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神经外科手术麻醉的新进展 被引量:4
1
作者 杨建明 黄云巧 陈国强 《昆明医学院学报》 2007年第02B期158-161,共4页
近年来由于CT、超声显像、MRI等影像技术的发展,手术显微镜及各项监测技术的广泛应用和对脑生理及病理生理知识的进一步认识,此外一些新型麻醉药品的问世,使很多危重、复杂的颅脑疾病有了外科手术治疗的机会,从而对麻醉医生提出更高的要... 近年来由于CT、超声显像、MRI等影像技术的发展,手术显微镜及各项监测技术的广泛应用和对脑生理及病理生理知识的进一步认识,此外一些新型麻醉药品的问世,使很多危重、复杂的颅脑疾病有了外科手术治疗的机会,从而对麻醉医生提出更高的要求,使临床麻醉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对此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外科手术 麻醉 麻醉药物
下载PDF
镇静、镇痛慢诱导气管插管对全身麻醉患者血流动力学及心理影响 被引量:5
2
作者 郭云瑞 杨建明 +4 位作者 杨皓 张业才 张国云 周臣 侯亚婷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1年第9期127-133,共7页
目的探讨镇静镇痛慢诱导气管插管技术对减轻血流动力学波动,减少清醒气管插管对手术患者产生术后不良记忆、负面情绪、心理或精神影响。方法选取昆明市第二人民医院2017年6月至2020年10月所收治的全身麻醉气管插管下非仰卧位手术患者116... 目的探讨镇静镇痛慢诱导气管插管技术对减轻血流动力学波动,减少清醒气管插管对手术患者产生术后不良记忆、负面情绪、心理或精神影响。方法选取昆明市第二人民医院2017年6月至2020年10月所收治的全身麻醉气管插管下非仰卧位手术患者11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快速诱导全麻气管插管,由医护人员完成体位摆放;研究组患者给予充分镇静、镇痛、气管表面麻醉慢诱导并保留自主呼吸行气管插管,医护人员在患者自主配合下完成体位摆放后进行全身麻醉。对比2组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术后记忆情况及心理状态评估。结果2组T_(1)时间点组间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血流动力学稳定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T_(2)时间点组间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血流动力学稳定研究组优于对照组(P<0.05)。2组T_(3)时间点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组间比较血流动力学稳定对照组优于研究组(P<0.05),2组T_(4)时间点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组间比较血流动力学稳定研究组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给药开始至完成气管插管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2组手术结束至清醒拔除气管导管时间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2组患者术后1 d对进入手术室后记忆、心理状态测评组间及组内比较均未见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全麻手术患者采用镇静、镇痛慢诱导气管插管技术不会增加患者产生术后不良记忆、负面情绪、心理或精神影响的概率。慢诱导临床操作时间稍长于快诱导,但不会引起苏醒延迟及拔管延迟,虽然插管时造成一定程度的血流动力学变化,但影响轻微,拔管时可减少拔管刺激引起的不良反应,对血流动力学影响优于快诱导气管插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镇静 镇痛 慢诱导 全身麻醉 气管插管 血流动力学 不良记忆 心理影响
下载PDF
硬膜外阻滞麻醉失败的原因分析及应急处理 被引量:2
3
作者 杨建明 黄云巧 《中国医药指南》 2009年第5期87-88,共2页
目的分析硬膜外阻滞麻醉失败的原因及应急处理。方法回顾分析硬膜外阻滞麻醉4248例资料,失败97例,分析失败原因,提出相应补救措施。结果硬膜外阻滞麻醉失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结论规范操作,提高操作技术是硬膜外阻滞麻醉成功的关键。
关键词 麻醉 硬膜外阻滞 失败
下载PDF
老年人髋部骨折手术的麻醉处理 被引量:3
4
作者 杨建明 黄云巧 《中国医药指南》 2010年第23期42-43,共2页
髋部骨折为老年人常见病,多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手术创伤大、失血多,术中术后并发症多,病死率随年龄增长而增高。随着人类寿命的不断延长,老年人口数量及所占社会人口比重日益增多,因而接受手术麻醉的老年人也将增多,麻醉医师的... 髋部骨折为老年人常见病,多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手术创伤大、失血多,术中术后并发症多,病死率随年龄增长而增高。随着人类寿命的不断延长,老年人口数量及所占社会人口比重日益增多,因而接受手术麻醉的老年人也将增多,麻醉医师的工作也将面临更多的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部骨折 老年人 麻醉
下载PDF
麻醉前用长托宁对老年患者呼吸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张业才 《现代医药卫生》 2010年第21期3260-3261,共2页
目的:观察麻醉前用长托宁(盐酸戊乙奎醚)对老年患者呼吸功能的影响。方法:将90例60岁以上的老年全麻手术患者随机分成长托宁组、阿托品组、生理盐水组各30例,全麻插管后分别静脉注射长托宁、阿托品、生理盐水,采用全凭静脉维持麻醉。监... 目的:观察麻醉前用长托宁(盐酸戊乙奎醚)对老年患者呼吸功能的影响。方法:将90例60岁以上的老年全麻手术患者随机分成长托宁组、阿托品组、生理盐水组各30例,全麻插管后分别静脉注射长托宁、阿托品、生理盐水,采用全凭静脉维持麻醉。监测给药前,给药后5、10、15、20、30min的气道峰压、平台压、胸肺顺应性、气道阻力。结果:肺通气各项指标长托宁组和阿托品组较生理盐水组有明显改善(P<0.05),且长托宁组改善程度及持续时间长于阿托品组(P<0.05),同时,长托宁组较阿托品组有明显的稳定心率的作用(P<0.05)。结论:麻醉前应用长托宁对老年患者肺功能有明显改善作用,且对心血管系统无明显影响,是理想麻醉前用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托宁 老年 全身麻醉 呼吸功能
下载PDF
B超引导神经阻滞麻醉用于下肢手术临床研究进展
6
作者 杨皓 杨建明 +1 位作者 杨业才 杨勇 《中外医疗》 2020年第28期195-198,共4页
随着现代医学水平的快速发展,手术麻醉治疗患者越发体现“可视化”“精准化”。在临床应用中,不仅需要考虑手术麻醉效果,还需要考虑麻醉不良反应情况,如何保证患者手术无痛、围手术期生命安全成为临床麻醉工作者思考的重点。由此,B超引... 随着现代医学水平的快速发展,手术麻醉治疗患者越发体现“可视化”“精准化”。在临床应用中,不仅需要考虑手术麻醉效果,还需要考虑麻醉不良反应情况,如何保证患者手术无痛、围手术期生命安全成为临床麻醉工作者思考的重点。由此,B超引导下的神经阻滞麻醉技术成为当前临床工作中研究的重点,能够有效降低麻醉不良反应,达到良好的麻醉效果,实现早期患者感觉、运动神经功能的恢复,缩短禁饮禁食的时间,促进手术后患者更快康复。该文针对神经阻滞麻醉技术分析应用于下肢手术中的效果及采用B超引导下的临床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超引导 神经阻滞麻醉 下肢手术 研究进展
下载PDF
超声对成人骶管裂孔的可视化观测及临床意义
7
作者 王德财 邵滟淋 +3 位作者 杨建明 肖云 杨伟 邵建林 《西藏医药》 2024年第5期75-76,共2页
目的应用可视化的超声技术对成人骶管裂孔进行超声影像学研究,研究不同性别及身高人群之间骶管裂孔的解剖差异,为骶管注射提供详实可靠的超声影像支持。方法使用超声扫描检查256例昆明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患者及家属和实习同学志愿者... 目的应用可视化的超声技术对成人骶管裂孔进行超声影像学研究,研究不同性别及身高人群之间骶管裂孔的解剖差异,为骶管注射提供详实可靠的超声影像支持。方法使用超声扫描检查256例昆明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患者及家属和实习同学志愿者的骶尾部,测量记录他们骶管裂孔的超声影像数据,依据性别将他们分为男性组(M组,111例)和女性组(F组,145例)两个大组,对各组所测的骶管裂孔超声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得出各组骶管裂孔的超声影像数据,探究他们之间的差异,研究不同性别、身高、体重人群之间骶管裂孔的解剖差异。结果256例观测对象中,有3例经超声探查发现骶管闭锁,将M组与F组按照身高和体重情况分组进行统计学比较后,探究他们之间的差异,研究不同性别人群身高和体重不同之间骶管裂孔的解剖差异。结论成人骶管裂孔在不同性别成人人群的身高、体重的超声可视化观测结果变异明显,临床进行骶管注射时,应依据体表标志、穿刺时的突破感和注水实验等多种方法确定穿刺是否成功,穿刺困难或不能确定穿刺是否成功时可使用超声等设备进行确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骶管裂孔 骶裂孔 成人 超声 可视化观测
下载PDF
谷氨酸与慢性疼痛 被引量:5
8
作者 黄云巧 杨建明 陈国强 《昆明医学院学报》 2007年第02B期117-121,共5页
参与慢性疼痛形成与发展的神经递质有许多,其中兴奋性氨基酸(主要是谷氨酸)是介导伤害性信息初级传入的重要神经递质,是诱发慢性疼痛形成和持续的重要因素.伤害性刺激直接或间接地引起传入神经末梢(Aδ纤维和C纤维)释放谷氨酸(Glu)等神... 参与慢性疼痛形成与发展的神经递质有许多,其中兴奋性氨基酸(主要是谷氨酸)是介导伤害性信息初级传入的重要神经递质,是诱发慢性疼痛形成和持续的重要因素.伤害性刺激直接或间接地引起传入神经末梢(Aδ纤维和C纤维)释放谷氨酸(Glu)等神经递质,Glu与脊髓背角的N-甲基-D-天门冬氨酸(NMDA)受体和非NMDA受体结合,引起脊髓背角神经元兴奋阈值降低、兴奋性增高(即发生了中枢敏感化)是慢性疼痛形成的重要起始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疼痛 谷氨酸 氨基酸受体 脑脊液
下载PDF
大鼠慢性痛模型脑脊液和血浆谷氨酸含量的变化
9
作者 黄云巧 杨建明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524-525,共2页
目的通过测定大鼠慢性疼痛模型脑脊液和血浆中谷氨酸含量变化,探讨脑脊液和血浆中谷氨酸水平与慢性疼痛的相关性。方法 48只SD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n=30)和对照组(n=18)。实验组右踝关节腔内注射完全Freund s佐剂0.05 ml建立大鼠慢性... 目的通过测定大鼠慢性疼痛模型脑脊液和血浆中谷氨酸含量变化,探讨脑脊液和血浆中谷氨酸水平与慢性疼痛的相关性。方法 48只SD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n=30)和对照组(n=18)。实验组右踝关节腔内注射完全Freund s佐剂0.05 ml建立大鼠慢性疼痛模型,对照组右踝关节腔内注射0.9%生理盐水0.05 ml。于第1、4、6周的最后一天分别抽取脑脊液和血液,用高效液相色谱-异硫氰酸苯酯(PITC)衍生法测定脑脊液和血浆中谷氨酸含量变化。结果实验组脑脊液中血浆中第1、4、6周谷氨酸含量与对照组相比均明显升高(P<0.01)。实验组脑脊液和血浆之间谷氨酸含量变化呈正相关(r=0.737,P<0.01)。结论慢性疼痛过程中,慢性伤害性刺激可引发谷氨酸释放,使脑脊液和血浆中谷氨酸含量明显升高。血浆谷氨酸含量变化可间接反映脑脊液谷氨酸含量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疼痛 谷氨酸 脑脊液 血浆
下载PDF
腹部区域阻滞联合静脉镇痛对老年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郭云瑞 杨皓 +5 位作者 张业才 张国云 王德财 角述兰 张宁丽 周臣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2年第12期117-124,共8页
目的探讨腹部区域阻滞联合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CIA)对比患者自控硬膜外镇痛(PCEA)对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老年患者术后镇痛效果、焦虑情绪、恶心呕吐及炎性介质释放的影响。方法选取昆明市第二人民医院普外科所收治的全身麻醉气管插管下... 目的探讨腹部区域阻滞联合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CIA)对比患者自控硬膜外镇痛(PCEA)对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老年患者术后镇痛效果、焦虑情绪、恶心呕吐及炎性介质释放的影响。方法选取昆明市第二人民医院普外科所收治的全身麻醉气管插管下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老年患者90例,时间自2021年2月至2022年6月,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神经阻滞组(S组)和硬膜外镇痛组(Y组)。每组各45例,Y组患者择T12~L1行硬膜外穿刺置管,连接PCEA测定硬膜外阻滞平面在T8~L1以上后行快速诱导全麻气管插管下完成手术,术毕继续使用PCEA行术后镇痛;S组患者在超声引导下行术侧髂腹下/髂腹股沟神经阻滞(IINB)及双侧腹直肌鞘阻滞(RSB),测定区域阻滞平面在术侧及腹正中T8~L1以上后行快速诱导全麻气管插管下完成手术,术毕联合PCIA行术后镇痛。对比2组患者术毕清醒及术后不同时间点疼痛强度数字等级评定量表(NRS)评分、贝克焦虑量表(BAI)评分、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浓度及术后恶心呕吐(PONV)发生率。结果2组患者性别、年龄、美国麻醉医师协会风险评估分级(ASA)、身体质量指数值(BMI)、手术用时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S组住院天数少于Y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组间及时间存在交互作用(P<0.05);2组术毕拔除气管导管后0.5 h的NRS评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组术后12 h,24 h时间点NRS评分均低于Y组(P<0.05);2组术后48 h时间点NRS评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组间及时间存在交互作用(P<0.05);S组术后12 h,24 h时间点BAI评分均低于Y组(P<0.05);2组术后48 h时间点BAI评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12 h,24 h,48 h任意时间点BAI评分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BAI评分逐渐降低。2组术前12 h时间点HMGB1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组术后12 h,24 h时间点HMGB1均低于Y组(P<0.05);2组术后48 h时间点HMGB1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12 h,24 h,48 h时间点HMGB1组内比较均高于术前12 h时间点(P<0.05)。S组术后12 h,24 h,48 h时间点PONV发生率均低于Y组(P<0.05);2组术后12 h,24 h,48 h时间点PONV发生率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采用腹部区域阻滞联合PCIA多模式镇痛相较于硬膜外阻滞镇痛,对减轻全身麻醉下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老年患者术后疼痛和焦虑情绪、减少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以及降低静脉血中HMGB1浓度有更积极的作用,且对减少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的效应更为持久,有利于老年患者术后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部区域阻滞 静脉镇痛 老年 术后 并发症 炎性介质
下载PDF
罗哌卡因配伍咪达唑仑、芬太尼用于剖宫产术后硬膜外镇痛效果比较 被引量:1
11
作者 杨皓 杨建明 《医学信息(中旬刊)》 2011年第7期2867-2868,共2页
目的:评价不同浓度罗哌卡因配伍咪达唑仑、芬太尼用于剖宫产术后硬膜外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择期子宫下段剖宫产手术患者120例,ASAI-Ⅱ级,随机分为A、B、C三组,所有患者手术均采用L1-2连续硬膜外麻醉。关腹前,经硬膜外导管注人负荷... 目的:评价不同浓度罗哌卡因配伍咪达唑仑、芬太尼用于剖宫产术后硬膜外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择期子宫下段剖宫产手术患者120例,ASAI-Ⅱ级,随机分为A、B、C三组,所有患者手术均采用L1-2连续硬膜外麻醉。关腹前,经硬膜外导管注人负荷量,再用2ml/h微量止痛泵持续硬膜外输人镇痛药。各组的镇痛药均为盐酸罗哌卡配伍咪达唑仑5mg芬太尼0.2mg加生理盐水至100ml,其中A组罗哌卡因为250mg,B组罗哌卡因为200mg,C组罗哌卡因为150mg。记录术后患者6h、12h、24h和36h时间位点的镇痛、镇静、运动阻滞评分及心率、血压和不良反应。结果:三组病人镇痛(VAS评分)、镇静(Ramesay评分)和运动阻滞(MBS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镇痛期间三组病人均安静合作。镇痛期间三组病人心率、血压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镇痛期间A组有三例下肢麻木发生,其他不良反应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C组0.15%罗哌卡因配伍咪达唑仑5mg、芬太尼0.2mg行剖宫产术后持续硬膜外镇痛,效果确切,用药量少,对患者生理影响小,副作用少,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哌卡因 咪达唑仑 芬太尼 镇痛
下载PDF
B超引导下股神经阻滞镇痛和口服镇痛在老年股骨中上段骨折术前镇痛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8
12
作者 杨皓 张国云 +3 位作者 王德财 郭云瑞 张业才 杨建明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1年第9期138-143,共6页
目的探讨对比B超引导下股神经阻滞镇痛(femoral nerve block,FNB)和口服镇痛在老年股骨中上段骨折术前镇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昆明市第二人民医院2018年4月至2020年11月确诊并治疗的84例股骨骨折(femoral fractures,FF)老年患者,所... 目的探讨对比B超引导下股神经阻滞镇痛(femoral nerve block,FNB)和口服镇痛在老年股骨中上段骨折术前镇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昆明市第二人民医院2018年4月至2020年11月确诊并治疗的84例股骨骨折(femoral fractures,FF)老年患者,所有患者骨折位置均为中上段骨折,采取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对照组应用口服镇痛,研究组应用B超引导下FNB。使用视觉模拟疼痛(VAS)评分评估2组镇痛前、镇痛72 h后的效果指标:主动活动VAS(AVAS)评分、被动活动VAS(PVAS)评分、静息VAS(RVAS)评分水平差异;2组经静脉自控镇痛(PCIA)总按压及有效按压次数。数据采集时间段:开始镇痛后72 h;2组的不良反应。结果镇痛前,2组患者AVAS评分、PVAS评分、RVAS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镇痛72 h后,研究组AVAS评分、PVAS评分、RVAS评分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按压PCIA总次数及有效次数均低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低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FF患者在术前镇痛时应用B超引导下FNB,可更为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感,镇痛效果理想,且不良反应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超引导 股神经阻滞镇痛 口服镇痛 不良反应 效果
下载PDF
高频超声在肢体骨骼肌肉损伤中的诊断效能及影像学特点 被引量:11
13
作者 梁艳 高建波 +1 位作者 马俊彦 杨皓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1年第10期157-161,共5页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在肢体骨骼肌肉损伤中的诊断效果及影像学特点。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云南圣约翰医院收治的肢体肌肉骨骼损伤患者72例,对所有患者均行高频超声检查和增强CT扫描,绘制ROC曲线,分析高频超声、增强CT在肢体骨骼肌...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在肢体骨骼肌肉损伤中的诊断效果及影像学特点。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云南圣约翰医院收治的肢体肌肉骨骼损伤患者72例,对所有患者均行高频超声检查和增强CT扫描,绘制ROC曲线,分析高频超声、增强CT在肢体骨骼肌肉损伤患者中的诊断效能,并分析及影像学特点。结果高频超声与增强CT在血管损伤中检出率,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高频超声诊断在肌肉损伤、骨骼损伤、及神经损伤检出率均高于增强CT诊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频超声联合增强CT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均优于单一高频超声、增强CT诊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频超声诊断灵敏度、特异度优于增强CT诊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频超声下主要表现为软骨回声连续性中断、断面边缘整齐、骨折处可见错位、周围软组织可随之出现肿胀或血肿,无回声及低回声,随时间推移,肌肉内出现高回声的骨化性肌炎;表现为神经的线样强回声连续性中断,中断区呈低回声或无回声,断端可肿胀增厚或回缩呈梭形低回声。结论高频超声在骨骼肌肉损伤中的诊断效果较好,联合增强CT诊断能获得较高的诊断灵敏度与特异度,能为临床诊疗提供影像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频超声 骨骼肌肉损伤 诊断效果 临床治疗 指导价值
下载PDF
剖宫产术前苯巴比妥钠不同用量对新生儿Apgar评分的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杨建明 黄云巧 《医学信息(中旬刊)》 2011年第5期1732-1732,共1页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前苯巴比妥钠不同用量对新生儿Apgar评分的影响。方法:220例行剖宫产术的产妇随机分为两组,A组术前30分钟肌注阿托品0.5g+1mg/kg苯巴比妥钠;B组术前30分钟肌注阿托品0.5mg+2mg/kg苯巴比妥钠。分别于新生儿1min及5min行...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前苯巴比妥钠不同用量对新生儿Apgar评分的影响。方法:220例行剖宫产术的产妇随机分为两组,A组术前30分钟肌注阿托品0.5g+1mg/kg苯巴比妥钠;B组术前30分钟肌注阿托品0.5mg+2mg/kg苯巴比妥钠。分别于新生儿1min及5min行Apgar评分,观察评分情况。结果:1min新生儿Apgar评分A组分值明显高于B组(P<0.05),5min新生儿Apgar评分A组与B组无统计学差异。结论:苯巴比妥钠作为术前用药,对于母婴是安全的,但考虑到胎儿与新生儿的生理特点,以1mg/kg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剖宫产 苯巴比妥 新生儿Apgar评分
下载PDF
丙泊酚和咪唑安定用于ICU病人镇静的临床观察
15
作者 杨建明 黄云巧 《中国保健营养(下半月)》 2012年第5期1507-1508,共2页
目的评价丙泊酚和咪唑安定在ICU病人镇静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给予患者应用丙泊酚组(P组)负荷量1.00-1.50㎎/㎏,维持量为0.50-3.00㎎.㎏-1.h-1,咪唑安定组(M组)负荷量0.05-0.30㎎/㎏,维持量为0.04-0.20㎎.㎏-1.h-1,控制患者于Ramsay评分... 目的评价丙泊酚和咪唑安定在ICU病人镇静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给予患者应用丙泊酚组(P组)负荷量1.00-1.50㎎/㎏,维持量为0.50-3.00㎎.㎏-1.h-1,咪唑安定组(M组)负荷量0.05-0.30㎎/㎏,维持量为0.04-0.20㎎.㎏-1.h-1,控制患者于Ramsay评分Ⅲ-Ⅳ级。结果两组病人镇静效果佳,但在药物起效时间等方面两组比较呈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对患者进行麻醉时咪唑安定适用于患者的心血管情况不好,且要进行镇静的时间比较长。应用丙泊酚可适用于患者心血管情况比较好、对其镇静的时间比较短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镇静治疗 ICU 丙泊酚 咪唑安定
下载PDF
盐酸戊乙奎醚对老年人颈丛阻滞心血管不良反应的临床观察
16
作者 张业才 《现代医药卫生》 2011年第2期260-261,共2页
盐酸乙戊奎醚是新型长效选择性抗胆碱药,对中枢及外周均有较强的抗胆碱作用,而对M2受体无明显作用,同时通过中枢反馈产生镇静和保护心率双向调节作用。
关键词 盐酸戊乙奎醚 心血管不良反应 临床观察 颈丛阻滞 老年人 选择性抗胆碱药 双向调节作用 抗胆碱作用
下载PDF
术中综合保温护理对急性失血患者术中低体温的影响
17
作者 雷波 《医学食疗与健康》 2019年第13期145-146,共2页
目的:探讨急性失血患者采用术中综合保温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8年10月至2019年4月收治的135例急性失血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采用常规护理(n=67),B组采用术中综合保温护理(n=68),比较两组患者术中低体温发生状况。结果:B组患... 目的:探讨急性失血患者采用术中综合保温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8年10月至2019年4月收治的135例急性失血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采用常规护理(n=67),B组采用术中综合保温护理(n=68),比较两组患者术中低体温发生状况。结果:B组患者术后清醒时间、拔管时间明显短于A组,术中低体温发生率、术后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差异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急性失血患者采用术中综合保温护理干预,能有效缩短患者的清醒时间与拔管时间,降低患者术中低体温发生率与术后感染发生率,有利于患者术后尽早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失血 术中综合保温护理 术中低体温
下载PDF
脊麻剖宫产术羟乙基淀粉对产妇血容量及凝血的影响
18
作者 张业才 《现代医药卫生》 2011年第1期67-67,共1页
目的:探讨脊麻下剖宫产产妇血容量治疗及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剖宫产产妇100例随机均分为两组,麻醉前30 min从外周静脉按10 ml/kg液体量分别注入6%羟乙基淀粉130/0.4(Ⅰ组)和复方乳酸钠(Ⅱ组),然后实施重比重布比卡因7.5~10 mg... 目的:探讨脊麻下剖宫产产妇血容量治疗及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剖宫产产妇100例随机均分为两组,麻醉前30 min从外周静脉按10 ml/kg液体量分别注入6%羟乙基淀粉130/0.4(Ⅰ组)和复方乳酸钠(Ⅱ组),然后实施重比重布比卡因7.5~10 mg腰麻。于输液前(T0)、输液后(T1)、脊麻后1 min(T2)、5 min(T3)和10 min(T4)记录BP、SpO2、ECG。同时测定输液前后血红蛋白(Hb)、血细胞比容(Hct)、血小板计数(Plt)、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激活酶时间(APTT)和纤维蛋白原(Fib)含量。结果:两组产妇T1时SBP和DBP都有所提高,在T2~T4时都有所下降。但Ⅱ组下降较Ⅰ组更显著(P〈0.05)。输液后Hb及Hct均降低,但Fib、APTT和血栓弹性描记仪测定指标的变化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脊麻前输入10 ml/kg 6%羟乙基淀粉130/0.4较复方乳酸钠液能更有效地扩充剖宫产产妇的血容量,维持循环功能的稳定,对凝血系统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羟乙基淀粉 血容量 凝血功能
下载PDF
超声联合神经刺激仪定位腰丛——骶丛神经阻滞对高龄股骨头置换术患者血流动力学、心理状态及认知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3
19
作者 卜林明 杨皓 +4 位作者 杨建明 张业才 王德财 郭云瑞 张国云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20年第20期3892-3896,共5页
目的:探讨超声联合神经刺激仪定位腰丛——骶丛神经阻滞对高龄股骨头置换术患者血流动力学、心理状态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4月~2020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行股骨头置换术的高龄患者9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 目的:探讨超声联合神经刺激仪定位腰丛——骶丛神经阻滞对高龄股骨头置换术患者血流动力学、心理状态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4月~2020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行股骨头置换术的高龄患者9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9例,对照组给予神经刺激仪定位腰丛--骶丛神经阻滞,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联合超声引导,比较两组血流动力学、心理状态、认知功能、临床指标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T1~T4时间点收缩压(SBP)、心率(HR)、舒张压(DBP)组间及组内比较均未见明显差异(P>0.05)。研究组阻滞起效时间、阻滞持续时间、术后镇痛持续时间长于对照组,阻滞完成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1d回忆能力、瞬时记忆力、注意力和计算力、定向力、语言能力评分均下降,但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1 d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均下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超声联合神经刺激仪定位腰丛-骶丛神经阻滞对高龄股骨头置换术患者阻滞效果确切,对其血流动力学影响轻微,可减轻其认知功能损害,改善其负性情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 神经刺激仪 腰丛——骶丛神经阻滞 高龄 股骨头置换术 血流动力学 心理状态 认知功能
原文传递
有创血压监测中生理盐水持续加压冲洗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王德财 杨建明 +3 位作者 张业才 杨皓 张国云 郭云瑞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18年第A02期93-94,共2页
目的分析有创血压监测中生理盐水持续加压冲洗的应用效果。方法 2016年9月—2018年5月,于云南省昆明市第二人民医院麻醉科麻醉手术中行有创血压监测的患者中选取300例,随机分为甲、乙、丙三组,各100例。甲组采用生理盐水行持续加压冲洗... 目的分析有创血压监测中生理盐水持续加压冲洗的应用效果。方法 2016年9月—2018年5月,于云南省昆明市第二人民医院麻醉科麻醉手术中行有创血压监测的患者中选取300例,随机分为甲、乙、丙三组,各100例。甲组采用生理盐水行持续加压冲洗,乙组采用2.5U/ml肝素行持续加压冲洗,丙组则采用5U/ml肝素行持续加压冲洗,经桡动脉穿刺置管成功之后,比较三组动脉置管通畅情况以及穿刺部位出血、动脉炎等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甲组导管通畅率为95%(95/100),乙组为94%(94/100),丙组为96%(96/100),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甲组患者穿刺部位出血发生率为0,低于乙组的5%与丙组的8%,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有创血压监测中生理盐水持续加压冲洗的应用效果显著,有利于减少稀肝素持续冲洗而引起的凝血障碍,将动脉穿刺置管的使用率提高,为患者生命安全提供有效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创血压监测 生理盐水 持续加压冲洗 肝素 导管 凝血功能障碍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