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14例功能性构音障碍儿童舌根音异常的自愈情况分析
1
作者 郎春梅 高映勤 +2 位作者 邵华 陈泉东 李果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41-444,共4页
目的研究4~12岁不同年龄未经构音训练的舌根音异常患儿的自愈情况,以期为患者制定合适的康复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昆明市儿童医院2019~2020年114例功能性构音障碍(FAD)且含有舌根音异常的儿童,拒绝行康复训练仅长期门诊回访,1年后对患... 目的研究4~12岁不同年龄未经构音训练的舌根音异常患儿的自愈情况,以期为患者制定合适的康复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昆明市儿童医院2019~2020年114例功能性构音障碍(FAD)且含有舌根音异常的儿童,拒绝行康复训练仅长期门诊回访,1年后对患儿舌根音再次评估,分析患儿舌根音自愈情况与年龄和错误形式之间的关系。结果114例舌根音异常儿童首次就诊时共错误287频次,其中有35例(30.70%)自愈。按年龄分:各年龄组自愈率由高到低依次为4~5岁组19例(45.24%)、5~6岁组13例(27.08%)、6~7岁组2例(14.29%)、7~12岁组1例(10.00%),各年龄组自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254,P=0.041)。按辅音错误形式,辅音脱落自愈率最高(41.46%),辅音替代次之(40.76%),辅音歪曲最低(16.67%),三种错误形式自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003,P=0.007)。按照不同舌根音分:/h/音自愈率最高(31/60.78%),/k/音次之(40,32.26%),/g/音最低(35,31.25%),三个舌根音自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172,P<0.001)。男性患儿与女性患儿自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311,P=0.252)。结论FAD患儿舌根音自愈率与年龄、错误形式及错误的舌根音有关,与性别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构音障碍 舌根音 儿童 自愈
下载PDF
USH1C基因内含子新突变导致一耳聋家系的研究
2
作者 赵涛涛 马秀丽 +2 位作者 林垦 明澄 马静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CSCD 2023年第5期300-304,共5页
目的 对一个耳聋家系,应用高通量测序技术、Minigene实验,对其听力损失病因及分子生物学致病原因进行探究。方法 首先采集先证者及家系成员的病史、绘制家系图,并进行听力学评估及耳部影像学检查。获取该家系2代3人外周血提取基因组DNA... 目的 对一个耳聋家系,应用高通量测序技术、Minigene实验,对其听力损失病因及分子生物学致病原因进行探究。方法 首先采集先证者及家系成员的病史、绘制家系图,并进行听力学评估及耳部影像学检查。获取该家系2代3人外周血提取基因组DNA,对患儿采用高通量测序方法对406个耳聋基因编码区的全部外显子及部分内含子和启动子进行检测,筛选疑似致病突变,针对变异位点对家系成员进行Sanger测序验证,应用Minigene实验进行验证。结果 患儿表现为双侧极重度聋,高通量测序结果为USH1C纯合突变c.388-1G>A,导致氨基酸发生剪接突变,根据美国医学遗传学与基因组学学会(ACMG)指南,该变异初步判定为疑似致病性变异;Sanger测序验证其父母均为该位点的杂合携带者。Minigene实验表明该位点突变会导致m RNA异常剪接。结论 本家系中发现的USH1C基因内含子新突变为致病性突变,该突变导致先证者耳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SHER综合征 耳聋 内含子 突变 USH1C基因 微小基因
下载PDF
类脂质蛋白沉积症一例
3
作者 郎春梅 邵华 +2 位作者 马静 高映勤 陈泉东 《海南医学》 CAS 2023年第16期2422-2424,共3页
类脂质蛋白沉积症(lipoid proteinosis,LP)是一种非常罕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以往研究显示,LP是由于位于染色体1q21的细胞外基质蛋白1(ECM1)基因突变所致。由于该病的发病率极低,临床症状不典型,导致临床上误诊率高。本文通过对1例... 类脂质蛋白沉积症(lipoid proteinosis,LP)是一种非常罕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以往研究显示,LP是由于位于染色体1q21的细胞外基质蛋白1(ECM1)基因突变所致。由于该病的发病率极低,临床症状不典型,导致临床上误诊率高。本文通过对1例以声嘶为首发症状的LP儿童进行病例分析,以提高临床医生在工作中对LP的认识,做到早诊断、早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类脂质蛋白沉积 声音嘶哑 文献复习
下载PDF
两个Ⅱ型Waardenburg综合征家系SOX10基因突变分析
4
作者 毕辉 张贵鹏 +3 位作者 马秀丽 毕先云 刘晖 马静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57-63,共7页
目的通过对云南地区2例Ⅱ型Waardenburg综合征(Waardenburg syndrome typeⅡ,WS2)患者相关基因突变位点进行分析,探讨WS2可能的分子致病原因。方法经知情同意,对具有Waardenburg综合征(waardenburg syndrome,WS)表型的先证者及其家属进... 目的通过对云南地区2例Ⅱ型Waardenburg综合征(Waardenburg syndrome typeⅡ,WS2)患者相关基因突变位点进行分析,探讨WS2可能的分子致病原因。方法经知情同意,对具有Waardenburg综合征(waardenburg syndrome,WS)表型的先证者及其家属进行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听力学评估、影像学检查。获取外周血,提取基因组DNA,高通量测序方法对耳聋相关基因进行检测,对先证者及其家属进行突变位点的Sanger测序验证分析。结果两个家系中有4名患者临床表现出虹膜异色和感音神经性耳聋,诊断为WS2。二代测序检出先证者1SOX10基因c.255G>A变异,为无义突变,导致所编码的蛋白质发生截短,可能丧失正常功能,该变异来自其母亲。先证者2及其父亲检测出SOX10基因c.1393C>T变异,为临床意义未明的变异,生物信息软件预测其致病可能性较高,该位点在多个物种间保守性高。结论基因检测可以辅助诊断Waardenburg综合征,SOX10基因c.255G>A、c.1393C>T杂合突变可能是本研究两个家系中WS2患者的分子致病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听力损失 感音神经性 WAARDENBURG综合征 SOX10基因 DNA突变分析
下载PDF
儿童颈部单中心型Castleman病的临床病理特点分析
5
作者 毕先云 黄锐 +4 位作者 明澄 娄凡 谢余澄 杨恒 马静 《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732-736,共5页
目的:探讨儿童颈部单中心型Castleman病的临床特点、影像学表现、病理表型、治疗和预后,以期提高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医师对Castleman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横断面分析2015年7月-2020年6月在昆明市儿童医院经病理诊断为Castleman病、肿物... 目的:探讨儿童颈部单中心型Castleman病的临床特点、影像学表现、病理表型、治疗和预后,以期提高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医师对Castleman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横断面分析2015年7月-2020年6月在昆明市儿童医院经病理诊断为Castleman病、肿物在颈部的6例患儿临床资料,总结其影像学和病理特征,探讨其发生机制。结果:6例Castleman病患儿中,男5例,女1例。组织病理学:透明血管型5例,混合型1例。透明血管型中观察到一致的病理特征是:萎缩的生发中心伴淋巴细胞削减、增生的套细胞呈同心圆状排列、大量的血管增生,且在滤泡间区高内皮小静脉的增生占据主导地位。2例患儿表现出生发中心双胞胎/花椰菜形多胞胎的同时,观察到“棒棒糖”外观的形成。所有患儿均接受了病灶完整手术切除治疗,随访中位时间48(26,84)个月,预后良好。结论:儿童颈部单中心型Castleman病大多数延迟确诊,多表现为无痛性淋巴结肿大,病理类型以透明血管型为主,外科手术治疗整体预后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STLEMAN病 头颈部肿瘤 儿童
原文传递
局部变应性鼻炎诊疗研究进展
6
作者 肖洋 郭磊 +2 位作者 马静 张铁松 高映勤 《国际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2024年第2期102-106,共5页
局部变应性鼻炎(local allergic rhinitis,LAR)影响着世界范围内的儿童和成人患病人群,由于临床诊断技术不完善以及对该病的认识不足,临床误诊率偏高。LAR的诊断主要依靠典型的鼻腔症状、鼻腔变应原激发试验阳性及局部检测出特异性IgE... 局部变应性鼻炎(local allergic rhinitis,LAR)影响着世界范围内的儿童和成人患病人群,由于临床诊断技术不完善以及对该病的认识不足,临床误诊率偏高。LAR的诊断主要依靠典型的鼻腔症状、鼻腔变应原激发试验阳性及局部检测出特异性IgE抗体。临床上需要与变应性鼻炎和非变应性鼻炎相鉴别。本文对LAR诊断的方法及治疗的经验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工作中对于LAR诊断与治疗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炎 过敏 局部变应性鼻炎 免疫疗法
原文传递
泪管-耳-齿-指综合征表型与基因特征分析及文献复习 被引量:1
7
作者 李霞 林垦 +4 位作者 苏栋 高映勤 周丽娟 刘秀芬 马静 《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 CAS 2021年第3期356-360,共5页
泪管-耳-齿-指综合征(LADD)是一种累及多系统的遗传性疾病,主要表现有泪道系统发育不全、耳解剖结构和听力异常、唾液系统发育不全、牙齿异常和手指、脚趾发育畸形。目前可确定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2(FGFR2)、3(FGFR3)及成纤维细胞生... 泪管-耳-齿-指综合征(LADD)是一种累及多系统的遗传性疾病,主要表现有泪道系统发育不全、耳解剖结构和听力异常、唾液系统发育不全、牙齿异常和手指、脚趾发育畸形。目前可确定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2(FGFR2)、3(FGFR3)及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10(FGF10)是该病的致病基因。该疾病发病率低,症状与其他疾病有重叠,国内尚未有病例报道,对该综合征认识不足易造成漏诊及误诊,本文总结该疾病的基因学特点,对临床症状进行回顾性系统分析,以期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泪管-耳-齿-指综合征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基因测序 回顾分析
下载PDF
儿童耳鼻咽喉头颈部恶性肿瘤91例临床特点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马静 高竞逾 +7 位作者 明澄 马秀丽 娄凡 李霞 周军 杨恒 阮标 张铁松 《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36-41,共6页
目的:分析儿童耳鼻咽喉头颈部恶性肿瘤的临床特点、治疗方式及预后情况,以期提高该类疾病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分析2014—2020年在昆明市儿童医院和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治疗、最终病理确诊为头颈部恶性实体肿瘤的患儿91例,按... 目的:分析儿童耳鼻咽喉头颈部恶性肿瘤的临床特点、治疗方式及预后情况,以期提高该类疾病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分析2014—2020年在昆明市儿童医院和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治疗、最终病理确诊为头颈部恶性实体肿瘤的患儿91例,按照性别、年龄、部位、病理类型、治疗方法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91例患儿的主要临床表现以面颈部肿块为主,其他有鼻塞、吞咽不适、持续间断发热等。CT和MRI检查示肿瘤直径大小1.2 cm×2.0 cm~5.0 cm×12.0 cm,平均2.8 cm×3.2 cm,远处转移19例。最主要的组织来源是软组织(56例)和上皮组织(35例)。共6种病理类型,最常见的是肉瘤(41例),其次分别为神经母细胞瘤(15例)、乳头状癌(14例),鳞状细胞癌(10例)、黏液表皮样癌(8例)和腺癌(3例)。根据组织来源分类,对性别、病理类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和病理类型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儿童耳鼻咽喉头颈恶性肿瘤发病年龄、原发部位、组织来源和病理类型有其自身特性,应对其综合评估,多学科联合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颈部肿瘤 儿童 临床特点
原文传递
EYA1基因变异的综合征家系临床表型和基因分析
9
作者 邵华 李勇桦 +4 位作者 赵恒 林垦 高燕 明澄 马静 《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636-640,共5页
目的:研究一个鳃耳综合征(branchio-oto syndrome)家系临床表型,探寻该家系的遗传学病因。方法:收集1例诊为鳃耳综合征的患儿及家系成员的临床资料,提取先证者及其家系成员的外周血基因组DNA,进行全外显子组测序,并对突变位点进行Sange... 目的:研究一个鳃耳综合征(branchio-oto syndrome)家系临床表型,探寻该家系的遗传学病因。方法:收集1例诊为鳃耳综合征的患儿及家系成员的临床资料,提取先证者及其家系成员的外周血基因组DNA,进行全外显子组测序,并对突变位点进行Sanger测序验证分析。结果:该家系包括2代4人,其中3人有表型,2人听力下降,并且有双侧耳前瘘管,双侧鳃裂瘘,1人双侧耳前瘘,双侧鳃裂瘘,均符合鳃耳综合征的临床诊断,该家系遗传方式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基因检测显示该家系所有发病成员EYA1基因均有c.1744delC(p.L592Cfs*47)变异,表型正常成员该位点为野生型,家系内符合基因型与表型共分离。该突变为移码突变,导致终止密码子提前出现,该突变目前尚未见报道。根据美国医学遗传学与基因组学学会指南,该变异初步判定为疑似致病性变异。结论:该家系新发现的EYA1c.1744delC(p.L592Cfs*47)突变为该家系患者的致病突变基因,进一步拓展了EYA1基因的突变谱,使我们对于该病有了更新的认识,为临床诊断和遗传咨询提供了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鳃耳综合征 EYA1基因 耳聋 DNA突变分析
原文传递
Treacher Collins综合征TCOF1基因变异及骨桥植入听力干预效果分析
10
作者 李勇桦 池文月 +5 位作者 林垦 祖金艳 邵华 毛志勇 陈泉东 马静 《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748-754,共7页
目的:对2例Treacher Collins综合征(Treacher Collins syndrome,TCS)患者的临床表型特点及基因序列进行分析,确定其生物学致病原因,并探讨骨桥植入的听力干预疗效。方法:收集2个家系成员的临床资料,签署知情同意书,抽取先证者及其家系... 目的:对2例Treacher Collins综合征(Treacher Collins syndrome,TCS)患者的临床表型特点及基因序列进行分析,确定其生物学致病原因,并探讨骨桥植入的听力干预疗效。方法:收集2个家系成员的临床资料,签署知情同意书,抽取先证者及其家系成员的外周血,提取DNA,进行全外显子组测序,并针对变异位点对家系成员进行Sanger测序验证,对患者进行TCOF1基因变异分析,并对家系2先证者在声场下评估并比较裸耳及佩戴骨桥后的听阈及言语识别率。结果:2个家系中先证者均有耳廓畸形、颧骨和下颌骨发育不全、小下颌、眼裂下斜、内侧睫毛发育不全的表现。家系1先证者合并右侧前鼻孔狭窄、牙齿发育不全等特殊表现,均符合TCS的临床诊断。对2个家系进行基因检测,检测出TCOF1基因有2个杂合突变:c.1350_1351dupGG(p.A451Gfs*43)、c.4362_4366del(p.K1457Efs*12),导致氨基酸发生移码突变。家系1先证者父母TCOF1基因Sanger测序验证未检测到突变,先证者1 TCOF1c.1350_1351dupGG杂合变异此前未见报道。家系2先证者术后单音节言语识别率为76%,听觉行为分级(CAP)为6分,言语可懂度分级(SIR)为4分,行有意义听觉整合量表(MAIS)评估,患者对声音的觉察能力、理解能力及助听装置的使用情况均获得明显改善。行格拉斯格儿童收益量表及生活质量测定量表评估,患儿家长认为患儿在生活自理能力、日常生活学习、社会交际及心理健康方面有显著提高。结论:本研究明确了TCS生物学致病原因,丰富了中国人群TCOF1基因突变谱,骨桥植入可提高TCS患者听力及言语识别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eacher Collins综合征 耳聋 遗传性 TCOF1基因 基因突变
原文传递
59例大前庭导水管综合征SLC26A4基因突变频率及新发突变位点分析
11
作者 苏栋 娄凡 +4 位作者 黄锐 李霞 林垦 李果 马静 《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909-915,共7页
目的:研究云南地区前庭导水管扩大耳聋患儿SLC26A4基因突变位点频率,报道SLC26A4基因新发突变位点,进一步明确SLC26A4基因突变谱,探讨SLC26A4基因的双等位、单等位基因突变与内耳CT表型的关联,为耳聋的临床和基因诊断提供依据。方法:回... 目的:研究云南地区前庭导水管扩大耳聋患儿SLC26A4基因突变位点频率,报道SLC26A4基因新发突变位点,进一步明确SLC26A4基因突变谱,探讨SLC26A4基因的双等位、单等位基因突变与内耳CT表型的关联,为耳聋的临床和基因诊断提供依据。方法:回顾2016年8月至2021年9月昆明市儿童医院耳鼻喉科390例人工耳蜗术后患儿颞骨CT检查结果,对59例发现前庭导水管扩大的患儿进行对SLC26A4基因Sanger测序,并将行颞骨CT检查的患儿按照基因检测结果分为SLC26A4双等位基因突变组(纯合突变和复合杂合突变)、单等位基因突变组,分析与内耳CT表型的关联,并对新发位点进行总结分析。结果:在390例人工耳蜗植入患儿中,发现前庭导水管扩大患儿59例,其中48例(81.4%)检测出SLC26A4基因突变,其中SLC26A4双等位基因突变46例,包括纯合突变16例,复合杂合突变30例,SLC26A4单等位基因突变2例;11例(18.6%)前庭导水管扩大患儿未检测到SLC26A4基因突变。在48例可检测到SLC26A4基因突变的前庭导水管扩大耳聋患儿中,共检出36种SLC26A4基因突变,突变位点以c.919-2A>G最为常见,其次常见位点为c.1174A>T、c.2168A>G。检测发现3个突变位点为国际上尚未报道的突变,分别为c.312_322delATATGCCCTAC2例,c.304+3A>C1例,c.100C>T1例,突变类型分别为移码突变、剪切突变、无义突变,突变位点均经Sanger测序证实。48例前庭导水管扩大患儿颞骨CT检查,大前庭水管综合征(enlargedvestibularaqueductsyndrome,EVAS)合并Mondini畸形33例,单独EVAS15例,未见单独Mondini畸形。结论:伴SLC26A4基因突变的前庭导水管扩大耳聋患儿以c.919-2A>G突变最常见,发现3种SLC26A4基因的新变异;CT检查联合基因检测发现,一部分前庭导水管扩大患儿与SLC26A4单等位基因突变或未检测到SLC26A4基因突变相关,提示有待研究EVAS的其他致病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LC26A4基因 大前庭水管综合征 MONDINI畸形 基因突变
原文传递
PAX3基因新突变致Ⅰ型Waardenburg综合征家系基因型与表型特征分析 被引量:4
12
作者 李霞 赵声波 +5 位作者 毕先云 娄凡 曾文娟 高燕 毛志勇 马静 《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621-626,共6页
目的:通过对云南地区Ⅰ型Waardenburg综合征(WS)一家系的突变基因致病性进行鉴定分析,探讨可能的分子生物学致病原因。方法:经知情同意,对具有WS表型的先证者及其家属进行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听力学评估。获取外周血,提取基因组DNA,高... 目的:通过对云南地区Ⅰ型Waardenburg综合征(WS)一家系的突变基因致病性进行鉴定分析,探讨可能的分子生物学致病原因。方法:经知情同意,对具有WS表型的先证者及其家属进行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听力学评估。获取外周血,提取基因组DNA,高通量测序方法对耳聋相关基因进行检测,对先证者及其家属进行突变位点的Sanger测序验证分析。结果:先证者高通量测序发现PAX3基因第5外显子c.602C>G突变,该突变为无义突变。导致编码蛋白质第201位氨基酸由丝氨酸变为终止密码子,氨基酸提前终止翻译,蛋白质截短。经Sanger测序验证先证者父亲携带相同位点的突变,弟弟该位点未突变。根据美国医学遗传学与基因组学学会遗传变异分类标准与指南(ACMG),判定为致病性(PVS1+PM2+PP3)。保守性分析提示多个物种氨基酸序列一致,具有高度保守性。结论:结合临床诊断及基因诊断结果,初步认定该突变为患儿致病原因。本研究丰富了PAX3基因的突变图谱,为临床分子诊断及遗传咨询提供了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耳聋基因 WAARDENBURG综合征 PAX3 基因型 DNA突变分析
原文传递
Ⅱ型Waardenburg综合征患儿二例基因诊断分析 被引量:4
13
作者 马静 明澄 +5 位作者 林垦 赵丽萍 毕先云 李果 张铁松 阮标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47-54,共8页
目的通过对2例中国云南地区Ⅱ型Waardenburg综合征(WS2)患儿相关基因突变位点的分析,探讨WS2可能的分子生物学致病原因。方法经知情同意,分别于2018年10月和2019年5月对2例WS2先证者及家系成员进行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听力学评估及颞... 目的通过对2例中国云南地区Ⅱ型Waardenburg综合征(WS2)患儿相关基因突变位点的分析,探讨WS2可能的分子生物学致病原因。方法经知情同意,分别于2018年10月和2019年5月对2例WS2先证者及家系成员进行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听力学评估及颞骨CT检查。获取外周血,提取基因组DNA, 高通量测序方法对MITF、PAX3、SOX10、SNAI2、END3、ENDRB、KITLG基因编码区的全部外显子及部分内含子和启动子进行检测,对先证者及其父母进行突变位点的Sanger测序验证分析。结果先证者1检测出MITF基因第7外显子c.641643delGAA突变,导致氨基酸改变p.214delR,为整码移码突变,患儿双亲MITF基因序列测序分析该位点无变异,此位点为自发突变。先证者2检测出MITF基因1~9号外显子大片段杂合缺失,影响蛋白质功能的正常发挥。结论基因诊断是确诊Waardenburg综合征的重要依据,MITF基因c.641643delGAA杂合突变和MITF基因1~9号外显子大片段杂合缺失可能是本研究2例WS2患儿的分子生物学致病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听觉丧失 感音神经性 WAARDENBURG综合征 MITF DNA突变分析
原文传递
PTPN11基因突变的综合征型耳聋的临床表型和基因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高燕 李正才 +4 位作者 马秀丽 高映勤 肖洋 戴溪 马静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17-323,共7页
目的:通过对3个PTPN11基因突变的综合征型耳聋家系的临床表型和基因进行分析,了解其分子生物学病因。方法:对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在昆明市儿童医院就诊的3个耳聋家系进行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听力学评估,心电图、心脏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 目的:通过对3个PTPN11基因突变的综合征型耳聋家系的临床表型和基因进行分析,了解其分子生物学病因。方法:对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在昆明市儿童医院就诊的3个耳聋家系进行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听力学评估,心电图、心脏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及颞骨CT检查,之后取先证者外周血DNA进行耳聋基因高通量测序,并针对变异位点对家系成员进行Sanger测序验证,根据美国医学遗传学与基因组学学会制定的变异解读标准对变异的致病性进行评估。结果:3个家系中先证者均有耳聋表型。家系1先证者合并多痣,特殊面容,生长迟缓,鸡胸,皮肤弹性异常,隐睾等表现;家系2先证者合并特殊面容,生长迟缓及心脏异常;家系3先证者合并生长迟缓和心电图异常。对3个家系进行基因检测,发现PTPN11基因3个杂合突变:c.1391G>C(p.Gly464Ala)、c.1510A>G(p.Met504Val)和c.1502G>A(p.Arg501Lys)。3个位点均为错义突变,且突变位点在多个同源物种间高度保守。综合临床表现及基因检测结果,先证者1诊断为多痣Noonan综合征,先证者2、3诊断为Noonan综合征。结论:PTPN11基因的错义突变可能是3个耳聋家系的致病原因,该研究丰富了中国人群PTPN11基因临床表型和突变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 PTPN11 多痣Noonan综合征 NOONAN综合征
原文传递
两例WS2患儿的家系及SOX10基因变异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马静 李正才 +4 位作者 黄锐 李霞 高映勤 王美兰 张铁松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CAS CSCD 2022年第4期447-451,共5页
目的对2例中国云南地区Ⅱ型Waardenburg综合征(Waardenburg syndrome type 2,WS2)患儿进行耳聋基因筛查,探讨其分子生物学致病原因。方法对先证者及家系成员进行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听力学评估及颞骨CT检查。获取外周血提取基因组DNA,... 目的对2例中国云南地区Ⅱ型Waardenburg综合征(Waardenburg syndrome type 2,WS2)患儿进行耳聋基因筛查,探讨其分子生物学致病原因。方法对先证者及家系成员进行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听力学评估及颞骨CT检查。获取外周血提取基因组DNA,采用第二代测序方法对406个耳聋基因编码区的全部外显子及部分内含子和启动子进行检测,对先证者及其父母进行变异位点的Sanger测序验证分析。结果2例患者临床表现为双侧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聋,双侧虹膜异色,诊断为WS2,二代测序分别检出SOX10基因杂合变异(c.698-2A>C;c.346C>G(p.Q116E)),根据美国医学遗传学与基因组学学会(American College of Medical Genetics and Genomics,ACMG)指南判定为致病性变异,家系内均为自发突变。二代测序结果经Sanger测序证实。结论本研究在中国人群中发现2个SOX10基因变异位点(c.698-2A>C;c.346C>G),丰富了该基因变异的临床表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X10基因 WAARDENBURG综合征 感音神经性聋 虹膜异色
原文传递
鳃耳综合征EYA1基因新突变的鉴定及遗传学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马静 黄锐 +3 位作者 马秀丽 李霞 张铁松 阮标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966-971,共6页
目的通过分析鳃耳综合征患儿及家系成员的临床表现和基因序列,明确其生物学致病原因。方法收集我国云南地区1例鳃耳综合征患儿及家系成员的临床资料,提取先证者及其家系成员的外周血基因组DNA,对406个耳聋相关易感基因全部外显子及其侧... 目的通过分析鳃耳综合征患儿及家系成员的临床表现和基因序列,明确其生物学致病原因。方法收集我国云南地区1例鳃耳综合征患儿及家系成员的临床资料,提取先证者及其家系成员的外周血基因组DNA,对406个耳聋相关易感基因全部外显子及其侧翼序列进行高通量测序,并对突变位点进行Sanger测序验证分析。结果该家系包括3代9人,其中4人表现为听力下降、耳前瘘管和鳃裂瘘,符合鳃耳综合征的临床诊断。先证者及其母亲耳廓畸形,内耳发育畸形,肾脏未见异常。系谱分析显示,该家系遗传方式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基因检测显示在所有发病成员的EYA1基因上均发现一个未见报道的杂合突变位点,c.1255delT(p.C419Vfs*12),家系内该变异与耳聋表型共分离,且此突变为移码突变,导致终止密码子提前出现。根据美国医学遗传学与基因组学学会(American College of Medical Genetics and Genomics,ACMG)指南初步判定为致病性变异,家系中表型正常成员及100名健康人中均未发现该位点突变。家系中3名成员存在EYA1 c.403G>A(p.G135S)杂合突变,该突变导致第135号氨基酸由甘氨酸变异为丝氨酸,为错义突变,其中2名成员表型正常,ACMG指南判定该变异临床意义未明。结论EYA1 c.1255delT是该家系鳃耳综合征患者的主要分子病因,家系内患病个体间临床表现具有异质性,鳃耳综合征的诊断需将表型和基因测序密切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鳃耳综合征 EYA1 遗传性听觉丧失 DNA突变分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