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0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沙库巴曲缬沙坦联合冻干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心力衰竭的疗效及对NT-proBNP的影响
1
作者 陈吉丽 王艳飞 吕彩萍 《生命科学仪器》 2024年第1期53-55,58,共4页
目的探讨沙库巴曲缬沙坦联合冻干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心力衰竭的疗效及对NT-proBNP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4月至2023年5月云南省昆明市第一人民医院心内科收治的150例心力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就诊时间分为两组。参照组采用沙库巴曲... 目的探讨沙库巴曲缬沙坦联合冻干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心力衰竭的疗效及对NT-proBNP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4月至2023年5月云南省昆明市第一人民医院心内科收治的150例心力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就诊时间分为两组。参照组采用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实验组在参照组基础上使用冻干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心功能、血浆BNP、NT-proBNP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干预后心率低于参照组,每搏量及LVEF均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干预后血浆BNP、NT-proBNP水平均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沙库巴曲缬沙坦联合冻干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心力衰竭可显著提高疗效,降低血浆BNP及NT-proBNP水平,改善患者心功能,减少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库巴曲缬沙坦 冻干重组人脑利钠肽 心力衰竭 NT-PROBNP
下载PDF
昆明75岁以上城乡急性心肌梗死患者LDL-C水平及他汀类药物使用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卢竞前 张洲 +5 位作者 杨锋 张全书 李萍 贾永全 姚国梁 李易 《吉林医学》 CAS 2020年第9期2106-2108,共3页
目的:了解昆明城市及乡镇两类居住地75岁以上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及使用他汀类药物现状及区别。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分析,纳入在昆明市第一人民医院心内科住院的年龄在75岁以上的AMI患者,根据身份证信... 目的:了解昆明城市及乡镇两类居住地75岁以上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及使用他汀类药物现状及区别。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分析,纳入在昆明市第一人民医院心内科住院的年龄在75岁以上的AMI患者,根据身份证信息及居住地分为城市组376例和乡镇组508例,比较两组LDL-C、血清胆固醇(TC)水平及入院前使用他汀类药物情况。结果:共884例75岁以上AMI患者纳入本研究,乡镇组较城市组LDL-C水平及TC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乡镇组较城市组吸烟比例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乡镇组较城市组院前使用他汀类药物比例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昆明地区75岁以上老年AMI患者中,乡镇组较城市组有更高的TC、LDL-C水平及吸烟率和更低的院前使用他汀类药物比例,这为将来减少乡镇冠心病发病提供了防控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血脂异常 吸烟 老年人 他汀类药物
下载PDF
坠床/跌倒高危评估在心内科患者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9
3
作者 姚芸 《临床护理杂志》 2011年第5期66-67,共2页
目的探讨在心内科应用坠床/跌倒高危评估对患者的安全管理。方法对2008年11月~2011年4月心内科收治的5311例患者进行了高危坠床/跌倒评估。结果通过坠床/跌倒高危评估在患者安全管理中的应用,减少并防范了院内坠床/跌倒发生,保证了心... 目的探讨在心内科应用坠床/跌倒高危评估对患者的安全管理。方法对2008年11月~2011年4月心内科收治的5311例患者进行了高危坠床/跌倒评估。结果通过坠床/跌倒高危评估在患者安全管理中的应用,减少并防范了院内坠床/跌倒发生,保证了心内科住院患者的安全,达到了安全目标。结论通过介绍坠床/跌倒高危评估在患者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提出建立高危坠床/跌倒评估体系,制定相应有效的护理措施,实施三级质量控制,减少了住院患者坠床/跌倒的发生,提高了护士的安全管理意识,融洽了护患关系,提高了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外跌倒 危险性评估 心血管疾病
下载PDF
曲美他嗪对冠心病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及N末端B型利钠肽原的影响 被引量:35
4
作者 卢竞前 杨锋 +6 位作者 张洲 张鸿青 熊国昌 起飞华 贾永全 郑松青 田青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6期3963-3965,共3页
目的观察标准治疗基础上加用曲美他嗪对冠心病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及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 NP)的影响。方法将60例符合要求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常规组和代谢组,各30例。常规组予以常规治疗,代谢组加用曲美他嗪片20 mg/次,... 目的观察标准治疗基础上加用曲美他嗪对冠心病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及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 NP)的影响。方法将60例符合要求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常规组和代谢组,各30例。常规组予以常规治疗,代谢组加用曲美他嗪片20 mg/次,3次/d,观察3个月,比较治疗前后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心功能分级、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NT-proB NP、6 min步行距离,记录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治疗3个月后,代谢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常规组(57%vs 30%,P<0.05),LVEF较常规组提高13.7%(0.58±0.21 vs 0.51±0.19,P<0.05),NT-proB NP较常规组降低12.2%[(2 745±1 528)vs(3 127±1 012)ng/L,P<0.01)。代谢组6 min步行距离较常规组提高20.3%[(496±196)vs(412±153)m,P<0.01]。不良事件中常规组有较多再入院事件。结论曲美他嗪对冠心病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患者具有良好改善心功能,提高生活能力等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 曲美他嗪 冠心病 心功能
下载PDF
曲美他嗪对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肌细胞凋亡及炎症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42
5
作者 卢竞前 杨锋 +4 位作者 张鸿青 潘娅萍 段会仙 陈敏 张洲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15年第6期519-522,共4页
目的 观察标准治疗基础上加用曲美他嗪对冠心病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肌细胞凋亡及炎症的影响.方法 将60例符合要求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常规组和曲美他嗪组,各30例.常规组予以常规治疗;曲美他嗪组加用曲美他嗪片20 mg/次,3次/d.观察... 目的 观察标准治疗基础上加用曲美他嗪对冠心病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肌细胞凋亡及炎症的影响.方法 将60例符合要求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常规组和曲美他嗪组,各30例.常规组予以常规治疗;曲美他嗪组加用曲美他嗪片20 mg/次,3次/d.观察3个月,比较治疗前后对心肌细胞凋亡指标sFas及炎症指标NF-KB的影响.结果 治疗3个月后,曲美他嗪组较常规组LVEF升高13.7%(P<0.05),左室舒张末期内径下降6.6%(P<0.01).两组心肌细胞凋亡均减少,但曲美他嗪组患者心肌细胞凋亡指标sFas明显低于常规组(644.3±219.5比781.7±223.9,P<0.01),炎症指标NF-KB曲美他嗪组也明星低于常规组(53.8±6.1比61.5±7.7,P<0.05).结论 曲美他嗪可能减少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肌细胞凋亡和炎症反应,这可能和其改善心功能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心力衰竭 曲美他嗪 冠状动脉疾病 凋亡 炎症
下载PDF
脑钠肽对心力衰竭诊断及预后评估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6
6
作者 田青 杨萍 +4 位作者 王玮 杨俊 黄静萍 马娟 张鸿青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10年第3期167-171,共5页
目的探讨血浆脑钠肽(BNP)在心力衰竭(心衰)诊断、疗效及预后评估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心衰患者105例,正常对照30例。所有受检者均成功接受血浆BNP、血浆C反应蛋白(CRP)、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D)、左... 目的探讨血浆脑钠肽(BNP)在心力衰竭(心衰)诊断、疗效及预后评估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心衰患者105例,正常对照30例。所有受检者均成功接受血浆BNP、血浆C反应蛋白(CRP)、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D)、左房舒张末期容积(LAEDD)、6-min步行距离(6-MWT)检测并完成随访,其中BNP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测定。随访比较组间死亡及死因、心脏原因再入院、干预后疗效、心功能状态等情况及其与BNP等检测指标的相关性。结果平均随访(12.00±1.25)个月,对照组无心血管事件发生。心衰组48例因心脏原因再住院,其中45例(占93.75%)因心衰复发或加重再入院;12例死亡,其中9例(占75.00%)因心衰恶化而死亡。随访中心衰组有5例置入CRT。Logistic回归分析预测与心衰再住院相关的危险因素依次为BNP≥1753pg/ml、LVEF≤35%、CRP≥10mg/L。与心衰死亡相关的危险因素依次为BNP≥1753pg/ml、LVEF≤35%。采用血浆BNP检测方法诊断舒张功能不全的敏感性为83.87%、特异性为87.50%、阳性预测值96.30%。结论①血浆BNP水平可用于早期诊断心衰及其预后评估,且对舒张功能不全有较好的诊断价值。②血浆BNP水平异常升高者其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高于血浆BNP水平正常者。③血浆BNP水平是预测心衰再住院、心衰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其联合LVEF及CRP可提高预测心血管事件的价值。④血浆BNP水平可用于心衰患者疗效评估。⑤血浆BNP水平似有助于CRT置入适应证的筛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钠肽 心力衰竭 舒张功能不全 超声心动图 预后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脂改变及其对预后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16
7
作者 彭云珠 郭涛 +4 位作者 郑圆圆 杨萍 华宝桐 潘家华 赵玲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6期1601-1603,共3页
目的了解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脂改变情况及其对预后的影响分析。方法采用随机抽样调查住院病历资料的方式,研究206例发生AMI的冠心病患者(AMI组)和240例未发生AMI的冠心病患者(对照组)的部分血液生化指标、住院期间不良事件... 目的了解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脂改变情况及其对预后的影响分析。方法采用随机抽样调查住院病历资料的方式,研究206例发生AMI的冠心病患者(AMI组)和240例未发生AMI的冠心病患者(对照组)的部分血液生化指标、住院期间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等;并对部分AMI组患者进行回访调查。结果 AMI组患者血清三酰甘油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在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AMI患者住院期间发生的不良事件概率与年龄、HDL-C两种因素有关(P<0.05),其中与年龄呈正相关关系(回归系数为1.922),与HDL-C水平呈负相关关系(回归系数为―1.401)。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成功回访的112例AMI患者1年内发生不良事件概率与年龄和住院期间LDL-C水平有关(P<0.05),与住院期间LDL-C水平呈负相关关系(回归系数为―0.287),与年龄呈正相关关系(回归系数为0.672)。结论发生AMI的冠心病患者血脂水平较未发生AMI患者低,AMI患者住院期间及1年内发生不良事件的概率与血脂水平、年龄等因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甘油三脂类 胆固醇 脂蛋白类 预后
下载PDF
体外心脏震波治疗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9
8
作者 杨萍 彭云珠 +7 位作者 郭涛 王钰 周平 蔡红雁 骆志玲 赵玲 顾云 杨洪文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847-851,共5页
目的探讨体外心脏震波治疗系统(CSWT)治疗冠心病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将45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震波治疗组(予CSWT治疗,n=25)及对照组(不予震波治疗,n=20)。3个月为1个震波治疗周期,共行9次震波治疗。震波治疗组患者检测时间点为震波治... 目的探讨体外心脏震波治疗系统(CSWT)治疗冠心病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将45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震波治疗组(予CSWT治疗,n=25)及对照组(不予震波治疗,n=20)。3个月为1个震波治疗周期,共行9次震波治疗。震波治疗组患者检测时间点为震波治疗前(0个月)、9次震波治疗结束时(3个月)、随访6个月时(6个月),对照组的相应检测时间点分别为入选时、随访3个月时、随访6个月时。两组患者分别在上述时间点行99 Tcm-甲氧基异丁基异腈(99 Tcm-MIBI)及18 F-氟脱氧葡萄糖(18F-FDG)双核素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成像(SPECT)心肌显像检查及微伏级T波电交替(MTWA)检查,评估加拿大心血管学会(CCS)心绞痛分级、纽约心脏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西雅图心绞痛量表(SAQ)评分、6min步行距离(6MWT)、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临床随访不少于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病死率、心肌再梗死率、再住院率、心肌灌注、心肌代谢及心功能的变化。结果 45例患者均完成随访。震波治疗组患者在3个月、6个月时的心肌灌注及代谢、NYHA心功能分级、CCS心绞痛分级、硝酸甘油用量、SAQ评分、6MWT、LVEF、MTWA均比0个月时明显改善(P<0.05),且上述指标均比同期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震波治疗组患者治疗后无死亡、无心肌再梗死发生。结论 CSWT是一项无创、安全、有效的新型血管再生疗法,可作为冠心病治疗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心肌梗死 心肌再灌注 治疗应用 体外心脏震波治疗
下载PDF
多项无创指标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源性死亡的预警分析 被引量:8
9
作者 李勇国 王艳飞 王玮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16年第2期137-141,共5页
目的探讨多项无创指标对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心源性死亡风险的预警价值。方法入选AMI患者100例为观察组,同期住院的非冠心病患者100例为对照组。收集临床资料,并于入院后3周内行动态心电图(Holter)检查,检测心率震荡(HR... 目的探讨多项无创指标对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心源性死亡风险的预警价值。方法入选AMI患者100例为观察组,同期住院的非冠心病患者100例为对照组。收集临床资料,并于入院后3周内行动态心电图(Holter)检查,检测心率震荡(HRT)指标即震荡起始(TO)、震荡斜率(TS);心率变异性(HRV)指标即NN间期标准差(SDNN);QT离散度(QTa)及经心率校正的QT离散度(QTcd)心电指标。同期行心脏彩超检查,检测左心室舒张期末径(LVEDd)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以AMI患者心源性死亡为终点事件,将观察组分为死亡组(n=15)和存活组(n=85)。根据检测结果,对AMI组与非AMI组和AMI患者死亡组与存活组各项指标进行对比分析,评价多项指标对AMI患者心源性死亡的预警价值。结果①AMI组与非冠心病组TO、TS、SDNN、QTd、QTcd、LVEF、LVEDd等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TO、TS、SDNN、OTd、QTcd、LVEDd P=0.000(P〈0.05),LVEFP=0.002(P〈0.05)。②急性心梗死亡组与存活组TS及SDNN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为0.000及0.023(P〈0.05),TO、QTd、QTcd、LVEF及LVEDd等指标比较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③对各组各项指标阳性积分对比分析发现,AMI患者积分多明显增高(P〈0.05),AMI心源性死亡患者积分均≥4,多项指标联合应用较单项指标对AMI患者心源性死亡的阳性预测值高,多项指标异常积分≥4,心源性死亡风险极大。结论①AMI患者的HRT明显减弱甚至消失,HRV降低,QT间期明显延长及QTd明显增大。②AMI患者LVEDd明显增大,LVEF明显下降。多项指标联合应用对AMI患者心源性死亡的阳性预测值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心源性死亡 心率震荡 心率变异 猝死预测因子
下载PDF
血浆IL-35、IL-10及TGF-β1水平对老年冠心病患者的预后影响 被引量:4
10
作者 潘娅萍 高彦 吕云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97-198,共2页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多由脂质代谢异常引发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心绞痛发作,包括稳定型心绞痛(stableanginapectoris,SAP)、
关键词 冠心病 白细胞介素-35 白细胞介素-10 转化生长因子-β1 老年人
下载PDF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术致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一例 被引量:3
11
作者 卢竞前 杨锋 +2 位作者 张洲 陈敏 李易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986-986,共1页
1临床资料 患者女性,63岁,因突发胸痛13h入院,入院前无诱因出现心前区闷痛,持续不缓解,伴湿汗和频死感,无放射,恶心无呕吐转至我院。既往体健,无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吸烟及冠心病家族史。体检:体温36.5℃,心率67/min,呼吸21/m... 1临床资料 患者女性,63岁,因突发胸痛13h入院,入院前无诱因出现心前区闷痛,持续不缓解,伴湿汗和频死感,无放射,恶心无呕吐转至我院。既往体健,无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吸烟及冠心病家族史。体检:体温36.5℃,心率67/min,呼吸21/min,血压140/80mm Hg(1mm Hg=0.133kPa),神清,焦躁,唇无紫绀,双肺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率67/min,律齐,各瓣膜区未闻及杂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 介入术 急诊 冠心病家族史 临床资料 突发胸痛 高脂血症
下载PDF
心房颤动发生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8
12
作者 阮洪梅 王玮 《医学综述》 2011年第1期37-40,共4页
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临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房颤有较高的发病率、致死率和致残率,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有效防治房颤的关键在于明确房颤发生和维持的机制。尽管已经进行了广泛的研究,但其发病机制仍不十分清楚。目前对其心... 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临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房颤有较高的发病率、致死率和致残率,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有效防治房颤的关键在于明确房颤发生和维持的机制。尽管已经进行了广泛的研究,但其发病机制仍不十分清楚。目前对其心房重构的发生机制研究较多,近年来随着分子遗传学及分子生物学技术研究的深入,房颤发病的分子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机制也逐渐得到揭示。同时也有证据显示炎症与房颤有关,现就以上领域的最新进展予以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心房重构 分子遗传学 炎症 发病机制
下载PDF
体外心脏震波治疗冠心病的有效性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杨萍 郭涛 +7 位作者 彭云珠 王钰 周平 蔡红雁 骆志玲 赵玲 顾云 杨洪文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9期2918-2921,共4页
目的探讨体外心脏震波治疗(CSWT)冠心病(CAD)的可行性、安全性及疗效。方法 连续选取2008年10月至2010年6月在昆明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就诊的CAD陈旧性心肌梗死(OMI)患者25例,男18例,女7例,平均年龄65岁,采用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法... 目的探讨体外心脏震波治疗(CSWT)冠心病(CAD)的可行性、安全性及疗效。方法 连续选取2008年10月至2010年6月在昆明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就诊的CAD陈旧性心肌梗死(OMI)患者25例,男18例,女7例,平均年龄65岁,采用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法,将患者分为试验组14例(予震波能量治疗),安慰剂对照组11例(不予震波能量治疗),3个月为1个治疗周期,共9次震波治疗。两组治疗前后均行99mTc-甲氧基异丁基异腈(MIBI)/18氟-脱氧葡萄糖(FDG)双核素单光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摄影(SPECT)心肌显像检查、加拿大心血管学会(CCS)心绞痛分级、纽约心功能分级(NYHA)、西雅图心绞痛量表(SAQ)、6 min步行距离(6MWT)、左室射血分数(LVEF)等检查,临床随访不少于6个月,比较组间病死率、再住院率、震波治疗前后心肌灌注及代谢、心绞痛症状、心功能及运动耐量等的变化。结果 25例患者均依研究方案完成治疗,无心绞痛加剧、心肌损伤、出血、栓塞、恶性心律失常等并发症。平均(8.40±1.84)个月的随访期内,试验组1例死亡,对照组无死亡(P>0.05)。7例因心绞痛频发再住院,其中试验组2例,对照组5例(P>0.05)。试验组震波治疗后的NYHA、CCS心绞痛分级、硝酸甘油用量较治疗前减低(P<0.05),而SAQ评分、6MWT较治疗前增高(P<0.05)。试验组震波治疗后心肌灌注、心肌代谢及LVEF均较治疗前有改善(P<0.05)。对照组震波治疗前后以上指标均改变不明显(P>0.05)。结论 CSWT是CAD治疗的最新选择,是一项无创、安全、有效的新型血管再生疗法,可缓解患者心绞痛、改善心功能、提高运动耐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新生血管化 生理性 体外心脏震波 治疗 临床研究性
下载PDF
载脂蛋白B、载脂蛋白E及血管紧张素原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的关系 被引量:3
14
作者 马娟 张鸿青 +1 位作者 王玮 田青 《中国现代医生》 2011年第19期4-6,共3页
目的探讨载脂蛋白B、E(ApoB、ApoE)基因及血管紧张素原基因(AGT)多态性与冠心病(CHD)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基因芯片技术分析89例CHD患者和78例非CHD患者的ApoB Xba I、ApoE112/158及AGT M235T基因多态性及等位基因频率。结果 CHD组ApoB Xb... 目的探讨载脂蛋白B、E(ApoB、ApoE)基因及血管紧张素原基因(AGT)多态性与冠心病(CHD)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基因芯片技术分析89例CHD患者和78例非CHD患者的ApoB Xba I、ApoE112/158及AGT M235T基因多态性及等位基因频率。结果 CHD组ApoB Xba I、ApoE112/158及AGT M235T基因型分布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HD组的ApoB Xba I的X+X+基因型及等位基因X+频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poE112/158的ε3/4、ε4/4基因型及等位基因ε4频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HD组AGT-TT基因型频率及T等位基因频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poB Xba I、ApoE112/158和AGT M235T的基因多态性可能是中国人CHD的危险因素。ApoB Xba I等位基因X+;ApoE112/158的等位基因ε4和AGT M235T基因的T等位基因是CHD的重要遗传标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载脂蛋白B 载脂蛋白E 血管紧张素原 基因 多态性
下载PDF
冠心病心电图与冠脉造影结果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20
15
作者 张义红 田青 《四川医学》 CAS 2012年第3期452-453,共2页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与冠脉造影在冠心病的患者诊断中的价值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8年10月~2010年10月收治的48例冠心病患者,均进行动态心电图与冠状动脉造影检查,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相对于心电图检测,冠脉造影灵敏度为66.7%,...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与冠脉造影在冠心病的患者诊断中的价值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8年10月~2010年10月收治的48例冠心病患者,均进行动态心电图与冠状动脉造影检查,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相对于心电图检测,冠脉造影灵敏度为66.7%,特异度为71.4%。心电图与冠脉造影两种检查方法比较,P>0.05。冠脉造影与心电检查,单支病变(62.5%),双支病变(53.8%)与三支病变(88.9%)相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态心电图与冠脉造影在冠心病中的诊断效果无差异,均可用来诊断冠心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动态心电图 冠状动脉造影
下载PDF
高血压性心脏病超声心动图与心电图的对比 被引量:13
16
作者 张菡 张鸿青 +2 位作者 田青 马娟 黄静萍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6年第22期3117-3118,共2页
目的:对比分析超声心动图与心电图诊断高血压性心脏病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61例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均采用超声心动图和心电图两种方法进行诊断,比较V4~6低平或倒置、ST段缺血性压低的检测灵敏度和心室、心房异常检出率。结果:心电... 目的:对比分析超声心动图与心电图诊断高血压性心脏病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61例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均采用超声心动图和心电图两种方法进行诊断,比较V4~6低平或倒置、ST段缺血性压低的检测灵敏度和心室、心房异常检出率。结果:心电图检测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V4~6低平或倒置、ST段下降、缺血T波、ST段水平延长灵敏度较超声心动图检测显著提高,超声心动图对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左室增大、左室肥厚、左房增大检出率较心电图检出率显著增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心动图与心电图诊断高血压性心脏病各有优势,临床应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诊断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性心脏病 超声心动图 心电图
下载PDF
阵发性心房颤动发生的相关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17
作者 陈吉丽 马娟 王玮 《心血管病学进展》 CAS 2010年第1期116-119,共4页
尽管对阵发性心房颤动的认识已增加了不少,但是对自然状态下发作的阵发性心房颤动的触发方式的细节研究还是少之又少。通过对其相关心电图特征的研究以更好的了解阵发性心房颤动的发生。
关键词 阵发性房颤 心电图特征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后血清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水平及心肌灌注的改变 被引量:6
18
作者 孙帅 张宏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801-803,共3页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PCI)后血清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水平及心肌灌注的改变。方法将AMI患者分为PCI治疗组和非PCI治疗组,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AMI患者PCI治疗前,PCI治疗后3d及1、2、4、6、8周时血清e...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PCI)后血清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水平及心肌灌注的改变。方法将AMI患者分为PCI治疗组和非PCI治疗组,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AMI患者PCI治疗前,PCI治疗后3d及1、2、4、6、8周时血清eNOS的水平。非PCI治疗组在对应时间点抽血。比较两组患者不同病期血清eNOS水平的变化。两组患者均于AMI后4周行心肌99mTc甲氧基异丁基异腈(99mTc-MIBI)SPECT检查,比较心肌灌注程度。结果PCI治疗组、非PCI治疗组治疗前血清eNOS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CI治疗组术后3d及术后1、2、4、6、8周血清eNOS水平较非PCI治疗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4周时血清eNOS水平较术后2周、6周时血清eNOS水平明显升高。PCI组心肌灌注良好者24例(80%);而非PCI组心肌灌注良好者仅有5例(2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MI后早期PCI治疗可促进患者血清eNOS表达,改善心肌灌注,从而减轻缺血区心肌组织的损伤,改善心肌供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成形术 经腔 经皮冠状动脉 梗塞 大脑中动脉 一氧化氮合酶
下载PDF
脑钠肽与心血管疾病 被引量:11
19
作者 杨萍 田青 《心血管病学进展》 CAS 2008年第4期632-636,共5页
脑钠肽又称B型利钠肽,在心血管疾病的诊断、治疗及预后判断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是临床上与心血管疾病密切相关的一项生化指标。现就脑钠肽的一些生理特性及其在心血管疾病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关键词 脑钠肽 心血管疾病 心力衰竭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下载PDF
血栓抽吸导管对心肌梗死患者心肌微灌注的影响 被引量:4
20
作者 张荣华 杨锋 +2 位作者 吕云 刘屹 卢竞前 《当代医学》 2013年第27期71-72,共2页
目的评价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中应用血栓抽吸导管对心肌微灌注和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2月-2012年7月在个旧市人民医院心内科接受急诊PCI并使用血栓抽吸导管治疗的STEMI患者,根据... 目的评价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中应用血栓抽吸导管对心肌微灌注和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2月-2012年7月在个旧市人民医院心内科接受急诊PCI并使用血栓抽吸导管治疗的STEMI患者,根据是否使用抽吸导管分为急诊PCI组(A组,42例)和急诊PCI中使用抽吸导管组(B组,54例)。比较组间的基础资料、术后心肌灌注情况和随访情况。结果两组问基础和临床资料相似;A组在无复流或慢血流方面较B组明显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3.8%比3.7%,P〈0.05)。B组比A组可显著改善cTFC帧数[(26.45±3.62)比(55.78±4.95),P〈0.05],B组比A组可显著改善MBG2~3级情况(87%比73%,p〈0.05)。结论血栓抽吸导管在sTEMi急诊PCI中安全可行,可以改善心肌灌注水平,从而有助于改善临床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血管成形术 经皮 经腔冠状动脉 血栓抽吸导管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