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抓准“段眼”统领全篇──《詹天佑》教学谈
1
作者 王红 《云南教育(小学教师)》 1996年第5期34-35,共2页
抓准“段眼”统领全篇──《詹天佑》教学谈昆明市五华区永昌二小王红段眼,即一段话中凝聚该段整体内容的关键部分。《詹天佑》可分四个逻辑段,每段都有其段眼。抓准段眼组织教学,可收牵一发而动全身之效。一、寻找段眼,理清脉络初... 抓准“段眼”统领全篇──《詹天佑》教学谈昆明市五华区永昌二小王红段眼,即一段话中凝聚该段整体内容的关键部分。《詹天佑》可分四个逻辑段,每段都有其段眼。抓准段眼组织教学,可收牵一发而动全身之效。一、寻找段眼,理清脉络初读课文,在整体感知全篇内容的基础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詹天佑》 帝国主义者 教学谈 抓准 当地情况 清政府 昆明市 五华区 铁路设计 行动说明
原文传递
异曲同工之妙——两首古诗的比较
2
作者 王红 《云南教育(小学教师)》 1995年第11期31-31,共1页
唐代大诗人李白的《望庐山瀑布》和元代大文学家苏轼的《题西林壁》同是传诵千古的名篇,两首七言绝句都以庐山为描写对象,然而反复推敲,细细品味,却不难发现它们在构思、立意、韵味、风格上迥然有异。 一、绘景立意,各有侧重 《望庐山... 唐代大诗人李白的《望庐山瀑布》和元代大文学家苏轼的《题西林壁》同是传诵千古的名篇,两首七言绝句都以庐山为描写对象,然而反复推敲,细细品味,却不难发现它们在构思、立意、韵味、风格上迥然有异。 一、绘景立意,各有侧重 《望庐山瀑布》,诗人以饱含激情的笔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庐山 古诗 苏轼 瀑布 绘景 七言绝句 笔触 李白 文学家 艺术风格
原文传递
《采蒲台的苇》教学谈
3
作者 王红 《云南教育(小学教师)》 1996年第6期36-36,共1页
《采蒲台的苇》通过赞美苇,表达了作者对白洋淀人民勤劳、勇敢、机智和不怕流血牺牲精神的赞美。文章感情真挚,托物寄情,借物赞人。为了让学生正确理解课文内容,把握好中心思想,我设计了这样的教学思路。
关键词 白洋淀 教学思路 品格特征 托物寄情 感情真挚 正确理解 课文内容 牺牲精神 借物抒情 高尚品格
原文传递
教学古诗重在“读”
4
作者 王红 《云南教育(小学教师)》 1995年第9期22-22,共1页
古诗是我国文学宝库中一朵璀璨的奇葩。入选小学语文教材的古诗都是脍炙人口的名篇佳句,具有语言精炼、意境优美、想象丰富、音韵和谐、节奏鲜明、感情强烈的特点。在古诗教学中,我切实抓好“读”这一重要环节,指导学生通过多读、熟读... 古诗是我国文学宝库中一朵璀璨的奇葩。入选小学语文教材的古诗都是脍炙人口的名篇佳句,具有语言精炼、意境优美、想象丰富、音韵和谐、节奏鲜明、感情强烈的特点。在古诗教学中,我切实抓好“读”这一重要环节,指导学生通过多读、熟读陶冶了审美情趣,培养理解、想象、欣赏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诗教学 小学语文教材 语言精炼 音韵和谐 欣赏能力 节奏 文学 审美情趣 初读 词序
原文传递
《将相和》教学三步骤
5
作者 王红 《云南教育(小学教师)》 1995年第12期39-39,共1页
课文《将相和》是由“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相对独立又互相联系的小故事组成的。教学时我采用“讲→议→练”三步教学法,收到了课堂气氛活跃,长文短教,培养了学生自读能力的效果。 一、从课题入手,整体感知内容 ... 课文《将相和》是由“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相对独立又互相联系的小故事组成的。教学时我采用“讲→议→练”三步教学法,收到了课堂气氛活跃,长文短教,培养了学生自读能力的效果。 一、从课题入手,整体感知内容 读课题后提问:文中“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将相和》 三步教学法 课堂气氛 学生自读 蔺相如 课题 互相联系 小故事 人物语言 学习方法
原文传递
口语反添趣 妙笔尽传神——《猫》赏析
6
作者 王红 《云南教育(小学教师)》 1995年第4期39-39,共1页
《猫》是著名作家老舍先生的一篇状物性散文。文章采用拟人的手法描写了大猫性格的古怪和小猫的淘气可爱。 首先,文章构思巧妙、清晰。全文分两大部分:先写大猫,后写小猫,中间用一句“满月的小猫更可爱”自然过渡,承上启下,揭示了两者... 《猫》是著名作家老舍先生的一篇状物性散文。文章采用拟人的手法描写了大猫性格的古怪和小猫的淘气可爱。 首先,文章构思巧妙、清晰。全文分两大部分:先写大猫,后写小猫,中间用一句“满月的小猫更可爱”自然过渡,承上启下,揭示了两者间纵深递进的内在联系。从文章局部看是按先总后分的顺序进行描述,脉络分明,层次井然。如第一部分写大猫,作者开门见山,直接点出“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紧接着抓住“古怪”这条主线,从三方面依次展开分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过渡 内在联系 口语 性格特点 散文 拟人手法 作家 拟人化 词语 梅花
原文传递
《再见了,亲人》艺术谈
7
作者 王红 《云南教育(小学教师)》 1995年第10期34-34,共1页
《再见了,亲人》是一曲中朝人民友谊的颂歌,文章在提炼典型,抒发感情方面很有艺术特色。 一、找准角度,提炼典型 中朝人民的友谊是在战火硝烟,枪林弹雨中用鲜血和生命凝结而成的。为了抗击美帝国主义的侵略,他们共同生活,并肩战斗,谱写... 《再见了,亲人》是一曲中朝人民友谊的颂歌,文章在提炼典型,抒发感情方面很有艺术特色。 一、找准角度,提炼典型 中朝人民的友谊是在战火硝烟,枪林弹雨中用鲜血和生命凝结而成的。为了抗击美帝国主义的侵略,他们共同生活,并肩战斗,谱写了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乐章。然而文章中没有写频频的战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特色 并肩战斗 帝国主义 友谊 志愿军 颂歌 中国人民志愿军 战士 战争 环境
原文传递
《穷人》教学随想
8
作者 王红 《云南教育(小学教师)》 1995年第6期36-36,共1页
《穷人》描写了渔夫和他妻子桑娜在邻居西蒙惨死后,不顾生活的艰辛,毅然收养了西蒙的两个遗孤的故事,反映了穷人的悲惨生活和善良、乐于助人的高尚品质。作者对人物心理描写细腻,耐人寻味,使人物形象丰满生动;
关键词 设计教学 心理描写 人物形象 西蒙 孤儿 妻子 风暴 丈夫
原文传递
巧点题 善照应——《老水牛爷爷》赏析
9
作者 王红 《云南教育(小学教师)》 1995年第5期26-26,共1页
小学语文第十册中《老水牛爷爷》一文介绍了老水牛爷爷的家以及“老水牛”这个名字的来历。赞扬了他热情待人,乐于助人。无私奉献的高尚品质。文中几次点题,多次照应,使文章主旨鲜明,结构清晰,脉络畅通,浑然一体。读来亲切自然,不时唤... 小学语文第十册中《老水牛爷爷》一文介绍了老水牛爷爷的家以及“老水牛”这个名字的来历。赞扬了他热情待人,乐于助人。无私奉献的高尚品质。文中几次点题,多次照应,使文章主旨鲜明,结构清晰,脉络畅通,浑然一体。读来亲切自然,不时唤起读者的回味与联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学语文 水牛 文章主旨 名字 课题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