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内镜直视下消化道支架植入治疗消化道狭窄33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余小鸣 丁文俐 +2 位作者 王丽昆 张志波 毛靖 《分子影像学杂志》 2016年第2期105-107,共3页
目的探讨内镜直视下消化道支架植入治疗消化道狭窄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3~2015年在我院门诊及住院收治的33例消化道狭窄患者,包括食管及贲门部位狭窄24例,幽门部位狭窄4例,结肠狭窄5例。根据狭窄部位和程度选择不同支架,在... 目的探讨内镜直视下消化道支架植入治疗消化道狭窄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3~2015年在我院门诊及住院收治的33例消化道狭窄患者,包括食管及贲门部位狭窄24例,幽门部位狭窄4例,结肠狭窄5例。根据狭窄部位和程度选择不同支架,在内镜直视行消化道支架植入。结果 33例中,除2例术后出现穿孔,1例放置失败,2例支架滑落外,其余28例均成功植入支架,成功率为84.8%,术后狭窄梗阻症状解除。支架植入后12例患者出现了胸痛或腹痛症状,4例患者有消化道出血症状,但症状较轻,多可自行缓解或经对症处理后消失。结论内镜直视下消化道支架植入对消化道狭窄疗效好,但对少数患者仍存在一定的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 支架植入 消化道狭窄 临床疗效 不良反应
下载PDF
施他宁治疗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大出血疗效观察
2
作者 余珊 蔡宇 孙光燕 《世界今日医学杂志》 2001年第1期39-40,共2页
施他宁对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疗效较好,但对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大出血疗效各家报道不一。我们对26例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使用施他宁治疗。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关键词 治疗 施他宁 非静脉曲张性 上消化道大出血 患者 疗效观察 结果报告 使用
下载PDF
结肠镜息肉切除1171例分析 被引量:12
3
作者 余小鸣 王丽昆 +2 位作者 张志波 毛靖 丁文丽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6年第16期1918-1920,共3页
目的:探讨无痛结肠镜下治疗结肠息肉电切除手术的安全性和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 171例结肠息肉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585例行常规结肠镜下治疗,观察组586例行无痛结肠镜下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SPO2、DBP、SBP及HR变化、诊治时... 目的:探讨无痛结肠镜下治疗结肠息肉电切除手术的安全性和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 171例结肠息肉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585例行常规结肠镜下治疗,观察组586例行无痛结肠镜下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SPO2、DBP、SBP及HR变化、诊治时间和术后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插至回盲部时间、手术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DBP、SBP及HR值同检查前相比均有所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SPO2、DBP、SBP均较检查前略有升高,HR较检查前略有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肠功能恢复比对照组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手术过程中均未出现肠穿孔,术后少数病人出现穿孔,出血等并发症,积极处理均好转恢复,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无痛结肠镜下治疗结肠息肉电切除手术安全可靠,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能够有效地缩短手术时间,减轻不良反应,加快术后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息肉 无痛结肠镜 电切除术
下载PDF
嗜酸细胞性胃肠炎6例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余珊 李祎 陈君毅 《临床荟萃》 CAS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355-356,共2页
关键词 胃肠炎 嗜酸细胞 食品 诊断
下载PDF
胃癌及癌前病变组织中CA19-9检测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1
5
作者 陈君毅 曹国 余珊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1年第4期568-569,共2页
关键词 胃癌 癌前病变组织 胃肿瘤 诊断 CA19-9
下载PDF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eAg血清学转换的影响因素及预测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3
6
作者 龙云 刘聪 +1 位作者 卜琪 邓兰 《中国临床保健杂志》 CAS 2019年第5期637-640,共4页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HBeAg血清学转换的影响因素,以及血清学转换的预测模型的建立。方法研究收集初治CHB患者200例,所有患者均HBeAg阳性,监测肝功能血清学指标,包括HBVDNA以及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所有患者随访3年后,再次...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HBeAg血清学转换的影响因素,以及血清学转换的预测模型的建立。方法研究收集初治CHB患者200例,所有患者均HBeAg阳性,监测肝功能血清学指标,包括HBVDNA以及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所有患者随访3年后,再次监测以上指标,将2次监测结果作对比,分析HBeAg转阴的影响因素。然后根据以上影响因素建立3年发生HBeAg转阴的预测模型。最后采用受试者表达ROC曲线评估预测模型的临床意义。结果200例CHB患者在随访3年后,有87例患者转变为HBeAg阴性,每年转阴比例为14.5%;而55例患者表现为抗HBe转换,每年转换比例为9.2%;发生血清学转换患者的HBVDNA载量与ALT指标存在明显的降低,也有患者仍存在高拷贝HBVDNA载量,HBeAg转换率与HBVDNA载量呈负相关(P<0.05);HBeAg转阴比例与年龄有关,6~20岁转换率较低,而后转换率随着年龄增加而升高,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ALT、HBeAgROC曲线,计算约登指数及临界值:ALT≥217u/L与ALT<217u/L,HBeAg≥313S/CO与HBeAg<313S/CO;建立CHB患者HBeAg转换预测评分系统,其ROC为0.753。评分范围:0~6分,<3分为低转换,≥3分为高转换。当约登指数最大,则临界值为3分时,其敏感性为63.2%,特异性为75.2%。通过研究所验证预测模型的ROC为0.766。结论CHB患者HBeAg血清学转换的自然影响因素是年龄、ALT,利用其建立的HBeAg血清学转换预测模型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慢性 乙型肝炎E抗原 影响因素分析
下载PDF
急性胰腺炎血清细胞间黏附分子1表达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6
7
作者 余珊 曹国樑 +5 位作者 张继美 王志敏 梁雪澜 李祎 殷红 张朝瑞 《临床荟萃》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2期1271-1273,共3页
目的 探讨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 1(ICAM 1)表达与急性胰腺炎 (AP)的关系及检测血清ICAM 1对重症急性胰腺炎的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双抗夹心ABC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对 76例急性胰腺炎检测外周静脉血ICAM 1,观察入院后 1、4、7、14天... 目的 探讨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 1(ICAM 1)表达与急性胰腺炎 (AP)的关系及检测血清ICAM 1对重症急性胰腺炎的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双抗夹心ABC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对 76例急性胰腺炎检测外周静脉血ICAM 1,观察入院后 1、4、7、14天ICAM 1的动态变化及其表达与急性胰腺炎病情严重度及预后的关系 ;并探讨用检测血清ICAM 1的实验方法对重症急性胰腺炎的诊断价值。结果 急性胰腺炎除轻症患者第 14天外 ,ICAM 1检测值明显高于健康献血组 ,(P <0 .0 5、P <0 .0 1) ;轻症急性胰腺炎ICAM I呈逐渐下降曲线 ,峰值在入院后第 1天 ,急性重症胰腺炎呈上升趋势曲线 ,峰值在入院后第 4天 ,各时段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P <0 .0 1) ;检测ICAM 1诊断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敏感度为 76 .19% ,特异度为 85 .4 5 % ,准确度为 82 .89% ,阳性似然比为 5 .2 3,阴性似然比为 0 .2 7,死亡病例血清ICAM I表达明显高于存活病例 ,检测值 >正常上限 11倍。结论 急性胰腺炎血清黏附分子ICAM 1有较高表达 ,并与病情严重度及预后密切相关 ,可通过检测血清ICA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胰腺炎 细胞黏着分子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
下载PDF
热休克蛋白70与胃癌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8
作者 鲁旭阳 陈茁 +2 位作者 王俊雄 罗大蓓 金醒昉 《胃肠病学》 2015年第9期567-570,共4页
胃癌是消化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别占全球肿瘤的第4位和第2位。胃癌的发生由遗传、环境等诸多因素相互作用所致,是一个多因素、多步骤参与的癌变过程。热休克蛋白(HSP)70是HSP家族中最重要的一类具有分子伴侣作用的蛋白... 胃癌是消化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别占全球肿瘤的第4位和第2位。胃癌的发生由遗传、环境等诸多因素相互作用所致,是一个多因素、多步骤参与的癌变过程。热休克蛋白(HSP)70是HSP家族中最重要的一类具有分子伴侣作用的蛋白,参与机体特异性免疫和固有免疫。研究表明HSP70与胃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本文就HSP70与胃癌相关性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HSP70热休克蛋白质类 基因多态性 治疗
下载PDF
肝炎后肝硬化患者血小板4项参数测定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4
9
作者 余珊 王志敏 顾再成 《临床荟萃》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2期1308-1309,共2页
关键词 肝硬化 肝炎 血小板
下载PDF
施他宁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多中心临床观察
10
作者 余珊 蔡宇 孙光燕 《中国新药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7期479-480,共2页
目的 :观察施他宁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 (ACP)的疗效。方法 :45例ACP患者使用施他宁治疗 ,与 38例常规治疗的ACP患者对照 ,记录两组症状体征消失时间、主要实验室指标复常时间、临床治愈时间、并发症发生率、药物不良反应及死亡率。结果 ... 目的 :观察施他宁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 (ACP)的疗效。方法 :45例ACP患者使用施他宁治疗 ,与 38例常规治疗的ACP患者对照 ,记录两组症状体征消失时间、主要实验室指标复常时间、临床治愈时间、并发症发生率、药物不良反应及死亡率。结果 :施他宁治疗组症状体征消失时间、主要实验室指标复常时间、临床治愈时间均较对照组缩短 ,两组有显著差异。施他宁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但两组死亡率无明显差异。用药过程未见施他宁有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重症胰腺炎 施他宁 药理 治疗
下载PDF
氧氟沙星与哌拉西林治疗伤寒疗效比较 被引量:2
11
作者 张继美 曹国梁 +1 位作者 余珊 李袆 《中国临床药学杂志》 CAS 2001年第3期151-153,共3页
目的 :观察氧氟沙星与哌拉西林治疗伤寒疗效。方法 :本院经血、骨髓、粪培养有伤寒杆菌生长的 10 2例住院患者随机分成 2组 ,分别给予氧氟沙星 0 .2 g或哌拉西林 4g,加入 5 % GS 2 5 0 ml,iv gtt,q12 h,疗程 14d。观察 2组总有效率、细... 目的 :观察氧氟沙星与哌拉西林治疗伤寒疗效。方法 :本院经血、骨髓、粪培养有伤寒杆菌生长的 10 2例住院患者随机分成 2组 ,分别给予氧氟沙星 0 .2 g或哌拉西林 4g,加入 5 % GS 2 5 0 ml,iv gtt,q12 h,疗程 14d。观察 2组总有效率、细菌清除率、体温恢复正常时间及不良反应。结果 :2组总有效率及细菌清除率均为 10 0 % ,体温恢复正常时间 2组差异无显著性 ,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 2 1.2 %及 16 %。结论 :氧氟沙星与哌拉西林均为治疗伤寒的有效药物 ,均有治愈率高、退热快的特点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氟沙星 哌拉西林 伤寒 疗效实验
下载PDF
胃癌及癌前病变组织中C-erb-B_2蛋白检测的临床意义
12
作者 张继美 曹国樑 李祎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1年第1期37-38,共2页
目的 :探讨 C- erb- B2 在胃癌前病变、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对胃癌的发生及其对预后评估的临床价值。方法 :用免疫组化 SP法同步检测 30例轻度慢性浅表性胃炎、35例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胃粘膜不典型增生、15例肠腺化生及 5 0例胃癌组织切片 ... 目的 :探讨 C- erb- B2 在胃癌前病变、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对胃癌的发生及其对预后评估的临床价值。方法 :用免疫组化 SP法同步检测 30例轻度慢性浅表性胃炎、35例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胃粘膜不典型增生、15例肠腺化生及 5 0例胃癌组织切片 ,观察 C- erb- B2 在不同胃粘膜病变中的阳性率。结果 :C- erb- B2 在重度不典型增生、肠腺化生及胃癌组织中均有较高的阳性表达 ,与轻度慢性浅表性胃炎相比 P<0 .0 1,伴淋巴结、肝转移胃癌患者 C- erb- B2 强阳性率明显高于无转移者。结论 :C- erb- B2 与胃癌发生密切相关 ,C- erb- B2 过度表达提示胃癌患者预后不良 ,C- erb- B2 检测在胃癌前病变、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对胃癌的诊断及预后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代谢 癌前状态 原癌基因蛋白质 C-ERB-B2 诊断
下载PDF
原发性肝癌并糖代谢紊乱 被引量:5
13
作者 余珊 周宁 +1 位作者 李永昆 干育红 《云南医药》 CAS 1999年第2期86-87,共2页
探讨原发性肝癌患者(PHC)糖代谢紊乱(DGM)的发生率,PHC患者并DGM时空腹血浆胰岛素、C肽水平变化;PHC并DGM的临床特点;与肿瘤大小的关系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用酶法测定271例PHC患者的空腹血糖,4... 探讨原发性肝癌患者(PHC)糖代谢紊乱(DGM)的发生率,PHC患者并DGM时空腹血浆胰岛素、C肽水平变化;PHC并DGM的临床特点;与肿瘤大小的关系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用酶法测定271例PHC患者的空腹血糖,45例异常者用酶法加测餐后2小时血糖,用RIA法测定空腹血浆胰岛素(INS)和C肽。结果PHC并DGM的发生率为166%。DGM发生时空膜INS和C肽水平无明显变化。临床表现不典型,高血糖患者无明显糖尿病症状,而低血糖患者以意识障碍为突出表现。PHC并DGM发生与病变范围有关。结论PHC患者DGM并不少见,多见于病变范围广泛者且提示预后不良。DGM发生并非仅由INS、C肽水平变化所致。对此有PHC患者应常规监测血糖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 肝癌 糖代谢紊乱 血浆 胰岛素 C肽
下载PDF
药物热12例临床分析
14
作者 张继美 曹国樑等 《中华临床医药杂志(北京)》 CAS 2001年第8期45-46,共2页
关键词 药物热 诊断 致热药物 临床特点 防范
下载PDF
肝硬化血浆D二聚体检测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
15
作者 余珊 曹国 张继美 《临床荟萃》 CAS 2000年第4期176-177,共2页
关键词 肝硬化 诊断 D-二聚体
下载PDF
维诺治疗急性胰腺炎61例疗效观察
16
作者 张继美 曹国樑 +1 位作者 王志敏 王丽昆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5年第13期2433-2434,共2页
关键词 胰腺炎/药物疗法
下载PDF
急性重症胰腺炎粘附分子表达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余珊 曹国樑 +3 位作者 张继美 王志敏 梁雪澜 李祎 《昆明医学院学报》 2005年第2期78-82,共5页
目的:探讨细胞粘附分子表达与急性重症胰腺炎(severeacutepancreatitis,SAP)的关系及联合检测ICAM-1、P选择素对SAP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双抗夹心ABC-ELISA法对76例急性胰腺炎(acutepancreatitis,AP)患者动态检测外周静脉血SICAM-1、P... 目的:探讨细胞粘附分子表达与急性重症胰腺炎(severeacutepancreatitis,SAP)的关系及联合检测ICAM-1、P选择素对SAP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双抗夹心ABC-ELISA法对76例急性胰腺炎(acutepancreatitis,AP)患者动态检测外周静脉血SICAM-1、P选择素,观察其表达与急性胰腺炎病情严重度及预后的关系及联合检测SICAM-1、P选择素对SAP的诊断价值.结果:AP除轻型患者第14天外,SICAM-1检测值明显高于健康献血组.轻型急性胰腺炎(MAP)患者及SAP患者峰值均在入院后第4天.MAP组SICAM-I呈先上升而后逐渐下降曲线,SAP呈上升趋势曲线,各时段两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AP除轻型组第7、14天外,P选择素检测值明显高于健康献血组,且MAP和SAP组均在第1天出现峰值,MAP呈逐渐下降曲线,SAP则保持较高水平下降不明显.各时段两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以SICAM-1>180ng/mL,P选择素>90ng/mL为标准诊断SAP的sen(敏感度)为52%,spe(特异度)为94·5%,Acc(准确度)为82·89%,+LR(阳性似然比)为9·45,-LR(阴性似然比)为0·51.SAP组中死亡患者I-CAM-1、P选择素均明显高于存活者,且ICAM-1>正常上限11倍、P选择素>正常上限12倍.结论:AP血清粘附分子SICAM-1、P选择素有较高表达,并与病情严重度及预后密切相关,可通过对SICAM-1、P选择素动态检测及联合检测SICAM-1、P选择素的方法较敏感及准确的筛选出重症胰腺炎病例并判断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重症胰腺炎 粘附分子表达 临床研究 SICAM-1 P选择素 轻型急性胰腺炎 病情严重度 显著性差异 联合检测 ELISA法 血清粘附分子 诊断价值 SAP 动态检测 正常上限 acute 外周静脉血 MAP 双抗夹心 上升趋势 标准诊断 死亡患者
下载PDF
伤寒合并肝损害102例
18
作者 张继美 曹国樑 李祎 《世界感染杂志》 2001年第2期185-185,共1页
关键词 伤寒 肝损害 临床资料 传染病 药物
下载PDF
酒精性肝硬化并戒酒综合症误诊为肝性脑病的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余珊 李永昆 《云南医药》 CAS 2000年第1期39-40,共2页
关键词 酒精性 肝硬化 误诊 肝性脑病 戒酒综合征
下载PDF
胃镜检查的并发症及防治
20
作者 余珊 王志敏 殷红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B11期220-221,共2页
目的:分析胃镜检查并发症发生的种类及其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1983-2005年所做49325例胃镜检查患者并发症发生的种类、构成比、发生原因及其防治对策。结果:1053例患者发生胃镜检查并发症,发生率为2.13%,其中以咽部疼... 目的:分析胃镜检查并发症发生的种类及其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1983-2005年所做49325例胃镜检查患者并发症发生的种类、构成比、发生原因及其防治对策。结果:1053例患者发生胃镜检查并发症,发生率为2.13%,其中以咽部疼痛及损伤最为多见,占67.9%,其次是少量出血,占17.8%。消化道穿孔及心跳骤停最少,分别占0.28%及0.09%。结论:胃镜检查是比较安全的消化道疾病的一种检查方法,致死性的并发症发生率极低。检查前做好患者的心理指导,使患者尽量放松配合医师检查;检查医师动作轻柔,操作熟练,遵循检查原则,活检时掌握好位置及深度是避免并发症发生的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镜检查 并发症 防治 消化道穿孔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