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0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依拉环素与厄他培南对比治疗中国成人复杂性腹腔感染的疗效和安全性
1
作者 吕晓菊 陈刚 +2 位作者 刘双海 李小荣 张忠涛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49-256,共8页
目的评估依拉环素在患有复杂性腹腔感染(cIAI)的中国成年住院患者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对照双盲Ⅲ期临床试验,cIAI患者被随机分配接受依拉环素(1.0mg/kg每12小时1次)或厄他培南(1g每24小时1次)静脉滴注,疗程5~14 d。分... 目的评估依拉环素在患有复杂性腹腔感染(cIAI)的中国成年住院患者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对照双盲Ⅲ期临床试验,cIAI患者被随机分配接受依拉环素(1.0mg/kg每12小时1次)或厄他培南(1g每24小时1次)静脉滴注,疗程5~14 d。分析治疗结束后不同时间点的主要与次要疗效,评估改良意向性治疗(MITT)人群、临床可评估(CE)人群和微生物学可评估(ME)人群的临床疗效及微生物疗效。分析比较两治疗组不同人群不同评价时间点的临床治愈率,计算基线病原菌阳性者微生物清除率。分析不良事件及与药物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共144例至少接受过一剂研究药物的cIAI患者被纳入MITT人群,首剂用药后25~31天[疗效判断(TOC)访视时],依拉环素和厄他培南临床治愈率分别为77.8%(56/72)和90.3%(65/72)。在剔除<72h给药周期的受试者后,两组的临床治愈率分别为83.6%(56/67)和90.3%(65/72)。依拉环素组临床治愈率在TOC访视时的CE和ME人群分别为91.1%(51/56)和83.3%(25/30),厄他培南组分别为95.3%(61/64)和90.9%(30/33)。在TOC访视时,针对ME人群2种主要基线病原菌(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依拉环素组和厄他培南组对大肠埃希菌的微生物学疗效分别达到91.3%(21/23)和96.2%(25/26);对肺炎克雷伯菌的微生物学疗效分别为4/5和3/3。依拉环素组与厄他培南组治疗中出现的不良事件(TEAE)发生率相似,分别为75.0%对70.8%,绝大部分为轻、中度。依拉环素与药物相关的主要不良反应为输液部位静脉炎(9.7%,7/72)和输液部位疼痛(8.3%,6/72)。结论与厄他培南相似,依拉环素治疗cIAI具有良好的临床与微生物学疗效,且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性腹腔感染 依拉环素 厄他培南 Ⅲ期临床试验
下载PDF
供肝保存液的演变和革新
2
作者 喻国涛 尹燕锋 +4 位作者 颜春涛 邹光旭 张黄燕 马丽 胡宗强 《器官移植》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1-137,共7页
器官保存液能够改善移植物冷缺血损伤和维持移植物良好的功能。目前,如何减少供肝在冷缺血期间引起的一系列损伤,改善和提高移植物的保存质量,是目前该领域研究的热点和难点。现阶段,临床上的保存液仍未达到理想的保存效果,尤其是对于... 器官保存液能够改善移植物冷缺血损伤和维持移植物良好的功能。目前,如何减少供肝在冷缺血期间引起的一系列损伤,改善和提高移植物的保存质量,是目前该领域研究的热点和难点。现阶段,临床上的保存液仍未达到理想的保存效果,尤其是对于边缘供器官的保护作用不尽如人意。在当今供者极度匮乏的情况下,为了改善移植物免受冷缺血损伤,其关键要素仍然是寻求最佳的供肝保存方案。本文总结了供肝在冷缺血期间的损伤机制,保存液的分类及供肝保存液的演变历程,探讨了供肝保存液的发展方向及面临的困境,为供肝保存液的研发提供新思路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 供肝 保存液 冷缺血损伤 扩大标准供者 边缘供肝 氧化应激 缺血-再灌注损伤
下载PDF
胆道镜下钬激光碎石治疗肝胆管残余结石153例 被引量:1
3
作者 高杨 张升宁 +2 位作者 张熙冰 李立 冉江华 《实用医药杂志》 2018年第8期688-691,共4页
目的探讨钬激光在治疗肝胆管结石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153例肝胆管结石外科手术后患者资料,分为单用胆道镜取石组62例,和胆道镜结合钬激光碎石组91例,对比两组单次取石最长时间、取石次数、结石取尽率、取石前手术情况、并发症发生... 目的探讨钬激光在治疗肝胆管结石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153例肝胆管结石外科手术后患者资料,分为单用胆道镜取石组62例,和胆道镜结合钬激光碎石组91例,对比两组单次取石最长时间、取石次数、结石取尽率、取石前手术情况、并发症发生率、结石复发率等,并分析其原因。结果胆道镜结合钬激光碎石组比单用胆道镜取石组单次取石时间最长时间少,结石取尽率高,取石次数少,并发症发生率低,肝切除率低(P<0.05),两组术后结石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胆道镜下钬激光碎石在治疗肝胆管结石中效果良好,安全系数高,是一种可推荐的治疗肝胆管结石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道镜 钬激光 肝胆管结石 回顾性分析
下载PDF
肝移植患者围术期PBM的建立与实施
4
作者 侯星羽 秦雯 +5 位作者 海帆 李兵 普丽 宋松涛 陈刚 徐荣华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23年第11期999-1004,共6页
目的建立切实可行的临床肝移植患者血液管理(PBM)模式,以优化肝移植围术期用血量,改善患者预后与生存率。方法成立多学科PBM团队,初期由医务部牵头,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在临床建立肝移植患者PBM模式的重要性向麻醉科、肝胆科、输血科、ICU... 目的建立切实可行的临床肝移植患者血液管理(PBM)模式,以优化肝移植围术期用血量,改善患者预后与生存率。方法成立多学科PBM团队,初期由医务部牵头,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在临床建立肝移植患者PBM模式的重要性向麻醉科、肝胆科、输血科、ICU医务部等相关科室近71人做了《器官移植患者血液管理模式的建立与实施》的问卷调查,经过统计分析,确定肝移植患者PBM的重要项,制定试行方案,包括医务部组织,输血科负责对麻醉科、肝胆科、ICU等科室的医护人员完成教育培训后,麻醉科、肝胆胰科、ICU确定肝移植患者术前、中、术后PBM措施,以2021年本院的肝移植患者30人为实验组(对象),全面实施PBM;同时选取2020年本院所做的肝移植术30例为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的一般情况、术前实验室检查结果以及术前、中、后输血情况。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术前均未输注任何成分血;术中异体成分血输注量:红细胞(U)为12.75(8.75,18.63)vs 15.25(8.38,26.13)(P>0.05),单采血小板(治疗量)为0(0,2)vs 1(0,4.25)(P>0.05),血浆(U)为2300(1550,3763)vs 3650(2075,5400)(P<0.05];冷沉淀(U)0(0,10)vs 10(0,30)(P<0.05);术后异体成分血输注量:红细胞(U)为8.00(3.38,12.88)vs 11.25(4.75,19.63)(P>0.05],单采血小板未输注,血浆(U)为0(0,0)vs 0(0,600)(P>0.05],冷沉淀未输注。结论肝移植患者PBM模式的建立及其管理措施在移植术前、中、后的运用,明显减少了患者术中输血量,改善患者移植术后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患者血液管理 肝移植术 用血量 围术期输血
下载PDF
肝移植术后误吸并发肺脓肿患者的护理1例
5
作者 何本一 郑克谱 黄蕊 《加速康复外科杂志》 2023年第1期41-44,共4页
总结1例肝移植术后误吸导致肺脓肿感染患者的护理经验。护理重点:控制感染,避免继发感染;落实集束化护理方案,做好气道管理;提高病情警示级别,预防再次误吸;动态调整免疫抑制方案,严密监测移植肝功能;制定个体化活动方案,促进患者加速康... 总结1例肝移植术后误吸导致肺脓肿感染患者的护理经验。护理重点:控制感染,避免继发感染;落实集束化护理方案,做好气道管理;提高病情警示级别,预防再次误吸;动态调整免疫抑制方案,严密监测移植肝功能;制定个体化活动方案,促进患者加速康复;运用共享决策理念加强患者心理疏导。经过24 d精心治疗和护理,患者病情好转,转胸外科继续治疗后顺利出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 误吸 肺脓肿 护理
下载PDF
气腹对肝硬化大鼠肠黏膜屏障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8
6
作者 闫宏宪 罗丁 +3 位作者 陈训如 毛静熙 周正东 余少明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32-334,共3页
目的研究CO2气腹对肝硬化大鼠肠道黏膜屏障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腹腔多次注射硫代乙酰胺建立肝硬化大鼠模型,设正常对照组(A组),实验对照组(B组),8mmHg气腹组(C组)和13mmHg气腹组(D组),气腹作用时间2h,分别于气腹结束后0.5、2、6、12h4... 目的研究CO2气腹对肝硬化大鼠肠道黏膜屏障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腹腔多次注射硫代乙酰胺建立肝硬化大鼠模型,设正常对照组(A组),实验对照组(B组),8mmHg气腹组(C组)和13mmHg气腹组(D组),气腹作用时间2h,分别于气腹结束后0.5、2、6、12h4个时间点,测定各组及各时间点门静脉血内毒素、D-乳酸水平、回肠黏膜厚度及绒毛高度值。结果B组与A组相比,内毒素、D-乳酸水平、回肠黏膜厚度及绒毛高度值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C、D2组各时点与B组相比各项指标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与D组相比:内毒素(P<0.05)、黏膜厚度(P<0.01)和绒毛高度(P<0.01)均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本实验条件下,CO2气腹加重了肝硬化大鼠已有的肠黏膜屏障障碍,且此种变化有随气腹压力增高而加大的趋势,但在解除气腹后6、12h已有恢复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腹 肝硬化 内毒素 D-乳酸 肠黏膜屏障
下载PDF
原发性肝癌转化治疗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7
作者 江杰 胡宗强 +2 位作者 陈刚 徐源通 褚光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870-1873,共4页
根治性肝切除及肝移植术是改善原发性肝癌远期预后的最佳选择,然而我国大部分肝癌患者确诊时已丧失手术治疗机会。因此,转化治疗成为提高中晚期肝癌患者生存率的研究热点。简述了肝癌转化治疗的评估内容,并归纳了目前不可切除性肝癌的... 根治性肝切除及肝移植术是改善原发性肝癌远期预后的最佳选择,然而我国大部分肝癌患者确诊时已丧失手术治疗机会。因此,转化治疗成为提高中晚期肝癌患者生存率的研究热点。简述了肝癌转化治疗的评估内容,并归纳了目前不可切除性肝癌的转化治疗方案。随着对原发性肝癌及个体化治疗的进一步了解,精准医疗联合多学科诊疗团队制定出个体化的转化治疗方案,认为能够有效提高中晚期肝癌患者手术切除率及治疗效果,改善远期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治疗学 治疗结果
下载PDF
脱细胞真皮基质修复猪胆管缺损:促进血管及胆管上皮再生 被引量:4
8
作者 陈刚 白建华 +4 位作者 朱新锋 曹俊 刘其雨 赵英鹏 李立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3期6940-6945,共6页
背景:脱细胞真皮基质是无细胞的天然组织支架,与人体软组织十分相近,易于塑形,无毒副作用,已被用于修补尿道与输尿管。目的:观察脱细胞基质修补胆管损伤的效果。方法:将30头滇南小耳猪随机均分为3组,空白对照组切断胆管后行端端吻合,实... 背景:脱细胞真皮基质是无细胞的天然组织支架,与人体软组织十分相近,易于塑形,无毒副作用,已被用于修补尿道与输尿管。目的:观察脱细胞基质修补胆管损伤的效果。方法:将30头滇南小耳猪随机均分为3组,空白对照组切断胆管后行端端吻合,实验组人为制作胆管缺损后以脱细胞真皮基质修补,对照组人为制作胆管缺损后以膨体聚四氟乙烯修补。修补后6,24周取胆管补片及其周围组织,进行免疫组织化学与RT-PCR检测。结果与结论:免疫组织化学显示,实验组细胞角蛋白表达高于空白对照组与对照组,转化生长因子β1表达低于空白对照组与对照组。术后24周内RT-PCR检测显示,实验组总体转化生长因子β1基因表达低于空白对照组与对照组(P<0.05),总体胰岛素样生长因子2基因表达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总体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因表达高于空白对照组与对照组(P<0.05)。表明脱细胞基质修复胆道损伤可促进血管及胆管上皮的再生,并且不增加瘢痕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管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 转化生长因子β1 组织工程 生物材料 材料相容性 脱细胞基质 胆管损伤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2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
下载PDF
DA至Lewis大鼠肝移植急性排斥反应模型的建立:技术改良分析 被引量:9
9
作者 李铸 李立 +5 位作者 冉江华 张升宁 刘静 刘滇生 李来邦 陈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179-1185,共7页
背景:国际上研究肝移植免疫耐受的基础动物模型是大鼠肝移植急性排斥反应模型,国际上公认的肝移植急性排斥反应模型鼠种配对方式为DA至Lewis大鼠、DA至BN大鼠及BN至Lewis大鼠,但由于鼠种缺乏和操作技术有待成熟的原因,国内较少引用以上... 背景:国际上研究肝移植免疫耐受的基础动物模型是大鼠肝移植急性排斥反应模型,国际上公认的肝移植急性排斥反应模型鼠种配对方式为DA至Lewis大鼠、DA至BN大鼠及BN至Lewis大鼠,但由于鼠种缺乏和操作技术有待成熟的原因,国内较少引用以上鼠种配对方式进行该模型的建立。目的:课题组在大量SD大鼠肝移植模型建立训练的基础上,采用DA大鼠为供体,Lewis大鼠为受体,摸索DA至Lewis大鼠肝移植急排模型建立技巧和经验。方法:通过改良二袖套法,以雄性DA大鼠为供体,雄性Lewis大鼠为受体,建立原位肝移植动物模型60只,受体大鼠术前1d和术后1周内饲喂治疗剂量的他克莫司,1周后半量递减并停药,记录移植手术时间,观察受体大鼠的术后生存状况、手术成功率及生存期,分别于术后7,14,21,28d处死受体大鼠,获取肝组织标本,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肝脏大体和镜下的病理学变化,进行急性排斥反应评分。结果与结论:供肝冷缺血时间30~60min,供体手术时间(18.5±4.0)min,供肝修整时间(7±3)min,受体手术时间(35.0±7.3)min,无肝期为(13.0±3.0)min,手术成功率为98%,1周存活率为91.6%。术后2周随着他克莫司撤药,受体大鼠迅速发生急性排斥反应,于术后14~28d死亡,平均生存时间为(20.85±0.71)d,中位生存时间为21d。实验建立DA至Lewis大鼠肝移植急性排斥反应动物模型需要以大量SD大鼠肝移植训练为基础进行,通过对二袖套法技术的改良和围手术期短期应用他克莫司有助于该模型的稳定建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排斥反应 DA大鼠 LEWIS大鼠 原位肝移植术 动物模型 他克莫司
下载PDF
减体积肝移植模型大鼠肝脏组织miRNAs表达谱变化 被引量:5
10
作者 高红强 李志强 +4 位作者 王海富 薛国友 刘静 陈刚 李立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712-717,共6页
背景:活体肝移植后肝脏再生是影响肝移植预后的关键因素,目前尚未见调控活体肝移植术后肝脏再生的特异性微小RNA(miRNA)的报道。目的:分析miRNAs在大鼠减体积肝移植后各时间点表达谱的变化,挑选并验证目的 miRNAs,为大鼠减体积肝移植后... 背景:活体肝移植后肝脏再生是影响肝移植预后的关键因素,目前尚未见调控活体肝移植术后肝脏再生的特异性微小RNA(miRNA)的报道。目的:分析miRNAs在大鼠减体积肝移植后各时间点表达谱的变化,挑选并验证目的 miRNAs,为大鼠减体积肝移植后肝脏再生干预策略提供靶标miRNAs,为临床活体肝移植后肝脏再生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分别建立大鼠减体积肝移植模型和假手术模型,利用miRNAs基因芯片技术检测miRNAs表达谱的差异。在差异表达的miRNAs中挑选出目的 miRNAs进行实时定量PCR检测,验证芯片结果的可信性。结果与结论:与假手术组大鼠肝组织相比,大鼠减体积肝移植肝脏组织中表达上调的miRNAs有11个,分别为let-7b-5p,let-7c-5p,miR-101a-3p,miR-103-3p,miR-130a-3p,miR-142-5p,miR-186-5p,miR-199a-3p,miR-21-5p,221-3p,miR-34a-5p;表达下调的miRNAs有4个miR-26b-5p,miR-150-5p,miR-19a-3p,rno-miR-146-5p。将挑选出的目的 miRNAs进行PCR验证发现,miR-221-3p,miR-199a-3p在24 h,48 h,1周表达量与所对应的芯片结果近似,各自变化趋势与芯片结果一致,说明miRNA芯片结果可信。结果证实,大鼠减体积肝移植后伴有miRNAs表达谱的变化,实验挑选并验证了目的 miRNA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工程 肝移植 芯片 实验动物 移植动物模型 大鼠减体积肝移植 消化系统损伤模型 肝脏 微小RNA MIRNAS MICROARRAY PCR 反转录 miRNAs表达谱 miRNAs芯片数据分析
下载PDF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发生的相关因素 被引量:8
11
作者 刘其雨 李立 +4 位作者 夏红天 张文智 蔡守旺 刘志伟 冷建军 《解放军医学院学报》 CAS 2014年第11期1109-1111,1115,共4页
目的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的发生情况及相关因素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解放军总医院2013年1-12月完成的196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临床资料,并对围术期可能与胰瘘发生相关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结果 196例胰... 目的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的发生情况及相关因素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解放军总医院2013年1-12月完成的196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临床资料,并对围术期可能与胰瘘发生相关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结果 196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发生A级胰瘘62例(31.6%),B级胰瘘53例(27.0%),C级胰瘘11例(5.6%),总体胰瘘发生率高达64.3%,有临床意义的胰瘘(即B、C级胰瘘)64例,占32.7%。经单变量及多变量回归分析发现,胰管直径≤3 mm是总体胰瘘发生的独立风险因素,胰管直径≤3 mm和胰液内引流是有临床意义的胰瘘发生的独立风险因素。结论胰瘘仍然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早期主要并发症,胰管直径≤3 mm是胰瘘发生的主要独立风险因素,胰液引流至体外可以降低临床胰瘘的发病率并减轻胰瘘的严重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胰瘘 并发症 胰管
下载PDF
肝移植术后细菌感染的诊治 被引量:12
12
作者 冉江华 李望 +1 位作者 张升宁 张熙冰 《器官移植》 CAS CSCD 2015年第6期359-361,共3页
目前肝移植技术不断提高,但感染相关并发症仍是造成肝移植术后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细菌、病毒、真菌及寄生虫都有可能造成肝移植术后感染,其中以细菌感染为主。肝移植术后细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包括移植因素、受体因素和供体因素等。... 目前肝移植技术不断提高,但感染相关并发症仍是造成肝移植术后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细菌、病毒、真菌及寄生虫都有可能造成肝移植术后感染,其中以细菌感染为主。肝移植术后细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包括移植因素、受体因素和供体因素等。肝移植术后细菌感染通常在术后2个月内发生,其感染的优势菌群与院内感染的主要菌群、地域特点有关,但革兰阴性菌和革兰阳性菌是主要的感染病原体。肝移植术后细菌感染的预防分为术前、术中、术后3个阶段,围手术期48 h内使用抗生素尤为重要,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可以降低细菌感染的发生率。肝移植术后细菌感染是直接影响受体预后的重要因素之一,对于感染的控制宜采取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 细菌感染 危险因素 革兰阳性菌 革兰阴性菌
下载PDF
BALB/c裸鼠与SCID小鼠皮下种植人肝癌模型的比较 被引量:8
13
作者 白建华 李立 +2 位作者 李晓延 朱新锋 陈刚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1期5843-5845,共3页
背景:建立良好的肝癌模型是进一步研究肝癌诊断、治疗的基础,目前各种模型较多,但是进行评价的很少。目的:比较两种免疫缺陷小鼠种植性肝癌的成瘤情况。方法:免疫磁珠法从Huh7肝癌细胞中分选出CD133+肝癌干细胞,取1×106个细胞分别... 背景:建立良好的肝癌模型是进一步研究肝癌诊断、治疗的基础,目前各种模型较多,但是进行评价的很少。目的:比较两种免疫缺陷小鼠种植性肝癌的成瘤情况。方法:免疫磁珠法从Huh7肝癌细胞中分选出CD133+肝癌干细胞,取1×106个细胞分别种植于BALB/c祼鼠及SCID小鼠颈背部皮下,观察两组20d的成瘤及死亡情况,游标卡尺分别测量种植性肝癌的直径,以大于0.5cm为成瘤成功。结果与结论:24只BALB/c裸鼠中18只成瘤成功;24只SCID小鼠中16只成瘤成功。行χ2检验,两组成瘤效果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死亡情况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果提示BALB/c组死亡率低,且价格低廉,更适合建立肝癌皮下种植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植性肝癌 模型 裸鼠 成瘤效果 存活
下载PDF
两种分离脐血间充质干细胞的方法比较 被引量:5
14
作者 高杨 李立 +2 位作者 冉江华 陈奕明 蒋益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9期3472-3475,共4页
背景:目前分离脐血间充质干细胞的方法很多,尚没有确定一种为最有效的方法。目的:寻找一种最为可靠的脐血间充质干细胞分离方法。方法:应用Percoll分离液法和羟乙基淀粉沉降法对脐血进行分离得到单核细胞,在含体积分数15%新生牛血清的DM... 背景:目前分离脐血间充质干细胞的方法很多,尚没有确定一种为最有效的方法。目的:寻找一种最为可靠的脐血间充质干细胞分离方法。方法:应用Percoll分离液法和羟乙基淀粉沉降法对脐血进行分离得到单核细胞,在含体积分数15%新生牛血清的DMEM/F12培养基中进行培养并传代。观察不同分离方法脐血单核细胞的回收率,每次传代的时间和细胞增值速度,培养过程中间充质干细胞形态的变化情况,并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第3代细胞表面标志物CD90、CD44、CD34的表达。结果与结论:与Percoll分离液法相比羟乙基淀粉沉降法获得的单核细胞多,单核细胞回收率高(P<0.01),第1次传代时间短(P<0.01)。然而两种方法获得的细胞经培养在形态的变化和表面标志物CD90、CD44、CD34的表达上差异并无显著性意义(P>0.05)。所以羟乙基淀粉沉降法的分离效率较高,培养时间短,但是并不能获得质量较高的脐血间充质干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脐血 间充质干细胞 分离 Percoll分离液法 羟乙基淀粉沉降法
下载PDF
二袖套法建立恒河猴原位肝移植的稳定模型 被引量:6
15
作者 冉江华 李铸 +7 位作者 刘静 张升宁 吴淑媛 张熙冰 李来邦 李立 张鸿青 刘滇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762-768,共7页
背景:以往多应用大鼠建立肝移植模型对肝移植术后排斥反应进行基础研究,而灵长类非人类大动物建立肝移植模型能更接近临床肝移植的需求。目的:探讨建立稳定的恒河猴原位肝移植模型的最佳方案。方法:选用健康恒河猴进行同种异体原位肝移... 背景:以往多应用大鼠建立肝移植模型对肝移植术后排斥反应进行基础研究,而灵长类非人类大动物建立肝移植模型能更接近临床肝移植的需求。目的:探讨建立稳定的恒河猴原位肝移植模型的最佳方案。方法:选用健康恒河猴进行同种异体原位肝移植20次,以10只雄性作为受体,10只雌、雄不限为供体,借鉴临床肝移植和各种动物模型建立的方法,使用二袖套法加肝动脉重建建立稳定的恒河猴原位肝移植模型。结果与结论:20次恒河猴原位肝移植模型成功率90%,供肝切取时间(17±3)min,供肝修整时间(35±5)min,受体移植时间(133±45)min,受体无肝期(12±4)min,术后24h存活率90%(18/20),72h存活率为80%(16/20),1周存活率50%(10/20),14只分别于术后2周内死于急性排斥反应,最长存活38d,也死于急性排斥反应,所有受体均无门静脉血栓形成及胆道并发症发生。改进后的恒河猴同种异体原位肝移植模型具有操作简便、手术成功率高、重复性和稳定性好的优点,是肝移植临床前期研究的较理想动物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袖套法 肝移植 动物模型 恒河猴 血管重建
下载PDF
裸鼠皮下种植性肝癌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6
16
作者 白建华 李立 +2 位作者 李晓延 陈刚 朱新锋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4期8255-8258,共4页
背景:目前采用Huh7肝癌细胞在BALB/c裸小鼠皮下种植性成瘤的报道较多,但对其成瘤后稳定性的研究较少。目的:建立稳定的皮下种植性裸鼠肝癌模型。方法:取1.5×106个对数期细胞Huh7肝癌细胞,种植于裸鼠皮下。成瘤后从体质量、大体形态... 背景:目前采用Huh7肝癌细胞在BALB/c裸小鼠皮下种植性成瘤的报道较多,但对其成瘤后稳定性的研究较少。目的:建立稳定的皮下种植性裸鼠肝癌模型。方法:取1.5×106个对数期细胞Huh7肝癌细胞,种植于裸鼠皮下。成瘤后从体质量、大体形态,肿瘤生长情况,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苏木精-伊红染色及免疫组织化学多方面进行稳定性及病理学特征鉴定。结果与结论:肿瘤形成的潜伏期约12d,肿瘤成功率为92.8%。种植肿瘤组小鼠体质量较正常对照小鼠明显减轻,肿瘤生长迅速,甲胎蛋白基因及蛋白强阳性表达,细胞分裂明显。表明成功建立了稳定的裸鼠皮下种植性肝癌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模型 HUH7 裸鼠 肿瘤 甲胎蛋白
下载PDF
原位肝移植模型的建立技巧与改进 被引量:3
17
作者 白建华 陈刚 +4 位作者 朱新锋 王帆 赵英鹏 刘其雨 李立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0期6526-6530,共5页
背景:目前肝移植是治愈终末期肝病惟一的方法,但是其移植后的并发症仍然是影响移植患者长期存活的重要因素,因此有必要建立稳定的动物移植模型。目的:建立原位肝移植模型大鼠。方法:应用乙醚吸入法对SD大鼠204只行麻醉,2-4℃林格液经腹... 背景:目前肝移植是治愈终末期肝病惟一的方法,但是其移植后的并发症仍然是影响移植患者长期存活的重要因素,因此有必要建立稳定的动物移植模型。目的:建立原位肝移植模型大鼠。方法:应用乙醚吸入法对SD大鼠204只行麻醉,2-4℃林格液经腹主动脉进行单路灌注,灌注前不翻动肝脏,以减少肝脏热缺血,灌注完毕后沿膈环下切断肝上下腔静脉,修整时不需再修整,以免损伤腔静脉。取下供体肝脏,置入4℃淋格液中保存,切下受体肝脏,采用改良的二袖套法行同种异体原位肝移植。移植完毕后,大鼠可自行翻身饮水,存活超过3 d,视为移植成功。结果与结论:204只大鼠共行102次肝移植,最终86例移植后存活超过3 d,移植成功率为84%。结果证实,实验通过改进技术成功建立了原位肝移植模型大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动物 消化系统损伤动物模型 大鼠 腔静脉 模型 供体 受体
下载PDF
树突状细胞的培养及成熟的鉴定 被引量:6
18
作者 李望 张升宁 +3 位作者 冉江华 苏晓三 李来邦 陈奕明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5年第3期34-37,44,共5页
目的探讨人体外周血树突状细胞在体外培养诱导其成熟的方法,通过得到成熟的细胞培养技术,对树突状细胞功能的研究奠定实验基础.方法通过Ficoll-Hypaque梯度离心法得到单个核细胞,再诱导使其分化、扩增、纯化形成稳定的树突状细胞,通过... 目的探讨人体外周血树突状细胞在体外培养诱导其成熟的方法,通过得到成熟的细胞培养技术,对树突状细胞功能的研究奠定实验基础.方法通过Ficoll-Hypaque梯度离心法得到单个核细胞,再诱导使其分化、扩增、纯化形成稳定的树突状细胞,通过树突状细胞自身形态、特异性表型,抗原摄取能力,鉴别培养的细胞,从而得到具有典型特征的树突状细胞.结果树突状细胞培养第7天,加入LPS后,倒置显微镜及扫描电镜下观察,树突状细胞成熟中,细胞胞质增大,细胞膜表面能形成大量树突状突起,表面标志物CD80、CD86、CD11c、HLA-DR的表达增高(P<0.05),共聚焦显微镜下,成熟的树突状细胞对抗原的吞噬能力减弱.结论Ficoll-Hypaque梯度离心法能够得到稳定的树突状细胞体外培养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icoll-Hypaque梯度离心法 树突状细胞 表型 抗原 吞噬
下载PDF
肝移植术后腹腔内活动性出血的防治体会(附69例报道) 被引量:5
19
作者 冉江华 刘静 +5 位作者 张升宁 李铸 李来邦 刘滇生 吴淑媛 李立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751-753,共3页
目的探讨肝移植术后腹腔内活动性出血的预防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和总结了2006年5月~2008年4月该中心成功实施的69例肝移植,其中尸肝移植58例,亲体肝移植11例,女性占18.84%(13/69),男性占81.16%(56/69)。结果69例肝移植中早期腹腔大... 目的探讨肝移植术后腹腔内活动性出血的预防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和总结了2006年5月~2008年4月该中心成功实施的69例肝移植,其中尸肝移植58例,亲体肝移植11例,女性占18.84%(13/69),男性占81.16%(56/69)。结果69例肝移植中早期腹腔大出血者9例,发生率为13.04%(9/69),病死率为0%(0/69)。出血发生在肝移植术后24h内6例(66.67%),2d内1例(11.11%),3d内2例(22.22%)。出血部位包括右肾上腺静脉丛出血3例、受体下腔静脉壁的分支出血2例、腹壁戳孔出血1例、腹腔渗血2例;其中,多个部位同时出血者5例。9例腹腔大出血均为成人肝移植患者,8例发生在肝移植的早期阶段(前13例肝移植),对肝移植术中手术操作,术中术后胶体和晶体液、中心静脉压的控制以及凝血功能的调控认识不够;仅1例发生在肝移植开展的后期(第63例肝移植)。均在确诊后1h内再次手术止血。结论肝移植术后早期腹腔大出血是肝移植术后死亡的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术中彻底止血、术中术后胶体和晶体液的调控、凝血功能的调控和术中术后中心静脉压的调控等在预防肝移植术后早期腹腔大出血中起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 活动性出血 腹腔 防治
下载PDF
自身免疫性胰腺炎43例诊治分析 被引量:4
20
作者 刘其雨 夏红天 +2 位作者 刘志伟 蔡守旺 张文智 《解放军医学院学报》 CAS 2014年第12期1214-1216,1223,共4页
目的总结我院自身免疫性胰腺炎的临床特点并进一步探讨其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1月-2014年6月收治的43例自身免疫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43例中,男女比例4.4∶1,年龄平均(57.4±12.0)岁。首发症状为黄疸25例(58... 目的总结我院自身免疫性胰腺炎的临床特点并进一步探讨其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1月-2014年6月收治的43例自身免疫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43例中,男女比例4.4∶1,年龄平均(57.4±12.0)岁。首发症状为黄疸25例(58.1%),腹部不适16例(37.2%),纳差2例(4.7%),就诊时体质量明显减轻22例(51.2%)。白蛋白/球蛋白比值<1.5的有38例(88.4%),血清淀粉酶增高5例(11.6%),CA19-9>100 U/ml 7例(16.3%),γ-球蛋白阳性率93.3%(14/15),Ig G4阳性90.7%(39/43)。CT/MRI提示胰腺弥漫性肿大28例(65.1%),局限性肿大15例(34.9%)。PET/CT正确诊断率为58.3%(7/12)。行手术治疗5例(11.6%),激素治疗缓解率100%(43/43),6例过早停药复发。结论结合临床症状、血液学及影像学检查可提高自身免疫性胰腺炎的正确诊断率,必要时可行针刺细胞学检查或激素诊断性治疗,标准的激素治疗仍然是自身免疫性胰腺炎的首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身免疫性胰腺炎 黄疸 免疫球蛋白 激素治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