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腹部外科疾病并发Wernicke脑病6例诊疗体会 被引量:3
1
作者 蒋益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6年第10期158-158,共1页
Wernicke脑病是由于维生素B1(即硫胺)的缺乏而导致的中枢神经系统的代谢性疾病。近年来发病的人数迅速增加[1],而腹部外科疾病治疗期间也会并发该病,为了引起重视,特将在我院2006年8月-2014年8月治疗的腹部外科疾病并发Wernicke脑病患者... Wernicke脑病是由于维生素B1(即硫胺)的缺乏而导致的中枢神经系统的代谢性疾病。近年来发病的人数迅速增加[1],而腹部外科疾病治疗期间也会并发该病,为了引起重视,特将在我院2006年8月-2014年8月治疗的腹部外科疾病并发Wernicke脑病患者6例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6例患者中男4例,女2例,年龄45~72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部外科疾病 WERNICKE脑病 维生素B1
下载PDF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内科性黄疸4例报告 被引量:1
2
作者 吴淑媛 曹海鹰 +4 位作者 刘静 张升宁 李铸 梁宇 冉江华 《医学信息(下旬刊)》 2011年第2期120-121,共2页
目的:总结腹腔镜内科黄疸的原因。方法:对我科2008年1月-2010年1月行LC410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病人均采用三孔或四孔法,先处理胆囊三角,用电凝钩薄层解剖Calot三角前、后浆膜,游离胆囊管,胆囊动脉,使Calot三角充分... 目的:总结腹腔镜内科黄疸的原因。方法:对我科2008年1月-2010年1月行LC410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病人均采用三孔或四孔法,先处理胆囊三角,用电凝钩薄层解剖Calot三角前、后浆膜,游离胆囊管,胆囊动脉,使Calot三角充分显露后分剐上可吸收生物夹后切断,顺行或顺逆结合切除胆囊。结果:4例病人的胆囊三角均因急性炎症而水肿,手术时间均大于60min,在术后第一天出现轻度的巩膜黄染。结论:LC术后并发症有增多趋势,以出血和胆道并发症较多见,内科性黄疸少见。LC术中仔细辨清解剖Calot三角的结构,可以降低LC的手术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胆囊切除 黄疸
下载PDF
重症胰腺炎的外科干预微创化处理体会
3
作者 蒋益舟 《中国医药指南》 2017年第3期133-134,共2页
目的探讨外科干预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时机微创化处理程序。方法将24例从2006年6月至2013年6月接受外科干预SAP患者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外科干预的24例SAP患者中,21例治愈,治愈率达87.5%,手术后共有9名患者发生严重并发症,占比为... 目的探讨外科干预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时机微创化处理程序。方法将24例从2006年6月至2013年6月接受外科干预SAP患者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外科干预的24例SAP患者中,21例治愈,治愈率达87.5%,手术后共有9名患者发生严重并发症,占比为37.5%,3例死亡,病死率13.5%。结论正确地把握SAP的外科干预时机,采取递进式微创化处理,加强术后冲洗引流,才能达到最好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胰腺炎 外科干预 微创
下载PDF
两种分离脐血间充质干细胞的方法比较 被引量:5
4
作者 高杨 李立 +2 位作者 冉江华 陈奕明 蒋益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9期3472-3475,共4页
背景:目前分离脐血间充质干细胞的方法很多,尚没有确定一种为最有效的方法。目的:寻找一种最为可靠的脐血间充质干细胞分离方法。方法:应用Percoll分离液法和羟乙基淀粉沉降法对脐血进行分离得到单核细胞,在含体积分数15%新生牛血清的DM... 背景:目前分离脐血间充质干细胞的方法很多,尚没有确定一种为最有效的方法。目的:寻找一种最为可靠的脐血间充质干细胞分离方法。方法:应用Percoll分离液法和羟乙基淀粉沉降法对脐血进行分离得到单核细胞,在含体积分数15%新生牛血清的DMEM/F12培养基中进行培养并传代。观察不同分离方法脐血单核细胞的回收率,每次传代的时间和细胞增值速度,培养过程中间充质干细胞形态的变化情况,并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第3代细胞表面标志物CD90、CD44、CD34的表达。结果与结论:与Percoll分离液法相比羟乙基淀粉沉降法获得的单核细胞多,单核细胞回收率高(P<0.01),第1次传代时间短(P<0.01)。然而两种方法获得的细胞经培养在形态的变化和表面标志物CD90、CD44、CD34的表达上差异并无显著性意义(P>0.05)。所以羟乙基淀粉沉降法的分离效率较高,培养时间短,但是并不能获得质量较高的脐血间充质干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脐血 间充质干细胞 分离 Percoll分离液法 羟乙基淀粉沉降法
下载PDF
肝移植术后腹腔内活动性出血的防治体会(附69例报道) 被引量:5
5
作者 冉江华 刘静 +5 位作者 张升宁 李铸 李来邦 刘滇生 吴淑媛 李立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751-753,共3页
目的探讨肝移植术后腹腔内活动性出血的预防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和总结了2006年5月~2008年4月该中心成功实施的69例肝移植,其中尸肝移植58例,亲体肝移植11例,女性占18.84%(13/69),男性占81.16%(56/69)。结果69例肝移植中早期腹腔大... 目的探讨肝移植术后腹腔内活动性出血的预防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和总结了2006年5月~2008年4月该中心成功实施的69例肝移植,其中尸肝移植58例,亲体肝移植11例,女性占18.84%(13/69),男性占81.16%(56/69)。结果69例肝移植中早期腹腔大出血者9例,发生率为13.04%(9/69),病死率为0%(0/69)。出血发生在肝移植术后24h内6例(66.67%),2d内1例(11.11%),3d内2例(22.22%)。出血部位包括右肾上腺静脉丛出血3例、受体下腔静脉壁的分支出血2例、腹壁戳孔出血1例、腹腔渗血2例;其中,多个部位同时出血者5例。9例腹腔大出血均为成人肝移植患者,8例发生在肝移植的早期阶段(前13例肝移植),对肝移植术中手术操作,术中术后胶体和晶体液、中心静脉压的控制以及凝血功能的调控认识不够;仅1例发生在肝移植开展的后期(第63例肝移植)。均在确诊后1h内再次手术止血。结论肝移植术后早期腹腔大出血是肝移植术后死亡的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术中彻底止血、术中术后胶体和晶体液的调控、凝血功能的调控和术中术后中心静脉压的调控等在预防肝移植术后早期腹腔大出血中起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 活动性出血 腹腔 防治
下载PDF
树突状细胞的培养及成熟的鉴定 被引量:6
6
作者 李望 张升宁 +3 位作者 冉江华 苏晓三 李来邦 陈奕明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5年第3期34-37,44,共5页
目的探讨人体外周血树突状细胞在体外培养诱导其成熟的方法,通过得到成熟的细胞培养技术,对树突状细胞功能的研究奠定实验基础.方法通过Ficoll-Hypaque梯度离心法得到单个核细胞,再诱导使其分化、扩增、纯化形成稳定的树突状细胞,通过... 目的探讨人体外周血树突状细胞在体外培养诱导其成熟的方法,通过得到成熟的细胞培养技术,对树突状细胞功能的研究奠定实验基础.方法通过Ficoll-Hypaque梯度离心法得到单个核细胞,再诱导使其分化、扩增、纯化形成稳定的树突状细胞,通过树突状细胞自身形态、特异性表型,抗原摄取能力,鉴别培养的细胞,从而得到具有典型特征的树突状细胞.结果树突状细胞培养第7天,加入LPS后,倒置显微镜及扫描电镜下观察,树突状细胞成熟中,细胞胞质增大,细胞膜表面能形成大量树突状突起,表面标志物CD80、CD86、CD11c、HLA-DR的表达增高(P<0.05),共聚焦显微镜下,成熟的树突状细胞对抗原的吞噬能力减弱.结论Ficoll-Hypaque梯度离心法能够得到稳定的树突状细胞体外培养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icoll-Hypaque梯度离心法 树突状细胞 表型 抗原 吞噬
下载PDF
超吸刀结合氩气刀在活体肝移植中的应用 被引量:3
7
作者 吴淑媛 张升宁 +7 位作者 李铸 刘静 曹海鹰 李来邦 赵永恒 梁宇 冉江华 李立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940-942,共3页
背景:活体肝移植供者的安全令人关注,供肝切取过程复杂、技术要求高、难度大,因而移植中减少出血量和副损伤是减少并发症发生率的关键。目的:观察活体肝移植过程中超吸刀结合氩气刀应用的优势。方法:回顾昆明市第一人民医院移植中心自20... 背景:活体肝移植供者的安全令人关注,供肝切取过程复杂、技术要求高、难度大,因而移植中减少出血量和副损伤是减少并发症发生率的关键。目的:观察活体肝移植过程中超吸刀结合氩气刀应用的优势。方法:回顾昆明市第一人民医院移植中心自2006-05/2010-10应用超吸刀结合氩气刀开展的26例活体肝移植,其中13例使用右半肝,9例使用左半肝,4例使用双供肝。活体供者年龄22~63岁。通过对供肝切取过程中的失血情况及供者术后相关并发症的观察,总结应用超吸刀及氩气刀进行供肝切除的优势。结果与结论:无供者死亡,且无供者因出血等原因而二次手术,仅有1例供者移植后出现胆瘘,充分引流后痊愈。右半供肝切取平均失血683mL,输血820mL,切除肝质量平均为530g。在活体肝移植供肝切取中应用超吸刀及氩气刀不仅可以缩短移植时间,减少移植损伤,同时也能够降低移植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因此联合应用超吸刀及氩气刀是一种安全而有效的供肝切取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吸刀 氩气刀 活体肝移植 肝切除 移植
下载PDF
肝动脉-腹主动脉搭桥在原位肝移植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6
8
作者 冉江华 张升宁 +4 位作者 李铸 刘静 李来邦 吴淑媛 李立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CAS 2008年第2期102-105,共4页
目的探讨供肝动脉与受体肾动脉下的腹主动脉之间用同一供体的骼动脉进行搭桥的方法及其相关并发症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使用同一供体的髂动脉进行肾动脉平面以下肝动脉-腹主动脉搭桥的肝移植术临床资料。结果8例患者术中肝动脉... 目的探讨供肝动脉与受体肾动脉下的腹主动脉之间用同一供体的骼动脉进行搭桥的方法及其相关并发症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使用同一供体的髂动脉进行肾动脉平面以下肝动脉-腹主动脉搭桥的肝移植术临床资料。结果8例患者术中肝动脉-腹主动脉搭桥用时53~126min,术后发生胆瘘1例,胆道感染并肝内胆汁瘤形成1例,其余6例患者恢复顺利,肝功能1周左右恢复正常;无肝动脉并发症发生。结论使用供体髂血管进行肝动脉-腹主动脉搭桥,对于无法行常规肝动脉吻合的受体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 肝动脉 髂动脉移植物
下载PDF
联合肝脏离断和门静脉结扎的二步肝切除治疗结直肠癌肝转移 被引量:4
9
作者 张升宁 李来邦 +5 位作者 任刚 陈奕明 刘滇生 刘剑 冉江华 李立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5年第7期84-88,共5页
目的探讨联合肝脏离断和门静脉结扎的2步肝切除新技术在提高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可切除的意义.方法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接受联合肝脏离断和门静脉结扎的2步肝切除,手术第1步,门静脉右支结扎后离断右三肝和左外侧叶肝实质,待健侧肝组织增... 目的探讨联合肝脏离断和门静脉结扎的2步肝切除新技术在提高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可切除的意义.方法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接受联合肝脏离断和门静脉结扎的2步肝切除,手术第1步,门静脉右支结扎后离断右三肝和左外侧叶肝实质,待健侧肝组织增生后再行右三肝切除.结果第1步手术后7 d,残肝体积从313.5 m L增加到559.1 m L,并在第1步手术后8 d,第2步手术行右三肝切除.第2步手术后8 d患者顺利出院,肝功能恢复基本正常,联合肝脏离断和门静脉结扎的二步肝切除诱导了残肝组织快速的增生.结论联合肝脏离断和门静脉结扎的二步肝切除提高了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的可切除率.联合肝脏离断和门静脉结扎的二步肝切除有较高的并发症率和死亡率,因此需要仔细选择手术患者;该术式的可行性、安全性还需要进一步研究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切除 结直肠癌肝转移 肝脏肿瘤
下载PDF
肝癌干细胞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0
作者 高杨 李立 冉江华 《医学综述》 2011年第3期374-377,共4页
肿瘤干细胞(CSC)假说是近年来提出的关于肿瘤发生的新理论,该学说认为不是所有的细胞都能突变发育成肿瘤,只有一部分特殊的细胞能够发育成肿瘤,并维持肿瘤的生物学特性。过去几年内研究者已经证明包括肝癌在内的许多CSCs的存在,并分别... 肿瘤干细胞(CSC)假说是近年来提出的关于肿瘤发生的新理论,该学说认为不是所有的细胞都能突变发育成肿瘤,只有一部分特殊的细胞能够发育成肿瘤,并维持肿瘤的生物学特性。过去几年内研究者已经证明包括肝癌在内的许多CSCs的存在,并分别针对肝癌干细胞与肝癌的关系、肝癌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和鉴定标志等问题展开讨论,总结了一些治疗措施。现对CSCs及肝癌干细胞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干细胞 肝癌干细胞 干细胞
下载PDF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临床路径实施效果分析 被引量:3
11
作者 汤荣春 余少鸿 +4 位作者 温小明 赵永恒 陈刚 张升宁 孙文敏 《海南医学》 CAS 2014年第21期3227-3228,共2页
目的探讨实施腔镜胆囊切除术(LC)临床路径患者的治疗及经济学效果。方法对2010年3月至2014年2月我院收治的392例慢性胆囊炎伴胆囊结石或胆囊息肉患者实施LC临床路径管理,分析其治疗效果、经济学成本、变异及退出原因。结果 392例患者,完... 目的探讨实施腔镜胆囊切除术(LC)临床路径患者的治疗及经济学效果。方法对2010年3月至2014年2月我院收治的392例慢性胆囊炎伴胆囊结石或胆囊息肉患者实施LC临床路径管理,分析其治疗效果、经济学成本、变异及退出原因。结果 392例患者,完成LC临床路径377例,退出15例,完成率为96.17%。平均住院天数降为(6.50±0.50)d,较实施临床路径前减少2 d;术前平均住院日为2 d,较实施临床路径前减少1 d;平均住院费用为5 100.25元,较实施临床路径前降低28.24%;科室药品费用为1 980.84元,较实施临床路径前降低10.82%;抗菌药物费用为5.8%,检查费用为13.7%。随访292例患者,满意率高达96.3%。结论 LC临床路径规范医疗诊疗行为,降低医疗成本,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路径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效果
下载PDF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预防胆囊颈管结石胆囊管残端瘘的处理体会 被引量:10
12
作者 蒋益舟 赵永恒 刘威 《微创医学》 2010年第1期29-30,共2页
目的总结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预防胆囊颈管结石胆囊管残端瘘的处理体会,提高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并发症的防治水平。方法术中采用经腹腔镜结扎加缝合处理胆囊管残端、明胶海绵填塞加生物蛋白胶喷洒,腹腔留置引流管并严密观察等方法处理。结果2... 目的总结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预防胆囊颈管结石胆囊管残端瘘的处理体会,提高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并发症的防治水平。方法术中采用经腹腔镜结扎加缝合处理胆囊管残端、明胶海绵填塞加生物蛋白胶喷洒,腹腔留置引流管并严密观察等方法处理。结果22例患者无残端胆囊管瘘,1例(4.35%)出现胆瘘,23例患者均痊愈出院。结论胆囊管残端瘘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严重并发症之一,术者要高度重视,术中采取措施防范,一旦发生须严密观察,正确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囊颈管结石 胆囊管残端瘘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下载PDF
原位肝脏移植后胆道狭窄的病因分析与处理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来邦 李立 +6 位作者 冉江华 李晓延 曹海鹰 张升宁 赵永恒 李铸 刘静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1期6045-6049,共5页
背景:肝脏移植后胆道狭窄是严重影响肝移植后患者生存和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目的:探讨和分析肝移植后胆道狭窄的病因及处理。设计、时间及地点:回顾性病例分析,于2006-05/2008-09在昆明医学院附属昆明市第一人民医院及云南省器官移植... 背景:肝脏移植后胆道狭窄是严重影响肝移植后患者生存和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目的:探讨和分析肝移植后胆道狭窄的病因及处理。设计、时间及地点:回顾性病例分析,于2006-05/2008-09在昆明医学院附属昆明市第一人民医院及云南省器官移植研究所肝移植研究中心完成。对象:90例临床肝脏移植患者,男67例,女23例,年龄2~68岁。供肝选择:尸体供肝72例,活体供肝18例,供受者ABO血型不合2例。方法:经典式原位肝脏移植1例,其余均为改良背驮式原位肝脏移植。胆道重建术中6例采用胆总管或右/左肝管(活体肝移植)空肠吻合术,84例胆总管-胆总管端端吻合术,其中5例供受体胆管不匹配者放置T型管。吻合采用可吸收缝线或6-0Proline线,前、后壁连续缝合。术后应用他克莫司胶囊、霉酚酸酯及皮质激素组成的三联免疫抑制方案预防排斥反应,逐步转为他克莫司胶囊、皮质激素二联方案。主要观察指标:患者术后胆道狭窄发生情况及病情转归。结果:90例肝移植患者中有8例发生胆道狭窄并发症,其中吻合口狭窄5例,非吻合口狭窄3例。吻合口狭窄中有3例炎性水肿引起狭窄者经逆行经胰肝胆管造影球囊扩张或置入胆道支架治疗后痊愈。2例因吻合口胆漏瘢痕收缩导致狭窄者经逆行经胰肝胆管造影置入胆道塑料支架,1例狭窄消失,1例好转;3例非吻合口狭窄者均为弥漫性肝内胆管狭窄者,经逆行经胰肝胆管造影或经皮肝胆管造影采用球囊扩张和胆道支架置入治疗,效果不佳,2例行二次肝脏移植后获救,1例无效死亡。结论:吻合口狭窄和非吻合口狭窄两种病因在治疗方式及结果中存在差异,故肝移植术后胆道狭窄的的鉴别尤为重要。只要从术前、术中、术后多途径、多措施全方位进行联合预防,严密监护,及时发现和采取适当的治疗措施,将有效地预防和减少肝移植术后胆道狭窄的发生,使患者长期存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脏移植术 吻合口狭窄 非吻合口狭窄
下载PDF
大鼠骨髓来源树突状细胞的分离、培养及鉴定 被引量:2
14
作者 张升宁 李立 +3 位作者 冉江华 邵剑春 李铸 刘静 《昆明医学院学报》 2008年第2期41-44,共4页
目的探讨大鼠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分离、培养、鉴定的方法.方法重组大鼠rGM-CSF、rIL-4在体外培养大鼠骨髓前体细胞获得大量DCs,DCs经形态学观察、表型检测、功能学鉴定.结果大鼠骨髓来源的DC在体外培养9 d后完全成熟,90%以... 目的探讨大鼠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分离、培养、鉴定的方法.方法重组大鼠rGM-CSF、rIL-4在体外培养大鼠骨髓前体细胞获得大量DCs,DCs经形态学观察、表型检测、功能学鉴定.结果大鼠骨髓来源的DC在体外培养9 d后完全成熟,90%以上培养纯化后DC表达大鼠特异性表面标志OX62,高表达MHCII、CD80、CD86.成熟的DC具有明显刺激同种异体T细胞增殖的能力.结论成功地建立了体外大鼠骨髓DC扩增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树突状细胞 骨髓
下载PDF
胆囊结石术前MRCP指征的探讨 被引量:2
15
作者 蒋益舟 刘滇生 冉江华 《中国实用医药》 2010年第11期136-137,共2页
目的探讨胆囊结石术前MRCP指征。方法将220例胆囊结石患者分为高危因素组和对照组,术前均行MRCP。结果220例胆囊结石患者均行胆囊切除术或加胆道探查术,高危因素组MRCP发现胆总管结石47例(35.9%),手术证实46例,对照组发现1例(1.1%),手... 目的探讨胆囊结石术前MRCP指征。方法将220例胆囊结石患者分为高危因素组和对照组,术前均行MRCP。结果220例胆囊结石患者均行胆囊切除术或加胆道探查术,高危因素组MRCP发现胆总管结石47例(35.9%),手术证实46例,对照组发现1例(1.1%),手术证实1例。结论对有高危因素的结石患者术前行MRCP经济有效,可以避免不必要的胆道探查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囊结石 MRCP
下载PDF
未成熟树突状细胞与肝脏移植免疫耐受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升宁 李立 《医学综述》 2007年第21期1603-1605,共3页
肝脏移植免疫耐受具有其独特性,诱导免疫耐受是延长肝移植患者的生存期以及提高生存质量的重要手段。目前,人们通过多种方法诱导肝移植免疫耐受,其中未成熟树突状细胞诱导免疫耐受被普遍认为是一种有效的方法。但供体来源的未成熟树突... 肝脏移植免疫耐受具有其独特性,诱导免疫耐受是延长肝移植患者的生存期以及提高生存质量的重要手段。目前,人们通过多种方法诱导肝移植免疫耐受,其中未成熟树突状细胞诱导免疫耐受被普遍认为是一种有效的方法。但供体来源的未成熟树突状细胞在受者体内受刺激因子作用,不可避免的会发育成熟,同时会被宿主体内的同种异体反应被清除,使已经产生的免疫耐受作用消失,而使用受体来源的未成熟树突状细胞则可避免以上不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耐受 未成熟树突状细胞 肝脏移植
下载PDF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非损伤性黄疸原因及防治 被引量:1
17
作者 蒋益舟 赵永恒 董云 《中国医学工程》 2010年第1期133-133,135,共2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后非损伤性黄疸的原因及防治方法。方法总结LC后并发17例非损伤性黄疸的诊治经验。结果 LC后17例非损伤性黄疸病例中胆管残留结石9例,胆囊床毛细胆管漏4例,肝细胞损害致肝功...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后非损伤性黄疸的原因及防治方法。方法总结LC后并发17例非损伤性黄疸的诊治经验。结果 LC后17例非损伤性黄疸病例中胆管残留结石9例,胆囊床毛细胆管漏4例,肝细胞损害致肝功能下降3例,胆道功能障碍1例.均经相应治疗痊愈出院。结论术前详细全面的检查以明确诊断、规范的操作程序、熟练的操作技巧及适时中转开腹是避免此并发症的关键,强调防重于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囊切除术 腹腔镜 黄疸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术后胆瘘的原因及防治分析(附24例报道) 被引量:1
18
作者 蒋益舟 《中国医药指南》 2017年第1期126-126,共1页
目的分析胆瘘的原因,探讨其合理的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8月至2013年10月治疗的24例胆瘘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发生胆瘘的相关因素、防治方法进行分析研究。结果 20例行保守治疗治愈,4例再次近期手术治愈,2例远期手术治愈,1例死亡... 目的分析胆瘘的原因,探讨其合理的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8月至2013年10月治疗的24例胆瘘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发生胆瘘的相关因素、防治方法进行分析研究。结果 20例行保守治疗治愈,4例再次近期手术治愈,2例远期手术治愈,1例死亡。结论医源性是发生胆瘘的主要原因;胆瘘应建立通畅腹腔引流,交通性胆瘘多可保守治愈,非交通性往往需要手术;胆瘘可能导致胆管狭窄再次手术纠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瘘 原因 防治
下载PDF
大鼠半乳凝素9基因克隆及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
19
作者 李来邦 李立 +7 位作者 冉江华 李晓延 曹海鹰 王谦 张升宁 赵永恒 李铸 刘静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4期4717-4720,共4页
背景:研究提示,半乳凝素9在介导细胞分化、凋亡、黏附、细胞间聚集、炎症反应的调控方面发挥作用,但其作用机制尚不明确。目的:克隆大鼠半乳凝素9基因片段,构建pDC316-GFP-Galectin-9真核表达质粒,以进一步了解半乳凝素9各种功能和反应... 背景:研究提示,半乳凝素9在介导细胞分化、凋亡、黏附、细胞间聚集、炎症反应的调控方面发挥作用,但其作用机制尚不明确。目的:克隆大鼠半乳凝素9基因片段,构建pDC316-GFP-Galectin-9真核表达质粒,以进一步了解半乳凝素9各种功能和反应机制,设计、时间及地点:单一样本观察,于2008-11/2009-01在北京本元正阳基因技术有限公司完成。材料:SPF级雄性Lewis大鼠1只。方法: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技术,从大鼠肝脏组织中扩增出大鼠半乳凝素9基因片段,通过基因重组技术将该基因片段重组到pDC316-GFP真核表达载体上,构建pDC316-GFP-Galectin-9重组质粒,通过用PCR扩增、酶切电泳分析及DNA测序的方法对重组DNA进行鉴定。主要观察指标:重组质粒的鉴定结果。结果:总RNA经RT-PCR扩增后,经琼脂糖凝胶电泳,在1kb下方可见一条明显扩增的条带,与预计的半乳凝素9-cDNA长度相符。重组质粒经NotⅠ/HindⅢ双酶切和未作酶切的重组质粒pDC316-GFP-Galectin-9一起经琼脂糖凝胶电泳,前者出现了980bp和5.8kb2条带(980bp为Galectin-9-cDNA产物,5.8kb为pDC316-GFP线状质粒),后者出现6.7kb条带(重组质粒pDC316-GFP-Galectin-9),初步表明重组质粒构建成功。测序结果用NCBI上的BLAST进行比对分析,其核酸序列与GeneBank中的半乳凝素9的mRNA的编码序列(NM_012977)同源性完全相符,进一步证实所克隆的基因为大鼠半乳凝素9-cDNA。结论:成功克隆了半乳凝素9基因并构建成其真核表达质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乳凝素9 基因克隆 真核表达载体
下载PDF
胆囊切除术中胆道造影86例分析
20
作者 刘滇生 吴淑媛 +1 位作者 梁宇 刘静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2010年第3期76-77,共2页
目的探讨胆囊切除术中进行胆道造影的指征和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自1999年至2009年期间,在胆囊切除时进行的胆道造影86例。结果胆囊管造影82例,胆总管穿刺造影4例,造影均获成功。其中8例发现有慢性胆管炎,6例胆总管内有结石,2例肝... 目的探讨胆囊切除术中进行胆道造影的指征和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自1999年至2009年期间,在胆囊切除时进行的胆道造影86例。结果胆囊管造影82例,胆总管穿刺造影4例,造影均获成功。其中8例发现有慢性胆管炎,6例胆总管内有结石,2例肝总管内有结石并狭窄,4例因胆道进入空气造成假阳性。本组患者探查20例,发现病变16例,占18.6%,造影准确率为95.3%。其他66例造影发现胆总管内径1cm以内,胆道内无狭窄及充盈缺损,解剖形态正常,造影剂顺利进入十二指肠,未发现异常情况,86例均治愈出院。结论胆囊切除术中是否要探查胆总管,是手术者常遇到的问题。术中胆道造影对于提高胆道探查效果,避免不必要的胆总管探查,减少术后并发症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术中 胆囊切除 胆道造影 胆总管探查指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