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OR在预测辅助生殖结局中的作用 被引量:1
1
作者 罗熙 武泽 +5 位作者 李永刚 董云华 高梦莹 邓莲 相立峰 李明颖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8年第10期72-78,共7页
目的在辅助生殖中评估hCG日雌二醇与获卵数的比值(estradiol oocyte ratio,EOR)在预测治疗结局中的可靠性。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生殖中心就诊的不孕症患者12564例,根据年龄分为3组:<35, 35~39,和≥40... 目的在辅助生殖中评估hCG日雌二醇与获卵数的比值(estradiol oocyte ratio,EOR)在预测治疗结局中的可靠性。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生殖中心就诊的不孕症患者12564例,根据年龄分为3组:<35, 35~39,和≥40岁。在hCG日测量血清中雌二醇浓度,并在取卵日行超声引导取卵术,计算EOR,将样本分为12组。分析获卵数、卵母细胞MⅡ率、正常受精率、卵裂率、持续发育率、优胚率以及最终妊娠结局。统计EOR和其中各项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 (1) hCG日E2水平随着年龄的增加呈下降趋势,而EOR呈上升趋势,随着EOR的上升妊娠率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35, 35~39,和≥40岁3组之间临床妊娠率(clinical pregnancy rate, CP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年龄较大者,其妊娠率更低;(2)生化妊娠率与临床妊娠率最高的分组为500~550(pg/mL),分别为72.25%,64.32%;(3)获卵数、获卵率随着EOR的增加显著降低,P <0.05,而MⅡ卵母细胞率最大的分组为≥650(pg/mL);(4)常规IVF与ICSI在正常受精率、卵裂率、持续发育率以及优质胚胎率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各组在囊胚形成数、囊胚形成率、优质囊胚数、优质囊胚率等方面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EOR在预测ART结局中有着重要的作用,而且在未来的临床应用中也会有更好的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局 辅助生殖 IVF
下载PDF
多级梯度离心后X/Y精子浓度分析
2
作者 罗熙 李永刚 +2 位作者 李明颖 曾鹏 晏家骢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7年第9期15-18,共4页
目的在辅助生殖中,利用多层密度梯度离心的方法来分选X/Y精子,以检验常规IVF-ET中,X/Y精子比例是否失衡.方法使用Sperm Grad TM(Vitrolife,Sweden)与Sperm Rinse TM(Vitrolife,Sweden)配制10层梯度液,分别为100%、95%、90%、85%、80%、... 目的在辅助生殖中,利用多层密度梯度离心的方法来分选X/Y精子,以检验常规IVF-ET中,X/Y精子比例是否失衡.方法使用Sperm Grad TM(Vitrolife,Sweden)与Sperm Rinse TM(Vitrolife,Sweden)配制10层梯度液,分别为100%、95%、90%、85%、80%、75%、70%、65%、60%、55%.在离心管中制成多层梯度后,每层梯度间分界明显.选择液化正常、浓度约50×106/mL、活动率约50%,畸形率正常的5人精液混合后,去除个体差异取3 mL进行梯度离心.分别收集每层梯度底部精子,利用双色X/Y FISH探针(Vysis)进行FISH检测,统计X/Y精子比例.结果 100%、95%、90%、85%、80%五层梯度中X精子含量比例分别为:51.41%、51.41%、52.19%、50.99%、54.10%.结论每层梯度液中X/Y精子含量比例虽有不同,但差异并不明显.现在辅助生殖技术中,利用商品化精子梯度分离液,即使使用多层梯度进行离心分离,也不会造成性别比例失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梯度离心法 X/Y精子分选 FISH 荧光原位杂交
下载PDF
囊胚培养在卵巢高反应人群全胚冷冻中应用的临床分析
3
作者 邓莲 李永刚 +2 位作者 李明颖 高梦莹 相立峰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2年第12期53-57,共5页
探讨全囊胚冷冻在卵巢高反应人群中的应用以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生殖中心行全胚冷冻的675个高反应促排周期,其中630个全囊胚冷冻周期根据有无活产分为活产组和无活产组,比较两组... 探讨全囊胚冷冻在卵巢高反应人群中的应用以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生殖中心行全胚冷冻的675个高反应促排周期,其中630个全囊胚冷冻周期根据有无活产分为活产组和无活产组,比较两组新鲜周期各项参数。结果 新鲜周期各项参数比较中,活产组成熟卵数,受精率,优质胚胎数,冷冻囊胚数均显著高于无活产组,P<0.05。影响全囊胚冷冻结果的多因素回归分析中,冷冻囊胚数对全囊胚冷冻结局有显著影响,p<0.05,而D3优质胚胎>3时,其对全囊胚冷冻结局有显著影响,p<0.05。全胚冷冻中,优质胚胎数≤3,囊胚组的活产率和累积活产率均显著高于卵裂期组,P<0.05。结论 对于卵巢高反应患者,D3优质胚胎数与冷冻囊胚数是影响全囊胚冷冻结局的主要因素,D3优质胚胎>3时,选择全囊胚冷冻可改善临床结局,而对于D3优质胚胎≤3的患者,可谨慎选择全囊胚冷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胚冷冻 囊胚 卵巢高反应
下载PDF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2/H19印迹基因在辅助生殖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4
作者 罗熙 武泽 +2 位作者 高梦莹 邓莲 李永刚 《中华生殖与避孕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597-600,共4页
我国不孕不育夫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而辅助生殖技术(assisted reproductive technology,ART)已成为治疗不孕不育的主要方法之一。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2/H19基因在配子形成、受精过程、胚胎的早期发育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IGF2/H19... 我国不孕不育夫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而辅助生殖技术(assisted reproductive technology,ART)已成为治疗不孕不育的主要方法之一。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2/H19基因在配子形成、受精过程、胚胎的早期发育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IGF2/H19基因甲基化水平的变化直接影响其基因的表达。ART过程是否会改变IGF2/H19基因甲基化水平,这些基因甲基化水平的改变又是否会影响ART治疗后的妊娠结局。本文就这些问题结合目前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2 H19 印迹基因 DNA甲基化 表观遗传学 辅助生殖技术(ART)
原文传递
尿源性卵泡刺激素用于促排卵治疗的临床疗效、安全性与经济性:基于102 061个体外受精周期的多中心回顾性队列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朱依敏 高悦 +16 位作者 乃东红 胡琳莉 靳镭 钟影 武泽 郝桂敏 伍琼芳 管一春 姜宏 张翠莲 刘敏利 王晓红 滕晓明 段金良 李理然 张玥 叶虹 《中华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510-518,共9页
目的:探讨尿源性卵泡刺激素(uFSH)与重组卵泡刺激素(rFSH)在控制性促排卵中的有效性、安全性和费用差异。方法:本研究是一项回顾性队列研究。数据来自全国16家生殖中心,所收集周期的取卵时间为2015年5月1日至2018年6月30日,使用uFSH(uFS... 目的:探讨尿源性卵泡刺激素(uFSH)与重组卵泡刺激素(rFSH)在控制性促排卵中的有效性、安全性和费用差异。方法:本研究是一项回顾性队列研究。数据来自全国16家生殖中心,所收集周期的取卵时间为2015年5月1日至2018年6月30日,使用uFSH(uFSH组)或rFSH(rFSH组)作为起始促性腺激素(Gn)进行控制性促排卵,并使用体外受精(IVF)和(或)卵母细胞胞质内单精子注射进行受精的新鲜周期。由于同一患者可多次接受IVF周期治疗且在同一中心内进行的周期间不独立,故使用广义估计方程进行多因素分析,纳入调整的变量包括年龄、体质指数、抗苗勒管激素水平、不孕原因、促排卵方案、受精方式、移植胚胎数、Gn使用天数。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02 061个新鲜周期进行分析。在有效性方面,当控制不平衡的基线特征后,与rFSH组相比,uFSH组的高获卵数(定义为获卵数>15个)率显著降低(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方案: OR=0.642, P<0.01;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拮抗剂方案: OR=0.556, P=0.001)。对比于rFSH组,无论激动剂方案还是拮抗剂方案,uFSH组每移植周期的临床妊娠率和每移植周期的活产率均显著增加( OR=1.179、1.169, P均<0.01)。在安全性方面,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在激动剂方案中,与rFSH组相比,uFSH组中重度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的发生率显著降低( OR=0.644, P=0.002);在所有方案中,uFSH组与rFSH组的异位妊娠率和多胎妊娠率差异均不显著( P=0.890、0.470)。在费用方面,与rFSH组相比,uFSH组的人均Gn总花费降低( P<0.01),rFSH组的预计成本为6 734元,uFSH组为3 880元。 结论:对于接受控制性促排卵的患者,uFSH相对于rFSH在安全性和经济性方面更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泡刺激素 妊娠率 超排卵 治疗结果 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 经济学 医学
原文传递
肠道微生物与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6
作者 吴小梅 孙兰 武泽 《中华生殖与避孕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633-636,共4页
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S)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呈现雌激素依赖性。关于EMS的起源有很多学说,但发病机制目前仍未明晰。近年来,高通量测序的发展为肠道微生物与EMS之间的关系提供了新思路。对EMS患者与健康人粪便样本进行下... 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S)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呈现雌激素依赖性。关于EMS的起源有很多学说,但发病机制目前仍未明晰。近年来,高通量测序的发展为肠道微生物与EMS之间的关系提供了新思路。对EMS患者与健康人粪便样本进行下一代测序分析比对,确定其特定的肠道微生物群组成,分析其对EMS潜在的病理生理机制的影响,从而开发出新的EMS预防和治疗策略。本篇综述重点就肠道微生物参与EMS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异位症 肠道微生物 致病机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