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体外心脏震波治疗对缺血性心脏病患者外周血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表达及内皮祖细胞增殖的影响 被引量:4
1
作者 张华胜 宋文娟 +9 位作者 杨洪文 方东 杨春芳 马雪娟 刘利萍 谷颖 赵月 孙钺 张雅文 王钰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22年第1期11-16,共6页
目的探讨缺血性心脏病(IHD)患者经体外心脏震波治疗(CSWT)后心功能改善与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DF-1)表达、内皮祖细胞(EPCs)增殖的相关性,进而揭示CSWT改善IHD患者心功能的机制。方法前瞻性收集2018年4月至2019年12月在昆明医科大学第一... 目的探讨缺血性心脏病(IHD)患者经体外心脏震波治疗(CSWT)后心功能改善与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DF-1)表达、内皮祖细胞(EPCs)增殖的相关性,进而揭示CSWT改善IHD患者心功能的机制。方法前瞻性收集2018年4月至2019年12月在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诊治的IHD患者20例,行内科标准治疗及CSWT,1个月内完成9次CSWT。治疗前,采用超声心动图左室整体纵向应变(GLS)和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SPECT)行99Tcm-甲氧基异丁基异腈心肌灌注显像(MPI)识别存活心肌,定位缺血节段;治疗中,实时心电、血压和血氧饱和度监测;并于治疗前、治疗后1和6个月,抽取外周静脉血检测SDF-1和EPCs。患者于治疗后1和6个月随访,内容包括GLS和MPI评价局部心肌收缩功能和血流灌注,记录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加拿大心血管学会(CCS)心绞痛分级、西雅图心绞痛量表(SAQ)、明尼苏达心力衰竭生活质量量表(MLHFQ)评分、36条简明健康状况调查表(SF-36)评分、6 min步行距离(6MWD)和硝酸甘油用量,观察SDF-1、EPCs指标变化,分析患者心功能改善情况与SDF-1、EPCs的相关性。结果20例IHD患者共43个缺血治疗节段接受了9次CSWT,血流动力学稳定,无任何不良事件发生。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1和6个月的NYHA心功能分级、CCS心绞痛分级、MLHFQ评分和硝酸酯类用量均降低,SAQ评分、SF-36评分和6MWD均提高(均为P<0.05);治疗节段GLS绝对值增加,MPI局部灌注改善(均为P<0.05);SDF-1和EPCs指标呈增高趋势(均为P<0.05)。相关分析显示,SDF-1(r=-0.56,P=0.00)和EPCs(r=-0.26,P=0.04)均与NYHA心功能分级呈负相关,SDF-1与EPCs无相关性(r=0.06,P=0.62)。结论CSWT通过促进IHD患者血管内皮细胞增生而提高心肌灌注、改善心功能,SDF-1与EPCs升高与心功能改善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心脏震波治疗 心肌缺血 心肌灌注 局部心肌收缩功能
下载PDF
产后出血患者的液体管理及其继发腹高压的危险因素 被引量:15
2
作者 王胤佳 李超 +1 位作者 李志伟 李立 《中华围产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6年第2期90-94,共5页
目的探讨产后出血患者的液体管理方法及发生腹高压的危险因素。方法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昆明市第一人民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收治的64例产后出血患者纳入分析,根据收住ICU当时的腹内压分为腹高压组和非腹... 目的探讨产后出血患者的液体管理方法及发生腹高压的危险因素。方法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昆明市第一人民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收治的64例产后出血患者纳入分析,根据收住ICU当时的腹内压分为腹高压组和非腹高压组。患者进入ICU后24h液体负平衡均≥1000ml。比较腹高压组与非腹高压组的基本情况(年龄、是否子痫前期、是否行子宫切除术、是否行动脉导管栓塞术)、腹内压、肝肾功能及住院时间。比较所有患者24h液体负平衡治疗前后的腹内压和肝肾功能。采用独立样本,检验、配对,检验和,检验进行统计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产后出血患者发生腹高压的危险因素。结果64例患者中,15例(23.4%,15/64)在收住ICU当时有腹高压,25例(39.1%,25/64)患子痫前期,1例(1.6%,1/64)行子宫切除术,16例(25.0%,16/64)行动脉导管栓塞术。64例患者进入ICU之前12h内,平均失血量为(4022±1275)ml,晶体液输入量为(8894±2597)ml,胶体液输入量为(343±87)ml,血制品输入量为(1370±346)ml。总液体输入量为(10607±2825)m1,总液体出量为(5176±2334)ml。平均每小时人液量为(884±235)ml,平均每小时尿量为(431±195)ml。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子痫前期(OR=5.30,95%CI:1.15~24.45)、平均每小时输液量〉1000ml(OR=5.34,95%CI:1.14~24.92)、平均每小时尿量≤200ml(〈200ml时,OR=0.17,95%C/:0.05~0.58)是产后出血患者发生腹高压的危险因素。非腹高压组在ICU的住院时间[(3.33±1.84)与(8.73±9.77)d]和总住院时间[(10.29±3.96)与(18.13±9.88)d]均较腹高压组短(t值分别为-3.73和-4.55,P值均〈0.05)。经过24h液体负平衡治疗后腹内压[(6.67±4.61)与(8.47±5.85)mmHg(1mmHg=0.133kPa),t=7.76]、总胆红素[(14.31±14.91)与(20.96±37.56)μmol/L,t=2.02]、尿素氮[(6.49±5.18)与(7.57±7.07)mmol/L,t=2.72]、肌酐[(105.57±81.66)与(140.61±126.14)μmol/L,t=5.33]均较治疗前降低,白蛋白[(24.45±4.80)与(21.35±5.69)g/L,t=-4.47]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产后出血患者合并子痫前期、大量输液及液体出量过少,均是发生腹高压的危险因素。腹高压对肝肾功能不利,并延长住院时间。采用液体负平衡治疗能降低腹内压,改善肝肾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后出血 腹内高压 肾替代疗法 利尿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