳加固处置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王有昌 余涛 +2 位作者 舒伟富 钟志群 涂孝波 《路基工程》 2023年第4期198-205,共8页
依托澜沧江沿江公路边坡工程实例,分析边坡混合堆积体特点及失稳变形特征,运用强度折减法原理和Midas GTS/NX有限元软件对边坡变形失稳过程、逐级开挖防护过程进行对比模拟分析;研究混合堆积体边坡失稳变形演化机制,模拟锚杆框架、锚索... 依托澜沧江沿江公路边坡工程实例,分析边坡混合堆积体特点及失稳变形特征,运用强度折减法原理和Midas GTS/NX有限元软件对边坡变形失稳过程、逐级开挖防护过程进行对比模拟分析;研究混合堆积体边坡失稳变形演化机制,模拟锚杆框架、锚索地梁、调整纵坡路基填筑等加固处治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堆积体边坡 失稳机制 强度折减法原理 数值模拟 边坡加固
下载PDF
人类活动影响高速公路滑坡的发灾机理和致灾模式研究--以余家海滑坡成因机理为例 被引量:6
2
作者 郑鹏韬 师晋 +2 位作者 陈粟 魏悦翔 余涛 《科技和产业》 2023年第6期255-263,共9页
高速公路桥梁横跨滑坡体导致公路安全运营问题突出,经济损失严重。以余家海互通立交BK0+601桥滑坡体为例,通过现场调研和钻孔调查,分析该类型滑坡的发灾机理和致灾模式,计算在不同工况下边坡稳定性,提出该类型滑坡的针对性治理方案。结... 高速公路桥梁横跨滑坡体导致公路安全运营问题突出,经济损失严重。以余家海互通立交BK0+601桥滑坡体为例,通过现场调研和钻孔调查,分析该类型滑坡的发灾机理和致灾模式,计算在不同工况下边坡稳定性,提出该类型滑坡的针对性治理方案。结果表明,导致该滑坡发灾的主要因素为不合理的堆载与边坡前缘开挖后支护不及时的人类活动,在降雨的耦合作用下导致滑坡发生。揭示该滑坡致灾机理,是由于前缘水库清淤导致临空面增加,在滑坡的牵引-拉裂作用导致承灾体受损。降雨与库水位波动耦合加剧滑坡的灾变,使桥墩发生位移,威胁行车安全。致灾模式包括排水槽损坏、桥墩基础拉裂以及上部结构破坏和堵河次生灾害。通过稳定性计算与分析表明该滑坡为欠稳定,未来在降雨作用下会出现局部滑动。提出格宾挡墙与护坦的针对性治理措施,能防止库水波动影响,起到拦挡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公路 滑坡 发灾机理 致灾模式 稳定性计算 治理措施
下载PDF
铁路列车荷载下桩承式路堤动力响应特性分析
3
作者 王有昌 余涛 付强 《江西科学》 2023年第2期349-355,共7页
软土地区列车荷载作用下的路基沉降问题是高速铁路安全运行的主要影响因素,桩承式路基则可有效地降低铁路整体沉降。因此,创建铁路桩承式路基三维动力模型,模拟列车动荷载作用下铁路桩承式路基动力响应,同时进行轨道线下各结构参数影响... 软土地区列车荷载作用下的路基沉降问题是高速铁路安全运行的主要影响因素,桩承式路基则可有效地降低铁路整体沉降。因此,创建铁路桩承式路基三维动力模型,模拟列车动荷载作用下铁路桩承式路基动力响应,同时进行轨道线下各结构参数影响因素分析。结果表明:管桩封顶后,桩与垫层接触面积随之增加,桩土荷载分担比相应地增加,路堤整体动位移以及影响范围也减小;桩与垫层动力相互作用大于桩与土相互作用;刚性桩体有向上刺入垫层的趋势,沿垫层底部动位移曲线形式类似于“W”型,并且沿中心桩向外,动位移变化曲线逐步变缓,到路堤坡脚处接近于0;桩和垫层承担了大部分振动荷载,减弱了上部荷载在复合地基内部的影响以及动力波传播影响范围,同时有效地控制路堤和地基沉降,确保高速铁路列车平稳安全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振动荷载 桩土复合地基 动力响应 动力波传播
下载PDF
独拉格咱隧道建设对生态敏感区地表水源的影响研究
4
作者 马敏杰 王有昌 +1 位作者 余涛 罗忠元 《林业建设》 2022年第4期51-58,共8页
公路经过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及景区等生态环境敏感区域时,多以特长深埋隧道穿越绕避,隧道建设过程中的涌水、渗漏水可能会对水环境造成严重影响,甚至破坏生态环境。为研究隧道建设对生态敏感区地表水源的影响,依托独拉格咱隧道建设,... 公路经过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及景区等生态环境敏感区域时,多以特长深埋隧道穿越绕避,隧道建设过程中的涌水、渗漏水可能会对水环境造成严重影响,甚至破坏生态环境。为研究隧道建设对生态敏感区地表水源的影响,依托独拉格咱隧道建设,结合隧址区工程地质勘察和物探解译成果,通过对隧址区地表水环境和水文地质专项调查,应用导水裂隙带分析方法和三维地质模型开展隧道建设对隧址区饮用泉点、碧沽天池及千湖山高原湖泊等地表水源的影响,为隧道设计与施工、生态环境保护与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促使隧道建设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长隧道 隧道建设 生态敏感区 导水裂隙带 三维地质模型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