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药导入治疗仪辅助治疗小儿肺炎250例疗效观察 被引量:1
1
作者 梁敏 魏鹏飞 +1 位作者 谭凤英 王云晋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2年第2期57-58,共2页
目的:观察中药导入治疗仪辅助治疗小儿肺炎临床疗效。方法 :对收治的498例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250例,对照组248例均给相同的抗生素静滴及对症治疗。治疗组加入中药导入治疗仪做穴位中药导入治疗,每天1次,5天后观察疗效。... 目的:观察中药导入治疗仪辅助治疗小儿肺炎临床疗效。方法 :对收治的498例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250例,对照组248例均给相同的抗生素静滴及对症治疗。治疗组加入中药导入治疗仪做穴位中药导入治疗,每天1次,5天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6%,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特别在促进肺部啰音消失、痰液吸收及缩短病程方面疗效显著。结论:中药导入治疗仪将药物直接导入治疗部位,在辅助治疗小儿肺炎方面疗效明显,无毒副作用,为新一代的给药和治疗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导入治疗仪 辅助治疗 小儿肺炎
下载PDF
16排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在骨关节创伤性骨折中应用价值 被引量:2
2
作者 陈维栋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8年第18期78-79,共2页
目的:分析骨关节创伤性骨折应用16排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的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10月—2018年2月接收的87例骨关节创伤性骨折患者,均给予16排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研究组)与DR片检查(对照组),比较两组诊断结果及满意度情况。结果:研... 目的:分析骨关节创伤性骨折应用16排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的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10月—2018年2月接收的87例骨关节创伤性骨折患者,均给予16排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研究组)与DR片检查(对照组),比较两组诊断结果及满意度情况。结果:研究组诊断准确率93.46%,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图像质量满意度94.25%,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骨关节创伤性骨折实施16排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可显著提升诊断准确率,患者对图像质量的满意度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关节 创伤性骨折 16排螺旋CT 三维重建
下载PDF
创伤性骨关节病临床表现变化与影像学联系 被引量:1
3
作者 陈维栋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8年第21期85-86,共2页
目的:分析创伤性骨关节病临床表现变化与影像学之间的联系。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3月—2018年3月收治的60例踝关节创伤患者作为研究组,再选取同一时段的6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两组均进行CT检查,比较其临床表现情况及影像学结果。结果... 目的:分析创伤性骨关节病临床表现变化与影像学之间的联系。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3月—2018年3月收治的60例踝关节创伤患者作为研究组,再选取同一时段的6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两组均进行CT检查,比较其临床表现情况及影像学结果。结果:研究组的CT影像学主要表现为踝关节面存在裂隙或有原纤维形成,但未累及软骨下骨质,且部分存在软骨下骨质暴露或软骨片下垂的情况。同时该组的踝关节的软骨厚度为(2.72±0.52)mm,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踝关节功能评分(47.39±10.73)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CT影像学检查可清晰显示创伤性骨关节病的临床表现变化情况,能够为临床诊断该病提供可靠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性骨关节病 临床表现 影像学结果 CT检查
下载PDF
球形肺炎的CT诊断
4
作者 韦铭斅 陈维栋 《中外医学研究》 2010年第17期84-84,共1页
目的 分析球形肺炎的CT表现,探讨CT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分析8例经临床抗炎治愈的球形肺炎CT表现.结果 主要CT表现为靠近胸膜呈现类圆形,边缘不规则、模糊 中央密度较外周高,可见"晕征",增强扫描不均匀强化内见清晰的略低密度区 ... 目的 分析球形肺炎的CT表现,探讨CT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分析8例经临床抗炎治愈的球形肺炎CT表现.结果 主要CT表现为靠近胸膜呈现类圆形,边缘不规则、模糊 中央密度较外周高,可见"晕征",增强扫描不均匀强化内见清晰的略低密度区 病灶与胸膜接触面广,可见较明显的支气管充气征,管腔略扩张 管壁光滑规则:非胸膜侧伴有炎性渗出灶 病灶周围有增多、增粗、扭曲的充血血管 抗炎治疗后复查病灶吸收缩小或消失.结论 球形肺炎的CT征像有一定的特征性,结合临床资料有助于提高球形肺炎诊断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球形肺炎 诊断
下载PDF
股骨头坏死患者CT与核磁共振诊断的比较研究
5
作者 栾红艳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3期0156-0159,共4页
探究股骨头坏死病例采用CT与核磁共振(MR)两种诊断方式的临床应用效果以及相关差异。方法 选录我院2023年4月至2023年12月患有股骨头坏死患者80例,以此作为本次实验的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所研究对象分别分为CT组与核磁共振(MR... 探究股骨头坏死病例采用CT与核磁共振(MR)两种诊断方式的临床应用效果以及相关差异。方法 选录我院2023年4月至2023年12月患有股骨头坏死患者80例,以此作为本次实验的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所研究对象分别分为CT组与核磁共振(MR)检测小组,两组研究患者人数分别为40人,通过临床检测护理,分析对比两组患者在临床检测结果、影响检测特征以及后期的患者满意率等方面数据。结果 此次实验研究对象皆已确诊为股骨头坏死患者,采用CT检测方式,股骨头坏死患者确诊率为67.50%,漏诊率为32.50%;采用核磁共振(MR)检测方式,股骨头坏死患者确诊率为97.50%,漏诊率为2.50%。应用核磁共振(MR)在骨髓水肿特征经影像学检测较为明显,应用CT检测方式影像学在骨小梁结构模糊、股骨头骨小梁及皮质改变、髋臼病变、关节病变等方面较为明显。对两组治疗方式进行随访调查发现,CT组患者最终的满意率为70.00%,核磁共振(MR)组患者最终满意率为95.00%。数据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诊断股骨头坏死病例,应用核磁共振检测方式在检出率方面具有显著的成效,同时CT检测方式在特定的条件之下依然具有良好的检测效果,因此在现实临床诊断工作过程中,医护人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地选用诊断方式,以便为患者提供更好高效的治疗检测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头坏死 CT检测 核磁共振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