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光子型红外探测器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1
作者 袁绶章 王晓璇 +1 位作者 韩福忠 赵俊 《云光技术》 2016年第2期1-10,共10页
光子型红外探测器是红外探测技术的基石,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发展了三代光子型红外探测器。第三代光子型红外探测器以百万像素、双/多色及高工作温度为主要特点。作为最重要的光子型红外探测器,本文围绕碲镉汞红外探测器,在分析目前... 光子型红外探测器是红外探测技术的基石,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发展了三代光子型红外探测器。第三代光子型红外探测器以百万像素、双/多色及高工作温度为主要特点。作为最重要的光子型红外探测器,本文围绕碲镉汞红外探测器,在分析目前常规结构的碲镉汞焦平面探测器的基础上,讨论了势垒型结构、光子陷阱结构、超晶格结构等新型探测器的原理和研究现状,并与常规碲镉汞焦平面探测器水平进行比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探测器 光子型碲镉汞 势垒型结构 光子陷阱结构 超晶格结构
下载PDF
红外探测器材料简述
2
作者 赵俊 王晓璇 《云光技术》 2016年第1期1-6,共6页
红外探测器材料是红外成像探测器技术的基础,红外成像探测器技术的发展从根本上依赖红外探测器材料的发展。本文依据红外探测器工作温度,将目前主要的红外探测器材料划分为制冷型红外探测器材料和非制冷型红外探测器材料两种大类,围... 红外探测器材料是红外成像探测器技术的基础,红外成像探测器技术的发展从根本上依赖红外探测器材料的发展。本文依据红外探测器工作温度,将目前主要的红外探测器材料划分为制冷型红外探测器材料和非制冷型红外探测器材料两种大类,围绕材料特点、制备技术等展开简单讨论,并在此基础上,对红外探测器技术及材料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初步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探测器 制冷型探测器材料 非制冷型探测器材料
下载PDF
碲镉汞雪崩光电二极管探测器
3
作者 赵俊 李雄军 +2 位作者 王晓璇 庄继胜 韩福忠 《云光技术》 2017年第2期1-6,共6页
0引言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红外成像技术在全世界范围内扩散开来。目前,各种红外成像系统在恒星探索、天文、对地观测、卫星通讯、安防、预警等领域获得了极其广泛的应用,几乎所有发达的工业国家都有能力研发高性能的红外成像系统... 0引言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红外成像技术在全世界范围内扩散开来。目前,各种红外成像系统在恒星探索、天文、对地观测、卫星通讯、安防、预警等领域获得了极其广泛的应用,几乎所有发达的工业国家都有能力研发高性能的红外成像系统。随着人类文明和科技的进步,航天、卫星等高新技术发挥的作用日益突出,获得了全世界的瞩目和空前的发展。对于天文物理、对地观测、地球科学等科学应用和远距离预警等军事应用,进一步提高红外成像系统对目标的作用距离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这是目前世界上每个强国正在为之努力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雪崩光电二极管 探测器 碲镉汞 红外成像系统 世界范围 红外成像技术 军事应用 对地观测
下载PDF
非制冷红外探测器光阑开孔的优化设计 被引量:2
4
作者 杨开宇 金宁 +1 位作者 曹凌 徐曼 《光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59-66,共8页
非制冷红外探测器产生的杂散光会在焦平面形成非均匀的图像,而在探测器窗口附近使用光阑,并对其开孔形状进行优化设计,是抑制杂散光的关键。利用区域法建立了杂散光在焦平面上的照度分布计算模型,并建立了变量模型和目标函数模型,以区... 非制冷红外探测器产生的杂散光会在焦平面形成非均匀的图像,而在探测器窗口附近使用光阑,并对其开孔形状进行优化设计,是抑制杂散光的关键。利用区域法建立了杂散光在焦平面上的照度分布计算模型,并建立了变量模型和目标函数模型,以区间穷举法作为极值搜寻方法,完成了优化光阑开孔的程序编制。针对某款存在杂散光问题的非制冷红外探测器,利用所提数学方法优化设计了光阑的开孔形状,极大地削弱了由杂散光引起的"锅盖效应",从而验证了光阑开孔形状优化设计方法的正确性与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像系统 红外成像 杂散光 光阑 优化设计 非制冷红外探测器
原文传递
一种基于差异特征螺旋线映射的红外中长波图像彩色融合方法
5
作者 张润琦 赵灿兵 +2 位作者 洪闻青 苏俊波 刘传明 《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30-136,共7页
当前主流的中长波彩色融合算法中,除少数色彩映射算法以源图像差异特征为切入点,其他如色彩传递等融合算法往往损失较多差异及细节特征。主流色彩映射算法还存在偏色、色域较窄和难以适应各类应用场景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在以色调饱... 当前主流的中长波彩色融合算法中,除少数色彩映射算法以源图像差异特征为切入点,其他如色彩传递等融合算法往往损失较多差异及细节特征。主流色彩映射算法还存在偏色、色域较窄和难以适应各类应用场景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在以色调饱和度色彩平面为基础的色彩空间中,建立了基于差异特征的螺旋线映射理论模型,并基于此提出融合算法。对实际采集到的中长波双波段图像进行仿真验证,结果表明该算法适用于大多数复杂场景且能充分突出红外中波图像差异成分,具有更广的色域分布、更好的视觉效果和较好的客观指标评价,且计算复杂度低、实时性好。最终在嵌入式平台上完成算法嵌入,结果表明算法已具备工程应用前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处理 图像融合 红外双波段 色彩映射 色彩空间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